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民法典這樣彰顯「人民至上」的立法精神

2020-12-22 荔枝新聞

點擊收看訪談實錄↑↑

今年兩會,民法典草案的審議受到廣泛關注。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鄰裡糾紛、婚姻家庭等都可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這部被稱為「老百姓過日子的法律」有哪些看點、亮點?圍繞這個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黨委書記車捷,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匯業(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魏青松接受了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訪談《代表委員已在線》的專訪。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對於完善我國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深遠。

市民生活的大百科

全國人大代表車捷:編纂一部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民法典實際上是作為「市民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確立的規則將會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民法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典」這個字,有典範、典籍的意思,從名稱上就能看出,民法典所規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準則。

實際上,民法典所規定的不少內容,在我國之前頒布的很多單行的法律中都有所體現。我國現在頒布有效的法律共有250多部,其中一半以上是民事,涉及到民事法律關係。民事法律長期採用單行法立法形式,比如《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這些都是已經規定好的。因為各個單行法律在實行過程中,難免有衝突,有不一致的地方,這次把它們編纂成一本,就有了一個統一的體系,也更有邏輯性、更全面隨著民法典的頒布施行,之前提到的9部法律將廢止,我國的民事法律就進入一個「民法典時代」。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這部法律與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關係太密切了。民法典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民事權利的創設和保護。我們知道,民法典是市場交易的市民社會生活秩序的這麼一部法律,是對人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周密地全方位地保護,它使得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可執行。

生命尊嚴的捍衛者

民法典是堅持以人為本,特別是此次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進一步完善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民法典(草案)中對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做出了很多具體的條款和制度設計,其中有不少創舉。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民法典保護的是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其次才是財產權利,所以民法典對人身關係的保護是更重要的。第二個,在民法典中,一個特色和亮點就是人格權獨立成編,它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

這部民法典中有些新的提法,例如關於人的生命尊嚴,這是個新的概念。生命尊嚴,涵蓋了我們的一生。法律詳細地規定了三個階段:包括「生」的尊嚴,這裡指的是出生;包括「活」的尊嚴,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同時還包括「死」的尊嚴。

人民至上的立法思想

去年8月,一款AI換臉軟體火爆網絡,用戶只需上傳照片到軟體即可生成自己為主角的視頻片段。該軟體一夜刷屏,但有人認為其涉嫌非法「收集、加工、實用」用戶面部信息,具有一定風險。在民法典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在此次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中有濃墨重彩的體現。

全國人大代表車捷:AI換臉、雲識別這種深度技術如果不加以限制,將對我們既有的法律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甚至對國家安全都將帶來一些隱患。這次民法典草案的人格權裡面專門有一章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專章規定,有8條,作了專門的規定。其中包括對個人信息的使用,不能過度使用;採集各個信息的時候不能篡改,儲存處理過程中不能擅自採集、不能篡改;同時在發生個人信息受侵犯的情況時,(侵權方)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包括政府部門在使用個人信息的時候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如果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等,都做了一些明確的規定。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們在立法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思想。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非常重要,就如同我們上大街要穿衣服,雖然我身上有一個疤痕,但是我不願意讓別人看到,所以我穿了衣服。如果把這件衣服脫了,缺點就暴露出來了,這是我不願意的。這就是隱私權。民法典非常體系化地對人們的權益提供保護。民法典還規定,如果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到侵害,那麼我們要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是不受訴訟時效的規定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期待它更好地為民眾美好生活護航。

更多報導,請關注我蘇客戶端2020全國兩會專題>>

(來源:我蘇網,編導/李瑤 周丹 趙耀軍,設計/邵靜娟)

相關焦點

  •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直面社會熱點、回應百姓關切|關注民法...
    來源:文匯(下同)「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7編、84章、1260條,總字數逾10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法典草案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認為,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但是,現行民事立法中的一些規範已經滯後,難以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編纂民法典,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系和規範有效的權利保護機制,對於更好地維護人民權益,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學習強國|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DAILY NEWS 學習強國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原標題:「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法制文明的古國,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無數次的滄桑巨變,但始終保持著國家發展的穩定性、連續性,並且不斷地走向文明與進步,以至於中華法系成為世界法系中的一個重要代表,這不是偶然的,是和治國理政豐富經驗的總結,以及古聖先賢政治與法律智慧的貢獻分不開的。
  • 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地評線】秦平: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地評線」秦平:善立善施 用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權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全黨要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以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推動民法典更好實施,考驗善立的水平,更考驗善施的能力。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每日一習話】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這是一個為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而設立的節日。&nbsp&nbsp&nbsp&nbsp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在不同場合,習近平反覆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 「每日一習話」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
    這是一個為增強全社會的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加強憲法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而設立的節日。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依法治國。在不同場合,習近平反覆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
  •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
  • 《民法典》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共7編84章1260條,創下新中國立法史的新紀錄。《民法典》的創新和亮點很多,本文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典》中的彰顯,感受《民法典》的倫理情懷。
  • 民法典編纂,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格權立法?
    自清末變法以來,我國曆次民法典編纂皆採納潘德克頓的五編制體系,深受德國法影響,但「世易時移,變法宜矣」,今天,我們雖然要借鑑外國法的經驗,但又不能定於一尊。我們要從中國實際出發,立足於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制定面向21世紀的民法典,我國正在編纂的民法典應當根據「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加強人格權立法,並使其在民法典中獨立成編。
  • 實施民法典,念好「三字經」
    」立法5年磨一劍,民法典開啟中國民事法律新時代;司法踏上新起點,民法典開啟執法新徵程。從民法到民法典,一「典」之加,映照立法水平質的提高,呼喚執法水平同步提升。實施民法典,要念好「三字經」,把這份關乎14億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權利宣言」,切實落實成維護14億人民奮鬥發展、幸福生活的「護航保障」。  念好「民」字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為邦本,法系根基。
  • 普法| 民法典學習(4)新時代的人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這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法典——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對人格權的全面保護,維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引領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深入人心。 世異時移,法隨時變。保障人民權利,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 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個人隱私邊界日益模糊。 試衣間可能暗藏「第三隻眼」,手機被騷擾電話轟炸,照片被人肆意醜化……網際網路時代,法律能否更好保護你我權利? 翻開民法典,「人格權」一編格外引人注目。
  •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了啟動民法典編纂的決定。民法典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深刻總結歷史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我國現行的、制定於不同時期的民事單行法律規範進行全面、系統的編訂纂修,以法典化方式消除單行民事法律制度之間存在的疏漏、重複和衝突,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系統、完備的民事法治保障。
  • 貫徹實施民法典 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即將於2021年1月實施的民法典,是調整我國民事法律關係的根本大法,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是實現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會精神,學習好、貫徹好民法典,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強法律保障。
  • 聚集民法典 | 浙江大學民商法研究所章程老師對民法典作解讀
    6月24日,台州市委書記李躍旗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專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習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 全面把握新時代民法典的三大特徵
    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筆者認為,民法典編纂和審議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彰顯制度優勢、堅持實踐導向,鮮明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
  • 充分認識實施好民法典的實踐價值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宏闊背景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不僅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障,也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了堅實的法律支撐,更為提高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奠定了穩固的法律基石。
  • [人民日報]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保障 ——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過5年艱苦細緻的工作,完成了民法典編纂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了強大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