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復機器人助帕運冠軍重新行走,可選快中慢三擋速度

2020-12-15 澎湃新聞

通過下肢康復機器人,帕運會冠軍姚芳再次站了起來。

22年前一場車禍,姚芳脊髓受損,從此只能與輪椅為伴。就在上周,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基層康復創新服務與能力建設公益項目「2020年首支康復機器人勵志短片」溫暖上線,作為片中的主人公,姚芳給了人們一個驚喜:憑藉著毅力和上海研發的下肢康復機器人,她終於完成了「站起來」「行走」的夢想。

時隔22年,姚芳藉助智能下肢機器人再一次站了起來。她說,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的很好。

本文圖片均為金山區供圖

1998年,28歲的姚芳遭遇車禍,變成了脊髓損傷患者。2002年6月,家住上海金山的姚芳被上海市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選中,次年便在全運會上拿下個人花劍和個人重劍兩塊金牌,並順利加入國家隊,之後又拿到了多個世界冠軍和帕運會冠軍。

2002年6月,姚芳被上海市殘疾人體育訓練中心選中,2003年,在全運會上一舉拿下個人花劍和個人重劍兩塊金牌。

2019年的某一天,她偶然間刷微信朋友圈時,看到一篇介紹上海研製出智能康復助行機器人的文章,頓時眼前一亮,便主動找到公司相關人員,表達了想要嘗試的想法。

姚芳想要嘗試的這款智能康復助行機器人採用雙足模塊化結構設計,搭載自主研發的運動控制器、多維力傳感器以及一體化柔性關節電機,以步行功能為核心,提供前行動力。

該設備由下肢康復機器人和減重設備組成,可以通過機器人大腿與類似智能手錶的智能終端之間的無線通信,來操控沒有知覺的下半身及其關節,幫助脊髓損傷的患者進行輔助行走。智能設備相當於智能手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快中慢三擋行走速度。

審核傷殘程度後,姚芳先後去了6次,每次體驗過後,她都會將意見反饋給工作人員。例如,電池原先不方便拆卸、充電麻煩,改進之後重量減輕,也便於充電;機器大腿軟包裝處材質堅硬,容易磨損傷處,反饋之後改成了軟包裝。

經過反覆訓練以及設備升級,2019年11月,她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實現了穿戴和行走。

2019年11月,姚芳靠自己的力量和毅力,實現了穿戴和行走

當第一次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時,姚芳激動不已,「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真的很好。站起來以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去公園走走,去超市買菜,去做一些普通人能夠做的事情,用平視的目光和別人打招呼,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也想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和我一樣的殘疾人。」

