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為「尖子生」孩子的10點特質?老教師直言:除此之外還有1點

2020-09-05 學習方法寶典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往往不僅僅是因為聰明,還在於其擁有著良好的學習行為與態度。許多「尖子生」名列前茅的秘訣,也往往僅在一些生活學習的細節之中。



關於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夠成為「尖子生」,一名美國教師總結調查上百位美國名校畢業生後,發表了他自己的看法。


在他長達40年的教育經驗裡,總結起來——一個學生如果能夠做到以下10項事情,基本上就離「尖子生」不遠,即便是成績一時落後,隨著3-5年的學習成長,將來出人頭地,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習型人才,一般都不成問題。


01 在絕大多數尖子生的心目中,學習是第一要務,理應優先於娛樂;在他們看來,學習同樣能愉悅身心,而非痛苦的事情。


02 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哪怕是等公交車的時間、刷牙的時間,也不忘記做一些有助於學習的事情,比如:在洗臉池旁邊貼上單詞表,隨身帶一本小冊子。保證學習時間,做好堅持不懈,是他們成為學霸的不二秘訣。


03 把學習的資料儘量放在自己隨手可及的地方,並善於整理資料、有條理;這是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


04 今日事今日畢,不拖延、不把能解決的問題留到明天,這是所有學霸的共同特點。


05 熱愛閱讀和記錄,讀一本書要從學會讀懂一本書的目錄開始,那是你了解這本書的方式;把看到的好詞好句積累下來,把自己的思考及時記錄下來,這便是你讀書的收穫。


06 練得一手好字,書寫整潔;書寫是學生給老師的印象分,見字如見人,卷面整潔乾淨的考生往往能夠在考試中拿到更高的分。


07 一個敢於提問和質疑的學生,往往說明他正在真正地仔細琢磨、並且思考過當下新接觸到的這些信息,這也是深入學習的標誌;一個不懂得提問的學生,不代表其學習過程中沒有疑問,只是這樣的疑問他不知道,或者主動忽略了而已。


08 熱愛做筆記,研究做筆記的方法;差的學生往往不做筆記,普通的學生往往老師寫什麼他就抄什麼,而尖子生則懂得有挑選、有補充性地做筆記。



09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優秀的學生在平常的作業中大多有自我檢查、嚴格要求自己的習慣,這是他們在面對學習時,對待自己的一種要求。而只有平常就這樣嚴格地要求自己,到了考試和關鍵的課堂上,他們才能夠發揮出讓許多普通學生羨慕的實力。


10 互幫互助,好學生常常是結伴學習的。他們不僅會相互解答學習中的疑難,同時在互幫互助中,也會相互參考對方優秀的學習策略。


當然,除此之外——大多數尖子生還有一個「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他們的父母從小對孩子教育的「好好讀書、認真讀書」的觀念,以及在生活中給孩子樹立起的榜樣作用,也往往是他們養成這些習慣的關鍵。


孩子學習成績差?家長,不應只告訴孩子好好學習,還要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點擊視頻,免費了解一下10萬學生都在學習的來川學習方法課,學習數學、語文、英語等單科學習方法,掌握如何背單詞、如何考試不粗心、如何復盤、如何做總結的訣竅。


