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抱著孩子的時候,你所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在哭泣。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因為孩子沒有語言能力,所以孩子沒有辦法跟你說他餓了或者是累了,臉上也不會有什麼很特別的表情。
哭泣是孩子唯一能夠與外界交流的方式,同時孩子也能夠利用哭泣來釋放自己的情感,要是你的孩子沒有辦法做到停止哭泣的話,你可以換種心態,告訴自己,孩子是在和自己交流。
不同的哭泣代表不同的意思
如果因為疼痛導致寶寶哭泣的話,是非常可憐的,而勞累引發的哭泣是煩躁的。有時候,寶寶要是想要表達自己累了的話,他們會揉揉自己的眼睛。如果寶寶的胃出現疼痛的話,孩子會拽自己的腿。要是孩子突然間被尖銳的聲音嚇到了話,孩子會胡亂晃自己的胳膊,同時哭泣的聲音會很大。
因為恐懼和疼痛這兩種感情是比較相像的,所以猶豫恐懼和疼痛造成的哭泣也是非常像的。不過,對於剛剛出生的孩子,沒有什麼是100%確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沒有辦法完全知道孩子想要什麼,不過上面說的指導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說話是孩子的天賦
孩子慢慢長大,能夠和你進行越來越多的交流了。從4-6周的時候,孩子會露出自己的笑容,大一點之後,甚至會大笑。然後,孩子慢慢會學著發聲,同時會開始進行一些模仿。差不多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孩子就會慢慢開始學著說話了。
在寶寶真正說話之前,孩子心中已經積累了很多的詞彙了。不過,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說話,你平時儘量和孩子多說說話。
經常交流能夠讓親子感情更濃厚
在你剛開始和寶寶交流的時候,他們或許不了解你在說什麼,但是他們能夠感覺到你們對他的愛,同時他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正在和自己交流。
在你跟寶寶說了一些話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寶寶經常性會使用溫柔的眼光注視著你。當他們開始向你發出某種聲音的時候,你可以試著模仿寶寶的聲音來跟寶寶進行對話。
談話就是一種交流,這樣的交流能夠讓你們之間的親子感情更加堅固。要是在孩子小時候就注意和孩子的交流的話,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以後,你就已經為其奠定了親密關係的基礎,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