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上過學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我們小的時候,可能體會不到當時作者的情感,認為這只是一句詩或者是一個考點。可是以前的小朋友已經長大了,再次讀到這句話時,莫名地增添了一絲傷悲!
從疫情到火災,再到地震等等,數萬人的犧牲,讓2020年的清明節顯得更加「陰沉」了,而就在4月3日上午,國務院發出了一則4月4日舉行全國性的哀悼活動,全國下半旗的公告,這一行為的目的就是為了致敬那些在災難中故去的英雄們。說實話,在我的記憶中,上一次降半旗還是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時隔12年,這樣的痛苦又要經歷一次,著實很讓人心痛。
當然了,對於這個節日,大多數小孩子的印象就是放假,他們不用去學校,可以在家玩。但是今年的清明節,家長們還是要「教會」他們一些東西的。就像我家沐沐昨天問我的一個問題,他說:「麻麻,清明節要怎麼過呢?我們要去哪裡玩呀?」,看著他的興奮樣,我卻傷感的告訴他明天要回老家掃墓。雖然沐沐當時愣了一下,但是他很快就跟我說:「好吧,剛好我也想爺爺了」,我本以為沐沐會哭鬧,沒想到他的回答卻讓我很暖心。
其實,沐沐之所以懂事,是因為我近些年會跟他聊一些關於「死亡」的事情,雖然剛開始他很害怕排斥,但是在經歷過他小叔去世的事情後,他的態度明顯有所轉變。他小叔是一名消防員,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為了救人而犧牲了。當時辦喪事的時候,沐沐哭得稀裡譁啦的,還一直問:為什麼小叔睡在「盒子」裡,不出來陪他玩?後來我就跟他講了他小叔的事情,當時沐沐還說他長大之後也要當一名消防員,為國家做貢獻,保護大森林,保護小動物。
沐沐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小朋友,他真的從小叔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自己也很堅強、勇敢,也一直都在為自己的目標奮鬥著,我真的很為他感到驕傲。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我太殘忍了,孩子還那麼小,就讓他經歷「生離死別」,會不會對他的心理產生影響啊?
其實,孩子們比我們想像中要勇敢的多,雖然最初會有些牴觸,但那都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死亡」的含義,害怕爸爸媽媽離開,所以會害怕。只要家長正面的跟他講清楚這個概念,那他就不會再感覺到恐懼了,這主要還是跟家長的引導有關。
如果家長們不知道如何讓孩子了解清明節,那我就建議各位家長在清明節這天帶著孩子回老家掃墓,或者是帶他到烈士陵園,讓他近距離地感受到「清明節」的氛圍。除了感受氛圍之外,家長們在去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一朵小白花帶著,在逛陵園的時候,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講一些烈士生前的光榮事跡。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讓娃真正的感受到清明節的悲傷氛圍,二是為了激發他的愛國心,畢竟每一位烈士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近距離的接觸,也會加深他們的感受。
說了這麼多,我想各位家長都知道該怎麼做了,就從今年的清明節開始吧!帶著孩子完整的走一下清明節的「流程」,激發一下他的愛國心吧!(作者:ddy17)
圖片來源網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