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藝術教學樓像手工作坊 同學們上課又敲又打

2020-12-23 浙江新聞

  學生們在教室裡上課。

  展覽現場展出的學生作品。

  浙江在線11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鄭琳)陶瓷耳環、銀手鐲,精美的玻璃器皿,豔麗的漆器蒔繪……這不是在首飾、工藝品商店,而是中國美術學院的一場展覽。位於杭州南山路的中國美院美術館裡,將要持續到11月25日的展覽

  「意匠之手——手工藝術國美之路」讓人大飽眼福,同時也很心癢,恨不能把展品都買回家。

  中國美院的手工藝術學院2015年成立,其中包括了陶瓷藝術設計、玻璃藝術設計、首飾與金工藝術設計、漆與木作藝術設計四個專業方向。不過,中國美院的手工藝術專業傳統卻是源遠流長,早在1928年,西湖國立藝術院創立之時便開設了「陶瓷」專門課程,90年的歷史裡不斷拆分重組,終於形成了現在的手工藝術學院。

  今日的手工藝術學院,設立在轉塘象山校區。記者近日走訪了這座建在象山山北的教學樓,宛如古樸的大型手工作坊,每一層都是不同功能的工作室。學生在裡面打磨銅片、切割珠寶、燒制陶器、製作銀耳釘……更有厲害的畢業生已經開創了自己的首飾品牌。

  教室裡做耳釘

  朋友圈裡賣首飾

  在手工藝術學院一樓的工作室裡,擺放著各種金屬材料加工的儀器,有學生正在把壓好的銅片放在沸水裡煮,洗掉表面的氧化物。

  張老師是手工藝術學院工藝美術系副主任,她告訴記者,這個專業從前就叫「工藝美術」,「從2008年開始叫做『飾品專業』,現在進一步擴展為『飾品與金工』專業,把鍛造等技術也吸納進來了。」

  這個一樓的大工作間可以把金屬原材料加工成各種形狀,壓成片,拉成絲,還可以鑄模鍛造。教室裡的展櫃裡還擺著學生們打造的作品,完全手工打造,看著頗有出土文物的感覺。

  一樓實驗室裡還有一排寶石切割機。「不過初學者還不能直接切割寶石,太貴重了。」張老師說。

  三樓的教室裡,每個人一個小工作檯,簡直像是化學實驗室,各種瓶瓶罐罐堆了一桌子。

  大三的班長王智鵬正在打造一副銀制的耳釘。他自己買了不少價值不菲的工具,銀的原材料也是淘寶上買的,經過他妙手一改造,就成了很漂亮的首飾。據老師爆料,這位班長通過朋友圈賣飾品已經賺了不少零花錢。

  就業前景不錯

  學霸開創首飾品牌

  每個專業都有學霸,手工藝術學院自然也不例外。看看第一屆學生段燕儷的輝煌履歷,本科畢業保送研究生,接著公派到義大利留學,2015年畢業回來之後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創「燕首飾」個人品牌,現在又成了美院的博士生。

  她是從蘇州外國語學校考進美院的高材生,「家人和老師都覺得飾品這個新專業就業前景很好,我自己也喜歡,於是選了這個專業。」

  現在她的淘寶店只接大客戶,全部私人定製。她很自豪地表示,自己的作品工廠裡做不出來,「我的作品不是電腦建模的,全手工,每個都不一樣。」

  但是比起賺錢,燕儷更希望回到美院做學術,她現在是美院的博士生,也要擔任助教工作,幫助學弟學妹們成長。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強調了手與作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他認為人的心靈之想,體魄之勞,凝詞雙掌十指,心手合一,心手兩忘,最是東方藝術的寫照;手工如人心人意的工具,無所不能,無精不致,手工之作即代表那種上手的興發和品質。許院長說:「手工藝術學院建立雖遲,但其以『以手通意、以技入道』來作為當代手工傳習之道的內涵,構造日常生活的實驗狀態,以臻『心想手到、上手哲思』的理想狀態的追求,卻是理得通透、想得明白。」許江院長認為此番展覽之題「意匠之手」,便是手工藝術學國美之路的傳神旗幟。

  「意匠之手——手工藝術國美之路」展覽的策展人、手工藝術學院院長周武教授則表示:「此次展覽以『意匠之手』為主題,正是基於對東方手工藝特徵的思考,蘊涵著手工藝術創作對「以技入道」理想狀態的追尋,體現了專業的價值取向。」周武院長認為,「意匠之手」的精髓在於使用「手」去領會造物之妙,通過「手」去認知事物並打開思想的屏障,把沒有思想的物質升華為精神的圖騰,意義不止於匠人技藝層面的體驗,還承載著手工藝術為人、為學、為藝思想的表達,折射出讀書養心、上手勞作的創作觀和育人觀。

