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丨潮汐漫話之早知潮有信

2021-02-13 中科院之聲

早知潮有信

從遠古起,居住在海邊的人們就注意到海水的水面每天都會升高和降低。而且很有規律,一般是一晝夜升降兩次。人們把它稱為潮汐。在白天的叫做潮,在晚上的稱為汐。這種一高一低、一漲一落,很有規律,起伏定時。所以人們稱之為「潮信」,表示一種有規律守信用的自然現象。

漲潮的水平面最高和落潮水平面最低的高度差,稱為潮差。令人神秘莫測的是,儘管潮有信,但是潮差有時大一點有時又小一點。有的地方很大,有的地方就不太明顯。例如,全世界,潮差最大的地方是在加拿大東部的芬迪灣,潮差可以達到19.6米,我國的杭州灣的澉浦最大潮差達 8.9m。而渤海灣的潮差不到兩米。

圖1 芬迪灣的漲潮和落潮

圖2 錢塘江杭州灣的來潮

圖3 在阿拉斯加海邊的漲潮與落潮

正由於潮汐的有信和多變,所以古代人們,無論中外對潮汐都有一種神秘感。為了解釋潮汐的因由,人們造出了許多神話。在古希臘,人們說由海神掌控潮汐的漲落。

我國的海岸線很長,在古代流傳有不少關於潮汐的神話。

戰國時期的名著《山海經》裡,對潮汐有這樣描述:「傳說鯢亦名海鰌,長數千裡,穴居海底,入穴則水溢而為潮;出則潮退,出入有節,故潮水有期」。這是說東海裡有如《列子》所說的渤海之東有一個大洞穴,稱之為墟。山海經裡說的那條海鰌,就住在墟裡。海鰌一天要定時出來活動,也許是吃東西吧,一出來墟空了,水便流進墟裡,潮便退了;海鰌要是回到墟裡,墟裡的水便被擠出來,這就會漲潮。

我們民間至今還有龍王專管天下與水有關事務的傳說,成書於公元二到四世紀的佛教經典《華嚴經》,在第六十卷中寫道:「一切大海水,皆從龍王心願所起。」「如彼十龍王。及八十億龍王。乃至娑伽羅龍王太子。雨大海中及其淵池。皆悉不及娑伽羅龍王所雨大海。娑伽羅龍王所住淵池。湧出流入大海倍復過前。彼湧流水。青琉璃色。盈滿大海。湧出有時。是故海潮常不失時。」這是說,潮汐的來去是由於龍王心願所起,潮汐有如龍王的行雲布雨,按時而作,所以海潮不失時。

我國在蘇南和浙江一帶沿海的潮差比較大,蘇南和浙江一帶是古代吳、越兩國所在之地。這兩國在公元前500年稍後的二三十年裡,互相攻伐爭霸。那裡有一個關於潮汐的傳說。

越王勾踐元年(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興師伐越,越王勾踐戰敗,闔閭傷足而死,其弟夫差繼位。過了兩年(公元前494年),春天越王伐吳,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困守於會稽山。越國大夫文種向吳太宰求和,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諫而允諾。

勾踐在範蠡建議下,公元前492年到吳國給夫差當奴僕,俯首稱臣,極為謙恭。三年後,夫差動了惻隱之心,準備放勾踐回越國。大臣伍子胥又反對,並說放勾踐回去,等於放虎歸山,吳王不納,將勾踐放歸。

勾踐回國後委託範蠡建城作都,臥薪嘗膽,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門口掛一個苦膽,每天進出都要舔一舔,不聽音樂,不近女色,時刻不忘復仇。他繼續討好吳王,不斷送禮,給吳王送去西施等美女和大量的木材。對內休養生息,富國強兵,並和群臣一起謀劃攻吳之計。

公元前484年,吳王向北進攻齊國,越王勾踐認為有機可乘,拿珍寶賄賂太宰,鼓勵吳攻齊。伍子胥知道後,說這是越國要毀掉吳國的計策,建議吳王放棄攻齊攻打越國。

伍子胥幾次三番阻止吳王夫差決定的建議,吳王不僅不聽,反而覺得他煩。再加勾踐賄賂從中使壞,夫差終於送伍子胥一把寶劍讓他自殺處死,並用皮囊盛其屍棄之河海。

公元前473年,越王攻打吳國,將吳王包圍,吳王寫信用箭射給文種、範蠡說:「吾聞:狡兔以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今吳病矣,大夫何慮乎?」

越王滅吳後,範蠡看出越王可以共患難,不能同享樂,就勸文種離開。範蠡同西施乘一條小船離去,後遊齊國,改稱陶朱公,經商致富。文種不聽,隨被越王殺害。

吳、越這兩個敵對國家的臣子伍子胥和文種。都是為所服務國家的忠臣,都慘遭冤屈殺害。他們的命運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寫照。所以在東漢趙曄撰的《吳越春秋》記載了吳越爭霸的全過程,記載了他們的冤情並說:「吳王賜伍子胥屬鏤之劍而死,取其屍盛以鴟彜之器,投之於江中。子胥因隨流揚波、依潮來往,蕩激崩岸。越王殺文種葬於國之西山。葬一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協而持(文)種去,與之俱浮於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後重水者,大夫種也。」

