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簡介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是省級示範中學,創建於1955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是太行軍區和太嶽軍區幹部子弟學校遷到太原合併而成的山西省幹部子弟學校,1963年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截至2014年,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建築面積8萬平米,教職工242人,學生3000餘人。
2017年11月,學校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學校佔地 8 萬平米,位處高校、科研單位聚集的太原市塢城地區,社區人文環境優越;學校建築布局緊湊合理,充滿綠色和人文關懷的校園,優美宜人;學校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一流,網絡和多媒體環境下的數位化校園,開放現代。
每年500多名畢業生中有98%以上的學生達到二本分數線,95%以上的學生達到一本線,其中有50人左右被北大、清華錄取(2014年達到64人),考入「985」高校的學生接近70%
在全國高中最高水平的各大理科競賽以及科技創新、藝術體育、文學寫作、創新英語等各級各類比賽中,2001年到2015年間山西省高中物理、化學、生物奧賽共產生了45個團體第一,我校獲得其中的44個;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五大學科共產生68個全省團體第一,我校獲得了其中的62個。十餘年共有14586人次獲獎,每年獲獎學生人數遠遠超過當年畢業生人數,由單科個體優勢發展成為多科群體優勢,成為學校育人的重要特色。
02山西大學附屬中學環境設施
山西大學附屬中學佔地120多畝,建築面積8萬平米。擁有一流的理、化、生實驗室和科技活動室;一流的多媒體教室、建築面積3000平米的圖書館。教學大樓每個教室配備了64英寸精顯背投、實物投影、環保微塵黑板、網絡系統、雙向多媒體系統、音視頻廣播系統。學校還配備高標準的田徑場和其他教學輔助設施。
校園主要建築為便於識別,採用雙名制,即一樓雙名,包括功能名稱和寓意名稱。
展翅樓:高中教學樓
該樓為高中教學樓,因其頂部造型猶如展翅飛翔的大雁,被師生親切地稱為「展翅樓」。「展翅」取其型且富於想像的空間,昭示著每個附中學子都能像翱翔的大雁一樣,自主發展,走向成功。
寓意:志存高遠,當立鴻鵠之志;腳踏實地,應求無悔人生!
育才樓:學生公寓樓 育英樓:學生公寓樓
校門東、西側為學生公寓樓,兩樓頂部各有一座小塔,東立鐘錶,西塑校徽,靜靜地守望著師生的成長。為讓師生不忘學校的根脈,以學校的前身太行行署育才學校和太嶽行署育英學校分別命名,並從地理方位上對應指向太行解放區和太嶽解放區,即東為「育才樓」,西為「育英樓」。
寓意:銘記歷史,不忘使命,昭示未來,英才輩出。
卓越樓:科技實驗及西藏班教學樓
該樓是集科技實驗和民族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樓,是師生探索科學真理,展示創新智慧的殿堂。該樓造型方正,極富科技感的銀灰色邊框環繞四周,與振翅欲飛的「展翅樓」形成了渾然一體的呼應關係,也與「追求卓越」的學校文化精神一脈相承,故命名為「卓越樓」。
寓意:探求真理,嚴謹求實,自主發展,追求卓越。
知遠樓:初中教學樓
該樓現為初中教學樓,座落於校園一角,曾為原「山西知達實驗學校」教學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為紀念山西知達學校在附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貢獻,更為了勉勵學生牢記「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校訓,命名為「知遠樓」,這個名稱也與初中階段教育的特點密切聯繫。
寓意:知而行,行而遠,從點滴做起,為人生奠基。
03高考成績
2019年高考成績:
一、全校理科參考人數464人(不含藝體生),其中:
1. 太原市理科前10名山大附中有6人。朱昱熹以686分奪得太原市狀元,李東晨682分位居第二名,趙翊閣679分位居第三名,陳冠宇676分位居第四名。
2. 高分段學生群體優勢明顯:
----660分以上30人(其中裸分14人)。
----650分以上44人。
----630分以上98人。
----600分以上221人。
3. 理科一本達線率92.8%,二本達線率98.7%。
二、全校文科參考人數78人(不含藝體生),其中:
1.高分段學生
----630分以上4人;
----620分以上8人;
----600分以上19人。
2. 文科一本達線率88.7%,二本達線率98.7%
三、北大清華升學人數繼續保持全省領先。
1. 提前保送清北3人,清北降到一本線12人。
2. 預計升入清華、北大近40人。
2018年高考成績:
04在校感受
在附中,你的夢想有多遠,你就可以走多遠。你可以組建一個奇奇怪怪的社團,你可以盡情搞你的發明創造。我永遠都不會忘,高一的時候跟歷史老師美女姐姐請假去做水火箭,她拌著鬼臉同意了這個看上去一點都站不住腳的翹課理由。我們的水火箭第一次飛出100米的時候,大冷天黑漆漆的操場上,你就見幾個瘋了似的男男女女,抱作一團歡呼。
在附中六年,尤其高中三年,老師對我們的約束其實是很少的,完全是一種很輕鬆的氛圍,外面都傳說附中作業多,老師管的嚴,其實這都是沒有的事兒。我高中當了1年數學課代表,一年物理科代表,我就收齊過一會作業。老師不會強迫你去如何如何,更不用說像有的地方吃飯都得看上表,每天上學和打仗一樣。總覺得在附中上學應該是件快樂的事情,起碼也得是自願的事情。當然很多人會質疑這種做法是不是就會使人鬆懈,以至於上不了好大學?每年附中大門口貼的榜單可能會給你答案。
學校最常見的就是一群大神在探討題目,好像以色列的學校就有這麼一種教學形勢,是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自助探討來學習,而老師只起到組織和溝通的角色。在這樣的環境中所培養出的學生所具有的自學能力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很難形成的,可能就是因為這種能力,附中的學生在上了大學以後依然能在各個名校充當翹楚,所以每一個附中人都很感激這所學校教給自己的一切。
05總結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中這僅僅只是一所學校。
可在附中很多學生的眼裡,這也許就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