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藍領調查:月嫂可月入一萬 年輕人不愛幹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原標題:青島藍領調查:幹滿半年就算老員工

  隨著iPhone秋季新品發布,全國各地的富士康生產線迎來了出貨高峰,「招聘返費」成為了留住工人的秘密武器。所謂「返費」就是企業給中介或工人的額外費用,但前提是工人必須幹滿一定天數。「在成都富士康,只要工人幹滿三個月,返費近萬元。」專注藍領招聘服務的職多多創始人陳黎暉告訴記者。

  2010年陳黎暉進入藍領招聘市場創業,在此期間中國勞動力市場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用工荒、用人貴成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普遍問題。今年是最早一批「00後」正式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年青一代的就業理念有了很大轉變,企業又面臨工人流失率不斷攀升的困擾。

供需失衡加劇

  廣義上的藍領是對初級崗位從業者的統稱,既包含傳統的農民工、製造業工人,也包含快遞餐飲、房產中介、網約車司機等都市新藍領,他們都是為城市日常運轉貢獻力量的普通勞動者。據2017年度統計數據,全國藍領人群總數約4億。

  即便是藍領工資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剛畢業的大學生,但是想要招到人並不容易。「青島當前工廠一般平均底薪在2500到3000元之間,加上加班綜合下來每月工資有四千多。」陳黎暉介紹,之前說藍領工人掙得比大學生多,這說法其實不準確,嚴格上要看工作時間。大學生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時,藍領可能是一周工作6天每天10小時,工作強度要高。

  藍領崗位招工難,背後則是供需失衡。相關數據顯示,年輕人數量大幅減少,「90後」人口比「80後」少23.24%,農民工新增總量放緩,增速連續5年下降。同時,藍領群體平均每年2到3次更換工作,企業留人難使招工成為常態。

  隨著城鎮化發展,城鄉地區工資差距迅速縮小,勞動力流動性下降。陳黎暉舉了個例子,菏澤是省內勞動力輸出區域,當地平均月基本工資 1800到 2000元,算上加班也能到3000元。最關鍵是家鄉工作更有吸引力,下班就可以回家,父母老婆孩子都在跟前。

  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勞動力市場技能型人才十分搶手,企業對勞動力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需求越來越高。「技工類工資要高得多,焊工、鉚工在7500元左右,衝壓工也有6000元。這些崗位在企業裡一般穩定性很強,工作強度沒有普工大,工資偏高,市場流動性小。」陳黎暉認為,現在的職業教育客觀上沒有定位為培養產業工人,再加上課程與市場脫節,導致供需矛盾。幾年前他去過一所開辦電子商務專業的職業中專,結果吃驚地發現教材還是1998年的。

招工成本人均千元

  在汽車北站旁的人才市場,剛從物流行業辭職的老林對一家民營科技企業的普工崗位很感興趣。招聘簡章顯示:轉正後交五險一金,綜合月工資5000元,提供兩餐、高溫補貼和生日禮物等。在問到能否適應工廠環境時,老林笑了笑:「應該能吧,畢竟都過三十歲了,比年輕人靜得下心。」

  為了吸引求職者,工廠普遍開出誘人的條件,男女不限,年齡放寬到45歲,很多還提供五險一金、帶薪年假、包食宿、年終獎等福利待遇。儘管如此,人才市場上的年輕人並不算多。不少企業招工越來越依靠中介和勞務派遣公司,承諾每介紹一名新員工,只要幹滿3個月就給予返費獎勵。

  在青島平均招一個工人,企業付出的招聘返費在千元左右,有的崗位流失率高,一年要多次招聘。陳黎暉認為:「現在市場是個比較扭曲的狀況,即使是返費很高,企業仍然留人難,工人能幹滿半年就是老員工了。」

