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些手工作坊 讓你領略禪意之道-[地址, 手工, 玻璃, 藝術...

2020-12-22 東方網

原標題: 去處‖上海這些手工作坊,讓你領略禪意之道

顧名思義,手工作坊就是你親自動手做一些小物件的地方。這對於「心境」及「心靜」是有很高要求的。如果想感受功夫熊貓裡的「Find the inner peace」,不如來這裡體會一下吧!

木藝:ZOWOO作物

「作物」是目前上海文藝圈裡最流行的木質工作坊店鋪,新店開進大悅城二期摩坊166裡,所有的商品都是木質DIY,店主希望建立一個公共木藝空間,讓久居都市的人們有機會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木器。

地址:靜安區西藏北路198號大悅城北座802-16|寶山區淞興西路258號9號樓二樓

木藝:WoodDIY木作學堂

在將近2000平的WOODDIY木作學堂,自己diy各種木藝手作,小到木頭鋼筆、木頭筷子,大到桌椅家具。在打磨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磨出不同弧度、凹槽,打造屬於自己的手作。 完全不用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師傅後期都會幫忙做修整。

地址:楊浦區五角場/大學區四平路1805號B棟小紅樓木作學堂

皮藝:城市匠心皮革體驗中心

位於芮歐百貨的「城市匠心」不僅是一家賣包的潮店,更是一個專業的手工課堂。店面裝修走的是England retro style,各季單品在幾何玻璃後面安靜陳列,涉及生活的各個部分,從日常包包到手鍊手環,甚至開瓶器打火機,全都透出濃濃的城市氣質。

地址:靜安區南京西路1601號芮歐百貨4樓405(靜安寺地鐵站)

皮藝:Bobocat

Bobocat創始人李榮宗,從1984年開始接觸皮雕,痴迷至今,已然成為畢生的事業和藝術追求。2014年5月獲得在美國懷俄明州sheridan鎮舉辦的2014年世界皮雕大賽包包組冠軍,他也是比賽歷史上第一位獲得第一名的華人。喜歡皮雕藝術的朋友,周末可以前去體驗。

地址:靜安區大悅城北樓9樓(曲阜路)

陶藝:漫生快活

「漫生快活」,一個具有濃厚東方意蘊的新瓷器品牌,它將現代設計觀念融入傳統製作工藝,將來自景德鎮的藝人與木馬的新生代設計師匯集,用行動闡述對傳統文化和美的理解。

地址:普陀區莫幹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18號樓103室(近昌化路)

陶藝:慢泊陶藝生活館

滬上另一家還不錯的陶藝體驗館,因為陶瓷需要燒制,所以一般要去三次,第一次做底,第二次上色,第三次才能拿成品!

地址:靜安區大寧國際商業廣場5號樓3樓Hub Novo3-3,3-4

手工玻璃:Glassy Studio

手上玻璃工作室將打造上海最MINI的專業手工玻璃教室,致力以玻璃為載體,提倡手工生活美學。牆上掛滿各式各樣的工具,周遭觸手可及的小型設備、機器還有琳琅滿目的玻璃材料。

地址:徐匯區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園60號101室

扎染、蘇繡:雲手藝

雲手藝課堂隱匿在嘉善老市最深處的葡萄藤旁。雲手藝的校長Eden最初學習草木染,後來決心自己開設手工藝課堂,讓學員可以自己動手,發揮創意,做出擁有個人特色的印染作品。

地址:徐匯區嘉善路259弄嘉善老市內25號B202

手工盆栽:多洛庫花園

洛庫花園是一家專注於多肉植物的花室手作坊,不少人前來都是想在相對專業的指導下,親手接觸泥土,了解多肉的栽培過程以及養護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也自主進行搭配組合,看看會產生什麼藝術效果。

地址:徐匯區太原路45弄7號1樓

畫畫:淨染藝術空間

淨然空間大都是以白色為背景,給人以純潔乾淨的感受。淨染空間使用的都是進口顏料。在淨然空間繪畫,你可以享受純淨優雅的繪畫環境,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意。

地址:黃浦區淮海中路622弄3號1樓22室

照片衝印:當年暗房俱樂部

在單眼相機、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鋪天蓋地的時代,膠捲、暗房,似乎很少有機會再去觸碰。店面不大,成列著許多奇奇怪怪的相機、攝影作品、周邊、明信片。

