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峰縣大力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讓人人享受文化滋養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湖南

送文藝下鄉。李建新攝

   中新網湖南新聞12月21日電(馮兵田 歐陽海希)漫步在婁底雙峰縣石林村的文化活動廣場,仲冬的寒意並沒有阻擋住村民們健身娛樂的熱情。戲臺上,大媽們邊看視頻邊舞動著身子;健身器材上,伸胳膊拉腿的大伯們好不愜意;籃球場上,有運球對抗的青少年;閱覽室內,孩子們正津津有味地閱讀著自己喜愛的書本……近年來,雙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加大投入,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提高文化產品供給能力,初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城鄉居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完善基礎設施打通最後一公裡

  在位於雙峰北站集中安置區的雙峰縣圖書館洪山殿鎮分館閱讀區裡,村民史思琴正在翻閱自己喜愛的書籍;五六個八九歲的小學生拿著自己喜愛的書籍,依次排隊辦理借閱登記手續。

  史思琴說,自分館開館以來,一有時間她就會來這裡,除了免費、離家近,整潔、安靜的環境讓她很快就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她每次主要是看養殖技能的書,還有政治方面的,想多掌握點養殖技術,彌補理論方面的不足。

村裡有了文化廣場。李建新攝

  2018年,雙峰縣決定實施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改革,依託縣文化館、縣圖書館總館、在16個鄉鎮建立分館。嶄新、建築面積達520個平方米的洪山殿鎮分館應勢而「生」。該館位於雙峰北站集中安置區,與鎮區不到3公裡距離,毗鄰洪聯小學,輻射大旗村、金橋村等多個村,分館功能齊全,除了一樓寬敞明亮的閱讀區和培訓室,二樓更設有創作室、電子閱覽室、娛樂室、村村響辦公室等。如今擁有7000多冊書籍的分館為附近上萬名居民打造了一處讀書、學習、交流的溫馨空間。

  不只是城區和鄉鎮(街道)擁有了嶄新的文化館圖書館分館,2017年起,雙峰縣共籌資3億多元建設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在全縣524個村(社區)建成擁有簡易戲臺、文化廣場、文化器材、廣播器材、健身器材、文化長廊、閱覽室等的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了縣有總館、鄉鎮(街道)有綜合文化站和文化館圖書館分館、村(社區)有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格,打通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廣覆蓋、高傳播。

  提升服務效能開展多彩文體活動

  12月7日,雙峰縣走馬街鎮機關老院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該縣九峰演藝公司「送戲下鄉」在此演出。舞臺上,歌舞、小品、花鼓戲、樂器演奏、太極拳等節目輪番上演,精彩紛呈;小品《扶貧那些事》將活躍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的扶貧人不怕吃苦,一心扶貧的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舞臺下,法治宣傳不停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安全生產、禁毒等宣傳標語掛滿了活動現場,引導廣大群眾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依託越來越完善的硬體設施,雙峰縣各類文體活動蓬勃開展起來。經過多年培育,雙峰縣孕育了6屆「歡樂瀟湘文化雙峰」書畫攝影作品競賽和群眾文藝匯演、兩屆網絡春晚、三屆鄉村文化藝術節、兩屆社區文化藝術節、九屆油菜花文化旅遊節、農民春晚、端午龍舟賽等常態化文化品牌活動。各鄉鎮成立了新時代文藝宣傳隊,依託村級文化服務中心,每年開展巡演100餘場次,形成「一鄉一特色、一村一亮點」的文化品牌。每年組織氣排球賽、籃球賽、羽毛球賽,舉辦健康湖南全民運動會象棋、圍棋、桌球、廣場舞、大合唱等十項活動的海選賽30場次,參與人數達10餘萬人次。

印塘鄉鐵馬山村猜燈謎活動。李建新攝

  政府組織的文化活動,激活了農村的文藝因子。部分村(社區)通過村民自編、自導和自演了充滿鄉土氣息的「農村春晚」。梓門橋鎮長來村自2013年開始,已連續成功舉辦8屆「村級春晚」,大力營造了「人人參與文化、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創造文化」的氛圍,全方位展現了長來百姓的鄉情、鄉韻與鄉趣。「農村春晚」成為長來村的文化金名片,滿足了群眾多元文化的需求,促進了鄉風文明,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文化新村」。

  同時千方百計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該縣有5家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文化場館並免費開放。縣城民俗博物館老故事玩家為縣文化館民俗分館,每年免費參觀和培訓人數4萬餘人。

  「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今,村裡喝酒打牌的人少了,讀書健身的人多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人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人多了;村民們和鎮村幹部的心貼得越來越近了……」提及「唱歌跳舞」給村上帶來的變化,石林村村支書王偉林高興地介紹。