姚芳說,金山區希望之家有二十幾位脊髓傷友,他們都來諮詢康復助行機器人的情況,都想像她一樣站起來。

2020年1月12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全球康復與輔助技術高峰論壇暨基層康復創新服務與能力建設公益項目啟動儀式上,讓姚芳實現站立行走夢想的上海造下肢康復機器人進行了全球首發。她說:「生活從未放棄任何一個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在兌現生命的價值。」對於疫情,姚芳覺得,困難總是難免的,熬一熬就過去了,只要堅強和樂觀,相信一切終將恢復正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原標題:智慧康復 「大艾」升級版訓練機器人讓行走變得簡單   我國每年新發現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多達數百萬人,然而,由於醫療資源和康復治療技術上的限制,致使很多患者行走能力下降,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如今,這一難題在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上找到了答案。
  • 高科技:康復機器人可幫助中風患者恢復下肢力量
    功能:「玩遊戲」進行康復訓練  在上海市智能製造與機器人重點實驗室裡,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亮相今年上交會的新一代康復機器人進行測試。從外形上看,這臺智慧機器人更像是一臺被卸下了履帶的跑步機,站在原本可以「跑步」的位置,顯示屏、扶手、護欄一應俱全,綁上防護帶,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訓練,這便是研究團隊於今年新推出的適合中風患者進行恢復訓練的小型多自由度下肢康復機器人——「iReGo」。  「往左、往左,再過去一點,好了好了到了。」
  • ...Asia,勇於徵服全球市場的康復機器人專業公司 ---醫療康復可...
    該公司接受了由莫斯科國立工學研究所為下肢麻痺人士所開發的、外骨骼康復機器人『ExoAtlet-Ⅰ』的原始技術轉讓,使之與韓國的商業化技術相結合,並進行了產品的開發和生產。2014年,該款機器人在俄羅斯斯科爾科夫創業園被授予大獎,其技術被廣泛認可。它最初是為軍事用途而開發的,現在作為康復機器人被提供給大眾。
  • 2020,誰將成為康復&外骨骼機器人賽道上領跑者?
    康復機器人作為用來輔助人體完成肢體動作,實現助殘行走、康復治療、負重行走等功能的一種醫用機器人,近年來在全球發展速度驚人,尤其是基於仿生原理設計的外骨骼機器人,因可穿戴於患肢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而日益受到青睞。
  • 基於運動學原理的可穿戴下肢助力機器人
    基於運動學原理的可穿戴下肢助力機器人 陳鋒、湯敏 發表於 2014-02-18 17:50:02   對可穿戴型助力機器人控制策略進行分析。
  • 43歲男子突然半身不遂,外骨骼機器人幫他康復行走!
    43歲男子突然半身不遂,外骨骼機器人幫他康復行走!外骨骼機器人幫助吳先生康復中山七院的接診醫生回憶,吳先生前來就診時,坐在輪椅上,被妻子推著來到神經醫學中心門診。醫院神經內科在給予內科標準治療的同時及時開始了康復治療。經過近半個月的康復,吳先生已經可以自己坐起來和站起來了,還可以在拐杖的輔助下行走。中山七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許軼介紹,腦卒中患者的康復取決於肢體癱瘓情況以及能否及時介入康復治療,同時也與患者自己的堅持以及家屬的配合有關。
  • 浙江智能康復治療時代來了!「機器人」正在替代康復師
    這不是一臺普通的康復儀,而是擁有智慧大腦的下肢康復機器人。7月20日,這臺機器人正式公之於眾,在浙大一院進行了情況發布會。浙江大學醫學院康復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工研院康復工程研發中心主任、浙一醫院副院長陳作兵教授告訴記者,這臺智慧康復機器人是臨床領域產學研用的產物,康復科臨床醫生提出問題,解決思路,專業廠家進行「私人訂製」,而後進行試產,試產後投入臨床,再改進。
  • 精準康復治療顯神通 癱瘓母親重新站立行走
    健康報網煙臺訊(通訊員 黃瑾)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康復疼痛科通過精準康復治療,幫助身患脊髓炎並伴有雙下肢運動障礙、臀後皮膚嚴重燙傷的年輕媽媽重新恢復站立行走。 經過四處打聽,孫女士得知醫院康復疼痛科具有較高康復治療水平,她義無反顧地來到醫院進行治療。康復治療小組接診後,第一時間給予積極、精準的康複評定,確定孫女士屬於高位截癱,存在肢體運動障礙、淺感覺障礙、二便障礙、臀部皮膚嚴重燙傷,康復難度較大。
  •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智慧機器人讓康復訓練變得簡單
    福音來了,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以下簡稱為電子工程職院)用8年時間研發出了「智能下肢髖關節輔助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猶如科幻影片中「鋼鐵俠」身上的「盔甲」,可按照使用者的指令,幫助其站立、坐下和行走。2012年,一位在康復中心工作的朋友找到謝光輝,希望他利用在讀博期間所學的康復機器人知識,設計出可以用於主動訓練的康復機器人,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同年,謝光輝在電子工程職院組建了機器人與智能製造技術應用及服務創新團隊,以下肢、上肢及手指康復機器人為研究對象,開始研發一系列上下肢運動康復機器人。
  • 機器人、可拆卸浴缸、爬樓機亮相國際養老及康復醫療展
