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改變基因;石墨烯無毒染髮;機器翻譯媲美專業譯者……

2020-12-17 騰訊網

  盤點

  3/12-3/18 改變未來的科技趣聞

  全文共2210字,閱讀約5分鐘

  1

  微軟技術院士黃學東

  機器翻譯達到人類專業譯者水平

  3月12日,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的聯合團隊發布論文,他們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的中譯英測試集上,達到了人類專業譯者水平。該系統在WMT-17的新聞數據集newstest2017上進行測試,並且邀請雙語專家對微軟與人工翻譯進行比較評估(全部盲測),最後得分為:微軟69/68.9/68.6,專業譯者68.5(滿分100)。機器翻譯之所以取得如此驚豔的成績,是因為運用了對偶學習(Dual Learning)、推敲網絡(Deliberation Networks)、聯合訓練(Joint Training)和一致性正則化(Agreement Regularization)這四個最新研究成果,從而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首次媲美人類專業譯者,實現了自然語言處理的又一裡程碑突破。

  小WE姐:不說普通人,就連業內很多人也沒料到機器翻譯這麼快就能與人類媲美。不過團隊提醒說該系統還有很多挑戰,比如在實時新聞報導上進行測試。未來他們會擴展到更多語種,並且商用。

  2

  用石墨烯將金髮染成黑髮

  石墨烯最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神奇材料,應用不計其數。據 Fast Company 網站3月16日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石墨烯的又一個新用途:染髮。將石墨烯染髮劑均勻噴灑並乾燥後,頭髮顏色至少可以經受住30次洗滌。而且與傳統染髮劑相比,它更大的優勢是無毒、防靜電(下圖C)、抗菌、紫外線防護,甚至還能提高頭髮的散熱性。除了時尚和美學外,它還可以擴展到更多領域:比如人形機器人使用抗靜電頭髮可減少嵌入式電子設備的靜電幹擾;利用石墨烯的導電性將頭髮與可穿戴設備相連;甚至連頭髮廢棄物也能回收利用,轉化成能量儲存材料或感測設備等。該研究已發表在Chem雜誌上。

  小WE姐:目前只有黑色和棕色,想要買買買,還得再等等

  3

  太空人斯科特(右)和雙胞胎弟弟

  太空旅行會改變人類基因表達?

  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太空人斯科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待了一年,研究人員對他和地球上的同卵雙胞胎弟弟進行了一系列對比研究。據 CNN 3月15日報導,NASA公布了該實驗的進一步結果:斯科特回到地球後有7%的基因表達沒有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太空期間,他的染色體端粒變長,回到地球兩天後,絕大多數端粒開始縮回至正常水平。科學家認為,這種端粒改變是由輻射和卡路裡限制引起的。最終,斯科特93%的基因與此前在地球時一樣,但仍有7%的基因表達未能恢復,發生了長期改變。其細胞改變可能與太空旅行中的缺氧壓力和二氧化碳水平提高有關。此外,他的免疫功能活動過於活躍,體內的膠原質、血凝細胞和骨形成等方面也都發生了變化。

  小WE姐:這次實驗是為了給 NASA 的火星任務做準備。屆時太空人要在太空待3年之久,如何適應失重、隔離、輻射和長時間航天飛行的壓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4

  新人體晶片:測試10種器官的藥物反應

  《每日郵報》3月16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構建了一種新型的「人體器官晶片」,可將10種不同器官或組織的細胞整合到一起,包括肝臟、肺、腸道、子宮內膜、大腦、心臟、胰腺、腎臟、皮膚和骨骼肌等。該系統可重複利用,「器官」維持長達4周。在使用過程中,科學家們能夠精準操控分子交換的流速和藥物的分布,觀察藥物對不同器官的影響,並且還能按比例放大或縮小裝置以適應不同的配置。該裝置或將使藥物測試擺脫對老鼠等動物的依賴,更準確地體現人體對於藥物的真正反應(畢竟動物與人類器官的尺寸和構成存在差異)。

  小WE姐:以前類似的器官晶片都比較單一,只能模擬單個器官比如說肝臟的反應,這個裝置卻能模擬10個器官的綜合反應,而且是開放式的,研究人員可以隨時取出樣本分析(好想玩

  5

  中國首度解碼人腦「中央處理器」

  人腦前額葉皮層堪稱人腦的「中央處理器」,負責記憶、語言、認知、決策等高級功能。3月14日,Natur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北大和安貞醫院聯合團隊的論文,他們首次對人腦前額葉皮層發育過程中的細胞與分子機制進行了系統研究,為解答「前額葉皮層如何參與思考與思想形成」這一關鍵問題提供了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該細胞圖譜首次揭示了前額葉皮層發育中興奮性神經元生成、遷移和成熟的三個關鍵階段,將有助於進一步從分子及細胞水平了解前額葉皮層的功能調控。這是前額葉皮層發育研究史上的重要突破和重大進展,比美國「腦計劃細胞圖譜」領先一步。

  小WE姐:美國的「腦計劃」項目最近也公布了新的進展,比如解析度達突觸級別的大腦電路圖、無創實現大腦網絡的可視化等。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對大腦的進一步研究深化,都將為神經精神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啟示,造福全人類

  6

  核聚變能源將在15年內到來?

