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上午鄰居小吳帶著孩子去圖書館買奧數習題,因為孩子在班級考試通常都是前十名,今天也就特意要求小吳帶著自己過來買奧數題學習學習。
可小吳帶著孩子到了圖書館之後,孩子也如願拿到了習題試卷,可是無論怎麼解答,孩子就是做不出來。小吳也安慰孩子說:&34;。可是孩子卻沒有繼續,生氣的把題目放回來書架,說自己再也不想做奧數題了。
其實,孩子出現了逃避困難的這種表現,就是自信心受打擊的原因。孩子自信滿滿地要求家長帶自己來買習題,做了半天一道也解答不出來,因而害怕、丟臉等情緒隨之而來。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不放任不管,需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心態,就必須對孩子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於縮小了自己的成就。
的確如此,孩子總是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優勢,總會在遇到困難的那一刻選擇安逸的生存下去,也會對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憤憤不平,但同時也會慶幸地認為平凡可貴。
1、 遇到困難孩子下意識逃避。
遇到困難下意識的逃避,說明孩子是非常害怕的,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這個困難。特別是孩子在接受過打擊之後,孩子會特別害怕甚至恐懼和焦慮,更不願意去正視和解決問題。
2、 特別在意其他人的評價。
很多不自信的孩子做事情都顯得特別的受限制,唯唯諾諾不敢行動。就連最簡單的提出問題,也要等老師主動點名才會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很多時候,這類孩子在眾人面前是很難抬起頭來的,會對周圍人所說的話產生各自不利於自己的聯想,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對不好的評價難以釋懷。
3、沒有主見和想法。
其實沒有主見這大多數也是受環境的影響,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越來越大的時候,思想很容易被其他人左右,變得人云亦云。這種表現在不自信的人群中尤為常見,本身就擔心自己的好壞,還要在意他人的評價,自己的天性也因此受到了制約,過得很不開心自在。
因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自信是很大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凡是&34;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需要家長在平衡中找到合適的方式以及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樣才能豐富孩子的生活。
1、能夠客觀的認識自己,建立自我的評價體系。
充滿自信的孩子,在情緒的表達能力上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風格明顯。這種特質會引導孩子積極正面的看待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對來自外界的挑戰和評價,做到不為所動穩如泰山之舉,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2、形成良好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
自信的孩子在抗壓能力以及適應力方面異於常人,這是孩子未來進入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因為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負面情緒和壓力也隨之而來,競爭在學校也同樣激烈,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力,孩子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變更最初的想法。若是具有自信心的孩子,就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3、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自信的孩子也會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夠幫助孩子發現日常生活中細微的美好和喜悅,從而提升自我滿足感。不會因為自己做的不好受到負面的評價而擔憂,只會認為這次的失敗,就是下一次的成功。
所以說,自信的孩子他的自驅力是非常足的,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難和險阻,自驅力足的人都會想方設法去攻克難題,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細節,所以家長完全不用太擔心。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好與壞。
因為遇到困難就逃避,沒有自信心的孩子,都是無法正視自己的,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點而選擇逃避困難。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好與壞,認清哪些問題需要處理和改善。
同時家長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過分追求完美,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也是如此的優秀,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只需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就可以了。
其次,教會孩子看淡得失。
很多孩子在犯錯或者出醜的時候,都不敢面對現實,去正視自己的不足,總是想方設法地逃避責罰亦或是悶悶不樂。但其實這樣的情況,是需要父母及時站出來教導孩子:得失是必然的,只是要看對自己的心境是否有足夠的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避免孩子陷入悲觀情緒,加劇孩子對挫折的恐懼。
最後,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做好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應該加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同時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永遠存在於自己的背後,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自己的,所以孩子才會明白,不論自己做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告訴父母,徵詢父母的建議。
總而言之,孩子出現遇到困難就逃避的情況時,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以恰當的方式去疏導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逐漸走出心理上的陰影。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對待任何事情都能處之泰然,侃侃而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關注,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找到更多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