這說明在東漢之前,便早已有伍子胥和文種的冤魂,為死得冤屈而掀起潮汐以鳴不平的傳說,也反映了民間對伍子胥和文種遭遇的同情心。所以浙江沿海一帶修有伍子胥的海神廟,封伍子胥為潮神,定期祭祀,以撫慰伍子胥亡靈,以祈求避免過於兇猛的潮汐造成對航行或漁業災害。

來源:武際可科學網博客

作者武際可,系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


相關焦點

  • 十首李益詩: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婦,他天天把相會的佳期耽誤。早知潮水的漲落這麼守信,還不如嫁一個弄潮的丈夫。此詩以白描手法敘述了丈夫常年在外經商的婦人的閨怨之情。語言明白如話,卻又耐人尋味。
  • 挑燈看劍 | 早知潮有信 ——「信」的五個層次
    「信了!信了……」這是我人生中對「相信」的最初感性認識。好像這個「相信」本身也是分層的。那就還是主席說得對,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自然也有高中低。就是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都相信你是對的、是有道理的、是出於善意的、最起碼是為我或是我們這一夥好的,然後在這個「相信」的基礎上,信而任之。這個「任」,其實除了任用之外,還有放任的意味。當然反之就是疑忌、設防。
  • 漫話用藥丨可待因這樣用才正確
    漫話用藥丨可待因這樣用才正確 2020-12-11 1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為什麼海洋有潮汐,而湖泊等水體沒有產生潮汐?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人們發現海水每天都在做有規律的漲落,而漲落的時間和高度呈周期性的變化。於是,人們將海水的這種垂直漲落叫做潮汐。其中海水白天漲落叫做「潮」,夜晚的漲落叫做「汐」,全稱潮汐。早在漢朝時期,我國民眾就已觀察到潮汐現象同月亮的關係,即有所謂「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的記載。其中的「濤」就是指海水的潮汐現象。
  • 利用潮汐就能推算出月球的質量,錢塘江的江潮為什麼很壯觀?
    所以的引力作用中效果最顯著就是潮汐。由於月亮這個衛星默默的吸引著海水,使海水每一天中上高兩次。研究海水升高的高度我們就會知道掀起這些海水的引力作用有多大,然後再推算出產生這種力量的質量有多大。上面是一種測定月亮質量的方式,還有第二個方法可以測定月亮的質量。這個方法建立在月亮對於地球運動產生的影響上面。
  • 潮汐其名從何而來?潮汐不僅發生在海洋裡,還會發生在陸地和天空
    雖然我們都知道潮汐是怎麼回事,但很少人知道潮汐的名字從何而來,有人可能會想當然的認為「潮」代表漲,而「汐」代表落,其實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潮汐這個詞並不是現代出現的,而是在很早以前就被發明出來了。當白天海洋出現高潮的時候,古人將其稱之為「潮」,而到了夜晚,當高潮再次出現的時候,古人則將其稱之為「汐」。
  • 錢塘江潮汐最佳看潮時間為9月22日和23日
    原標題:錢塘江潮汐最佳看潮時間為9月22日和23日   觀潮者在躲避來勢洶洶的錢江潮水。 新華社發  「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可摧」。每年的八月十五前後,是觀賞久負盛名的錢江潮的最佳時間。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七,一年中觀潮的最佳時機之一。記者來到蕭山觀潮城,和這裡的萬名遊客一同欣賞蔚為壯觀的錢江潮湧。
  • 26萬的IWC月相潮汐腕錶是什麼水平?
    我們順著大詩人的思路回歸正題,繼續講腕錶上的天文曆法,上一篇關於星空圖、太陽時及恆星時等,這一篇聊聊月亮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潮汐功能。帶有潮汐功能的腕錶並不多見,2020年正好有一款新品——IWC萬國表葡萄牙系列航海精英月相潮汐功能腕錶,我們剛好以之作為參考。
  • 對教材《地球概論》關於海洋潮汐原理與計算的質疑
    本節進入正題,先從海洋潮汐談起,提出問題。養育我們的地球,表面約百分之七十一被海洋覆蓋著,而海洋每日兩次的潮汐漲落現象與每月兩次的天文大潮現象又把海洋的潮汐與太陽、月亮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自古以來,人們就認識到海洋的潮汐現象與日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認為海洋潮汐是由日月引起的,而日月如何引起潮汐現象,則不能給出明確的解釋。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並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解釋海洋潮汐現象後,三百多年來,人們一直沿用牛頓引力理論解釋海洋潮汐現象,計算產生潮汐現象的引潮力大小,這說明,主流科學界是認可牛頓潮汐理論的。
  • 2018每天錢塘江潮汐查詢 今天錢塘江大潮時間幾點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中秋在即,錢塘潮大Show又將開啟。今年潮水是否澎湃如昔?哪裡觀潮最壯觀?要做趕「潮」人,請收下這份觀潮攻略,給你劇透大潮行程和觀潮天氣。  今年錢塘江流域降雨較少,江道泥沙淤積,潮水湧入阻力增大,壯觀程度或不及去年。因此想與氣勢磅礴的錢塘潮相遇,還需在觀潮時間與觀潮地點上下點功夫。
