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家長要做好情緒的疏導,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2020-09-03 昕姐育兒之道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上午鄰居小吳帶著孩子去圖書館買奧數習題,因為孩子在班級考試通常都是前十名,今天也就特意要求小吳帶著自己過來買奧數題學習學習。

可小吳帶著孩子到了圖書館之後,孩子也如願拿到了習題試卷,可是無論怎麼解答,孩子就是做不出來。小吳也安慰孩子說:&34;。可是孩子卻沒有繼續,生氣的把題目放回來書架,說自己再也不想做奧數題了。

其實,孩子出現了逃避困難的這種表現,就是自信心受打擊的原因。孩子自信滿滿地要求家長帶自己來買習題,做了半天一道也解答不出來,因而害怕、丟臉等情緒隨之而來。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不放任不管,需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心態,就必須對孩子做一個全面的分析。

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哪些表現呢?

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以至於縮小了自己的成就。

的確如此,孩子總是不能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優勢,總會在遇到困難的那一刻選擇安逸的生存下去,也會對自己的碌碌無為而憤憤不平,但同時也會慶幸地認為平凡可貴。

1、 遇到困難孩子下意識逃避。

遇到困難下意識的逃避,說明孩子是非常害怕的,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決這個困難。特別是孩子在接受過打擊之後,孩子會特別害怕甚至恐懼和焦慮,更不願意去正視和解決問題。

2、 特別在意其他人的評價。

很多不自信的孩子做事情都顯得特別的受限制,唯唯諾諾不敢行動。就連最簡單的提出問題,也要等老師主動點名才會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很多時候,這類孩子在眾人面前是很難抬起頭來的,會對周圍人所說的話產生各自不利於自己的聯想,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也對不好的評價難以釋懷。

3、沒有主見和想法。

其實沒有主見這大多數也是受環境的影響,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越來越大的時候,思想很容易被其他人左右,變得人云亦云。這種表現在不自信的人群中尤為常見,本身就擔心自己的好壞,還要在意他人的評價,自己的天性也因此受到了制約,過得很不開心自在。

因此,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自信是很大的一個關鍵因素。但同時家長也要注意,凡是&34;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需要家長在平衡中找到合適的方式以及正確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樣才能豐富孩子的生活。

自信的孩子,會對以後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1、能夠客觀的認識自己,建立自我的評價體系。

充滿自信的孩子,在情緒的表達能力上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風格明顯。這種特質會引導孩子積極正面的看待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對來自外界的挑戰和評價,做到不為所動穩如泰山之舉,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自我評價體系。

2、形成良好的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

自信的孩子在抗壓能力以及適應力方面異於常人,這是孩子未來進入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因為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每天接收各種各樣的信息,負面情緒和壓力也隨之而來,競爭在學校也同樣激烈,如果孩子沒有很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和適應力,孩子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變更最初的想法。若是具有自信心的孩子,就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3、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自信的孩子也會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夠幫助孩子發現日常生活中細微的美好和喜悅,從而提升自我滿足感。不會因為自己做的不好受到負面的評價而擔憂,只會認為這次的失敗,就是下一次的成功。

所以說,自信的孩子他的自驅力是非常足的,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難和險阻,自驅力足的人都會想方設法去攻克難題,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細節,所以家長完全不用太擔心。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重拾面對困難的勇氣呢?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好與壞。

因為遇到困難就逃避,沒有自信心的孩子,都是無法正視自己的,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點而選擇逃避困難。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好與壞,認清哪些問題需要處理和改善。

同時家長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過分追求完美,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也是如此的優秀,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只需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去做就可以了。

其次,教會孩子看淡得失。

很多孩子在犯錯或者出醜的時候,都不敢面對現實,去正視自己的不足,總是想方設法地逃避責罰亦或是悶悶不樂。但其實這樣的情況,是需要父母及時站出來教導孩子:得失是必然的,只是要看對自己的心境是否有足夠的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避免孩子陷入悲觀情緒,加劇孩子對挫折的恐懼。

最後,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做好情緒的疏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就應該加強與孩子的互動交流,同時也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永遠存在於自己的背後,任何時候都不會放棄自己的,所以孩子才會明白,不論自己做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告訴父母,徵詢父母的建議。

