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對事物的認識和實踐,有一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當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矛盾的兩個方面將逐步顯現。只有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辯證地看待和處理矛盾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關係,才能進一步推動事物向縱深發展。這是唯物辯證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也是推進軍事訓練轉型必須恪守的重要邏輯。
軍事訓練是戰爭的預實踐,訓練與實戰貼得越緊,離打贏戰爭就越近。當前,全軍部隊深入落實能打仗、打勝仗要求,大抓軍事訓練蔚然成風,部隊實戰化水平顯著提升,軍事訓練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軍軍事訓練仍存有不少短板弱項,訓練整體水平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目標仍有差距。為在新的更高起點上持續推進軍事訓練轉型發展,必須辯證把握訓練實踐要求,在破解現實難題中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
推動聯合訓練和軍兵種訓練有機統一
從初級到高級、從軍種到聯合,逐級合成、遞進提高是軍事訓練進入一定發展階段的鮮明特徵。當前我們突出聯合訓練,強調聯合訓練的引領地位,絕不是說可以忽視軍兵種訓練,更不是要以聯合訓練替代軍兵種訓練。如果將軍兵種訓練比作鍛鍊「手指」力量的話,那麼聯合訓練就是在擁有強有力「手指」基礎上展開的「拳頭」磨礪。軍兵種訓練是聯合訓練的先決和基礎條件,聯合訓練則在為軍兵種訓練提供準確坐標和正確參照的同時,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軍兵種訓練搞得紮實,聯合訓練就能又快又好;忘記軍兵種訓練的本來功效,將聯合訓練「泛化」到軍兵種訓練各個層級各個領域,反而會因為「水土不服」適得其反。「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較之聯合訓練,軍兵種訓練許多內容基礎性、技能性強,對這些內容的掌握往往訓無止境;滿足淺層表面當然不難,但要做到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則必須反覆學習,常訓不懈。同時,為了防止整個作戰鏈條的鬆動、斷鏈,軍兵種部隊必須在基本功練過硬的基礎上,以深度融入聯合訓練為抓手,解決有效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的問題,為實施高強度聯合作戰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技術訓練和戰術訓練有機統一
軍事訓練是一個戰術與技術相互促進、相互結合的完整過程。過硬的戰術不僅是作戰勝利的基礎和保證,也是一名優秀軍人的必備作戰技能。隨著武器裝備技術功效在作戰體系中日益增強,從表面上看戰術的作用比重似乎開始減少,但從本質上分析則是兩個要素在更高層次上的深度融合。因為,在任何情況下,技術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有戰術的激活。通常情況下,技術往往只能決定武器裝備體系的質量,而戰術則能決定作戰體系對抗的勝負。當前,信息化武器裝備獨特的技術優勢賦予了戰術豐富的技術內涵,戰術不再僅僅體現在對武器裝備的有效運用上,還通過「物化」於武器系統之中達成戰術目的。未來作戰,無論戰場環境、戰爭規模、作戰樣式發生多麼大的變化,要達成作戰目的,始終不能離開戰術這個基礎條件、基本手段,一旦脫離必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與此同時,戰術也給技術劣勢一方提供了「以劣勝優」的潛力,開闢了「以劣勝優」的空間。為此,我們不能因強調技術、戰術的某一面而忽視另一面的訓練和要求,必須引導官兵在深研技術的同時全面打磨戰術,真正使兩者緊密結合。
推動實兵實裝訓練和模擬仿真訓練有機統一
