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2020-08-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李格帶領客戶參加柏林時裝周。

汪樂(右一)作為中國綜合格鬥選手團翻譯前往美國時,與中國選手及UFC官員在一起。

黃曉雙(左)在大阪參與志願服務,為老人朗誦的詩歌深深感動了九十二歲高齡的佐野先生。

在留學生群體裡,有這樣一批特別的「大齡」學生,他們有的已在國內擁有資深工作經驗,有的已成家立業,有的已在本行業小有名氣,但他們都做出了一個共同的選擇——跳出舒適區,辭職出國留學。

收拾行囊,再次出發,並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離開熟悉的環境,重新開始一場求學「探險」,是甜蜜與苦澀交織、美好與無奈輪番上演的別樣人生。

李格:在法國邂逅愛情

7月13日原本是普通的一天,但對於37歲的李格來說,因為混血女兒「小龍貓」的出生,她完成了這份「遲到的作業」,給平淡的生活帶來了巨大驚喜。

從中華女子學院畢業後,李格成為了一名旅遊行業的自由職業者。起初,她在北京接待國內遊客,後來又開始接待外國遊客,接著又側重於策劃主要面向歐洲的出境遊。

2012年,李格加入德國TUI(國際旅遊聯盟集團)公司,從事高端旅遊行業並組織商務旅遊與會議展覽等項目。得益於這份「全球打卡」的工作,入職幾年時間裡,李格已涉足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腳下的路越走越遠,視野也越來越開闊,李格對歐洲文化有了新的認識。

那時,李格也遇到了職業生涯的迷茫與疲憊階段,恰逢全球奢侈品行業逐漸升溫,李格有了試試新工作的念頭。2015年,為了嘗試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李格決定辭掉工作,前往法國巴黎IPAG高等商學院攻讀奢侈品管理專業。那年,她32歲。

決定去法國留學的時候,李格已畢業將近10年,要重新回到學習狀態並不容易。語言考試中某些專業詞彙極其複雜,大部分為商務交流對話,李格為自己設定了「最後期限」——兩個月內必須完成學習。她笑稱,那是又一段「魔鬼式」學習的經歷。有心人天不負。兩個月後的考試中,李格順利通過語言考試並獲得了心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母親並未想到,原本以為只是「隨口一提」的女兒早已在心底拿定了主意。李格說,一開始母親認為李格已經到了婚嫁年齡,突然辭職留學的做法只是「一時興起」,沒有當真。但當半年之後她拿到offer時,家人才明白她是在認真對待這件事。「最初,我畢業之後選擇先工作,當時的目標就是週遊世界。如今這個目標我認為已經達成,我想要開啟下一階段的目標,去為自己尋找更廣闊的發展機遇。」

奢侈品管理是法國的「黃金行業」,到巴黎後李格才發現自己是班上年紀最大的學生,同時,也是成績最好的學生。在巴黎的兩年裡,第一年她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學業上,第二年則主要採用遊學方式,在完成學業的同時走遍了巴黎所有的博物館與藝術區,足跡遍布大街小巷。巴黎,這座同時擁有歷史與時尚的浪漫之都,使她的藝術涵養得到了綜合提升。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曾這樣寫道:「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中不論去到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這座城市的浪漫,對李格來說有獨特意義。就在這裡,李格邂逅了她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與如今已成為她丈夫的蓋遙墨一見鍾情。而後,蓋遙墨放棄了法國的生活,與李格一同回到中國發展,不久前,倆人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回望自己的選擇,李格十分感慨,「『道阻且長,行則將至』。不要自己給自己設限,人生有無數種可能,認為對自己有價值的事就應該放手去做。腳下的每一步都會成為人生的寶貴積澱。」

汪樂:與綜合格鬥結緣

如果回到10年前,汪樂一定不會想到,那時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夜晚,會讓他與綜合格鬥結下不解之緣,甚至有了新的人生軌跡。

那晚,與朋友約好見面的汪樂由於到得早了,便走進一家新開業的泰拳館,想要一探究竟。那是他第一次接觸格鬥,泰國教練簡單指導了汪樂幾個動作,沒想到卻讓他對這項運動產生了濃厚興趣。也正因為這次「偶遇」,泰拳第一次走入了他的生活。

彼時,汪樂還是新浪網的一名新聞編輯。工作之餘,他開始對泰拳進行系統鑽研並日漸深入,他前往不同場館練拳,甚至專程趕赴泰國參加當地比賽。從開始入門接觸泰拳,到後來對綜合格鬥項目產生興趣,汪樂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他也一直在尋找能夠全身心投入綜合格鬥的機會。