總而言之,孩子出現遇到困難就逃避的情況時,家長不要過於擔心,以恰當的方式去疏導孩子的情緒,孩子就會逐漸走出心理上的陰影。擁有自信心的孩子,對待任何事情都能處之泰然,侃侃而談。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關注,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找到更多的好方法。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疏導,以下4點給你啟示
    因為低齡的原因,更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產生膽小、自卑、愛逃避問題的心理問題,如果家長不及時疏導,那孩子將會從負面的情緒中度過,對身心健康產生極大危害。孩子在情緒低落時候,會出現這幾種性格特點,家長要注意!孩子成長階段中,出現的情緒有很多種,有的因為害怕而產生膽小、自卑,有的或者受到的讚揚過多而產生自負,任何極端的情緒,都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 遇到困難總是想逃避,怎麼辦?
    很少有學生面對困難的時候會跟我說:「老師,我感覺學舞蹈太累了,您當初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呢?」「老師,這麼長時間了我的舞蹈也沒有進步,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嗎?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學生面對困難的時候潛意識中選擇逃避呢?作為老師、家長,該如何幫助、引導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克服逃避的心理呢?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遇到困難總是想逃避的原因。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及時做出心理疏導,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
    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夠耐心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要冷靜的同時,自己卻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緒,發洩了一番,把孩子批評地一無是處。家長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他們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變得越來越情緒化。
  • 家長應該都知道,孩子在學業上會遇到挫折,我們要幫孩子重拾自信
    家長應該都知道,孩子在學業上會遇到挫折,我們要幫孩子重拾自信學業上遇到挫折會妨礙重拾自信,除了一些試圖逃避學校,有的孩子在學業上遇到操折時還會導致其他形式的自暴自棄,部分類似的行為可能表面看上去是積極的,比如有些學生試圖通過幫助老師來彌補學業上的挫折帶來的影響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咋辦?找準「最近發展區」,再做好「腳手架」
    其實,很多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階段,我們家長對於孩子的求助不能夠完全的、無條件的給予幫助,因為家長這樣無條件的、完全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其實會給孩子營造出一個舒適區,從本質上來說,這並不是在幫助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當孩子總是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時候,我們家長需要去找準孩子的找準&34;,再做好&34;。
  •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苦惱,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後,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每一個孩子的厭學情緒,都不是從一開始上學就有的。是經過了一段學習後,在學習出現問題後,孩子才產生了厭學情緒的。既然孩子是後來才有了厭學情緒,那麼我們就需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家長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為什麼厭學,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
  • 孩子遇到困難,害怕困難,就退縮,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內動力?
    孩子遇到困難,害怕困難,就退縮,這一定不是突然間形成的反應習慣,所以我們要跟隨孩子接觸事情的反應,慢慢的去了解清楚情況,情緒,潛意識!其實這種情況下更容易促使孩子逃避困難,所以我們先要了解,在事情發生的那個時候,當我們看到孩子的行為表現不符合我們的心意的時候,我們的表現是怎樣的?我們是否能夠接納孩子?要知道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處理這個事情的態度和行動!所以當家長不能夠接納孩子的這些行為、想法時,其實孩子也是不接納自己的!
  • 孩子口吃怎麼辦?家長應該多鼓勵支持孩子,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所以在孩子會口吃,信心力不足的情況下,家長一定要合理的教育孩子,正確的面對自身的不足。要給孩子樹立積極正面的觀念,且不能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語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是我們每個做家長的必須要牢記的一項原則。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重拾信心,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都會表現出消極情緒,這種情況並不罕見。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發展,孩子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負面情緒也開始增多,家長不要視而不見,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意見。但其實,很多孩子出現抱怨等消極情緒的時候,多半是源自孩子的內心不自信,不敢去面對事情的結果,害怕失敗,只有通過抱怨才能舒緩自己內心的緊張,長期以往,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 李玫瑾:孩子成長「脫敏」是關鍵,巧用免疫效應,提升孩子抗挫力
