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還是「柴可夫司機」?百度人工智慧技術正在解決深度語音領域的瓶頸難題。近期,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彭博新聞社發布長文,報導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進展,在文章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遍布中國各大職場的數千名翻譯工作者,加班加點,將眾多外語傳單、信件和技術手冊翻譯成專業級別的中文翻譯文檔,遠超450小時的翻譯工作為百度提供了優質訓練集,以用來培訓在線翻譯引擎的數百萬條英語到中文詞彙配對。
這一場景背後是百度機器翻譯的能力積累。作為市面上主流翻譯服務模式之一的機器翻譯,依靠海量的網際網路數據、高質量的雙語語料,以及高端的算法策略來實現不同語言之間的輕鬆轉化。雖然,機器翻譯具有翻譯速度快、免費服務的優勢,但在譯文的精準度上較人工翻譯略遜一籌。伴隨著國際化進程,跨語言的交流越發頻繁,人們對譯文專業度的要求也愈發強烈,在合同籤署、學術交流、論文發布、文獻出版等場景下,高級翻譯人員的專業翻譯供不應求。
人工翻譯,是建立在譯者的語言能力和翻譯經驗基礎上,為用戶提供精準的翻譯服務。為了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語言服務,打造差異化產品體驗,百度翻譯攜手中國外文局旗下中外翻譯,聯合推出了百度人工翻譯平臺。該平臺擁有數萬名專業譯員,數千名外國母語專家,涉及數百學科領域,並積累了數十年翻譯經驗。
根據用戶的不同使用場景,百度人工翻譯分成了短文快譯和專業翻譯兩種業務。短文快譯支持中英互譯,適用於零散短句,日常用語,商貿交流,緊急溝通,郵件往來,地址信息等短文本翻譯。專業翻譯支持中文與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日語、韓語、德語、阿拉伯語等語言互譯,適用於專業論文、簡歷簡介、證件資料、合同標書、留學移民、公司介紹、文獻出版等領域。
目前,該平臺已順利運行了半年時間,通過將傳統翻譯行業與網際網路相結合,搭建用戶與譯者之間的橋梁,深度整合譯員資源,有效地滿足了高端用戶精準翻譯需求,被用戶評價稱「完全不需要考慮專業性問題,可以準確翻譯專業術語的翻譯平臺」。
作為國內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百度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機器翻譯服務,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實時便捷的翻譯服務,滿足廣大網際網路用戶日常溝通等基本翻譯需求。從最初的中文和英文互譯起步,逐步擴大語種的覆蓋面,並重點提升翻譯質量。目前可以支持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德語、俄語、西班牙語等全球28種語言的互譯。
2016年7月5日,百度人工翻譯平臺正式發布,為用戶提供付費的精準人工翻譯服務,打造網際網路時代精準的人工翻譯服務體驗。2016年9月,百度人工翻譯正式全流量上線。
百度翻譯一直將「幫助用戶跨越語言鴻溝,平等快捷地獲取信息和服務「作為自己的核心使命。百度人工翻譯平臺的推出,與現有的百度機器翻譯服務形成互補,大大提升了百度的語言服務能力。一方面,人工翻譯和機器翻譯相結合,滿足不同用戶間差異化的翻譯需求,另一方面,人工翻譯能夠為機器翻譯積累高質量的稀缺雙語語料,為提升機器翻譯質量打下堅實的數據基礎。兩種翻譯服務的互補,將讓百度翻譯有效的整合翻譯資源,打造全方位語言服務平臺,更好的服務廣大網際網路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