你寫論文之前是不是也有讀文獻的習慣,讀完之後呢,有啥收穫呀?
有的人讀完一篇文獻,就可以寫出一篇論文,這是什麼操作?差別在哪裡?
看看詳情:
有人說,我們在中教資料庫學術平臺上讀了很多文獻,但是毫無收穫,為啥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下面四個問題的答案:
1.這篇文獻解決了什麼問題?
每一篇發表的文獻都有它的使命,要麼就是解決了某一個技術問題,要麼就是得出了新的理念。
讀懂了這個問題,你就能很清楚明白的了解到這篇論文文獻的是啥意思了。
2.所讀文獻的創新點在哪裡?
一篇好的文獻都會有其獨特的地方,如果沒有,那只能說你沒有發現。
讀懂了作者的創新點,你就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思維模式,一般說寫論文學習別人的都是學習這種思維模式,多一種思維模式,就多一種創新方法。
3.這篇文獻創新方法還存在哪些漏洞?
因為看一篇文獻,我們不只是看看而且,我們要找到我們自己需要的東西,你可以試著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讀文獻,這樣效果會更好哦。
你可以抓住他文獻的一個不足點放大,就可以寫一篇文章。
4.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有什麼創新方法?
任何問題都不只是有一種解決途徑,打開你的思路,想想其他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