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難總是想逃避,怎麼辦?

2021-02-20 河北播音編導攝影培訓

2018-05-10      河北播音編導攝影培訓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樂觀、健康的心態,在面對困難的時

候能夠主動地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逃避。但是,現實中很多孩子在面對學

習、生活中的問題時,往往習慣性地採取逃避的態度。

   很多學生曾跟我說:「老師,我非常熱愛舞蹈,也想把舞蹈學好。但是,學舞蹈太累了,我想放棄。」也曾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都學了這麼長時間的舞蹈,依然沒有什麼成績,我想退學。"聽到這些話,我就在想,為什麼這些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很輕易地就選擇逃避、放棄,而不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呢?很少有學生面對困難的時候會跟我說:「老師,我感覺學舞蹈太累了,您當初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老師,這麼長時間了我的舞蹈也沒有進步,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學生面對困難的時候潛意識中選擇逃

避呢?作為老師、家長,該如何幫助、引導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克服逃避的

心理呢?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遇到困難總是想逃避的原因。遇到困難習慣性選

擇逃避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承受挫折能力差、解決問題能力差、不懂得如何溝通、不會尋求外在的幫助、父母的溺愛、動手能力差、懶情…不可否認,這些都是導致孩子遇到困難選擇逃避的原因。但是,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孩子沒有足夠的自信去面對困難以及從小養成的拖拉習慣。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母捧在手心。小的時候,父

母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會幫助孩子解決掉成長路上的所有問題。於是,導致很多孩子長大以後還不會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沒有人幫他們解決問題會讓他們感到十分無助,進而逃避。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很難有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進而導致孩子難以培養獨立思考、獨立行動、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如此,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決,而會是懷疑自己會不會做、能不能做好。這樣,孩子一方面學不會解決困難的方法,另一方面體會不到成功解決困難的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少獲得成功的體驗,沒有成功的體驗就很難樹立自信。

   找到孩子遇到困難選擇逃避的原因後就需要找到解決的方法:

   1.建立更多的成功體驗,樹立自信

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不要總是想著自己做不好,而是要給

自己打氣,告訴自己方法永遠比困難多。別人能夠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能

夠到,給予自己充分的自信。

   許多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選擇逃避,其實不是在逃避困難事情本身,而

是不敢去嘗試。

   所以,要想克服遇到困難就逃避的心理,首先要讓自己樹立能夠克服

困難、解決困難的信心。樹立信心可以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地積累成功的經驗,久而久之,即使遇到大一點的困難也能夠擁有嘗試的勇氣,以及解決問題的信心。

   2學會藉助外力處理問題

   孩子養成遇到困難就逃避的另一個原因是只知道用自己有限的能

力去做事,一旦自已的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就會退縮。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為自已的逃避找藉口:「我已經盡力了,盡人事聽天命吧。

    一個小孩在院子裡玩耍,一塊石頭非常礙事。小男孩為了能夠更好

地玩耍,就想把那塊石頭搬開。可是,石頭太重,小男男孩用盡了力氣也沒能把石頭開。於是,孩子只能坐在石頭旁邊抹眼淚,也顧不上玩了。

   父親看到小男孩在哭泣,就問小男孩發生了什麼。小男孩非常委屈地

告訴父親:「爸爸,這塊石頭影響了我玩耍,我想把它搬開。但是,石頭

太重了,我用盡了全力也沒能把它搬開。」

   父親微笑著摸了摸小男孩的頭:「孩子,你並沒有用盡全力。你還沒

有請求我幫助你呢。如果我不答應你的請求,你才算是用盡了全力。有的時候,能夠尋求到別人的幫助也是一種能力。

   其實,解決困難的方法有很多,在自身能力確實無法解決問題的時

候,尋求外力的幫助是比逃避更好的方法。一般情況下,當困難遠遠超出

一個人的能力範圍,這個人就會表現出無助、不自信甚至焦慮的心態,如

果選擇放棄或逃避,體會到的只能是失敗的感受。如果這個人懂得尋求外力的幫助,並且通過藉助外力戰勝了困難,他體會到的將是成功的感受,並因此獲得自信。

    我之前帶過的一個學生,剛到班上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的性格比較孤僻

,看上去不太喜歡跟別人交流。他在班上的成績算不上好,經常在考試

中犯很低級的錯誤。雖然他的專業課成績在班上還不錯,但是文化課成績

太弱。這種情況下,很多老師都擔心他的文化課成績後期不會有太大的

提高,無法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這個學生並沒有像老師擔心的那樣。

他深知自己文化課基礎差,然而他沒有退縮,而是在學好專業課的前提下

抽出時間來學習文化課,並且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主動積極地向同學或者老

師請教。後來的幾次文化課考試,他的成績超出了老師的意料,那年高

考,他也順利地考入了理想的大學。

   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困難,只是不同的人面對困難的態度不一

樣。作為年輕人,我們不用每天想像自己有多麼大的改變,從遇到困難不

退縮開始就是很大的進步。

   方法總比困難多,而逃避卻不是解決困難的方法。所以,當我們遇到

困難的時侯,要勇敢地直面它,要大膽地通過嘗試尋找解決方法,而且要

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找到解決方法。總之,遇到困難時,要

給自己足夠的勇氣,以及堅持不放棄的精神。

東風傳媒藝術培訓學校 開設專業

藝考部:攝影攝像、播音主持、影視編導、體育舞蹈、影視表演、服裝表演、空乘

少兒部:小小主持人、演講與口才、少兒拉丁、少兒表演、少兒美術、硬筆書

地址:中山校區 河北師大出國培訓中心中山校區4樓(維明大街與中山路交口東行                                                                                                  50米)

