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2020-08-04 昕姐育兒之道

作者/昕姐(圖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天上午叫孩子去小區樓下的超市買水果,多找回的零錢孩子揣在手裡,等到家的時候,孩子卻發現自己的手裡零錢不見了,順口就罵出了髒話,並在之後的時間裡不斷的重複:我怎麼這麼倒黴,真糟糕,爸爸還會不會叫我幫忙買東西了。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其實很多情況下,孩子都會表現出消極情緒,這種情況並不罕見。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發展,孩子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問題,負面情緒也開始增多,家長不要視而不見,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意見。

為什麼孩子的負面情緒很多?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一書中寫到:&34;。

因此,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磨難與挫折,這不是自己想要避免就能夠逃脫掉的,只有學會與負面情緒的抗衡,人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1、 周圍環境的影響。

孩子的行為習慣是環境下的產物,家長每一個好的壞的行為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判斷能力,孩子也會因為好奇,從而去模仿那些奇特的新事物,比如講髒話、愛抱怨等。都會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體現出來,給大家帶來不小的麻煩。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2、 內心的敏感和脆弱。

其實現代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多半是&34;,家長也從來不會吝嗇對孩子的愛,但殊不知,家長自以為是的關注到孩子的所有,卻忽略了孩子內心的感受。很多孩子因為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變得內心彷徨,很多時候就會以抱怨的方式去發洩自己的情緒。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3、希望引起家長的關注。

之所以家長們都是有求必應,也是處於愧疚。現代家長的繁忙大家有目共睹,這就造成了親子之間交流的頻率減低,儘管父母在物質上給到了足夠的滿足,但是孩子心中的怯弱缺愛也會被無限放大,所以就喜歡發洩情緒來吸引父母的關注。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因此,在孩子行為習慣還未最終成型的階段,家長就要對孩子錯誤的思想理念以及行為進行糾正,家長不要以為是小題大做,恰恰就是因為你的疏忽把自己的孩子推向了消極負面的深淵。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喜歡抱怨會有什麼不良影響?

臺灣陽明大學的洪蘭教授說過:&34;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1、 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負面情緒的傳遞會使得大家對孩子的印象很不好,孩子做事也總是喜歡抱怨,不願意歸結在自己身上,總是推卸責任。但其實,很多孩子出現抱怨等消極情緒的時候,多半是源自孩子的內心不自信,不敢去面對事情的結果,害怕失敗,只有通過抱怨才能舒緩自己內心的緊張,長期以往,孩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2、 性格消極。

孩子消極負面情緒太多,遇事開始就不是尋找解決辦法,而是怨天怨地,抱怨如何如何的難,孩子也總是把結果往壞處想。孩子在思維層次上就已經變得消極了,在行為方面也會變得懶散推脫,不願意行動。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3、負能量磁場的作用,導致孩子的人際關係緊張。

有的人熱情如火,就會吸引同樣積極正能量的人,這其實就是能量磁場的相互作用。假如孩子處於消極負面的情緒之中,帶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太負面,不利於自己的心情愉快,就會避而遠之,隔絕雙方的接觸。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就會導致在你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越發的感到孤獨。

所以,當孩子剛開始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不要忽略掉它所帶來的危害,更應該以自身的經驗幫助孩子排憂解難,舒緩他們的情緒,將孩子的心態調整回積極迎接每一天的好心情。

家長應該怎麼去做,才能讓解決孩子不抱怨的問題呢?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首先,鼓勵孩子。

當孩子出現抱怨、害怕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默許孩子們的做法,這樣會讓他們感覺到父母同樣也覺得困難,孩子的內心就會理所當然了。而是要耐心地鼓勵孩子自己動腦思考,想出解決方案幫助度過困難,內心引導心平氣和,要讓孩子們父母才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其次,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捋清思路解決問題。

任何事情都會有兩面性,這次孩子可能只看見了壞的結果,家長就要教孩子帶著積極正能量的心態去看待問題。找出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及時根治。

孩子擔心自己的得失不要緊,家長可以耐心勸說,以孩子為主導去思考問題,自己也可以在一旁進行指導,目的就是為了孩子能夠面對問題,承擔起責任。

孩子負面情緒太多?家長要及時疏導,讓不抱怨成為孩子的人生態度

最後,轉移注意力,

孩子畢竟還小,心路歷程以及人生閱歷都不豐富,遇到了一點點挫折還有困難,就會阻礙他們認知世界,也容易陷入成長的誤區。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抱怨的時候,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懷和指導,轉移他們對事物壞結果的關注,要往好的一面進行引導。就比如:孩子因為受到老師的批評而抱怨,那麼家長就要換個角度去引導孩子,老師是因為覺得你可以做的更好,不應該犯這樣低級的錯誤。轉移孩子對&34;的焦點,自然就能減少他們的抱怨。

