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最後兩條的標點符號用錯了嗎?立法參與者這樣說

2020-12-08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董柳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月28日表決通過民法典後,這部新中國歷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迅速成為「網紅」。也有細心讀者、專業人士有疑問:民法典最後兩條的標點符號是不是用錯了?

民法典最後兩條中的標點符號用了頓號

新華社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最後兩條是這樣寫的——

而在三年前——2017年3月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百零五條(在全文中的位置是倒數第二條)又是這樣寫的:

也就是說,在連接兩個並列成分的雙引號、書名號內容時,民法典中用了頓號連接,而民法總則中沒有用頓號連接。

民法典最後兩條該不該用頓號?

關於民法典最後兩條,有人認為,應該刪除頓號,主要的依據是《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4.5.3.5中的規定。

記者在教育部官方網站上下載了這份《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這份國家標準標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前言部分則標明「本標準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並歸口」。

《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4.5.3.5規定:「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若有其他成分插在並列的引號之間或並列的書名號之間(如引語或書名號之後還有括注),宜用頓號。」顯然,前一句中「通常不用頓號」中的「通常」,是對後一句中例外情形的解釋。

為此,《標點符號用法》舉了幾個例子:

此外,記者還經常看到這樣的表述: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這裡用頓號屬於《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4.5.3.5中「宜用頓號」的例外情形,也是正確的。

那麼,按照《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民法典最後兩條是不是用錯了?

6月16日,記者就此在微信上與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光權作了諮詢、探討。而當天晚上,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動中,現身講授《親歷民法典立法》的周光權詳細解釋了這個問題。

周光權6月17日晚在清華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系列公益直播活動中講述《親歷民法典立法》/截圖

「我要解釋一下,現在有一些提問或者評論,其中有一個問題相對比較專業,關於民法典第1259條和第1260條中標點符號的問題。」

周光權說,有人認為根據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1年制定的標準,民法典最後兩條的標點符號用法不符合國家標準。「這一聲音看起來很有道理,甚至不少人問我說這是不是立法上的漏洞?」

「我解釋一下,民法典在立法過程中字斟句酌。比如說,合同法規定:『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籤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這次民法典立法中將『籤字』改為『籤名』:『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籤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

周光權說:「把『籤字』改為『籤名』,意味著當事人籤字如果籤成『麻辣雞絲』那樣是不可以的,必須要籤成本名,所以說民法典立法過程中我們是字斟句酌,標點符號也是一樣。」

「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用頓號有依據。」周光權表示,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印送〈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的函》(法工委發[2009]62號),《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第4點「法律適用關係條款」中寫明:「新法頒布後,涉及相關法律有關規定的適用問題時,一般採用具體列舉的方式;難以全部列舉的,在具體列舉之後,再作概括表述。示例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示例2:《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和其他在本法施行前公布的法律與本法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本法。」

「加不加頓號,現在有兩種觀點,一種就說,如果多個書名號並列加頓號,使得標點符號更多,看起來就像瓜子殼或瓜子擺在紙上,這是一種觀點。另外一種觀點說,當幾個書名號或幾十個書名號擺在一起的時候,如果不加頓號,看起來特別費勁,所以要加頓號斷句。而這兩種觀點立法過程中都有研究過,而且之前的民法總則第205條,多個引號並列的時候,那時沒有加頓號,這次就把民法總則第205條的那種表述方式改了,加了頓號。」周光權說。

「立法過程中一些很細微的問題立法機構注意到了,也是研究過的,所以加頓號沒有錯。實際上,大家可以再去看看,中共中央或者國務院的一些文件裡,當多個帶有書名號的文件名稱並列時,書名號之間也用了頓號。」

加不加頓號國家標準與立法規範有待進一步統一

記者注意到,《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系2011年12月30日發布,2012年6月1日實施,制定時間晚於《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GB是必須執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而GB/T是推薦性國家標準。也即,《標點符號用法》(GB/T15834—2011)的性質是推薦性國家標準。