    李玫瑾直言,聰明的家長會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就會對他進行適度的挫折教育,讓孩子循序漸進的感知困難,後期孩子才會漸漸直面挫折的存在,不會逃避,而是積極的應對解決。脫敏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對於孩子而言&34;是幫孩子培養一顆堅定的心,提升自己的抗挫力以應對挫折,抵抗孩子畏難,逃避的心理。
  • 遇到困難就退縮?孩子畏難背後,藏著這些秘密
    很多家長平時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孩子碰到一點困難就會被嚇倒,表現為退縮、哭、發脾氣;面對有點挑戰的事情,不敢嘗試,逃避、拖延時間、或者直接放棄;做作業時,難題都留下來,等著家長教,從不主動思考、探索······畏難,是人自我保護的本能,儘量待在舒適區,不做出改變,才能避免風險。不光是孩子,大人也常有這種心理。
  • 善於疏導,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對其總是採取迴避、壓抑等態度,而不願意正面去面對。由於人們對負面情緒有認識方面的誤區,當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不是接受和包容,更不會幫助孩子去疏導情緒,而是訓斥、責罵。殊不知,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負面情緒本身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
  • 面對孩子的情緒——家長如何幫助孩子管理情緒
    解讀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就要幫助孩子緩解。第三,接納和允許孩子有情緒。情緒沒有好壞,只要是情緒,而且是負面的情緒,孩子就會受到困擾,家長就要理解和接納。青春期的孩子的孩子情緒波動非常大。原因有兩個,我一個是身體荷爾蒙的失衡,一個是大腦的重組。這兩個因素導致,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別容易波動。這就需要家長包容孩子,因為有的時候他是不由自主的。
  • 孩子學習中情緒失控怎麼辦?老師和家長的尊重鼓勵能幫她重拾信心
    孩子們首先通過對圖片中要寫生的動物認真觀察,選出要用的彩鉛筆一字擺開後便支起畫板開始了繪畫。就在孩子們一邊觀察思考一邊繪畫約半小時後,突然嘉怡刺耳的哭聲劃破了原先的寧靜,我忙上前詢問情況,孩子只顧哭得更大聲不做應答,我靜下來認真觀察,發現嘉怡一邊發力的哭一邊在用勁的撕扯著紙畫板上微微泛起的紙片,我一下明白了,她應該是在繪畫中遇到了困難正在跟自己較勁。我告訴她哭好了老師再來,於是就默默的走開,等待她的情緒穩定。
  • 孩子有壞情緒不用怕,家長學會三個方法,引導孩子疏導情緒
    ,家長不幫助孩子引導解決,孩子還會出現撒潑打滾,讓很多家長無可奈何。生活中面對孩子情緒的問題,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發洩的情緒是好是壞,要清晰知道孩子因為什麼才導致情緒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並且解決。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就要學會引導疏導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回歸正常。家長要學會體會孩子情緒。生活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想要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拿走時,很多孩子會出現大哭的情況。但是由於孩子時間玩得太長,況且還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家長必須要做這些事情。
  • 孩子遇到困難就想逃?培養「成長型思維」,化解孩子「畏難心理」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有保持精神成長的義務。一個無法保持精神成長的人,思維模式就容易產生片面,狹隘,不思進取等現象。尤其對於孩子來說,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想的是如何逃避困難,而不是如何迎難而上。何為"畏難心理"?斯坦福著名的心理學博士Dr.
  • 父母應該怎樣正確疏導、接納孩子的情緒?
    一、情緒的化身我們要知道,孩子本身就是情緒的化身,他們不會刻意隱藏自己的喜好和情緒,喜怒分明。「謊言」的背後也許是孩子不敢透露的心聲,家長應該意識到也更應該去努力了解這背後的信息,讓彼此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情緒。
  • 孩子膽小,怕嘗試?家長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
    ,沒有勇氣解決難題,這其實是孩子的畏難情緒在作怪,家長們要利用好「馬太效應」,幫助孩子順利成長。孩子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有害怕的情緒很正常,這不僅僅是出於孩子膽小的原因,更多時候涉及到孩子其他方面。家長們要深入了解孩子為什麼總是選擇逃避,不願意嘗試背後一定有原因。
  • 海英博士: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
    最近有一些家長看到孩子步入青春期,出現了一些情緒問題。尤其是阿斯伯格的孩子,那麼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呢? 家長提問:請問博士對於青春期的阿斯伯格孩子,怎麼去疏導他的情緒?
  •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該怎麼辦?
    但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有些家長對孩子則是愛之過分,疼之過度,家長一馬當先,大包大攬,致使孩子長到很大時,尚不會自己克服困難,一遇到困難就焦慮緊張、煩躁不安,唉聲嘆氣,不知所措。那麼,孩子做事遇到困難時,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1.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和諧、愉悅的家庭氣氛,促使孩子鼓起勇氣,正視面前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