總而言之,關於孩子的成長還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孩子未來的人生路也還有很長,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會對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改變,所以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積極樂觀去的應對人生難題,而不是陷入負面情緒當中,斤斤計較。

如果喜歡本篇文章,請關注@昕姐育兒之道

相關焦點

  • 孩子老是愛抱怨負面情緒太多?學會這4個方法,幫孩子養成好性格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很多家長有發現,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們的負面情緒也開始增多,遇到稍有不順心的時候,孩子就會抱怨。這種情況家長們可千萬別認為這是孩子有了獨立思維,或許是因為他們不自信的表現。
  • 孩子情緒不穩定,家長要及時做出心理疏導,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
    並不是每一個家長都能夠耐心引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要冷靜的同時,自己卻管控不了自己的情緒,發洩了一番,把孩子批評地一無是處。家長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他們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變得越來越情緒化。
  • 善於疏導,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的陰影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認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對其總是採取迴避、壓抑等態度,而不願意正面去面對。由於人們對負面情緒有認識方面的誤區,當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負面情緒時,不是接受和包容,更不會幫助孩子去疏導情緒,而是訓斥、責罵。殊不知,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遠大於負面情緒本身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
  • 可怕的負面情緒,孩子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處理
    可能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需要去學校學知識,然後和同學開開心心地玩,沒有什麼可愁的事,也就不會有什麼負面情緒。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每個人都是有負面情緒的,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比方說孩子最怕的事就是朋友不和他玩了,然後這幾天孩子會產生一些委屈、生氣等負面情緒。但如果是作為家長的你,可能會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轉而安慰孩子:」沒事,我們也不跟他玩,他是個壞孩子「。
  • 正確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記住以下3點,孩子自然變晴天
    孩子由於年齡小,如果情緒化會全部寫在臉上,家長遇到孩子的負面情緒假如引導不當會讓孩子產生不好的想法和壞的影響。那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疏導孩子的這類情緒呢,要想正確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記住以下3點,孩子自然變晴天,還能間接教育孩子情緒管理,提高孩子情商,家長看到記得收藏分享呦!1、 讓孩子不要窩裡橫。每個人可能都有"窩裡橫"的毛病,試著不要把壓力帶回家,跟家人好溝通,互相都做到都不把外面的情緒帶回家,給孩子樹立爭取的榜樣。
  • 如何疏導孩子對學習的負面情緒?
    其實對孩子學習有影響因素特別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孩子的情緒問題。我把孩子負面情緒的來源,分成了四大類。第一類是孩子自身,第二類是來自於家長,第三類是來自於老師,最後一類是來自於同學。孩子自身會產生哪些負面情緒呢?最常見的就是開學前需要調整狀態。很多孩子在開學之前,玩的太嗨了,根本就收不住心。玩兒這件事情,其實是不需要什麼意志力的,而且是給他帶來很多的快樂。
  • 孩子遇到困難就逃避,家長要做好情緒的疏導,幫助孩子重拾信心
    孩子自信滿滿地要求家長帶自己來買習題,做了半天一道也解答不出來,因而害怕、丟臉等情緒隨之而來。所以,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我們不能不放任不管,需要改變孩子的這種心態,就必須對孩子做一個全面的分析。孩子缺乏自信心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發脾氣就摔東西?訓練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疏導負面情緒
    1、容易情緒失控缺乏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在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難以做到正確疏導,所以往往會採用一些不合理的方式來發洩,比如摔東西、打人等。在這種狀態下,孩子的行為通常是不理性的,很容易傷害到自己和他人。想要讓孩子正確地疏導負面情緒,家長需要訓練他們的情緒管理能力。家長學會這幾招,讓孩子掌握情緒管理能力1、讓孩子感知和認識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生氣、不安、焦慮的時候,這些負面情緒一上來,人們下意識地就容易衝動。
  • 孩子脾氣「大爆炸」怎麼辦?3招教你疏導孩子的情緒
    「孩子情緒越大越難管」,這是很多父母感到無力的一件事。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往往應對不了孩子們突如其來的脾氣「爆炸」和哭鬧。每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就像滅火一樣,想要趕緊把他們的負面情緒和行為撲滅。在和很多爸媽溝通的過程中,都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家娃6歲多了,脾氣很急,動不動就發火,怎麼辦呀?」