    爬樓機在康復展上人氣頗高,不少老人前來體驗 晚報記者 龔星 現場圖片  東方網5月16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訓練中風患者恢復步行功能的康復機器人、可拆卸浴缸上門為老人助浴………今天上午,多項全新面世的養老、康復產品亮相第八屆中國國際養老及康復醫療展。
  • 機器人搭把手、「太空艙」練走路 看「黑科技」如何助力康復治療
    【解說】腿部功能康復機器人、減重步行「太空艙」、水中步行浴槽……你看到的這些並不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而是記者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康復醫院內,見到的康復設備工作的真實情況。  【解說】這位在「太空艙」中行走的患者,正在進行下肢康復治療。他告訴記者,因腦外傷壓迫神經,他曾經完全喪失行走能力。進入「太空艙」,讓他重新找回了「行走」的感覺。
  • 中國智造再創佳績 悠行外骨骼機器人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
    」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悠行外骨骼機器人的推出,標誌著中國首款適用於截癱、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外骨骼機器人設備正式躋身國際外骨骼康復領域,打響了「中國智造」的品牌。人人都夢想著擁有「鋼鐵俠」一般的外骨骼戰甲,增強自身的肌肉和行動,還可以幫助下肢不便甚至癱瘓的人重獲行走能力。近些年科技的飛速發展,讓這項外骨骼技術已經走進了我們真實的生活。
  •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開發智慧機器人闖入醫療領域
    據介紹,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3所的航天醫療機器人產品主要包括上肢康復機器人,該機器人是為肌肉萎縮患者設計的,它能根據使用者的用力情況,在垂直方向對使用者的手臂產生支撐力,在水平方向上對使用者無任何限制。這套設備有助於大腦受損患者和ALS患者實現康復。此外還有下肢康復機器人,其中單自由度下肢康復機器人通過低頻電流依次刺激下肢肌肉產生關節收縮,以重建患者下肢的運動功能,從而促進脊髓損傷的局部組織修復,操作簡單、適應性廣;可穿戴型下肢康復機器人適用於急性下肢疾病患者,特別是關節炎、膝關節造形術、十字韌帶術後患者。
  • ...Robotics」 開發了外骨骼機器人「Walk On Suit」和「ANGELEGS」
    該公司生產可穿戴機器人,是讓那些沒有外力便無法行走的人能夠獨自行走,並幫助那些為了克服行走障礙而努力的人們進行康復治療。除此之外,目前正在開發的一款機器人,可以避免高危作業環境下意外的發生,保護人們的安全。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進行系統的健康管理。
  • ExoAtlet Asia,勇於徵服全球市場的康復機器人專業公司 ---醫療...
    該公司接受了由莫斯科國立工學研究所為下肢麻痺人士所開發的、外骨骼康復機器人『ExoAtlet-Ⅰ』的原始技術轉讓,使之與韓國的商業化技術相結合,並進行了產品的開發和生產。2014年,該款機器人在俄羅斯斯科爾科夫創業園被授予大獎,其技術被廣泛認可。它最初是為軍事用途而開發的,現在作為康復機器人被提供給大眾。
  • 兩分鐘畫一張「素描畫」、外骨骼助康復... 服貿會專題展多款智能...
    「四足機器人電機驅動少,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六足機器人具備更好的負載力和穩定性,在實際應用環境中的可靠性更好。」上交大機械振動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毛勵珩說。在現場,「青騅」演示了爬樓梯、過草地、行走碎石路的本領。它一共有18個電機,每條腿上有三個自由度,通過視覺和力覺的感知,可以完成對六條腿的自主規劃和控制。
  • 「在行動」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未來的機器人助你自如行走
    由於腦中風而引起上下肢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後期康復訓練尤為重要。一旦訓練不得當,不僅身體無法恢復,對身體機能也可能存在損害。康復機器人能感知患者運動意識「傳統的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訓練主要依賴康復師進行。當然,亦有一些康復機構利用機器人實施訓練,但目前這類機器人在被動訓練方面應用較多,而主動訓練實現得較少。同時,訓練過程中,患者自主意識參與較少,不利於肌力及腦部受損神經的儘快恢復。」
  • [直播南京]康復訓練機器人 幫助偏癱患者站立行走
    [直播南京]康復訓練機器人 幫助偏癱患者站立行走 康復訓練機器人,幫助偏癱患者站立行走。
  • 養老康復器械龍頭即將上市,美的、新松進軍養老康復機器人,老齡化...
    有數據顯示,在腦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積極康復治療和後續康復訓練可使90%患者重新獲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復工作。同時根據相關機構統計,75%的慢性病患者因便利性希望選擇家庭康復,自我診斷、自我護理、自我康復訓練的意願強烈,簡便易用的康復設備市場需求巨大。
  • 2020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開幕 智能康復輔助器具成...
    央廣網上海10月28日消息(記者韓曉餘)外骨骼機器人、腦機接口、柔性機器人、重新定義視覺的視力輔助設備、擺脫傳統監護設備束縛的無接觸檢測設備、小巧輕便的個人無線輔聽器……這些在充滿科幻色彩的智能設備出現在了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