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看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是什麼時候呢?
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一陣子。我今年已經五十多歲了,回憶第一次看過的長篇小說,還挺費腦子的。
哦,想起來了,我第一次看到的長篇小說是一部青春勵志巨篇《青春之歌》,是我在即將升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個暑假看的,但我沒有把整部小說都看完。
記得那年暑假,我和媽媽、妹妹一起跟著爸爸,到爸爸的單位縣水泥廠,住了幾天。
在水泥廠裡生活的小孩子並不多,即使有那麼幾個,和我也不熟悉,所以,每天我都覺得很無聊。有一天,爸爸開車出去為廠裡拉貨了。我實在無聊,就在爸爸的房間裡東翻西找,終於在抽屜裡找到了一本像磚頭一樣厚,比磚頭還要大的書。
我如獲至寶,連忙把書抽出來,仔細端詳起來:書的封面是白裡泛黃的,黑色加粗的楷書字體赫然映入眼帘一一《青春之歌》!
書是舊書,書角都已經有些破損,但我並沒有因為書的破損而影響了心情。我捧起這本來之不易的寶貝書,全神貫注地讀起來。
由於當年家境貧寒,父母從未給我買過任何課外書。一直學習成績不錯的我,卻因為沒有課外書讀,寫作一直停留在記流帳的水平。聽老師說過,要是我能有那麼幾本課外書看看,我的寫作水平就不會這麼差了。
《青春之歌》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以學生運動為主線,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在三十年代覺醒、成長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可惜我第一次看長篇小說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四十年,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等,早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唯一讓我不能忘懷的是書中的女主人公林道靜。
一頭齊耳短髮,一身淺藍色斜襟女學生裝,純真甜美,充滿活力,這就是主人公林道靜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形象。用今天的話來講,我當年就是林道靜的小迷妹、小粉絲!
記得當年拿到《青春之歌》這本磚頭般厚的書後,只要爸爸一出門,我便足不出戶地啃起那厚重的大書來,任憑媽媽和妹妹怎麼叫我出去玩,我也一動不動的。
可惜,後來爸爸發現了我在啃著他從工廠圖書室借回來的小說,便說要把書還回圖書室。我求爸爸讓我看完這本書,但爸爸說,我年紀太小,看這麼厚的小說會影響視力,等長大些再看。就這樣,那本被我視如珍寶的《青春之歌》,大概只讓我看了一半,就被爸爸毫不猶豫地還到圖書室去了。
不過,當年我並沒有抱怨父親,可能因為自己從小聽話,爸爸說小孩子看長篇小說會影響視力,我就相信了。那幾天長時間捧著書看著,眼睛確實有些疲勞難受。
後來,我上了初中,《青春之歌》的故事也搬上了銀幕。學校組織我們全體師生去觀看了那場電影。我非常快樂、非常幸福地看到了我夢中魂牽夢繞的偶像林道靜。從此,那個剪著齊耳短髮,身穿淺藍色斜襟衣服的少女學生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之中。
我的童年生活是貧乏的,但也是充實和快樂的。自從看過半部《青春之歌》這本大部頭小說之後,愛看書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發芽了。後來,我把叔叔和姑姑們所有從學校裡帶回來的書,都翻出來看,就連叔叔和姑姑們寫的作文也不放過。哪怕看不懂,也樂此不疲。
《青春之歌》,我在童年裡第一次看到的長篇小說,書中寫的內容是什麼,我早已忘記,但這本書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