  核聚變能源承載著人類對於安全無汙染、源源不斷的能源的渴求與夢想,而超導電磁鐵的技術發展使這一夢想似乎變得觸手可及。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宣布與產業界合作,在15年內建造出全球第一座核聚變電站。在最初的兩三年間,團隊將集中攻克新一代超導電磁鐵,其產生的磁場將是現存聚變設備的4倍,這是建立功率為100兆瓦的緊湊型聚變裝置 SPARC 的關鍵。磁鐵技術完成後,團隊將著手完善 SPARC,使其輸出能量達到加熱所需等離子體能量的兩倍,從而實現聚變技術的裡程碑:淨能量輸出。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將建設200兆瓦的新型核電站,最終實現商用。

  小WE姐:在法國南部建造的 ITER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變實驗裝置(下圖),MIT的緊湊型裝置將成為另一種補充(SPARC的輸出功率是ITER的1/5,但尺寸卻只有它的1/65)。中國除了參與 ITER ,也在去年年底啟動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目標是2050年實現商用。我們在有生之年能見證人類獲得「終極能源」嗎,歡迎大家留言聊聊自己的看法

   順手投個票

相關焦點

  • 染髮受損?無毒 「石墨烯染髮劑」問世,還能防靜電
    IT之家3月19日消息,不少女生都有過染髮的經歷,染完頭髮後她們最擔心的是什麼呢?不少朋友表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頭髮損傷,染完後會使用各種護髮素與精油護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無毒染髮劑,不僅不傷頭髮,還能防靜電,聽起來是不是很酷呢?
  • 全球首款石墨烯染髮劑 10分鐘完成染髮 無毒無害不傷頭髮防靜電
    你嘗試過最大膽的染髮顏色是什麼?熱烈的紅?神秘的紫?性感的金又或者是原諒的綠?(開玩笑)無論是老年人染白髮還是年輕人染彩發,頻繁的染髮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當然大家都是為了追求更年輕、更美、更精神。目前的染髮技術大多都是利用氨水等化合物破壞頭髮表皮的毛鱗片。當毛鱗片打開之後,染髮劑的著色分子就可以進入到頭髮內部,化學分解頭髮內部的蛋白成分,以此實現染髮上色的目標。毛鱗片是保護頭髮的最外層結構,當毛鱗片打開之後,頭髮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分叉受損易斷等問題。
  • 無毒石墨烯染髮劑問世,還防靜電
    IT之家3月19日消息,不少女生都有過染髮的經歷,染完頭髮後她們最擔心的是什麼呢?不少朋友表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頭髮損傷,染完後會使用各種護髮素與精油護理。現在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新型無毒染髮劑,不僅不傷頭髮,還能防靜電,聽起來是不是很酷呢?
  • 石墨烯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打開APP 石墨烯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李倩 發表於 2018-03-20 09:40:00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 神奇材料 」,現在這種材料又有另一個潛在應用。
  • 人工智慧再下一城:機器翻譯提前7年達到人類專業翻譯水平
    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今天宣布,其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的中譯英測試集上,達到了人類專業譯者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媲美人類專業譯者的翻譯系統。
  • 微軟智能翻譯技術新突破:機器翻譯提前7年達到人類專業翻譯水平
    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四月宣布稱,其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的中譯英測試中,達到了人類專業譯者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媲美人類專業譯者的翻譯系統。
  • 機器翻譯系統提前7年達到人類專業翻譯水平
    由微軟亞洲研究院與雷德蒙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今天宣布,其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的中譯英測試集上,達到了人類專業譯者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媲美專業譯者的翻譯系統。   微軟技術院士,負責微軟語音、自然語言和機器翻譯工作的黃學東博士表示,這是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一項裡程碑式的成就。「這是我們的情懷,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黃學東告訴新智元:「消除語言障礙,讓人們能更好地溝通,非常有意義,值得我們多年來不斷為此付出努力。」
  • 科學家展示石墨烯的最新用途:無毒染髮劑
    科學家展示石墨烯的最新用途:無毒染髮劑2018-03-17 11:59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姜維責任編輯:lixianggan> 石墨烯是一種由碳原子構成的具有單原子層厚度的「 神奇材料 」,現在這種材料又有另一個潛在應用。
  • 中英機器翻譯水平媲美人類