  但十多年前情況卻不是這樣,「以前勞務中介向找工作的工人收費,一人收三五十元;現在變成企業招工要給中介付費,找活的不交錢了。」陳黎暉說。

  高昂的人力成本、較低的轉化率也迫使中小企業推行「機器換人」,甚至是業務轉型。從事製鞋行業25年的青島恆晉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嶽仁成深有體會:「原先與H&M議價都是一美分一美分地談,隨著勞動力在內的綜合成本提高,公司已經從大批量低單價轉型成小批量多頻次生產。高峰時期工廠有六七百人,而過去幾年人員數量大幅降低。」在「江北皮鞋第一鎮」即墨藍村鎮,不少企業主也坦言月薪三千元已經很難招到工人,不少代工訂單逐步轉移到東南亞,製鞋業迫切需要轉型。

新一代就業理念轉變

  藍領崗位供需矛盾主要是由於人口紅利消減,而另一方面則是新一代就業者的生活和就業理念有了巨大的轉變,幹兩三個月不滿意就跳槽的並不鮮見。

  相比於父母一輩,「90後」和「00後」更加在乎生活質量和福利待遇,挑剔食宿條件和工作環境,甚至有沒有WiFi,好不好找對象,都是他們求職的條件。個性自由的年青一代偏重於新興行業,願意嘗試銷售類崗位,服裝專賣店、奶茶店、健身房這類相對體面的工作很受歡迎。而工廠車間枯燥重複,實行兩班倒或者是三班倒的工作制,年輕人很難接受。

  位於樂客城的一家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因為招工原因開業時間一拖再拖。「餐飲業工作時間長,越是周末越忙,伺候人的活年輕人不願幹,企業也沒辦法,用了很多中年大姐。」陳黎暉表示,社會衝擊和誘惑很大,年青一代想法很多,沒有耐心做產業工人。他們的技能與市場需求也存在差距,像技工類工資不低,但他們幹不了。

  未來藍領服務業工資將有大幅提升空間,例如月嫂就是個缺口很大的藍領崗位,月收入八千一萬比比皆是,但罕有年輕人入行。「這個崗位沒有那麼高專業度,很多課程其實普通人也能學會,市場需求量大導致價格水漲船高。」陳黎暉說。