2015年,汪樂決定從新浪網辭職。他從北京搬到上海,同幾個朋友在一年後一起開了家拳館,也是在那時,汪樂開始解說UFC(終極格鬥冠軍賽)賽事。

對行業深入了解後汪樂意識到,綜合格鬥的規則非常開放,選手掌握的技術非常全面,無論身體條件如何,都需要訓練者將格鬥技能融入適合自己的方式,從而擊敗對手。

海納百川,這就是綜合格鬥的魅力。

然而,汪樂也發現了綜合格鬥在國內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他開始有了留學深造的念頭。

2017年,汪樂作為中國綜合格鬥選手團的翻譯來到美國。隊員們賽前想要試練,汪樂便聯繫了當地一個小規模的比賽,雖然規格不高但規則嚴謹,所有程序都與UFC頂級比賽一樣。體檢、選手註冊、合同籤署……賽前程序設定之精細令汪樂十分驚訝。這趟旅程,讓汪樂看到了國內外在運營格鬥賽事方面存在的差距,內心深處想要出國讀書的想法日益強烈。

已工作10年有餘的汪樂,在經過審慎考慮和複雜的留學申請準備之後,最終決定攻讀美國俄勒岡大學體育商業方向MBA,並順利拿到了學校錄取通知和獎學金。

「或許我沒有辦法成為專業的綜合格鬥選手,但這項運動還有很多其他職位可供選擇。」留學期間,汪樂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希望能幫助中國綜合格鬥運動員更好地走向全世界,並推動這項運動在國內進一步規範發展。

2019年8月31日,在UFC格鬥之夜深圳站比賽中,中國綜合格鬥運動員張偉麗擊敗巴西女拳王安德拉德,獲得草量級世界冠軍金腰帶,成為UFC中國首位冠軍。一夜之間,綜合格鬥這項運動開始為人們關注。

隨著綜合格鬥受歡迎程度不斷升高,汪樂堅信,接下來會有更多人愛上這項運動。對汪樂而言,綜合格鬥早已融入到他的生命、成為他的職業和未來發展方向。「如果強行制定一個功利目標,並不一定能成功。將自己喜歡的事堅持下去,也許會實現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是10年時光教會我的。」汪樂說。

黃曉雙:從老師變成學生

2010年剛到日本時,黃曉雙常會在各種場合被問到「為什麼來日本留學?」

是啊,為什麼毅然決然地做出了這個決定?

黃曉雙出國前是福州一家留學機構的日語教師,日復一日相同或相似的工作內容,讓她有種「止步不前」的睏倦。

一次,黃曉雙要講解日本新年習俗,除了在網絡查閱相關參考資料之外,她還特地同大學時期的日語外教進行過交流,以期為學生呈現更真實的日本節日。

如她所願,那天課堂教學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在臨近下課時一名學生突然問道:「老師,您去過日本嗎?」

黃曉雙搖頭否認。

「沒去過怎麼還講得跟真的似的?」學生揶揄說。

一時間,教室氣氛冷了下來。這是她從未預料到的情況,黃曉雙想反駁,但當時腦海中一片混亂,不知道該怎麼應對。

「坦白地說,那一刻非常尷尬,但我感謝那位學生的直率。是他的一句話,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黃曉雙說。

一直在教日語、介紹日本文化,但日本真實的社會生活到底怎樣,黃曉雙卻不得而知。這節課像是一支火柴,點燃了黃曉雙心中深藏的念頭——出國讀書,近距離認識真實的日本。

向家人表明想法後,父親非常支持黃曉雙的決定,「既然學了日語,去日本看看也不錯」。在語言學校過渡1年後,黃曉雙考取了明治學院大學國際系,開始了第二次大學生涯。

本科結束後,黃曉雙又申請了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科碩士並順利畢業。從留學開始到結束,她一直通過打工和獎學金來支撐自己的學業、工作與生活。在語言學校的時候,周邊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不乏40多歲海外求學的設計師,或者一同出國、相互鼓勵的夫妻檔。這樣的努力與勇氣,讓她明白了一點——人生的「可能、不可能」與年齡無關,始終熱愛生活、不懼做出改變,無論成敗,至少能與更廣闊的世界相遇。

在日本留學期間,黃曉雙參加了許多社會志願活動。大二時,她跟隨老師前往大阪愛鄰地區做義工,為當地老人組織活動和演出,為老人提供食物,陪他們聊天。活動最後一個環節是自己寫詩,在大家面前朗讀。當黃曉雙讀完自己寫的詩之後,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坐在輪椅上潸然淚下。活動結束後,這位老人緊緊握住了黃曉雙的手,老人告訴她,這首詩觸碰到了他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老人的話讓黃曉雙感動不已。

