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保獻:用監測數據守護北京碧水藍天

2020-12-12 中國環境

   

  劉保獻查看監測站點採樣儀器設備。

  2014年,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發布PM2.5源解析報告的城市;2018年,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更新PM2.5源解析報告的城市。兩個全國「第一」,展現了一位環境志士最熱血的擔當。近日,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攻堅克難,帶領團隊率先解析PM2.5來源

  2013年,全國多地出現空氣重汙染,PM2.5進入公眾視野。所有人都想知道大氣汙染到底是哪來的,PM2.5來源解析迫在眉睫。

  劉保獻團隊接下這個艱巨的任務。作為國內第一批建立PM2.5監測網絡的先行者,他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當時國內針對PM2.5來源解析相關領域尚處空白。但北京PM2.5濃度高於歐美國家,引用國外設備監測數據並不準確,經驗很難借鑑,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劉保獻說,在研究初期,研究方案直接移植PM10源解析技術體系。但由於兩者汙染特徵差異很大,採樣器內的PM2.5濾膜被細顆粒物堵死,樣品採集失敗。

  「我們低估了PM2.5源解析的難度。」劉保獻沒有放棄,他帶領團隊繼續研究。兩年時間,剖析汙染物的微觀組分、進行化學分析和模型計算,在做了大量工作後,最終研發出PM2.5中200餘種化合物監測方法。

  2014年,北京首次發布PM2.5源解析研究結果,成為全國第一個發布PM2.5源解析報告的城市,邁出歷史性的一步。

  精益求精,暴風雨中的第二次突破

  隨著大氣治理的深入,公眾對首都空氣品質的希望值逐漸增高。北京制定了2013-2017五年清空計劃,提出到2017年,全市空氣中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力爭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當時覺得完成指標難度非常大。源解析是一項科研工作,想有所突破,對汙染源的認識、解析的精細化程度都要精益求精。」劉保獻說。

  當時,北京市300多個街鄉鎮,只有35個空氣品質監測站點。面對複雜的汙染源,精準溯源難度很大。劉保獻突發奇想,用大數據分析,讓數據自己糾錯。由人工轉智能,通過認知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實現高密度監測。

  這種顛覆傳統監測技術手段的創新模式在那時候被大家認為是異想天開。但劉保獻沒有放棄,繼續開展大量研發工作。「研發要做場景測試,氣象條件越惡劣越好。」有一次深夜12點突下暴雨,正是測試的好機會。劉保獻和同事返回單位,在暴雨中開始了3個小時的檢測。測試結果非常好,興奮得一宿沒睡。「為藍天拼一把,值得。」

  在不懈努力下,北京首個自主開發的高密度空氣品質監測網絡投入使用,全球首個PM2.5網格化監測技術指南順利發布。利用監測網絡高密度的布設,他們又著手建設覆蓋街道鄉鎮的粗顆粒物監測網絡,為北京街道鄉鎮大氣精細化治理奠定了科學支撐基礎。為最大程度優化數據準確性,劉保獻還一手組建起全國第一個手工基準監測網,並使自動監測方法性能由0.97提升到0.99,達到國際標準要求限值。

  2018年,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更新PM2.5源解析報告的城市,實現第二次突破。

  勇於擔當,十餘年監測數據「零」失誤

  建好監測網絡後,劉保獻沒有鬆懈,依舊365天全勤,保持著十餘年百萬環境監測數據「零」失誤記錄。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成為一場大考。剛結束除夕夜班的劉保獻再次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不管面臨什麼情況,監測數據不能中斷、不能出錯。」

  劉保獻在不利條件下,組織開展多項疫情防控期間的環境現場監測工作,第一時間完成《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態環境監測防護工作指南》,組建疫情防控生態環境應急監測隊伍,為疫情防控期間公眾及時了解首都生態環境狀況,科學有效開展病毒消殺提供直接支撐。

  在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中國治理環境的方式得到來自國際同行的高度讚許。近乎苛刻的數據質量要求,讓中國生態環保人贏得尊重。作為代表團成員,劉保獻感受到祖國帶給他的驕傲與自豪。這是時代在親歷者身上留下的燦爛痕跡,這是當代生態環保鐵軍勞模精神的生動詮釋。