    微軟機器翻譯團隊研究經理Arul Menezes表示,團隊想要證明的是:當一種語言對(比如中-英)擁有較多的訓練數據,且測試集中包含的是常見的大眾類新聞詞彙時,那麼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機器翻譯系統的表現可以與人類媲美。
  • 中到英新聞翻譯媲美人類,微軟機器翻譯新突破
    今日,微軟研究團隊表示,微軟和微軟亞研創造了首個在質量與準確率上匹配人類水平的中英新聞機器翻譯系統。黃學東告訴機器之心,他們採用專業人類標註與盲測評分代替 BLEU 分值而具有更高的準確性,且新系統相比於現存的機器翻譯系統有非常大的提升。
  • 譯見||蔡基剛 李長栓: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人工智慧的發展非常迅速,翻譯的準確性越來越高,以至於有人擔心譯員是否會失業,甚至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外語專業,將來找不到工作。本人的判斷是:機器翻譯可以極大方便人們獲得國外的信息,提高專業譯員的工作效率,但要想進行深度思想交流,還是必須依賴人工翻譯,最好是直接學習外語。人工翻譯的成本很高,速度很慢。
  • 微軟技術院士黃學東:以人為師,機器翻譯達人類專業水平
    2018年3月份,他帶領的團隊在機器翻譯領域拿下一項裡程碑式的成就:其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的newstest2017中譯英測試集上,達到了人工翻譯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媲美人工翻譯的翻譯系統。
  • 如果人工翻譯一定會被機器翻譯替代,翻譯專業的學生現在怎麼辦?
    需求描述能力我不贊成譯者去學編程,絕大部分翻譯專業學生對編程沒有興趣,興趣來自稟賦,翻譯專業學生的稟賦在自然語言,而不在程式語言,而且沒有明確需求,學習效果大概率不會好。譯者更應該具有產品經理的能力,把翻譯流程中需要技術的環節抽離出來,翻譯成需求,付費請技術人員實現,這樣比自己學編程要高效和合算。建議翻譯專業的學生們學一學技術原理,理解代碼更上層的東西,也就是這些代碼可以實現什麼功能,了解技術的能力和邊界,可以幫我們提出更合理的需求,更高效地跟技術人員溝通。
  • 未來的世界:機器翻譯VS人工翻譯
    如雷達(radar)、克隆(clone)、基因(gene)、拋光(polishing),克隆(clone),拷貝(copy),轉基因食品(GMO)和鐳射(laser)。mission一詞,基本意思是「交給一個人或一群人的一項重要任務,通常需要旅行到國外完成」(牛津英語詞典)。在這個意思基礎上,引申出「使命」「任務」「特派任務」「出差」「使團」「代表團」「特派團」「傳教團」「訪問團」等具體意思。如果把mission翻譯為法語,譯者(包括機器翻譯)不需要任何思考,因為法語中也有這個詞,拼寫相同,只是讀法不同,每個義項也相同。
  • 北外李長栓教授:機器翻譯多大程度能替代人工翻譯
    「人工智慧的發展非常迅速,翻譯的準確性越來越高,以至於有人擔心譯員是否會失業,甚至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學習外語專業,將來找不到工作。本人的判斷是:機器翻譯可以極大方便人們獲得國外的信息,提高專業譯員的工作效率,但要想進行深度思想交流,還是必須依賴人工翻譯,最好是直接學習外語。
  • 微軟「中譯英」機器翻譯水平媲美人類
    微軟亞洲研究院宣布,微軟研究團隊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測試集 newstest2017 中 – 英測試集達到了可以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譯的翻譯系統。
  • 翻譯的過去與未來:機器翻譯會取代人工翻譯嗎?
    然而,復旦大學教授蔡基剛在《AI 時代,高校翻譯專業會消亡嗎》一文中針鋒相對地提出,「隨著機器翻譯時代的到來,高校翻譯專業必然走向消亡」。他認為技術文本和政治文獻的機器翻譯替代人工翻譯在未來幾年就可能實現,機器翻譯譯文總體質量超過職業譯者也是必然的,甚至文學翻譯也同樣如此。他指出,機器翻譯發展到今天已到了第三代即神經機器翻譯(NMT: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其根本原理就是根據語境化原則建立海量的分門別類的語料庫來處理。
  • 同聲翻譯要失業了!微軟剛剛宣布:中英機器翻譯可與人類媲美
    3月14日微軟亞洲研究院官網對外宣布,最新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在通用新聞報導測試集newstest2017的中-英測試集上,達到了可與人工翻譯媲美的水平。這是首個在新聞報導的翻譯質量和準確率上可以比肩人工翻譯的翻譯系統。
  • 2018年 | 如果人工翻譯一定會被機器翻譯替代,翻譯專業的學生現在應該怎麼辦?(推薦翻譯學生 & 老師閱讀)
    用翻譯專業的差異化優勢給自己賦能3. 未來的譯者4. 結語1什麼叫「替代」?翻譯專業天然就有「交付」的概念,譯文就是譯者的產品,出品有質量要求的可交付產品,可以有效倒逼自己成長。這一點可能也並不是翻譯專業的差異化優勢,但是這一點太過重要,所以單列在這裡。第四,共情能力。
  • 攜手外文局打造百度人工翻譯平臺 填充機器翻譯專業度空缺
    近期,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新聞社發布長文,報導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進展,在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遍布中國各大職場的數千名翻譯工作者,加班加點,將眾多外語傳單、信件和技術手冊翻譯成專業級別的中文翻譯文檔,遠超450小時的翻譯工作為百度提供了優質訓練集,以用來培訓在線翻譯引擎的數百萬條英語到中文詞彙配對。這一場景背後是百度機器翻譯的能力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