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剛過,在遂川縣珠田鄉黃塘村的黃桃基地,黃鹽水已開始忙著修剪枝條、下肥。就在9月下旬,黃鹽水還在忙著採摘國慶紅桃,打包發往深圳等地,趕著「雙節」上市。
「我這種了三種桃子,第一批早熟黃桃5月上市,第二批黃桃7月上市,第三批就是國慶紅桃,9月上市。」黃鹽水介紹,國慶紅桃是他試種的新品種,種了20多畝,今年是第一年掛果,產量不到1000斤,但價格更高,賣了近萬元。
從門外漢到種桃人,黃鹽水走了一段艱辛的創業路。7年前,原本在井岡山市做水果批發的黃鹽水「嗅到」綠色生態種植的商機後,把水果生意交由妻子打理,和親朋合夥搞起了黃桃基地。他以每畝400元的價格租了200畝土地,挑選了早熟品種,種下了4000多株黃桃。因為不懂技術,頭一年的苗子成活率不到30%。不甘汗水白流,黃鹽水和合伙人頂著壓力、硬著頭皮補種。為了把黃桃種好,黃鹽水線下線上學習種植技術,多次到外省參加技術培訓,並在網上聽農技專家授課。
隨著種植技術的成熟,加上上市時間更早,基地的桃子基本不愁賣。這幾年,黃鹽水又試種了國慶紅桃、黃金奈李和金秋砂糖橘。去年,基地建起了儲存量20噸的冷庫,享受到1.5萬元農機補貼。看著黃鹽水的桃生意越來越好,村裡不少人開始向黃鹽水「取經」。村民王玉榮就跟著黃鹽水種了幾十株黃桃,今年增收上萬元。
「春分之後,桃林每天有四五千人次的客流量,賞花後再來體驗採摘遊的回頭客也不少。」經過7年的發展,200畝田地被打造成了桃林盛景。每年春天,來桃林的遊客和攝影發燒友絡繹不絕。黃鹽水說,在賞花遊、採摘遊以及批發售賣的多重途徑下,基地的發展逐漸步入正軌。「雖然前幾年陸陸續續補種了很多桃樹,有些還沒開始掛果,但這兩年平均毛利也有80多萬元。基地門口的路要動工了,一直連到珠溪梯田,形成旅遊路線以後,生意肯定會更火爆!」看著成片的桃林,黃鹽水信心滿滿。(李書哲、記者孔璐、實習生廖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