相關焦點

  • 全國先進工作者劉保獻:用監測數據守護北京的「碧水藍天」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同志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用監測數據守護北京的「碧水藍天」他勤學苦練,十餘年百萬環境監測數據「零」失誤;他精於專研,牽頭制定多項國家環保標準;他勇挑重擔,在全國率先發布PM2.5源解析結果;他攻堅克難,建成首個街道鄉鎮空氣品質監測網絡……他一步一個腳印,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環保人的「工匠精神」,用監測數據守護著首都的「碧水藍天」。
  • 全國先進工作者劉保獻:用監測數據守護北京「碧水藍天」
    劉保獻突發奇想,用大數據分析,讓數據自己糾錯。由人工轉智能,通過認知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實現高密度監測。這種顛覆傳統監測技術手段的創新模式在那時候被大家認為是異想天開。但劉保獻沒有放棄,繼續開展大量研發工作。「研發要做場景測試,氣象條件越惡劣越好。」有一次深夜12點突下暴雨,正是測試的好機會。劉保獻和同事返回單位,在暴雨中開始了3個小時的檢測。
  • 泰安市生態環境指揮調度中心用真實數據守護泰安的藍天碧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吳長哲 見習記者 高亞坤 泰安報導當你仰望頭頂這片藍天,俯瞰這方土地,你是否想過是誰在默默地守護這藍天碧水?儀器屏幕前監測分析數據,高空平臺煙囪旁採集汙染數據,他們掌握著全市的環境自動監測數據。泰安市生態環境指揮調度中心的仇志強就是承擔著這樣的工作。忠於職守,藍天碧水的「守護人」仇志強,從事環境監測工作。
  • 用「鐵手腕+黑科技」守護碧水藍天
    與此同時,隨著「碧水攻堅戰」的推進,中山1041條河湧水質也正在逐步改善。四個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全市劣V類河湧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68條/段,下降率24.49%。「淨土防禦戰」也已經打響。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山成立市鎮指揮部,市主要領導親自坐鎮,建立臺帳,掛圖作戰。
  • 守護碧水藍天 徐匯"民間河長"挑大梁
    守護碧水藍天,「漁老頭」來幫忙成立於2007年的梅隴六村「漁老頭」應急服務社,由小區群文團隊釣魚隊的3名黨員骨幹帶頭組建,目前已擁有13名隊員。在「民間河長」的帶領下,漁老頭們成為北潮港河道治理的「好幫手」。他們原本就對北潮港有著深厚的感情,如今更是把河道治理作為己任,每天有組員在河道巡查,查看水質變化,勸阻獵捕魚幼苗等不文明行為。
  • 工業區的藍天保衛戰:北京PM2.5變化濃縮在日曆圖中
    人們的直覺,和環保部的監測數據能夠「匹配」,而且後者更為直觀。今年10月至11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 26」城市中,PM2.5月均濃度範圍為每立方米46微克至91微克,平均每立方米68微克,同比下降37%。其中,月均濃度較低的前三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日前,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環保部前往北京和天津,了解藍天保衛戰背後的故事。
  • 目標:藍天、碧水、淨土
    、碧水、淨土小亦從經開區城市運行局獲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汙染防治攻堅戰2020行動計劃》已經發布,此次計劃明確了2020年藍天、碧水、淨土這三大保衛戰目標,並對各項工作進行了任務分解。同時,今年還將推進機動車監控體系建設和應用,根據大數據分析,實現精準執法、提高效能。揚塵主要涉及施工工地、道路清洗、裸露地表等方面,今年,經開區將實現揚塵視頻監管平臺共享,建立職責明晰的揚塵管控責任體系,規範強化揚塵執法並實施專項督查,同時加強揚塵監管信息的公開。
  • 守護藍天碧水淨土 建設生態港口區
    「十三五」以來,港口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以汙染防治、生態保護、環境修復為管理抓手,以巡查、監測、預報、調查為監管手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區各上下通力合作,積極開展藍天碧水淨土行動,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港口區。
  • 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 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就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2020年北京的空氣品質真是可圈可點。
  • 阜陽推進生態強市建設 守護潁淮碧水藍天
    強力治汙呵護碧水藍天  今年4月27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安徽,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期間共向阜陽市交辦了31批293件環境信訪投訴。阜陽市高度重視問題整改工作,迅速全部辦結交辦件,共責令整改單位881家。  著力抓好汙染防治,呵護潁淮碧水藍天,阜陽從未停步。