相關焦點

  • 「傳承手工藝術,放飛指尖夢想」,信陽技師學院首屆手工比賽圓滿舉行!
    為展現當代學生的風採及能力,放飛同學們的激情和夢想,豐富我校課餘文化生活,特此舉辦「傳承手工藝術,放飛指尖夢想」手工勞動製作比賽。
  • 第二屆大連市手工藝術大師、手工藝術師參評作品展開幕
    晨報訊(半島晨報、39 度視頻記者陸瑤)11 月 28 日, 第二屆大連市手工藝術大師、手工藝術師參評作品展在大連逅庫創意產業園啟幕。這次大連市手工藝術大師、手工藝術師評審活動及參評作品展是在大連市文化和旅遊局、大連市工信局,以及遼寧省輕工業聯合會指導和支持下舉辦的,大連市手工藝術家協會本著為全市手工藝術行業技藝人員服務的宗旨,經過幾個月的籌備和策劃,舉辦了第二屆大連市手工藝術大師和手工藝術師的評審認定活動,今天的參評作品展是評審過程的一部分,展示了 96 人 288 件藝術作品,涵蓋了玉雕
  • 手工造紙還能傳多久 訪貴州手工作坊(圖)
    筆者日前探訪了這個小小村落的手工作坊,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手工造紙。     這個規模不大的古法造紙作坊,沒有現代造紙技術、機械和動力,每天有二三十個當地人作業。造紙流程有五個大的作業區,即:樹皮浸泡區、樹皮捶搗區、樹皮蒸煮區、紙張生產區、紙張烘乾區,涉及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手工操作,設備極其簡單。
  • 僅存的手工地球儀作坊之一
    有了巨細無遺的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地球儀的存在仿佛已經成為了不必要 ,但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功能上比不上電子地圖,地球儀的裝飾性及便利性仍然無可取代,所以仍有不少人喜歡地球儀,尤其是手工製作的地球儀
  • 西安市長安區手工造紙作坊探訪(圖)
    初見:原始造紙作坊藏身農家後院   汽車向南行駛不久便到達此行的目的地,一個位於長安區灃河東岸,名叫北張的村莊。記者一行徑直來到村民馬勝松家,他家世代從事手工造紙。進入後院,一個手工造紙作坊便展現眼前。看著作坊內擺設的各種叫不上名、更猜不出用途的「古」物件,記者的思緒一下子被帶入了歷史長河,一幕古人造紙的勞作場景浮現在腦海中。
  • 小店的獨闢蹊徑 紙藝店手工玩具作坊前景不錯
    早年杭州曾流行陶吧DIY小店,十字繡DIY小店,飾品DIY小店,現在還能看到的DIY小店並不多.像陶吧DIY小店,因為陶吧製作成本頗高,消費群面拓寬上則受影響,十字繡DIY小店在國外異常紅火,但在杭州市場上卻面臨冷落,雖然這些小店創意都相當獨特,但要想被市場真正接受,還需要好好盤算.
  • 廣義達(廣州)商貿有限公司淺析手工藝術存著的價值!
    廣義達(廣州)商貿有限公司淺析手工藝術存著的價值!手工製作工藝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它出自民間,服務於民眾始終把實用和審美融合於一體,帶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非為純藝術現象。民間工藝美術植根社會最基層,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構築了基礎雄厚的大眾文化底蘊,並對其他文化藝術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鄭州這三家DIY手工作坊等你來體驗!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而現在,隨著個性化、DIY的逐步流行,成品銀飾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去製作屬於自己的獨特銀飾。
  • 手工紅薯粉製作:老作坊堅守百年傳統
    雖然現在市場面機器加工的紅薯粉很多,但文明鋪鎮淨龍庵村仍一直保留著手工製作紅薯粉的百年傳統。 淨龍庵村曾是純手工製作紅薯粉的大村,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紅薯粉。由於純手工製作紅薯粉工序繁多,耗體力,而且經濟效益很低,加工一斤紅薯粉才收取2.2元,所以現在年輕人都不願意學。
  • 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蓬壺手工面線源於明代隆慶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蓬壺鎮大力引導手工面線這一特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堅守手工製作、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符合現代人口味的新產品;加強品牌打造,統一包裝,增強辨識度;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 手工餅乾長白毛 小作坊衛生堪憂
