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文|男性和女性都需要被定義,區別對待的不應該是性別

2020-12-11 芝傑說教育

「三八婦女節」和張偉麗奪冠,我的第一反應竟是:又會有鋪天蓋地關於女性的文章和言論出現了。我對我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有一點羞愧。換做以前,這兩件事本來一個該是女性盛大的節日,一個該是我們國人的驕傲和張偉麗的榮耀,怎麼會生出如此可笑和奇怪的想法呢?

時代的進步,思想的覺醒,讓女性運動愈來愈狂熱,讓「男女平等」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這本是一件好事啊!可是,有些人性的缺點也躍然紙上。那些瘋狂和欣慰的感覺,淹沒掉理性的時候,我們的追求和期待變得殘缺,也許就不再是從前的模樣了。


其實,關於男女,「平等」才是所有有思想有理性的人應該看到的結果才對。只是,這個社會有太多不平等的地方,我們呼籲,我們行動,渴求改變,但有時候,言過其實和矯枉過正是否會扭曲那份初心?我們的判斷和見解是否也會變得偏激?

我一直認為,從性別角度來說,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創造出了男人和女人。可是,歷史和社會卻讓原本處於同等地位的男女分道揚鑣。男人似乎天生強壯和智慧,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女人似乎註定柔弱和感性,幹的活就是家務和繁衍。這真的是社會決定的嗎?



如果我讀過的書沒有欺騙我,那麼,一開始的社會叫「母系社會」。人們以女為尊。因為那惡劣的環境讓人們難以生存,而女性被賦予了生育後代的光榮使命,這是一項神聖和光明的使命,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理所應當的。那麼,男性呢?製造工具,外出打獵,帶回來食物。是誰讓男女這樣子分工呢?是大自然,是生命本身。

是男人和女人作為生物的特性。因為女人能生育,所以,在那個社會,她們負責的是整個人類更長遠的生存,而男人,為了當下能活著,不得不在危機四伏的叢林裡拼殺搏鬥。這是一種天然的分工。

可是,慢慢地,人類越來越壯大,思想越來越多元豐富。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一次次抵禦著時間的洪流和歷史的傾軋,來到今天的時候,男人和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身份似乎出現了高低之分,甚至尊卑有別。我感到詫異。

在只為了生存的時候,女人是最權威最有身份的那一類;在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愈加繁榮的時候,「重男輕女」這樣的觀念無法根除。


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一個家庭裡的女性始終無法得到正常的對待,也因此在社會上的名聲一直不那麼好。·男人就是能創造更大的價值,就應該獲得更多的尊敬和榮耀,女人就只能待在家裡做家務,撫育孩子。這個「就」字,傷害了多少純潔脆弱的心靈!以前的人們這麼想,我只當他們沒聽過《進化論》,也沒接受過多少教育,可是,現在的人怎麼還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呢?難道,我們不是應該更加追求人性裡光明的那面,而不是咄咄逼人、自以為高高在上嗎?

女人應該被定義,正如同一開始男人應該被定義一樣。因為,作為生物的男人和女人,有著天然的差別,這才是定義的根本。有位古希臘的智者說過: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分辨是非。但是我們這個時代越來越喜歡定義,凡事先下個定義再說。可是,只要有定義就有反對。就算是最單調的科學世界裡也是這樣,何況複雜無比的人類社會。男人和女人的定義,只是定義一種性別,並非其他。身體上的區別,是誰能決定的嗎?是任何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向上帝祈求的嗎?不是。是生物進化過來的。

所以,再次討論男人和女人,只不過是討論人性了。

男人無須自矜功伐洋洋得意,女人何必楚楚可憐哀怨難求。當過往的社會已經走遠,人類來到今天,重新看這個世界:女人天生弱小感性,男人自小強壯理性。(普遍上)這是上面所說的作為性別之分的生物特點,弱小強壯來自身體結構之分,理性感性來自大腦思想之分,至於其它,不該強加到性別身上。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男人和女人都有特定的優勢,都可以利用這些優勢為家庭和社會創造價值,理應平等不是嗎?

