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動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順義分站,開啟師承新模式

2020-12-20 湘湘帶你看社會

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張志禮名家研究室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分站成立於2018年9月,全體傳承弟子向傳承老師王萍教授、婁衛海教授、曲劍華教授、周冬梅教授、張蒼教授行拜師禮,正式拉開了張志禮名家研究室順義分站傳承工作的序幕,開啟了「團隊帶團隊」的師承新模式。

張志禮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西醫結合皮膚科專家,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的創建者和奠基者,中醫皮膚科創始人趙炳南教授的嫡傳大弟子,1955年畢業於西北醫學院(現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作為優秀的西醫,1959年初參加了第一屆北京市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的學習中醫3年,受教於德高望重的中醫皮外科專家趙炳南先生,全面繼承了他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1973年,他參與了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的創立,1988年創建了北京市趙炳南皮膚病醫療研究中心,1996年中心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批准為全國中醫皮膚病醫療中心,並擔任中心主任。張志禮教授是中醫傳承工作的傑出代表,對趙炳南學術經驗的傳承及現代中醫皮膚病學的理論構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作為西醫學習中醫的傑出代表,張志禮教授積極推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是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科的開拓者,他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在紅斑狼瘡、大皰病、硬皮病、重症藥疹等疑難危重皮膚病的治療上,取得了突破,減少了西藥的副作用,提高了療效,大大降低了死亡的發生,彰顯了中西醫結合的優勢。張志禮教授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雄厚的科研實力,培養了大量優秀中醫人才。

張志禮名家傳承研究室順義分站的指導老師是王萍教授、婁衛海教授、曲劍華教授、周冬梅教授、張蒼教授是張志禮教授的嫡傳弟子,他們繼承了張志禮教授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在由各位指導老師組成的「指導團隊」的盡心指導和言傳身教下。經過兩年的建設,分室站目前已完成了對張志禮教授傳承脈絡的梳理、成才之路的研究、學術思想淵源、跟師筆記及臨床經驗整理等方面的工作,對其學術思想形成的淵源、學術內涵、臨床應用和科學研究四個方面進行系統挖掘和深入整理,實現了從臨床治療法則到學術思想體系的提高,實現了理論的升華,形成了臨床應用推廣方案、經驗方整理等。

在分室站建設期間,張志禮工作室共進行小班授課30餘課時,師承弟子外出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培訓班50餘人次,發表師承論文5篇,承擔與張志禮教授學術思想相關課題3項,全體師承弟子按時完成跟師筆記140餘篇,師承弟子孫麗蘊主任、劉久利副主任醫師跟隨王萍教授參與出版專著《精誠大醫張志禮》。

分室站團隊充分利用總站的資源優勢,提升醫院皮膚科的診療水平,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分室站制訂了白疕病(尋常型銀屑病)、溼瘡病(特應性皮炎)、肺風粉刺(痤瘡)、蛇串瘡(帶狀皰疹)四種優勢病種的診療方案,使皮膚科常見病的診療效果得到提升。在規範診療方案的同時,分站挖掘張志禮教授的中醫臨床經驗,並結合醫院皮膚科的具體情況,開展了中藥溼敷、黑光治療、紅藍光照射、中藥藥物粉膜等,中西醫結合的特色技術用於對皮膚病患者進行治療。其中,中藥溼敷、火針治療、黑光治療等療法用於白疕病(尋常型銀屑病)、溼瘡病(特應行皮炎)等患者,中藥藥物粉膜、紅藍光照射、耳穴埋豆配合口服湯藥療法對於肺風粉刺(痤瘡)患者;中藥溼敷結合紅藍光療法對於蛇串瘡(帶狀皰疹)患者,中醫診療技術在皮膚科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來源: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