  • 為什麼赤道上沒有海洋潮汐?
    引力潮汐有兩種:固體潮和水潮。固體潮是固體地球對地球固體巖石中的引力變形的回應。月球固體潮相對於地球的無應力形狀有0.3米高,而太陽固體潮大約是這個高度的一半。圖解:月球公轉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但地球自轉速度快於月球公轉,使漲潮被地球自轉帶著跑,在月球至中天前到來,相差約3度。
  • 【每周一論】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引潮力與潮汐的關係
    卡文迪許測出的G=6.67×10⁻¹¹N·m²/kg²,卡文迪許的扭秤實驗,不僅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時也讓此定律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價值。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分析潮汐問題時不能將地球看作是一個靜止的天體。從更大的角度看,在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前提下,地球和月球可近似看作是一個雙星體,地球和月球在繞他們的質心做圓周運動,月球和地球間的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 潮汐、月相、日月食形成原理並觀看錢塘大潮
    再有就是東南季風的吹送加劇了潮高。所以,各種原因湊在一起,促成了錢塘江湧潮。潮汐這一大自然奇觀不僅是重要的旅遊資源,而且對航海、漁業、鹽業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潮汐還可以用來發電。潮汐為海洋表面受到月球及太陽引力以及地球公轉與自轉的作用,而產生海水面周期性規則的升降作用;白天的叫潮,晚上的叫汐,每天有兩次的升降,故稱為潮汐。潮汐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日、月對海水的萬有引力(或引潮力)。
  • 對教材與科普關於海洋潮汐原理的總結分析
    對海洋潮汐原理的不同解釋或理解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 以師範類高等院校教材《地球概論》為代表的基礎課,教材對海洋潮汐原理的理解是:海洋潮汐由月球(太陽)對地球上不同部位的差別吸引引起;計算引起海洋潮汐的引潮力時,用月球(太陽)對地球上任意單位質量受到的引力減去月球(太陽)對地球的平均引力(
  • 佔到全國潮汐能總量四成的浙江,能否在杭州灣修建一座潮汐能電站
    我們知道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在地球上的儲量都是限定的,雖然每一天,每一年都有新的化石能源被發現,但是其總量總會有一個上限,現在的工業生產,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還是嚴重依賴著石油能源。總有被消耗完的那一天。
  • 線上教育掀起後浪「潮」?這首歌RAP出心聲
    >統籌:賈肖明、丁青雲、盧初陽、譚婷作詞:李孔亮演唱:0411Grew-G·R·E·A·M設計/視頻:李悟、張佳俊商務策劃:劉廣明、張程【專題】聚焦丨尋找經濟復甦的潮力量【相關報導】線上教育掀起後浪「潮」?這首歌RAP出心聲漫話丨終於開學了!
  • 潮汐現象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東東最近的科學課有了一個新的主題,老師希望讓同學分成小組,每一個小組要仔細掌握一種自然現象的成因,並給全班同學做報告。這對東東來說本不該是件難事,畢竟他掌握了許多許多知識,但這次,他想做點不一樣的。他想要做的是真正的「考察」,像自然學家那樣進入自然中,實地考察並詳細記錄。於是,這個假期便給了東東這樣一個機會。
  • 【備考乾貨】潮汐是沿海地區的一種自然現象指海水在天體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關於潮汐的所有高考地理考點,一文給你總結全了
    (2)許多大河河口地區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據材料二,分析亞馬孫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原因。(3)簡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豐富的自然條件。       材料二:英吉利海峽有豐富的潮汐能資源,南岸尤為豐富,聖馬洛灣沿岸建有世界上最早的潮汐能發電站。(1)簡述北海以東圖示地區海岸線的主要特徵,並說出該特徵對當地氣溫的影響。
  • 為什麼海洋潮汐是由月球引力而不是太陽引力引發的?
    (上圖:兩周一次的大潮;下圖:兩周一次的小潮)橙色區域為由太陽引起的海洋潮汐隆起,白色區域為由月亮引起的海洋潮汐隆起,實際潮汐是這兩部分之和。該示意圖未按真實大小和距離比例繪製。(公有領域圖像,作者:Christopher S. Baird.)
  • 十萬個為什麼之招潮蟹是如何掌握潮汐規律的?
    每當大海落潮後,就會有大量的招潮蟹從洞中鑽出來到沙灘上覓食。可是,每當下一次潮水到來前,它們在沙灘上的一切活動便立即停止,並迅速返回老窩,於是,人們就給它們起了「招潮蟹」這個有趣的名字。招潮蟹其實,招潮蟹並不能招來潮水,只是它們掌握了潮汐發生的規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