  • 愛潔淨河湖 繪碧水藍天
    ----彌陀鎮安樂小學「河湖小青•守護美麗家園」主題繪畫比賽    為增強學生保護環境、保護家園、愛護河流的意識,進一步宣傳環保的重要性
  •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幸福新蘆淞擦亮生態底色
    紅網時刻記者 蘇莉雅 通訊員 羅夏風 株洲報導 回眸「十三五」,蘆淞區的藍天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清,青山越來越美……環境就是民生,五年來,蘆淞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添了生態環境的靚麗底色
  • 保衛碧水藍天 東莞攻勢如潮
    論壇以「治汙攻堅 全民參與」為主題,聚焦藍天、碧水、固廢三大環保攻堅戰,廣泛集中民智、聽取民意。近年來,東莞持續推進碧水藍天淨土保衛戰,在汙水治理方面累計投入達712億元;今年1—10月,空氣品質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前20位;在工農業生產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引導創建「無廢城市」,實現固廢減量和天藍水清,城市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 郭響平:心系環保情灑碧水藍天——記上黨區環境保護局局長
    踱步前行,上黨區晴空萬裡,整座城市映襯在藍天白雲之下,空氣中流淌著清爽的氣息,喧譁與寧靜相得益彰,城市和自然和諧共融。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黨區二級以上天數為252天,比上年增加了72天,綜合質量指數為5.87,比上年下降12.0%,環境空氣品質在全市排名第四。
  • 北京去年四分之三的天數為優良天
    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就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2020年北京的空氣品質真是可圈可點。
  • 河北邯鄲:清潔空氣 守護藍天
    為迎接首個「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河北省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與春光小學聯合開展「清潔空氣、守護藍天」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們了解環境空氣品質監測常識,培養生態環保理念。CICPHOTO/郝群英 攝↑2020年9月4日,河北省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工作人員向春光小學學生展示一款便攜空氣品質傳感網絡監測儀的監測數據。
  • 仁化:呵護藍天碧水淨土 當生態環境領跑者
    提「氣質」 讓空氣常新外地來仁化旅遊或工作的朋友,常說仁化空氣品質好,時不時在朋友圈「曬」碧空如洗的天空、「曬」藍天白雲與丹霞山的映襯美。然而,仁化本地人對此早已司空見慣。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2017年以來,仁化縣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先後淘汰整治一批燃煤小鍋爐,關閉整治一批「散亂汙」企業,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和綠色化技術改造,開展11個綠色工業相關技改項目。
  • 環境科學專業:呵護碧水藍天
    呵護碧水藍天備受社會關注。目前開設環境科學類專業的院校有哪些?畢業生去向如何?本期專業視窗將對考生關注的問題簡要解答。專業人才緊俏 百所高校招生前段時間,國務院發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等六省區市政府也與環保部籤訂了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確定了六方面任務。不難看出,環保已成為當下各地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華電滕州新源熱電公司不斷加大環保節能投入肩扛責任守護碧水藍天
    原標題:華電滕州新源熱電公司不斷加大環保節能投入肩扛責任守護碧水藍天   「您現在所看到的是二期封閉煤場,它的跨度超過了200米,具有『魯南煤場第一跨』的美譽」
  • 激濁揚清,還孩子教育公平的」碧水藍天」
    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到少年初成,要經歷十幾年的教育時光,任何人都希望他在教育公平的「碧水藍天」下快樂成長,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必須激濁揚清,為祖國未來保駕護航。 要勇於打擊伸向教育公平的「黑手」。再健全的制度、再嚴厲的處罰,都有人不惜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