  不少高端藍領崗位,需求也遠大於供給。陳黎暉告訴記者,培養星級酒店服務人員的酒店管理學院,畢業生供不應求,讀三年制大專基本第二年就被招聘企業早早搶光。(青島日報)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高學歷的人都改行做月嫂了,那我該幹啥呢?網友:當「月哥」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月嫂行業正開始受到高學歷人才追捧。根據廣州市家庭服務行業協會誠信自律平臺對79820名家政人員的調查發現,家政從業人員的學歷有所提高,研究生有5人,本科生345人,佔總人數0.4%,大專生和中專生3197人,佔總人數4%,高中生9369人,佔總人數11.8%,初中及以下66904人,佔總人數83.8%。
  • 從借錢培訓到年入16萬 她是疫情打不倒的金牌月嫂
    看到嫂子在青島的「舒適生活」,趙雲紅很是羨慕,她也想像嫂子一樣在青島找一份能月入300元的保姆工作,於是她決定去家政公司掛靠。「2009年的時候,月嫂和育嬰師興起來了,家政公司可以給我培訓,但要收我400塊錢的培訓費。」
  • 坐月子,是婆婆照顧好還是花一萬塊錢請月嫂照顧好?過來人都懂
    於是小邱跟家裡商量產後請個月嫂,婆婆得知請月嫂一個月要花一萬後立即表示拒絕:「你坐月子我能照顧你啊,幹啥花那個冤枉錢?」 傳統的坐月子太多的條條框框了,不能幹這個不能幹那個,其實對產婦的身體是有害的,因此我們一直強調:要合理,正確的坐月子。 對於當代90後來說,最優的方式當然是請個月嫂來照顧自己,月嫂不僅有較為專業的知識,而且還能減少和婆婆的衝突和矛盾。
  • 月嫂行業大調查:中介忽悠 月嫂自炒 僱主盲信
    大學生們發現,自己寒窗苦讀十幾年,收入還不敵培訓個把月的月嫂;新媽媽們發覺,請育兒嫂的開銷已趕超自己上班收入,還不如「全脫產」在家帶孩子。月嫂收入真有那麼高麼?薪酬瘋長的背後有何內幕?是誰在消費萬元家政?有多少高學歷白領轉行家政服務?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當代中國藍領的工資究竟有多高?
    隨著2008年之後,中國的製造業面臨轉型,生活型服務業迅速崛起,藍領群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比起傳統印象中的流水線工人、貨車司機、建築工人等典型藍領,越來越多的年輕藍領們選擇成為美甲師、家政阿姨、網約車司機、月嫂、外賣小哥、快遞員……他們稱為「新藍領」,穿梭在城市各大角落,維繫著城市的流暢運轉。
  • 青島月子中心調查:無行業標準月嫂證書五花八門
    找了近一個月,何女士還沒有找到心儀的月子中心。調查有月子中心「一房難求」記者連日來走訪了市區6家月子中心,其中兩家表示還剩餘少部分房間,其餘四家表示,現在已經沒有空餘房間,檔期已經排到了明年,排期時間最長的已經到了明年5月份。
  • 金牌月嫂月入2.5萬以上,家政工作很容易做嗎?
    家政行業中月嫂收入最高58同城發布的4月家政行業就業數據顯示,今年4月,家政行業招聘需求環比上升15.28%;家政行業平均企業支付月薪6031元,月嫂月收入排名首位,達到9699元。此前央視財經曾報導,我國「月嫂」市場根據個人能力的不同,為四檔收費區間,金牌月嫂的月收入高達2.5萬元以上。
  • 最好的月嫂要價一萬五千八 萬元月嫂貴在哪了
    過去生小孩,月子裡爸爸媽媽得「一把屎一把尿」地親手把孩子拉扯大,自從有了「月嫂」這個職業,新父母們輕鬆了很多。可近兩年,月嫂的價格卻隨著物價一路上漲,而且漲得越來越離譜。2007年「金豬寶寶」和2008年「奧運寶寶」出生時,月嫂的平均價格還在2000—3000元之間,可到了明年「龍寶寶」出生,據媒體報導,月嫂的價格已經變成了「5000元起步,七八千元較普通,上萬元的月嫂都成了搶手貨。」在老輩人看來,「帶小孩兒」這件事應該是人天生就會的,如今儘管加入了很多科學因素,但真值得我們花費上萬元的代價嗎?這些接近「奢侈品」價位的月嫂,又是如何被包裝出來的呢?
  • 考五六個證就能月入過萬?月嫂行業或將成為最受歡迎職業!
    話說,為什麼高學歷人才開始追捧月嫂行業了?為什麼放棄大學的專業而投向門檻較低的月嫂行業呢?毋庸諱言,吸引高學歷人才進入家政業的,首先是高薪!月入萬元,對於月嫂來說,已是平常事。一般家政服務人員的薪酬為每個月3000到5000元左右,而具備一定專業技能的家政人員呢,每個月薪酬則能達到8000到10000元。然而,據最新報導稱,2019年包括研究生、本科和大專在內的大學應屆畢業生平均招聘薪資也僅為5610元。在這樣的對比之下,月嫂的薪酬標準,已大大超過了所謂的高學歷起薪標準!
  • 月嫂一個月多少錢?高學歷加持的你,會轉行當月嫂嗎?
    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助推下,近幾年市場上月嫂供不應求,資深月嫂的訂單往往已經預定到了半年以後。轉行做保姆、月嫂、外賣小哥等新聞一出,無數年輕人仿佛發現了新大陸。認為自己年輕且高學歷,轉哪一行都競爭力滿滿。
  • 看了藍領的工資單,格子間白領都哭了