而《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2009年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印送〈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的函》開宗明義指出:「我們在總結立法工作實踐經驗,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針對立法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帶有共性和普遍性的有關法律結構、文字等立法技術層面的問題,擬定了《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經報常委會領導同志同意,現將《立法技術規範(試行)(一)》及其送給你們,供工作中參考。」對於這份文件的性質,雖載明是「供工作中參考」,但其是「經報常委會領導同志同意」,且是最高立法機關發布,層級相對更高。

這反映出,在下一步的規範制定中,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用不用頓號,標點符號使用國家標準與立法技術規範還有待進一步統一,以方便文字工作者規範使用。

來源|羊城派

責編|張德鋼

審籤|張德鋼

實習生|李淑慧

相關焦點

  • 標點符號:法律寫作中的那件小事 | iCourt
    律師在法律文書如何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避免低級錯誤發生?本文助你把握細節,精益求精。民法典剛剛頒布,有認真的律師提出了對於標點符號使用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最後兩條中的13處頓號應當刪除。原因是《標點符號用法》(GB/T  15834—2011)4.5.3.5規定, 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
  • 民法典制定過程的參與者、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孫憲忠:民法典不僅僅...
    作為民法典制定過程的親身參與者,孫憲忠表示,民法典並不是「權利宣言」,而是一個個具體的行為規範和裁判規範。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也不是僅僅宣揚民事權利,其更為重要的任務是實施。把民法典看作「權利宣言」是不準確的孫憲忠說,學習民法典,首先要準確地理解民法典。
  • 中國首部民法典是怎樣出來的?編纂參與者揭秘
    快來看編纂參與者揭秘  從2014年10月,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編纂民法典,到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持續了5年多。  民法典編纂工作的背後有哪些故事?民法典問世有什麼意義……今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將獨家為您一一解讀,來看民法典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 站在民法典立法起點的老人
    民法典這件他做了半輩子的大事,似乎讓他難以拒絕表達。經歷了三次民法典起草,他卻說「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得知民法典已進入審議時,他很高興,但馬上又對學生說:你們的任務還很重。三次起草金平至今也不太清楚,全國人大為什麼會選他這樣一名年輕人參與立法。
  • 《民法典》全文修訂梳理匯總
    《民法典》全文修訂梳理匯總首發 | 觀得法律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民法典原文來自於北大法寶)。
  • 「學法」《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法律表述,實現慰籍人心,安頓人生...
    《民法典》頒布後,針對《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條和第一千二百六十條中的頓號,網絡上出現了一些批評意見,有人認為這是一起「立法事故」,違反了原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1年發布的《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標有引號的並列成分之間、標有書名號的並列成分之間通常不用頓號。
  • 古人竟不說「之乎者也」 那用標點符號嗎?
    你可知道古人是不會說「之乎者也」的,而大家認為古人不用標點符號的觀念,則是錯的。因為,古人可會用標點了~句讀有誤 句意解錯大家若是閱讀古書會發現,整本書是一路寫到底,密密麻麻的字中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古人讀書,似乎就得訓練自己加上標點符號的能力。若是你的標點符號加錯了,那麼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會解讀錯了。例如有一本坊間的《資治通監》就出現了這類趣事,它裡面的〈梁紀〉出現了一句:「諸壘相次土崩,悉棄其器甲,爭投水死者十餘萬,斬首亦如之。」
  • 民法典回應新技術的立法亮點
    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突出彰顯了「以人為本」的立法宗旨,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當下,網絡技術、數據科技及生物科技等新時代的新技術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發展,深刻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該編中有關規定對這些新技術發展的立法回應,又大大凸顯了民法典鮮明的時代性。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這些回應新技術的立法亮點。
  • 民法典PDF全解析:新增與實質修訂共佔31.2% | iCourt
    從保留比例來看,《民法總則》由於立法時間較近,絕大多數條文得以原文保留,《物權法》有近半數條文得以原文保留,《合同法》及《侵權責任法》約有四分之一條文得以原文保留。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民法典》不僅移植了即將廢除的法律中的部分條文,少數條文也移植了其他將繼續存續的法律中的條文,例如《民法典》第 340 條移植了《土地承包法》第 37 條的規定。
