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收看訪談實錄↑↑
今年兩會,民法典草案的審議受到廣泛關注。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老百姓鄰裡糾紛、婚姻家庭等都可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這部被稱為「老百姓過日子的法律」有哪些看點、亮點?圍繞這個話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國浩律師(南京)事務所管理合伙人、黨委書記車捷,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匯業(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魏青松接受了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訪談《代表委員已在線》的專訪。
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對於完善我國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意義深遠。
市民生活的大百科
全國人大代表車捷:編纂一部真正屬於我們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黨和國家曾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民法典實際上是作為「市民生活的百科全書」,它確立的規則將會伴隨著我們每個人的一生。民法典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典」這個字,有典範、典籍的意思,從名稱上就能看出,民法典所規定的是民事法律中最基本的準則。
實際上,民法典所規定的不少內容,在我國之前頒布的很多單行的法律中都有所體現。我國現在頒布有效的法律共有250多部,其中一半以上是民事,涉及到民事法律關係。民事法律長期採用單行法立法形式,比如《民法通則》《民法總則》《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這些都是已經規定好的。因為各個單行法律在實行過程中,難免有衝突,有不一致的地方,這次把它們編纂成一本,就有了一個統一的體系,也更有邏輯性、更全面。隨著民法典的頒布施行,之前提到的9部法律將廢止,我國的民事法律就進入一個「民法典時代」。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這部法律與老百姓美好生活的關係太密切了。民法典是人民權利的宣言書,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民事權利的創設和保護。我們知道,民法典是市場交易的市民社會生活秩序的這麼一部法律,它是對人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周密地全方位地保護,它使得民事權利法定化、法定權利可執行。
生命尊嚴的捍衛者
民法典是堅持以人為本,特別是此次將人格權獨立成編,進一步完善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民法典(草案)中對維護公民合法權益做出了很多具體的條款和制度設計,其中有不少創舉。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民法典保護的是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其次才是財產權利,所以民法典對人身關係的保護是更重要的。第二個,在民法典中,一個特色和亮點就是人格權獨立成編,它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
這部民法典中有些新的提法,例如關於人的生命尊嚴,這是個新的概念。生命尊嚴,涵蓋了我們的一生。法律詳細地規定了三個階段:包括「生」的尊嚴,這裡指的是出生;包括「活」的尊嚴,是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同時還包括「死」的尊嚴。
人民至上的立法思想
去年8月,一款AI換臉軟體火爆網絡,用戶只需上傳照片到軟體即可生成自己為主角的視頻片段。該軟體一夜刷屏,但有人認為其涉嫌非法「收集、加工、實用」用戶面部信息,具有一定風險。在民法典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在此次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中有濃墨重彩的體現。
全國人大代表車捷:AI換臉、雲識別這種深度技術如果不加以限制,將對我們既有的法律體系和社會誠信體系,甚至對國家安全都將帶來一些隱患。這次民法典草案的人格權裡面專門有一章對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進行了專章規定,有8條,作了專門的規定。其中包括對個人信息的使用,不能過度使用;採集各個信息的時候不能篡改,儲存處理過程中不能擅自採集、不能篡改;同時在發生個人信息受侵犯的情況時,(侵權方)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包括政府部門在使用個人信息的時候有哪些注意的地方,如果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下,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等,都做了一些明確的規定。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們在立法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立法思想。
全國政協委員魏青松: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非常重要,就如同我們上大街要穿衣服,雖然我身上有一個疤痕,但是我不願意讓別人看到,所以我穿了衣服。如果把這件衣服脫了,缺點就暴露出來了,這是我不願意的。這就是隱私權。民法典非常體系化地對人們的權益提供保護。民法典還規定,如果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到侵害,那麼我們要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是不受訴訟時效的規定的,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期待它更好地為民眾美好生活護航。
更多報導,請關注我蘇客戶端2020全國兩會專題>>
(來源:我蘇網,編導/李瑤 周丹 趙耀軍,設計/邵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