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下肢康復機器人,帕運會冠軍姚芳再次站了起來。
22年前一場車禍,姚芳脊髓受損,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就在上周,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基層康復創新服務與能力建設公益項目「2020年首支康復機器人勵志短片」溫暖上線,作為片中的主人公,姚芳給了人們一個驚喜:憑藉著毅力和上海研發的下肢康復機器人,她終於完成了「站起來」「行走」的夢想。
時隔22年,姚芳藉助智能下肢機器人再一次站了起來。她說,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的很好。
本文圖片均為金山區供圖
1998年,28歲的姚芳遭遇車禍,變成了脊髓損傷患者。2002年6月,家住上海金山的姚芳被上海市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選中,次年便在全運會上拿下個人花劍和個人重劍兩塊金牌,並順利加入國家隊,之後又拿到了多個世界冠軍和帕運會冠軍。
2002年6月,姚芳被上海市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選中,2003年,在全運會上一舉拿下個人花劍和個人重劍兩塊金牌。
2019年的某一天,她偶然間刷微信朋友圈時,看到一篇介紹上海研製出智能康復助行機器人的文章,頓時眼前一亮,便主動找到公司相關人員,表達了想要嘗試的想法。
姚芳想要嘗試的這款智能康復助行機器人採用雙足模塊化結構設計,搭載自主研發的運動控制器、多維力傳感器以及一體化柔性關節電機,以步行功能為核心,提供前行動力。
該設備由下肢康復機器人和減重設備組成,可以通過機器人大腿與類似智能手錶的智能終端之間的無線通信,來操控沒有知覺的下半身及其關節,幫助脊髓損傷的患者進行輔助行走。智能設備相當於智能手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快中慢三擋行走速度。
審核傷殘程度後,姚芳先後去了6次,每次體驗過後,她都會將意見反饋給工作人員。例如,電池原先不方便拆卸、充電麻煩,改進之後重量減輕,也便於充電;機器大腿軟包裝處材質堅硬,容易磨損傷處,反饋之後改成了軟包裝。
經過反覆訓練以及設備升級,2019年11月,她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實現了穿戴和行走。
2019年11月,姚芳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實現了穿戴和行走
當第一次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時,姚芳激動不已,「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的很好。站起來以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公園走走,去超市買菜,去做一些普通人能夠做的事情,用平視的目光和別人打招呼,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和我一樣的殘疾人。」
姚芳說,金山區希望之家有二十幾位脊髓傷友,他們都來諮詢康復助行機器人的情況,都想像她一樣站起來。
2020年1月12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全球康復與輔助技術高峰論壇暨基層康復創新服務與能力建設公益項目啟動儀式上,讓姚芳實現站立行走夢想的上海造下肢康復機器人進行了全球首發。她說:「生活從未放棄任何一個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在兌現生命的價值。」對於疫情,姚芳覺得,困難總是難免的,熬一熬就過去了,只要堅強和樂觀,相信一切終將恢復正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