【編輯:高峰】

相關焦點

  • 【婁底市】村民樂享文化滋養——雙峰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速寫
    12月21日,雙峰縣圖書館洪山殿鎮分館閱讀區,村民史思琴正認真翻閱書籍。自分館開館以來,她一有時間就來這裡閱讀。  2018年,雙峰縣啟動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改革,依託縣文化館、圖書館總館,在16個鄉鎮建立分館。洪山殿鎮分館毗鄰洪聯小學,輻射大旗村、金橋村等多個村,為附近萬餘名群眾打造了一處讀書、學習、交流的溫馨空間。
  • 雙峰著力構建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村民樂享文化滋養
    村民樂享文化滋養 ——雙峰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速寫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周俊 通訊員 馮兵田 歐陽海希 「主要看一些養殖技能的書,想多掌握點養殖技術,發展養殖業。」12月21日,雙峰縣圖書館洪山殿鎮分館閱讀區,村民史思琴正認真翻閱書籍。自分館開館以來,她一有時間就來這裡閱讀。 2018年,雙峰縣啟動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改革,依託縣文化館、圖書館總館,在16個鄉鎮建立分館。洪山殿鎮分館毗鄰洪聯小學,輻射大旗村、金橋村等多個村,為附近萬餘名群眾打造了一處讀書、學習、交流的溫馨空間。
  • 建設現代型文化館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目前文化館的功能和作用還沒能得到充分的彰顯和發揮,文化館的價值也並沒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面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要求,面對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文化館必須順應形勢,迅速做出選擇。
  • 陳祥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四大特徵
    資料圖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絡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突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時代性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原標題: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自2018年4月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創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濃厚特色、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六創」工作經驗,為建設「灣區樞紐 精品中山
  • 廣東佛山高明區: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反哺體系
    儘管當地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但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近年來,高明區大力開展社區文化提升和公益培訓領航兩大工程,培育內生型志願服務隊伍,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務反哺體系,逐漸擺脫公共文化服務過度依賴財政投入的困境,激發了社會力量參與的活力,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做大了供給增量。
  • 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活力、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抓手。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激發社會活力,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12月19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在門頭溝區召開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現場推進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磊、副部長陳名傑、秘書長張愛軍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陳冬主持了會議。
  • 河北高質量推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
    今年以來,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改革任務、文化惠民「七進演出」、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遊「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探索文化與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路徑,努力推動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的效能與品質,奮力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竹裡畲鄉交出滿意答卷
    竹裡畲族鄉以聯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契機,加速推進竹裡畲族鄉民俗文化館、國學館、畲醫畲藥館等一批文化設施建設,進一步對外開放文化驛站、綜合文化站(文化禮堂)和畲鄉大舞臺,全面深入開展各類文化演出、公益講座培訓等活動,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文化生活「最後一公裡」,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
  • 國新辦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情況舉行發布會
    2015-01-21 09:53:32楊志今: 《意見》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的制度設計,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意見》的下發,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標誌性重大節點,是我們推進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
  • 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構築「首善之區」文化高地
    自2013年9月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河西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為民創建,創建惠民」為宗旨,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為手段,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壯大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了城區文化軟實力 。
  • 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外記者招待會
    ,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書記、副署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蔣建國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出席今天記者招待會的有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孫志軍同志,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同志,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田進同志,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蔣建國同志,他們將向大家介紹文化體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情況,並回答大家所關心的問題。現在我們先請孫志軍副部長作介紹。我們介紹情況的時候,採用同聲傳譯,答記者問部分,採取交互傳譯。下面我們先請孫志軍副部長作介紹。
  • 天津市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掠影
    河西區堅持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全員參與,形成全區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生動局面,制定實施了《河西區關於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實施辦法》等42個制度性文件,從頂層設計上為文化惠民、文化樂民做好保障。區財政持續加大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全區文化事業費投入由2012年的293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9224萬元,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達到112元。
  • 安徽副省長謝廣祥來宿州調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原標題:安徽副省長謝廣祥來宿州調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7月21日至22日,副省長謝廣祥率隊來宿調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等工作。他強調,基層文化設施是落實文化惠民政策的一線陣地,要充分結合本地實際和群眾現實需求,通過多種平臺載體,開展接地氣、有特色的文化藝術活動。
  • 石獅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七個一」更惠民
    ­  石獅出臺方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七個一」讓公共文化更惠民­  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石獅市日前下發《石獅市2017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點項目責任分解方案》,根據該方案,石獅市今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按照「七個一」的目標組織實施。
  • 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公共文化服務
    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投入穩步增長,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農家書屋、電子閱報欄等來到群眾身邊,正在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明確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
  • 文化馨香溢古城——襄陽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綜述
    悠久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奪目光芒。  2013年,襄陽入圍全國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承擔起在全國和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經驗、提供示範、引領文化科學發展的重要使命,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 大慶市數字文化館年內「亮相」,享受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
    近日,記者獲悉,從年初以來,大慶市文化館數字文化館建設工程在逐步推進,按照計劃,年內我市將擁有一個數位化、高效化、便捷化的數字文化館,讓熱愛文化藝術的市民朋友隨時隨地就能通過手機等平臺享受到相關的公共文化服務。
  • 臨滄市:公共文化服務惠民樂民
    臨滄市投資2億多元建文化基礎設施,惠民演出700多場次,受益百姓20餘萬人——  公共文化服務惠民樂民  、邊地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化資源優勢,大力實施文化工程,投資2億多元建文化基礎設施,惠民演出700多場次,受益百姓20餘萬人,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力打造文化民生「臨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