可是,似乎有一個無法解決的麻煩,那就是女人要負責生育後代,這是一道無形的枷鎖。畢竟,在男人女人共同為這個社會創造價值的時候,女人因為肚子裡的天使而中斷這個進程,似乎太不公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不應該把「女人需要生孩子」這件事作為「缺點」來談男女的公平,暫且不提。

平等很大,很雜,很亂,尤其是男女裡的平等。但是,我們應該能接受這樣的說法:身體結構區分了男女兩種性別,但在思想上卻沒有性別之分。

有篇文章,講的是醫用防護服的設計裡並沒有考慮到女性,然後進行道歉,並揭示了社會上很多這樣忽略女性的事情。我在想,這到底表達了個什麼意思呢?正常邏輯,應該是要多考慮到女性,並保障女性對的正常利益。因為在潛意識裡,沒有將女性的特點考慮進去,才導致防護服偏大的結果。

如果只是單純的將這作為一種工作的疏忽,是否會更好受一點呢?「疏忽」的意思是說,他們腦海裡缺失了一塊對於「女性」的考慮點,而不是需要我們安裝在他們腦海中的模塊。

我們都知道,勇敢面對自己才能更好的生活。女性是否也能如此呢?女性的身體結構天生與男性不同,自然很多產品的設計上會有差別,那麼,我們應該發現了這個問題然後再去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把這個問題拿出來然後大肆評論宣揚一番,不是嗎?因為社會的演變過程中,導致了思想上的很多不和諧的地方,這是需要慢慢去改變的,而不是拿出來指指點點的。

這不是逃避,而是問題出現的時候,不去想著怎麼解決問題,只是揪著錯誤是什麼不放,問題如何得到解決?女性的利益需要得到保障,這是毋庸置疑的,但能保障利益的,永遠是行動。

歷史的進程誰也無法改變,社會的演變自有它的定數,時間裡留下的錯誤,需要我們去改變,而不是無理取鬧般流於表面。

張偉麗奪冠的事讓無數人熱血沸騰。這本是一件讓國人自豪驕傲的喜事,我卻從中又看到了女性的自卑。

很多人覺得格鬥競技就是男人的事業,和女人不搭邊。這樣的想法固然錯誤,但是否能換個角度去想呢?

男女身體結構上的區別自然而然導致了一些不讓人接受的事實。女人天生的柔弱和需要被保護,這是固有思想,刻板印象。男女相處的時候,不論男方還是女方不都是抱有這樣的態度嗎?男女分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也是因為女方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嗎?但是,為什麼在格鬥上,就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意識呢?因為這是一項事業,這其中代表著更多的榮耀,能給選手帶來更多的尊敬。

也許,區別對待的不是男女的意識,而是對一件事的態度。

努力自然得到尊敬,成為特例自然獲得讚賞。但偏偏這個特例是性別中的「女性」,那麼,就要炸開鍋了嗎?我們應該是對「事」和對「特例」有這樣的態度,而不是因為「性別」誘發不一樣的言論。

過分強調,是一種自卑。固有思想並非都是錯誤,而應隨著時代變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難道我們有一天會突然抨擊為什么女人要生孩子而男人不用嗎?責怪生命本身,不也是一種錯誤嗎?


女性意識覺醒之後,要求獲得更多的權利和更平等地對待,這是一件對全人類都獲益匪淺的好事。因為人類包括男人也包括女人。但是,社會的改變是一步步來的,以往的錯誤要慢慢改變。當正當的要求被提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要公正地對待。但是,平等本身的含義應該是,女人要求男人的時候,女人也要要求女人自己。不卑不亢,也許會加速這件事情的進程。