「這些老人其實非常渴望陪伴,雖然我們的語言、文化、背景、年齡差異極大,但這一刻,大家心意相通。」黃曉雙說。

辭職留學,在黃曉雙看來有得有失。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去求學,失去了一部分陪伴家人的時光;同齡人或許已在相關行業小有成就,她卻剛剛讀完書。但與此同時,她看待問題的角度卻在無形之中拓寬了,收穫了更豐富的閱歷和見識。黃曉雙說,人生路上有許多選擇,選擇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可能我們常會拿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或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何時何地該做什麼。但其實,冷暖酸甜,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有收穫,不悔當初選擇,就不必在意外界的議論和眼光。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而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昊燃)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8月20日 第 08 版)

相關焦點

  • 海外求學,什麼時候都不晚
    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重新開始一場求學「探險」,是甜蜜與苦澀交織、美好與無奈輪番上演的別樣人生。某乎上,這個話題瀏覽量巨大、上千人關注。小編翻看網友回答,發現有已經走出去開啟新生活的人,甚至最終決定移居海外的。但也有不少網友道出了心中顧慮,踟躕不前。
  • 越來越多的在職教師海外求學,原因究竟是什麼?
    2020年12月7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國際會議上表示教育必須面向世界,與各國共同發展,將始終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著力鼓勵出國留學。眾所周知,高學歷學位對於在職教師的職稱評審、職位晉升等等會有不小的幫助,而海外院校對不同學歷層次和背景的教師均有對應的留學計劃,招生錄取方式也更為靈活,更貼合國內教師的實際情況。所以越來越多在職教師踏上了海外求學之路。提升專業性「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對於在職教師,這不僅是激勵鞭策,更是職業生涯的真實狀態。
  • 那些跳出舒適區,再度海外求學的大齡留學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海外求學,什麼時候都不晚在留學生群體裡,有這樣一批特別的「大齡」學生,他們有的已在國內擁有資深工作經驗,有的已成家立業,有的已在本行業小有名氣,但他們都做出了一個共同的選擇——跳出舒適區,辭職出國留學。
  • 只要有心,什麼時候都不晚
    只要有心,什麼時候都不晚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出發,什麼時候都為時不晚
    出發,什麼時候都為時不晚。有時候你很想改變自己,但是總是不敢邁出第一步,你卻可以相處很多讓你自己無法邁出第一步的理由,比如需要很多時間,需要很多金錢,生活作息方式一下子改變了,自己能否適應改變的事物,你猶豫了,時間卻在這之間悄然而逝。
  • 如果去海外求學,留學身份和移民身份的待遇有什麼不同?
    子女教育的優質程度,一直都是父母長輩心中亙古不變的頭等大事。而高考,則是子女求學路上的一個門檻,近年來不斷劇增的高考報名人數以及知名大學激烈的名額角逐,都讓無數家長操碎了心。 2020年,我國高考報名人數達到了1071萬人,創歷史新高。
  • 長頸鹿美語創始人魏忠香: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他也是復旦EMBA 2015級復旦—臺大班年齡最長的新生之一,出生於1960年的他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在畢業30餘年後首次回歸校園重新成為一名新生的時候他說道:「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魏忠香選擇的是復旦-臺大聯手開設的EMBA班,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復旦大學進行研修,不斷為他創立的長頸鹿美語思索未來的發展方向。
  • 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什麼時候都不晚
    消息一傳出,家人朋友都覺得,她真的是「瘋了」,根本就是一個在過氣的年紀還做著青春期少女該做的事。想想也對,按照常人的思維,邁進30歲的門坎兒,是該踏實穩重、謹慎行事了。留學,時間成本要考慮,高額學費要準備,穩定的月薪要放棄,為各種考試熬心費力,捨棄熟悉的環境,適應生活上的巨大變化……真想像不出,她要拿出多大的勇氣,才敢做出這樣的決定。面對異議,珊很平靜。
  • 只要你想要,什麼時候都不晚
    我知道這是因為他們的掌上明珠在美國留學,想在去美國的時候可以和外國人交流。我當時點讚留言:「活到老,學到老,佩服佩服,加油!」這讓我聯想到前兩天電視新聞上講的浙大紫金港校區的清新女生宿舍的宿管阿姨一邊認真地工作一邊用碎片時間自學英語而走紅網絡。
  • SAF吉祥物陪伴學子求學海外名校
    SAF的吉祥物SAFFY以海鷗為原型,將會在未來的日子裡陪伴學生一起求學海外名校。海鷗是海上一種常見的海鳥,善於搏擊風浪,遷徙時時常飛躍海洋,往返於不同棲息地,對於航海者來說則是方向引導者。這與SAF十分相似,SAF同樣活躍於全球多地,致力於指導學生尋求專業的、適合的海外交流機會,促進國際交流,提高學生們的國際化程度。SAF為了能夠幫助有理想、有目標的學生在特殊時期充實自己的課餘生活,在今年9月推出了2021年冬季/春季海外交流項目。同時,出於學生安全和健康考慮,明年冬季/春季的交流項目將依舊以在線模式進行。
  • 當你覺得很晚的時候,其實一點都不晚