電話/微信:15354419131   0311-88877767      QQ:309508561



相關焦點

  • 總是逃避問題,怎麼辦?
    遇到問題總是逃避,經常會往不好的一面想,覺得都是我不好。不想見陌生人,也不想出門,覺得待在自己的房間才會安心。爸媽都勸我去看心理醫生,但我不想現實見陌生人,所以才選擇了網上諮詢。我該怎麼辦?解析……厭學是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一個現象,但又不僅局限於學校的學習,所以,不去學校不能說明厭學,但是厭學一定是不想去學校的。
  • 工作中遇到困難想逃避,怎麼辦?
    茉莉過去也是一個非常害怕困難的人。現在不敢說不怕困難,只是說心態稍微好了一點。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其實也是可以通過自己鍛鍊逐步做好的。就有點像減肥和鍛鍊身體,你不一定鍛鍊就能瘦,但是身體技能會好點,然後瘦這個就變成了是一個過程的事情。
  • 學習上遇到困難,我選擇逃避,兒子卻迎難而上
    遇到困難,我像洩了氣的皮球,兒子卻無視困難直面挑戰。我著實有些羞愧。,背過身去試圖逃避,若是這樣做,只會使困難加倍,如果立刻面對它毫不退縮,困難便會減半,決不要逃避任何事物,決不。」冷靜地想一想,用以往的知識能不能解決,如果能,證明我們的學習積累取得了成效,你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這些困難超出了我們的能力範圍,就去尋求幫助如:查閱工具書,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但是,要記得將這些困難消化吸收,化為你的沉澱,這是你日後解決困難的砝碼。困難能讓你學會很多東西,也是鍛鍊你、使你成長的機會,因此不要害怕困難。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家長要做好情緒的疏導,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的確如此,孩子總是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優勢,總會在遇到困難的那一刻選擇安逸的生存下去,也會對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憤憤不平,但同時也會慶幸地認為平凡可貴。1、 遇到困難孩子下意識逃避。遇到困難下意識的逃避,說明孩子是非常害怕的,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這個困難。特別是孩子在接受過打擊之後,孩子會特別害怕甚至恐懼和焦慮,更不願意去正視和解決問題。
  • 遇到疫情就不學琴?以後一遇到困難就逃避嗎?
    困難是人生常態,如果目標堅定,你會想盡一切方法克服困難。如果目標不堅定,隨便找個藉口就可以放棄。沒有讓孩子上線上樂器課程的家長,給出的理由可能是:家裡沒有琴、家裡沒有wifi、孩子貪玩、沒時間看著孩子等。放棄學習,可以找出成百上千個理由。繼續學習,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會克服。
  • 人可以逃避現實,但無法逃避「逃避現實」所帶來的後果
    治癒系日漫《無限》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逃避的故事,它的另一個片名《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很好地說明了影片的主題。其實,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挫折和煩惱,我們在人生的某一霎那,恐怕都曾有過不想做人的念頭。就像《無限》中的女主人公無限,為了逃避現實,她變成了一隻貓。
  • 學習的時候,孩子遇到困難讀不過,怎麼辦?
    不管是學習iEnglish,還是孩子暑假在家的學習,總會遇到各種問題,近來有家長反饋,孩子非常喜歡書籍裡推送的小故事,可也會出現讀不過的情況。孩子一直讀不過怎麼辦?安撫孩子的情緒遇到讀不過的情況,家長切忌上來就責怪孩子。一直讀不過,孩子的情緒必然受到影響,有些性子比較倔的孩子,讀不過就一直讀,變得越來越煩躁,甚至莫名的發脾氣。家長應該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以平常心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 面對困難,你也會一樣的逃避嗎?
    你有沒有發現,抑鬱的人特別害怕對抗,總是感覺缺乏勇氣。他們本能的想要毀掉一切,從頭開始,可生命只有一次,也不可能時光倒流,怎麼辦呢?似乎只有逃避才能讓自己舒服一點。有些人的逃避行為非常明顯,他們拒絕一切人際交往,只想一個人呆著,什麼也不做。他在努力的遠離生活,有時也感覺是生活遠離了他,仿佛生活在一個虛幻的時空裡。他用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厭惡,來表達對自己失望的不甘,同時,他還抱有強烈的希望,祈求奇蹟能夠出現。他用遠離衝突來解決問題,希望內心的掙扎能夠消散,希望現實的困難能自己消失。
  • 在感情上遇到困難,我們更多的是選擇抽離,而不是拯救
    人總是有一種心理,遇到困難會自動的選擇逃避,然後找更好的路走。就如我們在公司上班,當覺得這份工作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立馬就會萌生離職的想法,然後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在我們的心裡,也許換一份工作,換一個環境,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Dweck,在研究了成千上萬孩子的行為後,發現:擁有固定性思維(Fixed Mindset)的人覺得:人的智力和天賦都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對於失敗的結果,他們趨向於逃避。