相關焦點

  • 兒子,女兒應該被父母區別對待嗎?
    兒子,女兒應該被父母區別對待嗎?聽聽男孩和女孩的養育專家的觀點。首先,先天差異確實存在。男孩和女孩之間確實存在兩個明顯的生物性差異,而這兩個差異將對他們的成長和行為產生影響。第一個差異是語言能力。普遍而言,女孩的語言能力成熟得更快:她們開口說話的時間更早,也更為流利。
  • 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人類的性別起碼有五種
    我們有關性別的觀念需要更新,人的性別不只是男女兩種,它起碼有五種:男性、偏男性、兩性人、偏女性、女性。   我們通常認為基因決定了性別,事實果真如此嗎?如果某人認為自己是個女性,其外表看上去也酷似女性,且行為舉止女性化,具有女性的外部生殖器官,但其體內卻沒有XX染色體和卵巢,相反卻具有XY染色體和內部睪丸,那麼此人究竟是男性還是女性?
  • 從女性主義到男性氣質:你所不知道的「性別」二三事
    但這是錯誤的;4)人類不僅有「男」和「女」兩個性別,這兩個性別也並非完全構成二元對立,「女」並非「男」的對立面或反面,反之亦然;5)sex和gender之間並非一一對應的關係,即某一生理性別的人不一定發展出相應的性彆氣質;6)性別屬性並非在所有文化中都有同樣的定義和規約。
  • 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有什麼區別?
    通過對死者的解剖,有的科學家提出:女性的前額葉大小,也就是和智力認知相關的部分,比男性要小 1%;更有的科學家說:女性的大腦比男性整體都要小,進而得出女性大腦就是比男性的研究者就因此猜測,這和男性在完成單一任務非常出色,而女性則更擅長同時處理很多事情有關。
  • 未來不止有男性和女性?第三性別到底是什麼?
    德國當地時間12月15日,在德國議會上通過了一項議案,該議案允許民眾出生證明以及身份證等法律文件上除了男性和女性以外可以填寫第三類性別:「多元性別(diverse)」。在英文裡對於性別的概念有兩種含義:·性:指生理或者跟身體相關的性別,也就是生理性別,包括男性生理、女性生理,或者是變性後的陰陽人(雙性人)等。·性別:性別的概念可以統稱為社會面向的性別,指的是表現出來對於社會活動所展示的身份,比如高大帥氣的男性、溫柔善良的女人等樣貌,稱之為社會性別。
  • 武漢一自助餐廳按性別區別對待 男子就餐加5元
    原標題:武漢一自助餐廳按性別區別對待 男子就餐加5元   聽說過女士自助餐嗎?男士進店消費要多付錢。眼下,武漢出現了這樣的區別對待性別的自助餐廳,引來客流的同時,還引來了爭議。   女士自助餐男士要加5元   怕掉底子男士都不吭聲   昨天,市民周爽打開一家團購網站,看到光谷一家自助餐廳正在吆喝女士自助餐,他覺得新奇便點擊了進去。每人36.8元,價格不貴,可看到末尾,他發現男士到店消費需另付5元。「這是不是歧視我們男士啊?」他感覺不舒服,難道是嫌我們胃口太大?
  • 柳甄:AI時代,定義社會角色的不再是性別
    所以,通訊、網際網路發展,給越來越多的女性帶來平等參與的機會,科技讓商業試錯成本在降低,能夠讓我們沒有顧忌地發展我們的能力。UBER在中國有將近一半的城市總經理是女性;在頭條,我們有上千名工程師,成長最快的UGC產品線的產品經理全部都是女性,而在頭條裡負責行政的、搞年會的、負責HR的都是男性。
  • 性別是一個範圍,而不僅僅是男女,更不應該對立
    克萊爾·安斯沃思(Claire Ainsworth)在 2015 年發表於《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報告《重新定義性別》(Sex Redefined)中,列舉了諸多案例來支持一種生物學主張:性別遠非二元的,它更應該被看作一個範圍。最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一名 70 歲的老人、四個孩子的父親,他需要時不時地去做手術,因為外科醫生發現他的體內長著一個子宮。
  • 性別歧視能消除嗎,女權主義是社會的倒退嗎?
    求職者是否遇到過類似的性別歧視那麼性別歧視普遍存在麼,可能不用我說,這一現象多不勝數,女性確實會在很多事情上遭遇歧視,拿就業來說很多企業、職位對女性天然是不友好的,那麼區別對待是否就一定意味著歧視,作為男性想當然的被認為不講衛生,愛惹事,大都不願意租給男性,我百口莫辯,男性與女性的爭辯從來都被認為是不明智的
  • 流動的性別:除了男性/女性,我們如何描畫「性別」的多樣性?
    「中間人」在某些玻里尼西亞文化中有其傳統地位,而在薩摩亞社會中,「第三類人」扮演著特定的文化角色;傳統上,一個家庭如果缺少足夠的女孩來輔助家務勞動,男性子嗣就會被撫養成「第三類人」,展現出男性和女性的雙重特質。「人妖」指的是泰國和寮國的性別多樣化者,性別多樣性在中國、伊朗、印度尼西亞、日本、尼泊爾、韓國和越南都有文獻記載。