  • 【名家說法】楊立新: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立法的創新發展 | 前沿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歷經曲折的立法過程和激烈的理論爭議,最終形成第4編「人格權」(以下簡稱人格權編),共計51個條文(第989~1039條),建立了比較詳盡的人格權類型及其保護的法律規則,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民法典》人格權編究竟有哪些創新規則,這些創新規則對人格權立法的發展具有哪些歷史性的作用,特別值得研究。
  • 民法典編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格權立法?
    沈家本曾經指出,「竊謂後人立法,必勝於前人,方可行之無弊。若設一律,而未能盡合乎法理,又未能有益於政治、風俗、民生,則何貴乎有此法也」。我們需要制定的是21世紀的民法典,不能囿於200多年前的《法國民法典》和100多年前《德國民法典》所構建的體系。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我國民法典的重大創新。
  • 《民法典》裡這樣說……
    你以為這是幼兒園老師在教孩子認食物嗎?錯,這些全部都是小孩的小名!全部!你以為只有小名這樣大名就好了?錯!大錯特錯!!「熊初墨」?「陸由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怎麼?《民法典取「名」也不能太隨意《居民身份證法》第四條規定,居民身份證使用規範漢字和符合國家標準的數字符號填寫。
  • 丈夫欠的債,妻子需要一起償還嗎?民法典這樣說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容永恩、吳小麗、林笑雲、何雪卿在審議時發現,夫妻共同債務「共債共籤」條款已經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中得以體現,成為民法典立法編纂的一個重要亮點。蘭楠告訴記者,在接到第8971號代表建議的分辦通知後,最高檢第六檢察廳與最高法民一庭婚姻家庭組進行了溝通,建議依據該司法解釋具體規定,仔細甄別涉夫妻共同債務案件中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結果明顯不公的案件,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加大調解工作力度,妥善化解矛盾。最高檢的這一建議,得到了最高法的積極回應。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物權法》有關用益物權的一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求,因此,藉助編纂民法典之機,對《物權法》中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進行認真檢討與修正,並對改革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加以立法確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試結合現行法規定,聚焦改革實踐,就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立法機關參考。
  • 這些標點符號你用對了嗎
    例如:明天放假嗎,張老師?2.公式、表格的末尾用不用句末點號?標點符號是幫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在數理化等自然科學中,遇到公式時,如果這個公式可以用語言讀出來,我們就可以按照《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使用標點符號,不同的是常常選用小圓點的句號。
  • 民法典這樣說
    民法典這樣說     夫妻共同債務問題,在婚姻家庭糾紛中,往往是繞不開,也是爭議較大的問題之一。曾經,因為共同債務認定標準不明確等問題,很多人因為婚姻關係出現了「被負債」的情況。   那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對夫妻共同債務又是如何規定的?
  • 【學習園地】民法典中不當得利的立法解讀和司法適用
    從立法體例來看,民法典沒有單設債法總則一編,而是採取總則編第5章民事權利第118條至第122條+第8章民事責任+合同編第一分編的債法總則模式,將合同之債和侵權之債作為民法典的兩大分編,將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作為準合同在合同編中設單章予以規定。這樣的立法體例具有科學性,體現在:首先,總則編是統領整個民法典的基本規則,對民法典的框架結構具有基礎性意義,影響乃至塑造整個民法典的風貌。
  •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民法典這樣彰顯「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黨和國家曾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民法典實際上是作為「市民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確立的規則將會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民法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典」這個字,有典範、典籍的意思,從名稱上就能看出,民法典所規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準則。
  • 民法典法人立法:設立可供選擇的多種組織體
    我國民法典的法人立法,應遵循的基本理念是:鼓勵而非限制當事人通過成立法人與非法人團體來實現其經濟目的和其他合法目的。  民法典中的法人制度,調整的就是人們以團體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社會中的團體,既包括市場經濟組織體,也包括其他社會領域的組織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發生了劇烈而深刻的質變,法人的固有特徵也因此不斷被突破,類型不斷翻新,《民法通則》中的法人制度日益捉襟見肘甚至被架空。民法典的「法人」必須回應這一現實需求,首先應解決的就是法人立法的思路與法人的分類。
  • 【解讀】《民法典》中 婚姻家庭立法亮點
    【解讀】《民法典》中 婚姻家庭立法亮點 2020-06-09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