    去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大學的報告顯示,中國藍領市場的景氣指數達到歷史新高的3.00,不少藍領工種的平均月薪已大幅超過本科生。舊的人生公式不好用了。一輪輪裁員潮中,常青藤的MBA和律師都未能倖免,而「卑微的」藍領,理療師、月嫂、汽車修理工不僅月入數萬,還供不應求。
  • 高學歷人才開始追捧月嫂行業 考五六個證月入過萬元
    「從水裡活著出來的那一刻,我跪在地上,深刻地感受到了媽媽對孩子的愛,也感受到了健康是多麼重要。而新生嬰兒最脆弱,我當時就萌生了從事照顧寶寶的職業的念頭。」她說,車禍之後不久,不僅生意不斷滑坡,而且沒能成功轉行,於是她就產生了轉行月嫂的想法。
  • 為什麼父母總是喜歡月入4千的公務員,卻看不上月入8千的藍領呢?
    父母一直逼婚,但是要求苛刻,要女兒非行政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不嫁。自己談了一個在當地企業做銷售的小夥子,月入8000元,父母根本不同意。鄰居給介紹了一個月薪4000的公務員,卻逼著自己多接觸。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場面似乎很常見,很多父母對於子女擇偶的標準就是公務員。
  • 婆婆有能力伺候媳婦坐月子,還有必要花一萬多請月嫂嗎?
    文丨福林媽咪小雪現在已經到孕晚期了,再過一個月就要生產了,於是小雪就跟家裡人商量請個月嫂,也諮詢了一下月嫂的價錢,基本上都是1萬多一個月。但是當小雪把要請月嫂的事情告訴婆婆的時候,婆婆說:「我又不是不能伺候你,花那冤枉錢幹啥啊?」小雪很糾結,因為她很想請一個月嫂,但是婆婆很不情願,若是因為這件事情讓一家人有了嫌隙,自己也會很難受,不知道該怎麼辦?針對這件事情,網友們也是各抒己見。
  • 月嫂月入1萬,美甲師月入9萬,白領-最不值錢,985/211的你卻不知!
    一個美甲師,最好的一個月可以做到9萬的月收入。一個好的旅拍攝影師,年收入過百萬是基本線。有的人在網上開個店,只需要在家裡辦公室的,如今早就已經穩穩千萬收入。很多人評判房價貴不貴的標準就是:我一個月累死累活一個月也只有5000塊,我穿著襯衫帶個領帶在高檔商務區裡工作,我都買不起房子,那麼別人怎麼可能買得起啊?這個就屬於典型的收入誤區,在當下這個社會,白領其實是最不值錢的工種。
  • 穀雨數據丨月嫂平均薪資高達9795元,遠高於碩士畢業生
    轉行成為月嫂後,快速漲到了1萬多元。這個數字也讓很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眼紅。 在基層行業中,月嫂的薪水確實較高。社科院《國人工資報告》顯示,月嫂和汽車評估員、保養員一樣,是工資最高的幾個基層職業之一。
  • 研究生畢業轉行當月嫂,工資大漲!網友卻更關心……
    研究生畢業轉行當月嫂據新聞晨報「021視頻」欄目報導,32歲的王玉蘭2013年研究生畢業做了兩年老師後,就轉行當了月嫂。當時老師只有不到四千的收入,但是做月嫂收入能達一萬二、一萬五以上,一年掙二十萬。研究生當月嫂獲高收入,引發網友熱議:@數碼ONE:這說明高學歷還是有用的@玲玲振玉:專業月嫂收入是挺高的@愛粉的小可愛:所有職業一律平等,小姐姐好棒~_~@白羊悅心:有高學歷的月嫂工資更高
  • 深圳月嫂供不應求 最牛月嫂可月賺8800元
    每年8月到春節期間,深圳各個正規的母嬰護理中心的月嫂,幾乎都忙得不可開交。自月嫂在深圳出現的這幾年以來,這個行業儼然成了朝陽產業,工資不低,社會地位也比一般的家政人員高。  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盧震坤表示,月嫂行業已經不僅僅靠經驗吃飯,隨著社會的進步,它的專業性將越來越高。
  • 「藍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對藍領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藍領已經不僅僅指的是在一線工作的只簡單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了。在現在的社會,藍領階層的文化程度已經變得越來越高了,如果現在人們還認為藍領階層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那就是一種誤解了。在過去對藍領的傳統定義上,它確實指的是從事一線生產的工人,他們可能只是做著簡單的體力勞動,不需要有多精湛的技術。
  • 免費培訓月嫂還有幾十個名額 市民可報名參加
      2月7日,記者諮詢了解到,青島勞務就業訓練中心「家政服務工程」項目去年已經結束,但還有幾十個名額沒有報滿,今年還能免費培訓月嫂,凡願意從事家政服務的16~50歲的女性、16~55歲的男性均可報名參加。  2月7日,市民李女士打來電話,她想當月嫂,卻沒有地方免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