  • 總是逃避你這三個問題的男人,其實是想和你分手!
    總是逃避你這三個問題的男人,其實是想和你分手!沉迷於戀愛之中的人才是容易迷失自己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為了愛情而忘記了自己責任、忘記了自己的夢想,那這份愛情就是你用太重的代價去換取的,如果最後連它也離你而去,你真的只能奔潰!
  • 遇到難回答的問題,怎麼辦?
    所以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難題。當遇到難題,遇到尷尬的問題,怎麼辦呢?今天來聊聊,如何面對難搞的問題。可能不怎麼出錯的就是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總是在規律的運行。比如你的工作出現了嚴重失誤,公司讓你聯繫印刷海報,你的海報印刷的太小了。當你看到的時候,自己都感覺很尷尬。這個時候,後勤部的同事滿臉問號的問你:「海報怎麼這麼小?」不要直接回答問題,直接說印錯了,可能太尷尬了,甚至說影響以後的發展。因為別的部門有傳言:「你是一個馬虎的人。」
  • 老師遇到逃避集體勞動的學生,應該怎麼辦呢?
    案例:班級裡分配好了值日組每天打掃教室衛生,全班都能積極參與,但總是有一個學生以各種各樣的藉口推脫,逃避值日。他所在的那一組學生怨聲載道,組長向班主任反映了這個情況,班主任找那名學生了解情況,學生自己說不知道怎麼打掃,不會打掃衛生。
  • 孩子遇到困難就抱怨、畏難怎麼辦?如何培養
    一、現代家庭中,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總想儘可能使他們少遇到困難,最好是不遇到困難,孩子們的大小事情都被父母包辦代替,孩子什麼也不會,自己獨自面對困難時就手足無措,無法完成任務自然就容易產生挫折感;二、還有家長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習慣以後,對於一些沒得到的東西就會覺得受挫;三、另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超過了孩子的能力範圍,孩子總是達不到父母的要求
  • 劉紅麗: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未來學校」行動研究 關注 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2.孩子面對困難選擇了逃避,而不是面對。 3.孩子仍是以「我」為中心,我想玩的東西,無論是誰的,都必須給我玩。
  • 信箱:你們家孩子遇到事情也會選擇逃避嗎?
    但是生活不總是十全十美,一帆風順的,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惑在所難免。你的來信中說到「我挺生氣的。」如果是在面對面的諮詢中,我會首先和你探討你的氣憤來自於哪裡?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在氣憤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指責別人,比如我們會抱怨老師、抱怨孩子、甚至抱怨我們的教育制度......當不良情緒主宰了我們,我們就難以對事件做出客觀的評價,所以也請你保持平和的心態,聽我把話說完。
  • 遇到困難就退縮?孩子畏難背後,藏著這些秘密
    很多家長平時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碰到一點困難就會被嚇倒,表現為退縮、哭、發脾氣;面對有點挑戰的事情,不敢嘗試,逃避、拖延時間、或者直接放棄;做作業時,難題都留下來,等著家長教,從不主動思考、探索······畏難,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儘量待在舒適區,不做出改變,才能避免風險。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常有這種心理。
  • 遇到問題請直接面對,不要逃避
    有句話叫做「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我們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讓你產生非常大的厭煩感和痛苦,但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面對,真理告訴我們,與其逃避,不如直面問題,哪怕這些問題帶來的是痛苦呢。>——經濟能力不足導致的各種吃穿住行方面的生活壓力,有些人甚至無法支撐自己的正常活動,圖片來源於網絡當我們遇到這些問題時
  • 壓力越大就越想逃避問題怎麼辦?
    01壓力越大越想逃避問題,這個要先區分一下壓力的類別。假設有一個人問你,「你感覺壓力大嗎」?對方可能會反問你,你說的壓力是什麼意思?通常來說人們對於壓力的定義無須界定。然而,在心理學上壓力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定義,壓力有三種不同的定義方式,即壓力是一種刺激,一種反應,或者是一種交互作用。
  •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時候,遇到一些事情時,你還是本能地會選擇逃避,會不想面對。生活總是無法按照我們的既定想法繼續,生活總是會給我們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我們總是在不停地適應,克服,然後再適應,再克服。然而,總有那麼一刻,我們會感到疲憊、厭倦,會想要把自己藏起來,好似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