    國慶假期值班的方小姐,在餓了麼軟體平臺,下單了手工曲奇餅乾。這和同事一道分享,同事發現曲奇上長白毛了,這讓吃了餅乾的她直噁心。她與店家聯繫上後,可店家的態度讓她更惱火了。10月6號下午,方小姐通過餓了嗎軟體平臺,下單了手工曲奇餅乾當點心吃。
  • 走進金華雅畈鎮手工蠟燭作坊:搖曳在燭光裡的生意
    香燭店老闆說,以前鎮上有好幾家蠟燭作坊,現在只有一家還在做。順著他的指引,在雅畈鎮中心小學附近的一處小山坡上,記者走進這家蠟燭作坊。  空氣中飄來一股淡淡的蠟香。作坊內,設備很簡單,一個有三口大鍋的灶臺,裡面分別裝著不同類別的石蠟,一隻不鏽鋼桶,外加像張大圓桌的工作檯。
  •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30日 10:32 來源: 楚天都市報消息    王曉紅住在江漢區肖家社區創造三巷,她家已成了個家庭手工作坊,常年有十幾名下崗的中年嫂子來做活。王曉紅說,給衣服串珠是廣州先流行起來的,近幾年才傳到武漢。要加工的衣服都是從附近的小服裝廠拿來的。    在肖家社區,類似的家庭手工作坊還有好幾個。社區主任馮賢芳說,最多時有200多名下崗嫂子通過這種方式靈活就業,因為氣氛溫馨,有些六七十歲的太婆都加入了進來。
  • 近10道工序純手工!老作坊加工粉絲熱氣騰騰
    晴朗好天氣,粉絲加工作坊一片忙碌 楊來生 攝 11月29日,南京天氣晴好。在南京市高淳區固域街道漕塘村來生緣粉絲加工廠, 生產作坊裡熱氣騰騰, 製作粉絲的師傅熟練地打粉磨漿、過濾、蒸煮、上掛、軋粉條……隨著紅薯、紫薯等富含澱粉的根莖類農作物的喜獲豐收,製作粉絲的師傅正在辛勤忙碌, 加工粉絲的車間內飄出濃濃香味。
  • 在家不想上課,同學們該怎麼辦?
    不過,在家中上課,有好處也有弊端,這其中定有很多同學,早已經自己管不住自己了!平時上課就是掛著,甚至是上課的時候還在睡覺!對於同學們來說,學習畢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嘛,但出現了不想上課的情緒,同學們要怎麼辦呢?今天筆者就給同學們帶來了幾個小妙招,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上海這些手工作坊 讓你領略禪意之道-[地址, 手工, 玻璃, 藝術...
    原標題: 去處‖上海這些手工作坊,讓你領略禪意之道顧名思義,手工作坊就是你親自動手做一些小物件的地方。這對於「心境」及「心靜」是有很高要求的。如果想感受功夫熊貓裡的「Find the inner peace」,不如來這裡體會一下吧!木藝:ZOWOO作物
  • 創意手工衍紙教程:立體衍紙鮮花,美得不像實力派
    美得不像實力派,創意手工衍紙教程:立體衍紙鮮花,美的讓人窒息!衍紙製作在歐美非常流行,在國內卻鮮為人知,這是一種利用捲紙方法進行手工創作的獨特藝術,製作方法簡單,作品美輪美奐,適合大人、小孩等不同年齡段的手工愛好者,是一種非常有創意的手工藝術。
  • 【福建日報】永春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近幾年來,蓬壺鎮大力引導手工面線這一特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堅守手工製作、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符合現代人口味的新產品;加強品牌打造,統一包裝,增強辨識度;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招齊發,原本因為製作技藝繁複而面臨生存困境的傳統手工面線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 合肥首家DIY手工作坊落戶港匯廣場 山石手造開業
    國慶期間,山石手造手工坊安徽合肥港匯廣場店盛大開業,這是安徽第一家綜合性DIY手工體驗作坊。群體呈現的手工DIY作坊讓人體驗真正的工匠精神。山石手造手工坊坐落於合肥港匯廣場琳琅街二樓,是集陶瓷藝術、木工手鐲、手工戒指、手工皮具四個項目的DIY綜合體驗館。店內布置質樸大方,藝術氣息濃厚。
  • 特寫:巧手煥新生——探訪開羅「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開羅3月8日電 特寫:巧手煥新生——探訪開羅「垃圾山」上的女子手工作坊馬爾瓦 李奕言37歲的娜賈特是4個孩子的母親。每天,她都要穿過汙水橫流、堆滿垃圾的昏暗街巷來到環境保護協會開設的一間手工作坊工作。她已經在這裡工作了22個年頭。「女人可以從石頭裡擠出水來。」娜賈特邊說邊往尚未晾乾的再生紙漿上擺放花瓣和樹葉。廢棄的紙張就這樣在她和工友們的巧手下變成禮品袋、筆記本和賀卡。這間作坊位於埃及首都開羅城東穆克特姆山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