模擬仿真訓練與實兵實裝訓練都是推動軍事訓練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尤其是虛擬實境技術的出現,使得環境條件模擬越來越逼真,模擬仿真訓練作用越來越突出。但是,模擬仿真訓練不是、也不可能取代實兵實裝訓練。模擬仿真訓練與實兵實裝訓練相輔相成、優勢互補,才能構成完整的現代軍事訓練模式。相對於實兵實裝訓練,運用模擬手段實施訓練,可以節省彈藥、油料消耗和減少武器磨損,避免實兵實彈可能帶來的風險。但是,戰爭過程動態發展、戰場環境複雜多變,人為設定的模擬仿真訓練條件往往難以完全涵蓋所有戰爭活動。相對於模擬仿真訓練,實兵實裝訓練在求實、求真、求變方面不能完全被代替,特別是在訓練官兵的實際作戰技能以及處置突發意外情況方面更有其獨特優勢。美軍通過多年的作戰訓練實踐,逐步打造了今天集作戰實驗室、多功能訓練基地和實際戰爭錘鍊相互補充的訓練模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實兵實裝訓練和模擬仿真訓練兩種不同訓練方式的優長,做到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不斷促進軍事訓練更紮實、更高效開展。
推動能力基礎訓練和實戰運用訓練有機統一
軍事訓練既要抓好帶有一定「順境」特徵的能力基礎訓練環節,更要兼顧「逆境」特色鮮明的實戰運用訓練環節。戰場上的常勝將軍,大多在實戰中經歷過重大困難甚至嚴重挫折。能不能保持定力、破除險阻、擊敗對手,既是打贏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優秀軍人的基本要求。為此,一方面,要關注基礎性、程序性、流程性訓練內容,引導官兵掌握基本作戰理論、基本作戰技能,夯實打贏能力基礎。另一方面,要按照「嚴於實戰、高於實戰」要求,創設緊張激烈的作戰氛圍、複雜艱苦的作戰條件、瞬息萬變的作戰環境,確保官兵能力素質在最困難、最複雜、最被動的局面下得到全方位錘鍊,以有效適應未來戰爭的嚴峻考驗。當前形勢下,尤其應以強化訓練、適應性訓練為突破口,夯實能力基礎、靈活作戰運用,實現兩者有機統一。抓實強化訓練,緊緊圍繞官兵生理極限、心理極限和裝備性能極限組織訓練,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與武器裝備的最大潛能,實現官兵戰鬥精神意志、身心承受能力、作戰綜合技能的有機融合。抓實適應性訓練,加強部隊在不良氣象條件、惡劣自然環境、生疏地形地貌、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在演訓對抗中常啃「硬骨頭」,磨礪敢於和能夠制勝未來對手的底氣韌勁。
推動傳統力量訓練和新型力量訓練有機統一
戰爭既強調參戰力量整體效能的發揮,也注重多維戰場空間優勢的奪取。當前形勢下,我們只有深入破解現代戰爭制勝機理,推動傳統作戰力量與新型作戰力量交叉使用、共存共融,才能促進作戰體系整體優化,牽引帶動作戰能力整體躍升。必須清醒地看到,無論形勢如何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始終不能包打天下。回眸人類戰爭史不難發現,雖然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新型力量,但惟有得當得法運用方能揚威戰場。從傳統騎兵、炮兵、裝甲兵到今天的新型作戰力量,莫不如此。新型力量相比傳統力量,作戰平臺比較複雜,能量釋放機理比較特殊,戰場行動涉及的調控關係比較多,既要掌握新型力量的駕馭之術,更要掌握與傳統力量的平衡之法。我們必須敢於直面戰場,按照「真、難、嚴、實」要求大膽試用試訓,從最高難度、最大強度的角度設計新型力量作戰行動,著力探索新型力量與傳統力量的契合方式,在適應、打破、重構戰場「遊戲規則」中,摸清最廣的戰場適用範圍、最佳的編成聚力方式、最大的對抗能力效應。
推動有人作戰訓練和無人作戰訓練有機統一
軍事訓練是一個促進人全面發展和促進人與武器有機結合的動態過程。只有身心全面發展的軍人,才能夠在激烈、緊張、艱苦、複雜的現代戰爭中進行戰鬥,才能夠發揮武器裝備的最大威力。隨著軍事智能化加速發展,戰鬥力構成要素發生重大變化,無人化智能化裝備異軍突起,正逐步滲透到戰場空間各個領域,成為各軍事大國裝備研發、訓練創新的重要領域。目前,儘管無人化裝備在裝備體系中尚未成為力量主體,但這決不代表可以忽略或輕視無人作戰訓練。要適應形勢環境發展變化,在訓練中加快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推動有人作戰訓練與無人作戰訓練有機統一,為作戰理論發展、作戰方式變革提供強力支撐,進而佔據未來戰爭的制高點。要深入研究依託網絡、模擬器材、基地等方法手段組織有人作戰訓練、無人作戰訓練的方法模式,著力加強混合編組、力量配置、力量運用等內容演練,努力推動作戰方式向「無人先導」「人機一體」發展,促進戰法打法向以控制戰、集群戰、微作戰等為代表的混合戰創新等,在實踐中把握無人作戰對傳統對抗形態、作戰方式、戰法打法和戰爭倫理的深刻影響,在演訓磨礪中尋求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的勝戰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