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孩子的視力有問題呢
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表現,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以確診是否近視了,避免延誤治療。
1.看東西時經常眯眼;
2.頻繁眨眼;
3.經常揉眼睛;
4.經常歪著頭看;
5.經常皺眉;
6.經常拉扯眼角;
7.看東西時經常斜視;
8.看東西時眼睛跟東西貼得很近,偶爾無故摔跤。
要正確理解孩子的視力
孩子的視力應該達到多少才算正常呢?是不是要和成人一樣達到1.0呢?其實不是這樣的,3歲之後孩子的視力發育仍處於關鍵期,視力在逐年提高、鞏固、完善。也就是說,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視力標準去衡量學齡前的孩子。
那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視力標準是多少呢?根據2011年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專家公布的新修訂的兒童弱視診斷標準,3歲≥0.5,4~5歲≥0.6,6~7歲≥0.7,低於這些標準則為異常視力。
去醫院之前,別忘了兩項重要的準備工作
第一件:要確定孩子已經懂得看「E」字型視力表或圖形,並說出「E」的方向或看到的物體。現在大部分的醫院還是採用「E」字型視力表,如果孩子不明白如何回答醫生,可以由家長在家中示範給孩子看。
第二步: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去醫院檢查眼睛和肚子痛了去醫院是一樣的,父母不要過於緊張,更不要流露出埋怨孩子的意思,以免孩子對檢查視力產生抗拒、恐怖心理。要知道,曾經有孩子害怕家長的斥責而硬背視力表,結果爸爸媽媽一直不知道孩子眼睛近視了。
孩子去醫院檢查眼睛的具體流程
去醫院後醫生會給孩子做哪些檢查呢?醫生會了解孩子視力情況及眼部健康狀況,排除眼部器質性疾病。如果醫生發現孩子有屈光不正時,會建議檢查孩子的屈光狀態,即驗光。這時,家長將會遇到一個新問題——散瞳。
散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說到散瞳,這正好是家長最擔心的一點,聽起來挺可怕的。其實,要是了解散瞳是怎麼回事,心中的擔憂就會消除了。第一,孩子只有在視力或屈光檢查異常時才需要進行散瞳,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去醫院檢查眼睛都要散瞳;第二,散瞳驗光是準確獲得孩子屈光不正度數的常用方法。
那麼為什麼孩子驗光時需要散瞳呢?因為年齡越小的孩子,眼睛的調節能力越強,在不散瞳的情況下,會使得驗光的遠視度數偏低或近視度數偏高,從而影響驗光的準確性。因此小於10歲的孩子,醫生建議最好進行散瞳驗光(尤其是遠視的孩子),通過藥物使睫狀肌充分放鬆,以便準確地驗出屈光度數。其中6~7歲以下的孩子一般需要點阿託品眼膏或阿託品眼藥水3天左右,8歲以上的孩子會使用快速的睫狀肌麻痺藥(環戊通眼水或託品醯胺眼水)3次。
重要提示:
關於孩子是否適宜用散瞳藥,需由醫生檢查後決定,家長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以確保散瞳藥物的安全有效。
●每天用眼需限時
不看書、不玩電腦、不看電視似乎也不現實,不過要記住三個距離,遵守三個時間段。眼睛與書本距離保持在30~40釐米;與電視的距離保持在3米以外;與電腦保持半米左右的距離。另外父母要提醒孩子間斷性地用眼,每隔30分鐘左右要休息10~15分鐘。
●均衡營養,低糖飲食
多食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豆類、花生、乳製品、芹菜、油菜、海帶、蝦片、大棗、核桃肉、杏仁、南瓜子、紫菜等。其次多吃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增加咀嚼頻率與力度,促進其視力發育,如胡蘿蔔、水果、芥蘭頭、動物骨、豆類等。此外,因為糖會大量消耗孩子體內的鈣和維生素B1,削減眼球內膜彈性,造成視神經炎和近視,故低糖飲食也是防治近視重要一環。
●戶外活動,好處多
安排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包括散步、運動、玩遊戲等,在戶外玩的時間多了,也就減少了孩子在室內看電視、玩遊戲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