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婦女節」和張偉麗奪冠,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又會有鋪天蓋地關於女性的文章和言論出現了。我對我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有一點羞愧。換做以前,這兩件事本來一個該是女性盛大的節日,一個該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和張偉麗的榮耀,怎麼會生出如此可笑和奇怪的想法呢?
時代的進步,思想的覺醒,讓女性運動愈來愈狂熱,讓「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本是一件好事啊!可是,有些人性的缺點也躍然紙上。那些瘋狂和欣慰的感覺,淹沒掉理性的時候,我們的追求和期待變得殘缺,也許就不再是從前的模樣了。
其實,關於男女,「平等」才是所有有思想有理性的人應該看到的結果才對。只是,這個社會有太多不平等的地方,我們呼籲,我們行動,渴求改變,但有時候,言過其實和矯枉過正是否會扭曲那份初心?我們的判斷和見解是否也會變得偏激?
我一直認為,從性別角度來說,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創造出了男人和女人。可是,歷史和社會卻讓原本處於同等地位的男女分道揚鑣。男人似乎天生強壯和智慧,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女人似乎註定柔弱和感性,幹的活就是家務和繁衍。這真的是社會決定的嗎?
如果我讀過的書沒有欺騙我,那麼,一開始的社會叫「母系社會」。人們以女為尊。因為那惡劣的環境讓人們難以生存,而女性被賦予了生育後代的光榮使命,這是一項神聖和光明的使命,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理所應當的。那麼,男性呢?製造工具,外出打獵,帶回來食物。是誰讓男女這樣子分工呢?是大自然,是生命本身。
是男人和女人作為生物的特性。因為女人能生育,所以,在那個社會,她們負責的是整個人類更長遠的生存,而男人,為了當下能活著,不得不在危機四伏的叢林裡拼殺搏鬥。這是一種天然的分工。
可是,慢慢地,人類越來越壯大,思想越來越多元豐富。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一次次抵禦著時間的洪流和歷史的傾軋,來到今天的時候,男人和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身份似乎出現了高低之分,甚至尊卑有別。我感到詫異。
在只為了生存的時候,女人是最權威最有身份的那一類;在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愈加繁榮的時候,「重男輕女」這樣的觀念無法根除。
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一個家庭裡的女性始終無法得到正常的對待,也因此在社會上的名聲一直不那麼好。·男人就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就應該獲得更多的尊敬和榮耀,女人就只能待在家裡做家務,撫育孩子。這個「就」字,傷害了多少純潔脆弱的心靈!以前的人們這麼想,我只當他們沒聽過《進化論》,也沒接受過多少教育,可是,現在的人怎麼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難道,我們不是應該更加追求人性裡光明的那面,而不是咄咄逼人、自以為高高在上嗎?
女人應該被定義,正如同一開始男人應該被定義一樣。因為,作為生物的男人和女人,有著天然的差別,這才是定義的根本。有位古希臘的智者說過: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分辨是非。但是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喜歡定義,凡事先下個定義再說。可是,只要有定義就有反對。就算是最單調的科學世界裡也是這樣,何況複雜無比的人類社會。男人和女人的定義,只是定義一種性別,並非其他。身體上的區別,是誰能決定的嗎?是任何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向上帝祈求的嗎?不是。是生物進化過來的。
所以,再次討論男人和女人,只不過是討論人性了。
男人無須自矜功伐洋洋得意,女人何必楚楚可憐哀怨難求。當過往的社會已經走遠,人類來到今天,重新看這個世界:女人天生弱小感性,男人自小強壯理性。(普遍上)這是上面所說的作為性別之分的生物特點,弱小強壯來自身體結構之分,理性感性來自大腦思想之分,至於其它,不該強加到性別身上。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男人和女人都有特定的優勢,都可以利用這些優勢為家庭和社會創造價值,理應平等不是嗎?
可是,似乎有一個無法解決的麻煩,那就是女人要負責生育後代,這是一道無形的枷鎖。畢竟,在男人女人共同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女人因為肚子裡的天使而中斷這個進程,似乎太不公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不應該把「女人需要生孩子」這件事作為「缺點」來談男女的公平,暫且不提。
平等很大,很雜,很亂,尤其是男女裡的平等。但是,我們應該能接受這樣的說法:身體結構區分了男女兩種性別,但在思想上卻沒有性別之分。
有篇文章,講的是醫用防護服的設計裡並沒有考慮到女性,然後進行道歉,並揭示了社會上很多這樣忽略女性的事情。我在想,這到底表達了個什麼意思呢?正常邏輯,應該是要多考慮到女性,並保障女性對的正常利益。因為在潛意識裡,沒有將女性的特點考慮進去,才導致防護服偏大的結果。
如果只是單純的將這作為一種工作的疏忽,是否會更好受一點呢?「疏忽」的意思是說,他們腦海裡缺失了一塊對於「女性」的考慮點,而不是需要我們安裝在他們腦海中的模塊。
我們都知道,勇敢面對自己才能更好的生活。女性是否也能如此呢?女性的身體結構天生與男性不同,自然很多產品的設計上會有差別,那麼,我們應該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把這個問題拿出來然後大肆評論宣揚一番,不是嗎?因為社會的演變過程中,導致了思想上的很多不和諧的地方,這是需要慢慢去改變的,而不是拿出來指指點點的。
這不是逃避,而是問題出現的時候,不去想著怎麼解決問題,只是揪著錯誤是什麼不放,問題如何得到解決?女性的利益需要得到保障,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能保障利益的,永遠是行動。
歷史的進程誰也無法改變,社會的演變自有它的定數,時間裡留下的錯誤,需要我們去改變,而不是無理取鬧般流於表面。
張偉麗奪冠的事讓無數人熱血沸騰。這本是一件讓國人自豪驕傲的喜事,我卻從中又看到了女性的自卑。
很多人覺得格鬥競技就是男人的事業,和女人不搭邊。這樣的想法固然錯誤,但是否能換個角度去想呢?
男女身體結構上的區別自然而然導致了一些不讓人接受的事實。女人天生的柔弱和需要被保護,這是固有思想,刻板印象。男女相處的時候,不論男方還是女方不都是抱有這樣的態度嗎?男女分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也是因為女方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嗎?但是,為什麼在格鬥上,就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意識呢?因為這是一項事業,這其中代表著更多的榮耀,能給選手帶來更多的尊敬。
也許,區別對待的不是男女的意識,而是對一件事的態度。
努力自然得到尊敬,成為特例自然獲得讚賞。但偏偏這個特例是性別中的「女性」,那麼,就要炸開鍋了嗎?我們應該是對「事」和對「特例」有這樣的態度,而不是因為「性別」誘發不一樣的言論。
過分強調,是一種自卑。固有思想並非都是錯誤,而應隨著時代變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難道我們有一天會突然抨擊為什么女人要生孩子而男人不用嗎?責怪生命本身,不也是一種錯誤嗎?
女性意識覺醒之後,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利和更平等地對待,這是一件對全人類都獲益匪淺的好事。因為人類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但是,社會的改變是一步步來的,以往的錯誤要慢慢改變。當正當的要求被提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公正地對待。但是,平等本身的含義應該是,女人要求男人的時候,女人也要要求女人自己。不卑不亢,也許會加速這件事情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