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發現了這個書店裡的圖書館之後,我就經常到這裡來看書。」對於家住南濱路的劉小姐而言,南岸區精典書店圖書館分館是她空閒時的好去處,不僅離家近,看完書,還能在附近逛個街。「以前很難得去一趟圖書館,總覺得不夠方便,現在能明顯感覺到圖書館越來越接地氣了,也更樂意去了。」
實際上,像劉小姐這樣的例子並非個例。近日,記者從重慶市文旅委獲悉,自2017年出臺《關於推進區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來,這樣便民的文化館、圖書館便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截止2019年底,全市建成39個圖書館總館、39個文化館總館,建成1433個圖書館分館、1038個文化館分館,總館實現縣級和區級兩個100%建成。越來越多的普通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文化氛圍,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內涵與生活品質。
建立標準
擴大文化館圖書館覆蓋面
2017年,市文化旅遊委、市體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聯合下發了《實施意見》,明確了區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範圍、時間、內涵、模式等基本要求。據市文旅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深化文圖總分館制改革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擴大公共服務觸角,讓市民有更多元、更便捷的渠道去享受文化。
具體而言,文圖總分館制改革在建立標準上進行了多種嘗試:在範圍上,總館由縣一級拓展到區一級,做到區縣全覆蓋;分館在以鄉鎮(街道)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主的基礎上,拓展到有條件的村(社區)、學校、科研機構、企業等的圖書館(室)、職工書屋、文化室,以及民營書店、文化機構等。
在時間上,根據試點情況,要求2018年全面推開,2019年實現全覆蓋。在內涵上,文化館總分館制重在整合區域內群眾文化藝術資源,圖書館總分館制重在整合區域內的公共閱讀資源。
此外,在模式上,渝中區和大渡口區還利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的契機,率先探索文圖總分館制建設,探索出「直管」和「協管」兩種模式,為我市深化文圖總分館制改革提供了機制參考。
拓展連接
拉近市民與文化生活距離
市民與文化生活的距離如何拉近?據介紹,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重慶在區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基礎上,向上延伸到市級圖書館、群藝館,橫向延伸到區域和社會,向下延伸到社區、家庭,形成總分館制的完整鏈條。
作為重慶市級館,重慶圖書館、重慶群藝館發揮市級館龍頭作用,分別牽頭組織全市圖書館、文化館行業規範建設,舉辦行業技能大賽,帶動全市文圖兩館整體發展。此外,倡導成立西南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盟,跨省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
而為了豐富文化生活傳遞形式,各地還積極發揮了行業社會作用。南岸區採取「圖書館+」模式,積極引入民營文化企業,在條件成熟的咖啡吧、茶樓、書店等,開設起便民、利民、悅民的社會分館10家;渝北區探索社會力量辦分館,採取合建、協作方式,建成桉樹林、龍脊廣場、空港新城廣場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分館,以及曾祥明等100個家庭圖書館。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南岸區精典書店圖書館分館、303藝術劇場文化館分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先後落地,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入圖書館、文化館,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多管齊下
開展豐富活動和提升文化陣地
近年來,重慶市各區縣以活動開展為核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更廣泛、特色更鮮明、品牌更靚麗。據了解,在群眾參與度上,南岸區100個圖書館分館建成以來,年接待讀者共30萬餘人次,借還圖書18萬冊次,全區群眾受益面從18%擴大到41%,群眾滿意度75%提高到98%。沙坪垻區文化館開設的「文化到家」數字平臺註冊用戶達12377人,年配送1018次,總瀏覽量達218萬人次。
文化活動特色和品牌也進一步凸顯。江津區文化館按照「1103」模式,打造了廣場舞、戲劇、民俗、山歌、吆喝等10個特色分館,各分館分別組建一個文化志願者團隊、打造一個品牌活動、開設一個藝術沙龍,在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終期驗收中獲得西部第一。巴南區實施了文化館總分館制陽光計劃,成立「陽光使者」小組,分片區對「文藝創作、輔導培訓、文化活動」三大板塊和八大藝術門類分別進行業務指導,年均累計開展聯動活動 40餘場次,舉辦培訓581場,文藝講座89場,輔導各分館創作文藝作品80餘件。
尤其在提檔升級傳統文化陣地功能方面,布局建設了便民文化陣地,加快建設現代文化陣地,讓群眾更加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近年來,新改擴建區縣圖書館20個、文化館21個,區縣文圖兩館全部達到國家等級館標準。全市還建成85個幸福書屋,市民可以隨時借閱館內書籍,打造了24小時不打烊自助圖書館。此外,利用網際網路,培植出巴渝文旅雲、重慶群眾文化雲、重慶科普雲,助推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探索了新模式,創造了新體驗。
嚴格管理
推動文圖總分館制改革健康發展
「只有強化制度建設,加強考核監督,完善運行機制,才能確保總分館制持續健康發展。」市文旅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因為認識到嚴格管理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全市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服務規範等,把總分館制建設納入對區縣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效率考核之中,並且加強了對文化設施網絡、經費投入、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的保障。
記者了解到,在強化保障方面,各區縣結合實際創新落實,大渡口區出臺了《大渡口區「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雙重考核實施辦法》《大渡口區文圖總館、分館業務幹部服務標準》等20多個制度性文件。渝北區文圖總館新增編制22名,170個社區每個配備文化專職幹部1名,181個村每個聘用專兼職文化幹部1名。南岸區社區圖書館分館新招聘社區圖書管理員100名,新增各級各類專家顧問17名,新增文化志願者260名。而隨著相關文化機構機制的完善和人才的增多,將為市民帶來更為完善和便利的文化服務。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