而更多學習方法秘籍,請點擊「了解更多」查看

相關焦點

  • 孩子成績想「拔尖」,清華老師直言:必須克服1點,擁有2點特質
    有清華老師直言,那些能夠做到常年拔尖的學生,往往不僅聰明,還能夠做好以下3點: 在看似繁重的學習任務之下,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往往是這一部分尖子生的學習秘訣。03 打造清楚自身的「目標」 而正是擁有了這樣的前瞻性和主動性,一方面對學習的內容,尖子生們往往能做到提前預習
  • 孩子成績想「拔尖」,清華老師直言:必須克服1點,擁有2點特質
    有清華老師直言,那些能夠做到常年拔尖的學生,往往不僅聰明,還能夠做好以下3點:01 克服學習中的「惰性」雖然很多學生都用拿到好成績的決心,但是卻缺少相應的為之付出努力、持之以恆的毅力。想要達成好的成績,往往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 三歲看到老?40年老教師直言:長大能出人頭地,大多有3點特質
    有句老話叫:「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生。」這並不是對人的發展預言,更多的是因為,小時候是行為習慣、思維邏輯養成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形成的初步認知,是之後能力、性格延伸的基礎,所以往往說,小時候表露出的一些特質,在長大後會變得更加突出明顯,所以在回溯長大後的成長軌跡後,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可能已經有所苗頭。
  • 做到這5點,你也可以成為朋友圈中的尖子生
    那我們能不能成為別人朋友圈中的尖子生呢?直到我看了著名廣告人小馬宋的《朋友圈的尖子生》,發現原來人還有另一種有趣的生活,他們雖然也很忙碌,但他們忙出了別樣的人生。小馬宋,他曾在奧美做過創意總監,做過暴風影音高級市場總監,藍色光標策略總監,而他在廣告行業的起點,只是一份3000元文案工作,現在卻成為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文案人。在我們眼中,小馬宋也是朋友圈的尖子生,那我們是不是也能從學渣變成學霸呢?
  • 清華教授直言:在初、高中階段,考前10的學生,一般有3點特質
    ,在初、高中階段,能夠考進前10名的學生,一般都會有3點特質,而這些特質看似平凡、簡單,但是在日以繼夜的時間積累下,成為能夠保持成績優勢的最重要因素,在這一階段,很多天賦相對領先的學生,卻會被那些看似平平的學生超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有的成績差距。
  • 小學是尖子生,初中卻成了差生?班主任:不想娃退步,就避開這3點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是班級名列前茅的尖子生,而且還是街坊鄰居眼中公認的小學霸。但是家長們可以發現當這部分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一瀉千裡。這位班主任直言:尖子生變差生?原因就在小學階段上,不想娃退步,就避開以下3點。家長們可以看看自家寶寶有沒有這3點毛病。
  • 初三班主任直言:成績能「後來居上」的學生,有3點特質,別忽略
    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開場是看不出來誰輸誰贏的,誰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但誰能咬牙堅持下來,走到終點,誰就能勝利。小馬知道一位老師叫肖珂,他從大學畢業後就成為一名初三班主任,同時擔任班裡的物理老師。在肖珂看來,很多成績之所以能夠拉開巨大的差距,主要是隱藏在平時的點點滴滴。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學習上的優勢就會逐漸凸顯。在肖珂看來,成績能夠後來居上的學生,往往都有3點特質。
  • 資深老教師直言:寧肯學校學不好,不送孩子補習班,這是為何?
    資深老教師直言:寧肯學校學不好,不送孩子補習班,這是為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再加上很多的家庭生養孩子就是奉行一點「精養」,為了孩子能夠在起跑線上不輸給別人,家長們花費高價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也是常事。
  • 兒子從班裡「吊車尾」,到成為尖子生代表,父親直言:放學做3事
    小滿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四年級,成績一直是班裡的「吊車尾」,從五年級開始穩步提升,到初一的時候就成為年級裡的尖子生代表,在開學典禮上講話,小滿的成績逆襲讓很多家長、同學都十分的好奇。而作為負責孩子學習的主要指導,小滿爸爸直言,從發現孩子成績沒有起色的時候,就一直堅持每天接送孩子放學,而在孩子放學後,一直堅持做3件事。
  • 已經高三了,如何做才能夠成為「尖子生」
    首先,想成為尖子生通常需要兩個條件:1、天賦異稟;2、刻苦努力!說到底高考也就是一場應試的比拼!他說差不多,大概也能複述看過的內容……那年頭我可以保證,絕對沒有現在的什麼「量子波動」之類的唬人東西。還有另外一位同學,這是我高中時期的學霸。
  • 初中的尖子生,如何才能蛻變成為高中的尖子生?
    上一篇我談了初中的尖子生,上了高中以後為什麼會有強烈的挫敗感和失落感!接下來,我沿著這個話題,談一談如何克服困難,在高中階段脫穎而出!作為尖子生,在初中階段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很多優秀的學習方法。但是,上了高中以後,不能再照搬初中的學習方法,必須對原有的學習方法進行優化,使之能夠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墨守成規者,必定是不適應的。第二,調整心態。