    首先,你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自己不會的還有很多,這是真的,越是懂得多,越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只有什麼都不懂的人才認為這個世界就這麼大點。 其次,很難有個標準來測定,你是不是晚了,事實上,作為一個跨度較長的考試,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說,晚於9月份備考就考不上了。
  • 孩子學畫畫,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畫畫真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會從小培養孩子去學習繪畫,但我很想突破一個觀念,就是如果你不是想走繪畫大師、畫家這條路,真的什麼時候開始學都不晚。 我自己是零基礎開始學畫畫的,生完孩子以後,我就在家做起了全職媽媽,就想著是不是可以學習點什麼自己感興趣的技能,我也曾經在網上搜索過,成年後學畫畫是否不可行,但後來發現答案褒貶不一,那就不如自己試試吧。
  • 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
    疫情之下,中國留學生們的海外求學路格外艱難。秋季學期已經開始一個多月,許多留學生沒能去海外的校園報到,他們選擇留在國內上網課,克服溝通受限、時差問題等困難,在「雲端」繼續學業。時差裡的留學生活凌晨兩點半,王志超起床洗漱,為將在半小時後開始的網課做準備。自9月份開學以來,這樣的夜間課程他每周都要上兩次。
  • 香港求學申請流程是什麼?
    隨著近些年去這個地點肄業探索鑽研的人數越來越多,人們慢慢開始對這一類相關話題也重視了起來,這對於我們求學非常重要,只有了解清楚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準備,香港求學申請流程是什麼?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小編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 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振雄風
    通信領域任何時候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希望一直掌握通信領域的話語權,這樣方便監控全世界的信息。而華為在5G的領域一枝獨秀,就成了美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接受採訪時任正非曾提到一個俄羅斯的天才,平常話不多,只會搞數學,不會談戀愛,但在關鍵時刻解決了2G突破3G的編碼問題,橫掃歐洲,成為了世界領先的設備供應商,現就連5G也是應用這位俄羅斯天才的基礎算法。華為直接在這位數學家的居住地附近蓋了一個研發中心,只是因為他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工作。
  • 淺析《論語·為政篇》:堅持本心、恪守志向,學習任何時候都不晚
    到了三十歲,便能堅定自立了;到了四十歲,我對一切道理通達而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歲,我能知道什麼是天命了;到六十歲,凡是我聽到的,都能明白貫通,不再感到於心有違逆;到七十歲,我即便放任心中的想法,也不會有逾越規矩法度的地方了。」孔子此篇,是對自己每個年齡段的自我評價,並以此來闡述了自己的為人和理想。
  • 宿管阿姨學英語:只要你願意,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阿姨說,看到大家都忙忙碌碌地學習,想再變回一個學習的人。網友紛紛評論:海裡的單只魚:這種學無止境的精神永遠值得讚揚!為阿姨點讚!吳老師英語學習:阿姨加油,人生很長,現在學一點也不晚!新兵蛋子V: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 《我們都要好好的》:勇敢做自己,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有一句老話,人在什麼年齡,就幹什麼事情。初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仔細一想,卻不是那麼回事。五六歲可以頑皮胡鬧,十來歲必須安心讀書,二十幾歲就得好好相親,到了三十大幾要還不結婚,不生孩子,不開公司,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真的嗎?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馬雲37歲才註冊了小網站阿里巴巴,任正非43歲才創辦了小公司華為,哈蘭·山德士56歲才開了個炸雞攤(連小店都不是,但是肯德基的前身!)。
  • 遠赴海外求學,徐志摩尋找羅素「點石成金」的「指頭」
    徐志摩與張幼儀這時的他,很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他與同居室的董時、張道宏、李濟商定,遵守共同制定的章程,其內容包括:「六時起身,七時朝會(激恥發心),晚唱國歌,十時半歸寢,日間勤學而外看上去並不難,而實行起來卻頗不容易。他在《雜記》中寫道:「雄心已蓬勃,懶骨尚支離;日者晚間入寢將十一時,早六時起身,畏冷,口膩,必盥洗後始神氣清爽,每餐後輒遲凝欲睡,在圖書館中過於溫暖,尤令懶氣外洩,睡魔內侵;惟晚上讀書最為適意,亦二十年來習慣之果。平生病一懶字。母親無日不以為言,幾乎把一生懶了過去,從今打起精神,以殺懶蟲,減懶氣第一樁要事。」
  • 敬一丹:30歲我才讀了北廣研究生,好的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她的考研之路也是充滿了坎坷,因為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知青生活,文化底子沒有那麼深,所以連續兩次考研都名落孫山,此時她已經29歲了,兩次考研失敗的經歷讓她失落不已,但是她依然不甘心就此放棄,母親的一句話讓她重新鼓起了勇氣:「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真要想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