地址:普陀區莫幹山路50號M50創意園區17號樓107室

相關焦點

  • 手工藝術教學樓像手工作坊 同學們上課又敲又打
    中國美院的手工藝術學院2015年成立,其中包括了陶瓷藝術設計、玻璃藝術設計、首飾與金工藝術設計、漆與木作藝術設計四個專業方向。不過,中國美院的手工藝術專業傳統卻是源遠流長,早在1928年,西湖國立藝術院創立之時便開設了「陶瓷」專門課程,90年的歷史裡不斷拆分重組,終於形成了現在的手工藝術學院。  今日的手工藝術學院,設立在轉塘象山校區。
  • 手工造紙還能傳多久 訪貴州手工作坊(圖)
    筆者日前探訪了這個小小村落的手工作坊,身臨其境,感受傳統手工造紙。     這個規模不大的古法造紙作坊,沒有現代造紙技術、機械和動力,每天有二三十個當地人作業。造紙流程有五個大的作業區,即:樹皮浸泡區、樹皮捶搗區、樹皮蒸煮區、紙張生產區、紙張烘乾區,涉及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由手工操作,設備極其簡單。
  • 西安市長安區手工造紙作坊探訪(圖)
    近日,記者走進「灃出紙,水漂簾」的北張村———   3月14日,記者偶然得知,在西安市長安區的幾個村落裡,還保留著從一千多年前流傳至今的古代手工造紙工藝。帶著幾分好奇和虔敬,記者踏上了探訪古造紙工藝之旅。
  • 盤點合肥9家最具特色的DIY手工作坊 第一個就亮瞎眼
    你是不是渴望通過一種方式來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我大霸都有不少手工匠人,他們開設的手工作坊足以讓你好好消磨時光。來這裡慢慢耗費時間,天馬行空,發揮你們的文藝細胞,尋找自己也許都未曾發現的巧手的自己。下面就來介紹霸都9家非常有特色的手工店。  疏密院
  • 僅存的手工地球儀作坊之一
    有了巨細無遺的谷歌地球(Google  Earth ),地球儀的存在仿佛已經成為了不必要 ,但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功能上比不上電子地圖,地球儀的裝飾性及便利性仍然無可取代,所以仍有不少人喜歡地球儀,尤其是手工製作的地球儀
  • 手工紅薯粉製作:老作坊堅守百年傳統
    勞動者是家庭的支柱 工傷保險助您抵禦風險 ——祁陽縣工傷保險中心宣 紅薯粉是祁陽當地一道特色美食,更是家家戶戶春節年貨必備之品
  • 小店的獨闢蹊徑 紙藝店手工玩具作坊前景不錯
    早年杭州曾流行陶吧DIY小店,十字繡DIY小店,飾品DIY小店,現在還能看到的DIY小店並不多.像陶吧DIY小店,因為陶吧製作成本頗高,消費群面拓寬上則受影響,十字繡DIY小店在國外異常紅火,但在杭州市場上卻面臨冷落,雖然這些小店創意都相當獨特,但要想被市場真正接受,還需要好好盤算.
  • 近10道工序純手工!老作坊加工粉絲熱氣騰騰
    揚子晚報網11月30日訊(通訊員 楊來生 記者 薄雲峰)鹹鵝白菜粉絲煲、螞蟻上樹、豆芽熗粉絲……這些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都少不了一種耳熟能詳的食材——粉絲。製作粉絲承載著古人對於食物製作的智慧和傳統老手藝人的堅守。
  • 隈研吾全球首座「地標級」禪意生態豪宅Alberni
    >正文共計:1352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文章授權轉載自:青年建築AlberniWestbank總部位於溫哥華,是北美地區知名豪華物業開發商,在卡爾加裡、多倫多、西雅圖、上海項目也是隈研吾設計的全球首座地標級禪意生態豪宅。憑藉對東方禪意的深刻理解和對建築形態的大膽顛覆,隈研吾將日式獨特的禪意美學賦予在這一作品之中。Alberni在高樓林立的建築群中,展現出不一樣的魅力,玻璃塔樓如同一道曲線划過空中,兩道內切弧線創造出奇妙的平衡感。
  • 合肥首家DIY手工作坊落戶港匯廣場 山石手造開業
    國慶期間,山石手造手工坊安徽合肥港匯廣場店盛大開業,這是安徽第一家綜合性DIY手工體驗作坊。群體呈現的手工DIY作坊讓人體驗真正的工匠精神。山石手造手工坊坐落於合肥港匯廣場琳琅街二樓,是集陶瓷藝術、木工手鐲、手工戒指、手工皮具四個項目的DIY綜合體驗館。店內布置質樸大方,藝術氣息濃厚。
  • 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時至今日,這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傳統面線製作技藝,在重要活動或喜慶場合,面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     和很多傳統手工產業一樣,蓬壺手工面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工業化進程的衝擊,一度式微。由於傳統手工做法工藝繁複,產量上不去,產品單一,蓬壺手工面線一直在低價位徘徊,且長期是家庭作坊生產,小而散,食品衛生難以保證。
