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他與葉飛、王必成合稱三大鐵拳,是粟裕最器重的一個縱隊。他所向披靡,戰功赫赫,解放戰爭中他領導的部隊是殲敵最多的縱隊。他作戰勇敢,性格豪爽,脾氣火爆,被陳毅稱為「拼命三郎」。他就是開國中將陶勇。
陶勇,原名張道庸,1913年1月21日生於安徽省霍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喪父,7歲開始給地主家放牛。
1929年4月,參加河南商城遊擊隊,先後參加了開闢川陝蘇區的鬥爭和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作戰。
在多年的革命戰爭與火的考驗中,從普通一名士兵,逐步成長為我軍一名優秀的揮戰員,先後擔任排長、連長、團長等職。
紅四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後,陶勇任紅9軍教導師師長。
人如其名
1939年11月,陶勇奉命率領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主力,北渡長江建立蘇皖支隊,開闢揚州、儀徵、六合、天長地區抗日根據地。
1940年7月,陶勇任新四軍蘇北指揮第3縱隊司令兼政委,進駐黃橋。
1940年10月,反動派糾集26個團10餘萬兵力,妄圖把僅有5000餘人的我軍殲滅在黃橋一帶。
戰場總指揮粟裕,命陶勇率領3縱,堅守黃橋,擔任正面阻擊,同時命1、2縱隊隱蔽集結於黃橋西北地區,作為突擊力量。
敵軍用飛機猛轟3縱陣地,隨後在3縱展開了陣地爭奪戰。
眼看3縱7團陣地就要喪失,陶勇脫掉外衣,赤膊上陣,親率一個營衝向敵軍。
一時間,士兵幹氣大震,敵軍紛紛潰退,這時1、2縱從側翼開始發起總攻。
最終在黃橋戰役中共殲敵1.1萬餘人,為蘇北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黃橋戰鬥後,陳毅稱讚陶勇為「拼命三郎」。
殲敵最多的將領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這陶勇任華東野戰軍4縱隊司令員,率4縱全程參加了整個戰役。
在戰役第一階段,陶勇率部4縱在碾莊參加了圍殲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全殲黃百韜兵團。
在戰役第二階段,陶勇受命指揮華野1縱、4縱、12縱組成了東線阻擊集團,阻擊徐州來援之敵,保障中野主力和華野一部完成了全殲黃維兵團的的任務。
在戰鬥中,陶勇指揮3個縱隊 ,採用縱深梯次防禦部署,組成了三道防線,阻擊邱興泉兵團增援。
經過6晝夜鏖戰,挫敗了邱興泉兵團的增援企圖。
戰役最後階段,陶勇率部參加了在陳官莊圍殲杜聿明兵團的總攻。
他要求部隊不為敵人小股敵人所牽制,不為敵人丟棄的汽車、武器所迷惑,命令部隊日夜兼程,瘋狂追殲敵軍。
在淮海戰役中,陶勇率第4縱隊,共殲敵72000餘人,繳獲槍炮20000餘件,活捉了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
陶勇從1947年2月,任第4縱隊司令開始,到1949年1月,共俘虜了國民黨45名將軍。
炮擊英艦
1949年4月20日,國共談判破裂,毛主席、朱德向全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發起渡江戰役。
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整編為第23軍,陶勇任軍長,開赴泰州地區集結,參加東線集團的渡江作戰。
4月20日上午,英國軍艦「紫石英」號和「伴侶」號從長江上遊駛入23軍守備段是長江,向我軍率先開炮。
接到報告的陶勇,當即罵道中國人不是好欺負的,隨即下令狠狠地打。
在我軍還擊,兩艘英國軍艦遭到重創,「紫石英」行駛到三江營對面時觸礁擱淺。
這場炮戰壯了軍威國威,震驚了世界,國際輿論大譁,紛紛報導,一些報紙還紛紛譴責英國這一行徑。
1949年4月30日,毛主席親自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嚴厲譴責了英帝國主義的暴行,肯定了23軍自衛的正義行動。
小結:1952年,陶勇從朝鮮戰場上歸來,擔任中國海軍副司令兼東海艦隊司令。1953年2月24日,毛主席在南京接見了陶勇,毛主席說:你就是陶勇同志,我久仰你的大名,你仗打得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