  • 男性染色體和寶寶性別關係
    生男生女這個問題歷來被人們所重視,人們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出理想的後代。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男生女並不是女方無能,而與男性的性染色體是分不開的。總之,寶寶的性別是由父母雙方的性染色體決定的。
  • 【猥褻和強姦罪】相關普法及區別定義
    【猥褻和強姦罪】相關普法及區別定義 2020-08-10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性擅長邏輯、女性擅長語言?這根本是個謠傳
    現代教育贊成把男孩和女孩區別對待,不過英國阿斯頓大學的認知神經影像學教授Gina Rippon則認為大腦的性別差異一說是有問題的,差異沒有想像中那麼大。不論你是要提倡男女分校,還是要試圖論證軍隊裡的男女應該分開訓練,只要進行一次大腦掃描,你就會發現,男性和女性的大腦掃描圖裡,被標註為亮色的部分有很大不同——而這就潛在地支持了你的觀點。在關於男性和女性大腦的持續論戰中,神經科學的力量早已被充分利用。
  • 對不起,可是警察學院招生女性限額 15%,真的是性別歧視
    「歧視」的定義,便是根據一個人的身份或歸類、而不是任何跟該工作相關的能力,給予不同或較差的對待。比如,如果一個專業 / 崗位(比如計算機科學專業 / 程式設計師)不招收中國人,那麼我們便可以說這個專業 / 崗位歧視中國人,因為這種限制和中國人的任何「能力或特質」都沒有關係、甚至都不需要對任何具體的中國人的能力進行考核,而只是針對「中國人」這個身份的。
  • 什麼是性別歧視?定義一個關鍵的女權主義術語
    性別歧視的做法和制度,壓迫的方式,這些不需要有意識的性別歧視態度,但可能是已經存在的系統中的無意識合作,其中一個性別(通常是女性)在社會中具有較少的權力和商品。性別歧視是一種壓迫和統治的形式。激進的女權主義者安德裡亞·德沃金(Andrea Dworkin)認為這一立場:「性別歧視是建立所有暴政的基礎,每一種社會形式的等級制度和濫用都以男性對女性的統治為藍本。」
  • Vol.0 | Q&A: 「性別與性彆氣質」
    「sex」是「生理性別」,指的是人的基因和生理構造顯示的性別。生理性別為女性,意味著性染色體是XX;生理性別為男性,意味著性染色體是XY。絕大部分人都符合這兩種情況,但也有少數人的性染色體既不是XX也不是XY,ta可能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兩套性器官可能由其中一種佔主導,另一種處於隱藏狀態;或者其他的很多種情況。這是每個人天生的,想要後天改變需要通過複雜的醫學手段。
  • 遊戲圈的性別歧視 只差胸前兩團肉需要這樣麼?
    每隔5到10年,性別歧視就會在遊戲中露一次面。遊戲業界充斥了各種直接或間接的性別歧視。基本論調就是遊戲中女性總是被限制為輔助男性主角的配角。然後就有了類似《生或死》和《骷髏少女》這種設計來看乳搖和爆衣遊戲。
  • 男性和女性柴犬之間有什麼區別?如何選擇適合你的
    在選擇柴犬之初,您應該首先考慮為什麼您喜歡柴犬是因為表達式包?是因為某個網紅博主?還是電視節目?找到我們自己最喜歡的原型,根據他的特點,選擇一條長相與他相似的柴狗。如果你不能選擇,我可以幫你選擇。除了外表,我們還需要考慮柴犬個性、性別、生活習慣等,各個方面的理解柴犬和我們選擇的小傢伙都能更有利於我們以後的養育。首先,柴犬的雄性和雌性在養育方面沒有區別,母狗有8個月的生理期,這應該提前知道。就個性而言,男性更活躍,女性更溫順。當選擇柴犬時,考慮一下你是喜歡活躍還是溫柔。
  • 性別平等,男性被強吻不是一個笑話
    也正如當事人小孫的朋友們的反應一樣,他因為被女乘客強吻一事不斷遭到朋友和同事的調侃,女朋友甚至讓他出門把口罩戴上,怕再出現這種被強吻之後對方給錢的事情。可憐的小孫如今不僅遭受了被強吻的無妄之災,還要承受周圍的人的調侃和玩笑。顯然,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從法律上來說,女乘客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強吻計程車司機,並且還給了十五元錢。
  • 中國大學生性別角色悄然變化 男性擁有女性溫柔
    「雙性化」兼有男女優良品質  心理學家把人的性別角色分為了男性化、女性化、雙性化和未分化四類。按照心理學的理論,每個人都可以是雙性化的。所謂「雙性化」,是指一個人兼有男性化與女性化的氣質。雙性化者並非「變態」,相反眾多研究表明,雙性化者兼有男性和女性較為優良的品質,往往具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