  • 鄭州這三家DIY手工作坊等你來體驗!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而現在,隨著個性化、DIY的逐步流行,成品銀飾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去製作屬於自己的獨特銀飾。
  • 獨一無二的手工書、藝術家手制書……英國手工裝幀設計師聯展,帶來...
    二十世紀,將書籍裝幀視為藝術門類的復興運動,湧現了一批著名的倫敦工坊,很多裝幀師繼續科布登-桑德森開啟的傳統,成為藝術家裝幀師,他們所追求的,不僅是手工裝幀的書籍作為獨立的完美物品,也要反映或引領當代藝術設計的潮流。
  • 安口學校幼兒園開展「創意手工小作坊」主題活動
    為培養幼兒的藝術素養,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感受幼兒園學習生活的快樂,12月10日,安口鎮學校幼兒園開展了「創意手工小作坊」主題活動。「創意手工課」是安口鎮學校幼兒園的特色課程,為了充分挖掘幼兒的雙手才藝潛質,該園教師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教學活動。教師帶領孩子一起用廢舊材料動手製作各類手工作品,作品環保、美觀、充滿童趣,材料、方法、形式多樣。
  • 手工作坊 | 去哪玩
    充滿藝術氣氛的繪畫環境 琳琅滿目的手工小配件選擇
  • 走進金華雅畈鎮手工蠟燭作坊:搖曳在燭光裡的生意
    經過多道工序,蠟燭才算製作完成。   浙江在線6月21日訊(通訊員 時補法 何敏飛 錢江晚報記者 陶玉其 文/攝)  在金華雅畈鎮的雅畈老街上,一家香燭店的老闆正在整理一箱箱蠟燭,這些是剛剛前兩天被人定走的。我們雖然生活在各種電器照明的時代,但在紅白喜事和各種民俗活動中,始終會有蠟燭的身影。
  • 從手工作坊到支柱產業 廣東吳川月餅揚名海內外
    梁盛 攝中新網湛江9月19日電 題:從手工作坊到支柱產業 廣東吳川月餅揚名海內外中新網記者 梁盛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是中國人傳統的情懷。梁盛 攝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儘管吳川月餅一直是手工生產,規模不大,但每個環節都有嚴格要求,原材料大部分採用本地特產,具有濃厚的地方韻味和民族特色,這是吳川月餅風味獨特的有力保證。
  • 手工餅乾長白毛 小作坊衛生堪憂
    國慶假期值班的方小姐,在餓了麼軟體平臺,下單了手工曲奇餅乾。這和同事一道分享,同事發現曲奇上長白毛了,這讓吃了餅乾的她直噁心。她與店家聯繫上後,可店家的態度讓她更惱火了。10月6號下午,方小姐通過餓了嗎軟體平臺,下單了手工曲奇餅乾當點心吃。
  • 【福建日報】永春蓬壺手工面線:衝出小作坊 闖出大格局
    近幾年來,蓬壺鎮大力引導手工面線這一特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堅守手工製作、保留原有口味的基礎上,擴大生產規模,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符合現代人口味的新產品;加強品牌打造,統一包裝,增強辨識度;採取「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解決農村家庭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    三招齊發,原本因為製作技藝繁複而面臨生存困境的傳統手工面線產業,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家成手工作坊 十幾名下崗女工在家串珠子做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30日 10:32 來源: 楚天都市報消息    王曉紅住在江漢區肖家社區創造三巷,她家已成了個家庭手工作坊,常年有十幾名下崗的中年嫂子來做活。王曉紅說,給衣服串珠是廣州先流行起來的,近幾年才傳到武漢。要加工的衣服都是從附近的小服裝廠拿來的。    在肖家社區,類似的家庭手工作坊還有好幾個。社區主任馮賢芳說,最多時有200多名下崗嫂子通過這種方式靈活就業,因為氣氛溫馨,有些六七十歲的太婆都加入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