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天上午叫孩子去小區樓下的超市買水果,多找回的零錢孩子揣在手裡,等到家的時候,孩子卻發現自己的手裡零錢不見了,順口就罵出了髒話,並在之後的時間裡不斷的重複:我怎麼這麼倒黴,真糟糕,爸爸還會不會叫我幫忙買東西了。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都會表現出消極情緒,這種情況並不罕見。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發展,孩子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負面情緒也開始增多,家長不要視而不見,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意見。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一書中寫到:&34;。
因此,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磨難與挫折,這不是自己想要避免就能夠逃脫掉的,只有學會與負面情緒的抗衡,人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1、 周圍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環境下的產物,家長每一個好的壞的行為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判斷能力,孩子也會因為好奇,從而去模仿那些奇特的新事物,比如講髒話、愛抱怨等。都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體現出來,給大家帶來不小的麻煩。
2、 內心的敏感和脆弱。
其實現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半是&34;,家長也從來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愛,但殊不知,家長自以為是的關注到孩子的所有,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很多孩子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變得內心彷徨,很多時候就會以抱怨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3、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
之所以家長們都是有求必應,也是處於愧疚。現代家長的繁忙大家有目共睹,這就造成了親子之間交流的頻率減低,儘管父母在物質上給到了足夠的滿足,但是孩子心中的怯弱缺愛也會被無限放大,所以就喜歡發洩情緒來吸引父母的關注。
因此,在孩子行為習慣還未最終成型的階段,家長就要對孩子錯誤的思想理念以及行為進行糾正,家長不要以為是小題大做,恰恰就是因為你的疏忽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了消極負面的深淵。
臺灣陽明大學的洪蘭教授說過:&34;
1、 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負面情緒的傳遞會使得大家對孩子的印象很不好,孩子做事也總是喜歡抱怨,不願意歸結在自己身上,總是推卸責任。但其實,很多孩子出現抱怨等消極情緒的時候,多半是源自孩子的內心不自信,不敢去面對事情的結果,害怕失敗,只有通過抱怨才能舒緩自己內心的緊張,長期以往,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2、 性格消極。
孩子消極負面情緒太多,遇事開始就不是尋找解決辦法,而是怨天怨地,抱怨如何如何的難,孩子也總是把結果往壞處想。孩子在思維層次上就已經變得消極了,在行為方面也會變得懶散推脫,不願意行動。
3、負能量磁場的作用,導致孩子的人際關係緊張。
有的人熱情如火,就會吸引同樣積極正能量的人,這其實就是能量磁場的相互作用。假如孩子處於消極負面的情緒之中,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太負面,不利於自己的心情愉快,就會避而遠之,隔絕雙方的接觸。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就會導致在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越發的感到孤獨。
所以,當孩子剛開始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要忽略掉它所帶來的危害,更應該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孩子排憂解難,舒緩他們的情緒,將孩子的心態調整回積極迎接每一天的好心情。
首先,鼓勵孩子。
當孩子出現抱怨、害怕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默許孩子們的做法,這樣會讓他們感覺到父母同樣也覺得困難,孩子的內心就會理所當然了。而是要耐心地鼓勵孩子自己動腦思考,想出解決方案幫助度過困難,內心引導心平氣和,要讓孩子們父母才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其次,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捋清思路解決問題。
任何事情都會有兩面性,這次孩子可能只看見了壞的結果,家長就要教孩子帶著積極正能量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及時根治。
孩子擔心自己的得失不要緊,家長可以耐心勸說,以孩子為主導去思考問題,自己也可以在一旁進行指導,目的就是為了孩子能夠面對問題,承擔起責任。
最後,轉移注意力,
孩子畢竟還小,心路歷程以及人生閱歷都不豐富,遇到了一點點挫折還有困難,就會阻礙他們認知世界,也容易陷入成長的誤區。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抱怨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和指導,轉移他們對事物壞結果的關注,要往好的一面進行引導。就比如:孩子因為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抱怨,那麼家長就要換個角度去引導孩子,老師是因為覺得你可以做的更好,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轉移孩子對&34;的焦點,自然就能減少他們的抱怨。
總而言之,關於孩子的成長還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孩子未來的人生路也還有很長,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改變,所以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積極樂觀去的應對人生難題,而不是陷入負面情緒當中,斤斤計較。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關注@昕姐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