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如果把這話放在給寶寶餵食上也是一樣,「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很多寶媽在給寶寶餵食時,總覺得寶寶沒吃飽,即便寶寶已經吃不少了,寶媽還是想讓寶寶再多吃一口,潛意識中就認為寶寶吃得越多越好。
實際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個度的,給寶寶餵食也是如此。並不是讓寶寶吃得越多越好,過度餵養不僅不利於寶寶生長,而且危害還不小呢。
和成年人一樣,小寶寶的胃部反射也是要延後一些的,也就是說明明吃飽了但要過一會才能感覺到。這樣的結果就是寶寶很可能自己就吃多了,導致積食,如果家長再要想讓寶寶多吃一點,那寶寶會吃得更多,這樣肚子會很不舒服,長期這樣吃對身體是很不利的。
給寶寶過度餵養會讓寶寶的消化系統承擔過多的負擔,寶寶的身體為了消化過多的食物,需要大量的氧氣和血液來支持,這樣的話本用於腦部的氧氣和血液被調來支援消化系統,腦部細胞就會缺血。這樣就導致,寶寶吃得越多,消化系統需要的血和氧氣越多,腦部得到血和氧氣越少,這樣對寶寶的腦部發育危害越大。
知道了過度餵養對寶寶的危害,那寶媽就不要讓寶寶吃得太飽了,首先要會判斷寶寶怎麼樣才算吃飽。
有的寶寶吃飽後,如果媽媽再來餵奶時會扭過頭去,不肯張嘴,甚至還會用小手把媽媽推開;而也有的寶寶吃飽後不會拒絕的那麼明顯,但也能看出寶寶很敷衍的在吃奶,這時候也就不要再讓寶寶吃奶了,趕緊哄哄睡吧。吃輔食的寶寶也是如此,當感覺寶寶對食物沒有興趣時,就說明寶寶已經吃飽了。
說了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再來說說哪些情況並不代表寶寶餓了。有的寶媽聽說小寶寶吃手、咂嘴或者哭鬧就是餓了的表現,就深信不疑,只要見到寶寶出現這些問題就趕緊給寶寶餵食,生怕寶寶餓到了。然而像吃手、咂嘴和哭鬧並不代表寶寶一定就是餓了,如果一看到這些情況就餵食寶寶,也是會造成過度餵養的。比如說哭鬧,有太多情況會導致寶寶哭鬧了,有時候寶寶吃多了肚子不舒服也會哭鬧,這種情況年還要強行餵寶寶,這對寶寶不是一種傷害嗎?
如何給寶寶餵養才好呢?這個還是交給寶寶來判斷吧,別總覺得寶寶太小什麼都不懂,其實自己餓不餓只有寶寶最清楚,當寶寶表現出想要進食的意願時,家長就可以餵食寶寶了,當寶寶表現出對食物不感興趣時,家長就不要強制寶寶繼續進食了。讓寶寶自己體會飢餓和飽腹,家長只要配合寶寶就好了。
寶媽們,以後別再憑自己的感覺去給寶寶的餵食了。現在只是寶寶還小,不會說話,但在寶寶的心裡可能很想對媽媽說「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