【來源:順義人才】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媒體關注】貫通院校與師承 高效培養臨床人才——江西中醫藥大學岐黃國醫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
    姚梅齡認為,打造一支團隊化的教師隊伍對於改進師承機制,融入院校教育的導師制起著重要作用。為此,書院匯集校內外、省內外乃至國內外的中醫名家,組建卓越的導師、教師團隊,試行了群體化專業導師為主導、個體性學術導師為輔助的導師團隊制,以實現多對多的師承帶教效果。書院同時積極推進中青年導師的拜師工作,建立外校名師的聘請機制,形成了老中青導師梯隊。
  • 「人才動態」波蘭、俄羅斯等13個國家的留學生,都來順義了
    11月21日,北京團市委、順義團區委、雙豐街道團工委,在香悅四季西區,聯合舉辦「社會治理,青春先行」暨「大手牽小手,育苗小分隊」志願服務主題活動,來自波蘭、俄羅斯、奈及利亞等13個國家的中央財經大學留學生參加。
  • 活在「曼哈屯—順義」的媽媽們
    就連夫妻關係,在差異化體系裡也排不上號,「大家同進同出,表面上來看都挺幸福,都客客氣氣的」。文 |龔菁琦編輯 |楚明「順義媽媽」——專指在北京順義後沙峪別墅區一帶活動的媽媽。後沙峪距離北京城區20多公裡,號稱是中國財富濃度最高的地區。
  • 中醫師承2020最新政策情況
    中醫師承及確有專長考試自從開考以來,也經歷過幾次變動了,考試的一些相關信息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因此,對於那些考生來說,及時關注中醫師承考試的最新動態,是十分必要的,那麼最新的
  • 繼承中醫傳統師承方式 健全中醫人才培養機制
    10月23日,寶安中醫院(集團)舉行了隆重的張大寧國醫大師、唐祖宣國醫大師工作室揭牌暨中醫藥專家師承教育拜師儀式。在儀式上,不僅是張大寧、唐祖宣兩位國醫大師,一批院內的省、市、區名老中醫及院內專家也同時在該院年輕中醫師中擇優收徒,這也標誌著寶安中醫院(集團)中醫藥專家「師帶徒」師承教育模式的全面啟動。
  • 臺灣百姓故事:張志禮的「豬腳」人生
    臺灣最南縣市屏東縣萬巒鄉的「豬腳一條街」上,45歲的屏東本地人張志禮站在一大盆滷得油光滑亮、香氣四溢的豬腳前,不時熱情招呼著街上的遊客:「海鴻豬腳,歡迎光臨!」  「豬腳」就是大陸所稱的豬蹄和肘子。在兩岸中國人眼中,這是最能滿足「肉慾」的美食之一。而在臺灣,吃豬腳還有求吉利、去黴改運的說法。
  • 蘇州教育名家、教育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名單出爐
    2020年9月10日,蘇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蘇州市教育局聯合發文公布了2019年度「姑蘇教育人才」名單。 經單位推薦、資格審核、材料評審、答辯講學、集體研究、公示等程序,確定了3名「教育名家」、35名「教育領軍人才」和148名「青年拔尖人才」。
  • ...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關於對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推薦人選的公示 2019-08-29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 定單培養人才保就業
    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 定單培養人才保就業為了確保兩會&34;工作紮實落地,黑龍江省林業衛校快速反應,積極深化校企合作,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啟企業訂單培養人才的新模式,確保學生長技能、好就業。學校根據自身衛生類職業院校的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積極與具備條件的企業在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等方面開展合作。
  • 木工工具·東京職人篇「3」
    >本名:不詳   盛於明治時代鍛造名:「清弘」出身:江戶「東京」地區,刃物鍛造師承:初代清弘入室弟子「嫡傳」①柏木梅吉,銘「久弘」,也就是初代左久弘>出身:江戶「東京」地區師承:清弘主要鍛打刃物:木工鑿入室弟子「嫡傳」①柏木政太郎,銘「久弘」「左久弘」,也就是二代左久弘
  • 【科協動態】疫情下催生的青少年科普新模式:家庭科學實驗室!
    【科協動態】疫情下催生的青少年科普新模式:家庭科學實驗室!而蕭山區科學技術協會和蕭山日報小記者團因有著多年青少年科普活動舉辦經驗和深厚積澱,在疫情的考驗下,進一步創新形式、創新活動,以「雲課堂」的形式開展科普,開創了青少年科普新模式:家庭科學實驗室。
  • 「衛」姓怎麼寫?6位書法名家寫「衛」字!
    衛氏圖騰「衛」姓衛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約六十七萬六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42%左右。衛宏著作有《漢舊儀》四篇,據史籍《後漢書》記載,內容是記述前漢時期西京的雜事,又著賦、頌、沫七首,歷史名家寫的「衛」字董其昌-行書敬世江-行書宋高宗-草書王羲之-行書
  • 「韓」姓寫出來真好看!書法名家寫「韓」字!
    韓氏圖騰「韓」姓韓姓,晉國六卿之一,為後宋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韓虔為得姓始祖。書法名家寫的「韓」字褚遂良-楷書敬世江-行書文徵明-草書顏真卿-楷書趙孟-行書趙子昂-草書
  • 木工工具·職人篇「1」
    」出身:江戶「東京」地區,鍛刀名門之後,二代長運齋綱俊之幼子師承:第七代石堂運壽是一與第八代石堂壽永「其伯父」入室弟子「千代鶴是秀嫡傳」①露窪貞吉,承名「千代鶴貞秀」,經營失敗,名號被收回②勝次郎,中途轉業
  • 師承與學承
    陳先生說,為學有「師承」與「學承」兩端。「師承」是指學業上親炙有相當學養與貢獻的學者,或由其授業(聽其課),或入其室進行學習;而「學承」,則指後學自己通過鑽研著名學者的著作而對其學說有所繼承、汲取。陳先生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並引發了我的思考。「師承」一詞,《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1、效法某人或某個流派並繼承其傳統。2、師徒相傳的系統。新版《辭海》則解釋為:一脈相承的師法。
  • 微信「動態紅包」來了,快試試
    除了紅包封面之外,小果發現最近又有網友發掘出了微信紅包的另一種玩法---「動態紅包」。具體效果可以看下圖演示。當你打開紅包時,紅包金額會隨機變化。大家仔細看,這些不斷變化的數字其實都是我們平日經常用的吉祥數字,比如 666,888,520 等等。
  •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
    清華開啟大數據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新模式來源:光明日報 2014-4-28 晉浩天  清華大學日前成立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開始實施大數據戰略人才培養工程,推出多學科交叉培養的大數據碩士項目,首批150名左右大數據研究生擬在2014年已錄取的碩士研究生中根據意願選定
  • 教育部取消「自主招生」開啟「強基計劃」,考生做好4點迎接變化
    早在今年1月16日,教育部就公布了兩項新的政策:取消「自主招生」,實行「強基計劃」;藝術生限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項新教改,為何取消「自主招生」,開啟「強基計劃」?「強基計劃」有哪些優勢和特點?高考生如何迎接和應對新改變?
  • 「中國人才衛生網列印準考證」2020衛生資格證準考證列印入口
    廣東衛生人才網同步中國衛生人才網考試動態信息:「中國人才衛生網列印準考證」2020衛生資格證準考證列印入口,請考生多加關注。更多衛生資格準考證列印入口,廣東醫療衛生考試,廣東人事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廣東衛生人才網考試動態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