  • 孩子有壞情緒不用怕,家長學會三個方法,引導孩子疏導情緒
    生活中面對孩子情緒的問題,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發洩的情緒是好是壞,要清晰知道孩子因為什麼才導致情緒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並且解決。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就要學會引導疏導孩子的情緒,慢慢地回歸正常。家長要學會體會孩子情緒。生活中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想要把孩子心愛的玩具拿走時,很多孩子會出現大哭的情況。但是由於孩子時間玩得太長,況且還要做一些其他事情,家長必須要做這些事情。
  • 孩子陷入悲觀情緒怎麼辦?正確培養樂觀心態,助孩子擺脫負面情緒
    孩子產生悲觀情緒,往往是孩子在諸多方面受到了影響,不斷積累出來的,如果這是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悲觀情緒,很可能導致孩子情緒崩潰。1、受家庭的影響著名作家歌德曾說過:「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快樂的事」。2、沒有及時得到合理的情緒宣洩許多孩子在學校受到批評,或者是某些原因受委屈了,沒有及時得到關愛,進行合理的心裡疏導,久而久之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 孩子總是不聽管教,家長要杜絕暴力行為,幫助孩子及時改變態度
    孩子的好奇心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基礎,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小,沒有自己的主見,就不會聽取孩子的心聲。事實上,家長不去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就喜歡用&34;的方式來引起關注。所以家長要以平等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當孩子的意見被尊重時,孩子也會更用心、更願意去做事情。
  • 孩子經常發脾氣,鬧翻天,爸媽如何有效疏導孩子的情緒?
    最近,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跟我抱怨,現在的「熊」孩子脾氣越來越厲害了,管都管不住,作為老師的她都快要被氣得炸毛,而家長們肯定也是苦不堪言啊。於是我到網上一搜,發現這個困擾在家長們心中真是由來已久,很多家長都在親子教育論壇上提問,當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時,該怎麼有效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該何去何從?
    "所以,歸根到底,當孩子出現不利於成長的各種負面情緒時,家長當思考:除了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也許我們自身、我們的教育也出現了某些問題。然而,當我讀過前面幾個章節後,被孩子們的消極情緒深深影響著,便再也讀不下去了。心中感慨:這大概是自己這段時間遇到的唯一一本讀了開頭便再也讀不下去的家庭教育書。
  • 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後,它並不會無緣無故消失,若不處理必然繁殖
    2、悲觀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的孩子,如果不及時排解心中的負面情緒,他就會逐漸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總是不開心,想事情也總是想最糟糕的那一面,對自己失去信心、自卑。他總懷著悲觀的態度做事情,結果所有的事情都會朝著最糟糕的那面發展。
  • 別讓成年人的負面情緒,成了孩子的「夢魘」,家長該做的有很多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負面情緒,孩童時期的負面情緒無關乎太多的事件,可能睡覺沒睡足就會鬧情緒。而成年人經過人生的沉澱,往往會對自己的負面情緒進行控制,但是很多人,有時候並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緒,導致給孩子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 別再抱怨了!父母的積極情緒,影響孩子的體力、智力和社會協調性
    在每天放學時校門口,或是周末補習班門口,你可能會看見很多這樣的母親:抱怨老公賺錢不多,抱怨小孩考得不行……可以說滿身負面情緒的她們,抱怨變成了主旋律。 在電影裡,馬飛的媽媽不厭其地抱怨道:「孩子就是笨,就是蠢,就是學不好」。我想她不一定真的這麼認為,只是這抱怨融入骨髓,成了她的一種習慣。
  •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父母如何對孩子進行疏導,以下4點給你啟示
    一個孩子的成長路上,避免不了出現小情緒,從幼兒期到青春期,他們的個人意識逐漸明顯,對事物有自己的態度和認知,出現的情緒都會發生變化。因為低齡的原因,更容易因為一點小事情,產生膽小、自卑、愛逃避問題的心理問題,如果家長不及時疏導,那孩子將會從負面的情緒中度過,對身心健康產生極大危害。
  • 如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這幾個技巧趕快收藏哦
    有時候明明完全不說話,讓小藝很尷尬的冷場,有的時候,明明會心不在焉的說一句「不記得了」,同樣乾脆的結束了話題。除了對話,小藝並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可以了解孩子,給孩子疏導不良情緒。緩解孩子由於無法宣洩情緒而發生的吼叫大人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明的情緒越積越多,行為上也越來越暴力,讓小藝夫妻兩個著實頭疼。
  • 3000萬青少年遭受情緒困擾,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迫在眉睫
    ,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幫助他們從小開始建立處理負面情緒的習慣,孩子和家長都有可能要承受一生的痛!作文課上被老師批評寫的作文不是正能量,就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絕望的她縱身跳了下去。當然,大多數老師是很好的,但是不排除孩子可能遇到個別不合格的老師。父母要明察秋毫,定期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發現孩子情緒低沉時,及時與孩子交流,進行情緒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