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舒適、服務貼心、延時開放,日前,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圖書館利用儲藏室改造的「悅讀空間」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前來。
自2018年成為湖南省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工作試點縣以來,長沙縣將總分館制建設作為一項重點文化惠民工程,以實現「資源共享、服務聯動、供需對接」為重點,以提高縣域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目標,構建上下聯通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和覆蓋城鄉的網絡體系,長沙縣的公共文化服務慢慢「潮」了起來。
資源共建共享:公共文化設施「活」了
24個圖書分館、12個全天候開放的「悅讀空間」、140個基層服務點,連同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藏書120萬冊的縣圖書館總館,構成了長沙縣圖書館總分館體系。
「通過這個總分館體系,全縣讀者可輕鬆便捷享受閱讀服務,我們的總分館資源服務與長沙市圖書館實現了『一卡通』,圖書可在全市範圍內通借通還。」長沙縣圖書館館長劉宇田說,「不僅設施設備完善,還建立了長沙縣圖書館總分館數字管理中心,使總分館制的管理更加順暢。」
劉宇田介紹,每月都有三五百本圖書從長沙縣圖書館總館流通出去。「我們建立了完善的圖書物流系統,圖書流通車每天都去『悅讀空間』,每周多頻次前往各分館,每月多次赴基層服務點。讀者查詢到想要的圖書在哪個館或服務點,告知管理員,圖書流通車就會在下次來的時候把書帶來。」劉宇田說。
長沙縣文化館總分館制體系包括場館開放面積1.2萬平方米,擁有實驗劇場、多功能活動廳、輔導培訓教室等多個免費開放場地的總館,以及18個文化分館、120個基層服務點。
長沙縣文旅廣體局副局長沈俊介紹,長沙縣將文化館圖書館數位化建設與總分館建設同步推進,依託微信小程序,以「網際網路+」模式創新打造「悅生活·星沙文旅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平臺整合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點及場館大量文化資源和數據,設置文化地圖、培訓報名、視頻直播、活動搶票、場館預約、資源下載、新聞速遞等功能,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平臺自2018年12月17日上線運行以來,註冊用戶超過27萬,點擊量突破140萬人次,單個視頻月均訪問量近4000次。」沈俊說。
服務上下聯動:參與的群眾「多」了
近日,長沙縣文化館舞蹈專幹楊璟在縣文化館總館運用「雲視訓」平臺,為分布在全縣18個文化館分館的文藝愛好者上了一堂舞蹈課,近千人參加培訓。
長沙縣文化館館長蔡震介紹,該館於2018年開始啟動「雲課堂」線上公益培訓,在總館和分館安裝了23個設備終端,以文化館總館為主會場,鎮(街)分館為分會場,將總館打造的「悅藝益課堂」民族舞、二胡、太極拳等課程及講座,通過數字網絡向各分館進行同步傳送。「線上公益培訓可以讓分布在長沙縣18個鎮街的7萬多名文化藝術愛好者共享優質文化資源,老師與學員之間可實時互動,效果非常好。」蔡震說。
沈俊介紹,為推進總分館制建設,近兩年,長沙縣還打造了「田漢大舞臺」群眾文化品牌、「雅韻星沙 周末有戲」惠民演藝品牌,以及「書香星沙」「松雅書院」等閱讀品牌。其中,「田漢大舞臺」群眾文化品牌組織群眾開展文藝匯演、合唱比賽、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全民才藝大賽等大型文化賽事,5年來累計開展活動超過1000場次。長沙縣圖書館組織開展的「書香星沙」「松雅書院」閱讀品牌推出大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形成了以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為陣地的「書香星沙」全民閱讀品牌活動,每年開展各類全民閱讀活動達1200場次。
此外,長沙縣80%的鄉鎮、街道打造了自己的群眾文化品牌。「我們加強了對縣域內群眾文化活動的統籌,年初由總館制定活動計劃,分館、基層服務點根據總館安排開展各類活動。」沈俊說。
供需有效對接:受眾「年輕」了
「長期以來,圖書館的開放時間與廣大青年人的學習工作時間重合,限制了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發揮。」沈俊說,「為此,我們轉變服務理念,開始打造圖書館『悅讀空間』和文化館『悅藝空間』等延時開放、更符合年輕人和親子家庭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
不僅開放時間和設施環境考慮讀者需求,館藏內容也處處想群眾之所想。長沙縣圖書館泉塘街道分館位於長沙經開區內,周邊居住的產業工人較多,且分布著多所中小學。泉塘街道分館管理員胡文倩告訴記者,根據周邊讀者群體特點,該館1.8萬冊藏書皆以學生用書和工業用書為主。
在長沙縣文化館「悅藝空間」,唱吧亭、電子鼓、智慧鋼琴等現代智能文化藝術設備受到年輕人和親子家庭的熱捧。蔡震表示:「『悅藝空間』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9點,周六、日全天開放。今後,我們還將利用這些設備定期舉辦趣味挑戰、競技賽等,並計劃在更多文化館分館建設『悅藝空間』,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沈俊介紹,長沙縣文化館開展的各類公益培訓內容根據群眾需求確定,開班前會通過調查問卷徵求意見,每期培訓中會根據學員反饋適時調整。「以樂器培訓為例,在全縣廣大農村群眾中,二胡是最受歡迎的樂器,所以我們的樂器培訓班就以二胡為主。」沈俊說。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