  • 別抱怨孩子成不了尖子生,看看人家父母是怎麼做的
    與一味擺出所謂的父母威嚴或是一味奉獻溺愛的父母相比,有多重角色轉換能力的父母能讓孩子感覺更加安全、有依靠,在有多重角色轉換能力的父母身邊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態。 他們不僅有理想,也能夠為了理想而付出行動;他們不僅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也會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他們懂得知識的獲取規律,能主動預習,知道「遺忘曲線」,還特別重視及時複習……了解到最後,您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問一句:「為什麼同在一個教室屋簷下,俺家娃不這樣呢?」
  • 為什麼小學尖子生,升初中成績就一落千丈?家長可能忽視了這3點
    為什麼小學尖子生,升初中成績就一落千丈?家長可能忽視了這3點在我國,每一個家長對於考試分數都看得尤為重要,甚至孩子在小學的時候就會根據他們的成績來排名。其實,小學成績拔尖並算不了什麼,有時候小學的尖子生到了初中之後可能會越來越差。
  • 對尖子生培養的一點心得
    關於尖子生的培養,對於各個學校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對一個學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就尖子生培養的問題,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也算是對本階段的一個小小的總結吧。其實對尖子生的培養,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都會有所不同。
  • 看直播,做尖子生
    直播嘉賓畢曉光,全國優秀教研員,教育部「國培計劃」小學數學示範性教師工作坊主持人,教育部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高級講師,遼寧省中小學學科帶頭人。 講什麼?本次直播畢老師將和家長們聊一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核心素養;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數學成績。我們期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撥開迷霧,遇見彩虹。直播有福利!
  • 鄉村教師:轉學出去的大多是尖子生,轉回來的卻是「潛能生」
    作為鄉村教師,在農村的學校教了大半輩子,我發現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從農村學校轉學出去的大多是尖子生,而從外地轉回來的卻十有八九是傳說中的「潛能生」。這不,今天是開學之後的第三天,我們班也轉來了一位新同學,這位同學恰好是剛才我所說的「潛能生」。「她平時的成績怎麼樣?」我問這位同學的家長。「她成績挺好的,一般都能考八九十分。」家長信誓旦旦地回答。
  • 小學考「第十名」的孩子更出息?尖子生家長不理解:第一有錯嗎
    這一現象打破了很多人固有的認知,不禁疑惑:學習最好的孩子,會不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這就是後來被大家熟知的「第十名效應」,泛指小學期間看似成績在中遊浮動的孩子,往往是後勁兒很的大的「黑馬」。 不僅僅是這位小學老師,作家林清玄也提到過:現在世界精英並非當年的尖子生,而是第7名到第17名的孩子,可這個觀點始終存在爭議性。
  • 高中班主任直言:身上有這三點特質的學生,大多能考上名校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學生能考上名校呢?一位高中班主任直言:身上有這三點特質的學生,大多能考上名校,很準。有數據顯示,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孩子,其視覺、聽力、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會處於較低的水平。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飲食搭配,確保孩子的智商不受後天環境影響。至於輔導書使用統一給回復,《瘋狂600》(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可能有人會說,相比智商,努力更重要。
  • 賓夕法尼亞大學對話中國尖子生:有遠見的父母都培養孩子這三點
    尖子生(B):「為了掙錢。」A:「那掙錢又是為了什麼?」 B:「為了週遊世界。」A:「除了週遊世界還想幹什麼?」這位尖子生的價值觀明顯被打了0分。一個眼裡只有小我,一心只想掙大錢的自私鬼絕不是西方名校要的「優質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他們不但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三點。
  • 家長重金把孩子放進尖子班,孩子的成績,會和尖子生一樣優秀嗎?
    文|福林媽咪很多父母都熱衷於給孩子選擇最好的學校,也像讓孩子上學校最好的班級,希望孩子能受周圍環境和老師的影響,從而讓成績達到尖子生的水平。可如果能讓孩子成績變得優秀,大概很多父母都是願意付出自己所有的心血來幫助孩子的。但是把孩子放進尖子班、重點班,真的會讓孩子的成績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