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和明熹宗之死都與「覆舟落水」有關,是巧合還是另有陰謀?

2021-01-16 騰訊網

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可謂是明朝十六帝中相當有個性的一位皇帝,生性好玩,做過不少荒唐事,諸如給自己取名為朱壽,封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還有曾經下令禁止老百姓養豬,不過只是持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

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是個有名的皇帝,一生中最有名的兩件事,一是愛好木匠活,被人稱之為木匠皇帝;二是重用了太監魏忠賢,使閹黨大行其道,打壓的東林黨抬不起頭來。

按理說這兩位皇帝,沒什麼共同點,而且還隔了這麼多代,也就是荒唐方面有一拼。但是就過早逝去的死因來說,這兩位皇帝的死因都蹊蹺的與覆舟落水有關,可以說很是耐人尋味。

《明史》記載中明武宗的死亡原因:「九月己巳,漁於積水池,舟覆,救免,遂不豫」。大概意思就是明武宗覆舟落水,雖然被救起,但是病的很重,不久就駕崩了。

關於天啟帝朱由校的死因,明史中並沒有具體記載,倒是《甲申朝事小記》有具體記載:「熹廟五年五月十八日,祭方澤壇回,即幸西苑,與客氏乘舟,飲酒樂甚。上身自刺船,二內臣佐之,隨波蕩漾,方相顧歡笑,擬若登仙,倏忽大風陡作,舟覆,上與二內臣俱墜水底。兩岸驚呼,從者俱無人色。內官談敬急奔入水,負帝以內。二臣已斃於水,船上金寶酒器,並湮沒無存」。

大概意思就是天啟帝祭祀回來以後,遊船戲水,是好不自在,但是在這個快樂時刻,突然一陣大風吹來,船翻了,天啟帝和兩個太監都落入水中,一時之間周圍的太監都是嚇得反應不過來,有個太監反應過來以後馬上下水救出了天啟帝,而其他兩位太監已經斃命,船上的東西也沉入水中。

自此以後,天啟帝受此驚嚇落下病根,身體每況愈下,加之服了所謂的「仙藥」,最終是一命嗚呼。

總結來說,明武宗和天啟帝兩位皇帝,雖然不是直接死於覆舟落水,但是都與這個有著很大關係,並且導致最後過早死去。

那麼這背後有什麼蹊蹺之處呢,宋安之今天試著來分析一二。

首先陰謀說的說法得到很多人支持,因為自明朝中後期開始,官僚集團很強大,不然最後也不會出現東林黨這樣的「怪胎」存在。

而巧合的是這兩位皇帝與當時的官僚集團都不對付,明武宗是荒唐事做太多,根本不符合儒家觀念中的帝王行事作風,所以很多大臣都反對他的行為。天啟帝更不用說了,他重用的魏忠賢,當時將東林黨打壓的很厲害。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兩位皇帝有可能是得罪官僚集團太狠了,所以死的不明不白。

雖然這個陰謀論說法不一定對,但還是有著一定有道理之處。不過因為年代久遠,加之戰亂原因,很多細節資料的缺少,這個說法並沒有史料支撐,只能說是不錯的看法。

而合理推斷來看,宋安之認為明武宗的死因比較蹊蹺,因為他出事是在出巡迴京過程中,在清江浦出的事,按理說雖然皇帝出巡戒備森嚴,但畢竟不是在大本營京城之中,有心之人做手腳還是還有可能成功的,比如說沒機會直接刺殺死皇帝,但是可以在船上做手腳,神不知鬼不覺的設置機關,混過檢查,然後使船翻皇帝落水。

高陽在《明朝的皇帝》一書中認為,江彬有一定的嫌疑,並且通過各方史料進行了合理的推斷。

宋安之個人認為,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不排除官僚集團暗中有人下手的可能性。畢竟明武宗的所作所為根本不受他們待見,也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如果明武宗出事,當時官僚也可以說是受益者之一。

當然以上只是分析,並非絕對就是對的。

而天啟帝的意外,很有可能是真的意外。

因為宮內是魏忠賢的勢力範圍,東林黨就算有這個心,也沒這個實力。

而魏忠賢沒有這個動機,因為天啟帝如果死去,那麼他肯定不是最大受益者,而是最大的損失利益者。

因為明朝的制度使然,不同於唐朝的太監,明朝太監沒有完整的兵權,權力都來源於皇帝,如果皇帝不再相信太監,要對太監下手是輕而易舉的。

所以魏忠賢平時會誘導天啟帝通過木匠活玩物喪志,但是不會暗算天啟帝,因為天啟帝死了,他在外朝得罪死了東林黨,不一定可以掌握大權架空皇帝,風險很大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天啟帝死後,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崇禎帝,崇禎帝就聯合東林黨殺死了魏忠賢,所以魏忠賢根本沒有動機的,肯定是不希望天啟帝死去的。

因此天啟帝落水事件,應該是真的意外。而明武宗的落水,則是耐人尋味了。當然以上分析並非百分之百的對,旨在為大家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希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相關焦點

  • 朱厚照無子收百名乾兒子,身強力壯卻落水而亡,武宗死於謀殺?
    不僅如此,他還喜歡和動物玩,喜歡那種徵服野獸的感覺,遇見兇猛的動物總想盤他,連老虎這樣的森林之王,他也不憱,上去就盤。有一天,他正在盤一隻老虎,可能是這隻老虎中午沒有吃飽,這時居然還有人進來調戲它,老虎就直接開餐,準備用武宗填肚子,這時,身邊的侍衛江彬眼急手快,衝上去一把救出了明武宗,成就一段猛男救美男的佳話。
  • 明朝正德天啟兩位皇帝均因落水生病而駕崩,真的只是巧合?
    大明一朝,竟有兩位天子因落水得病而駕崩,分別為正德和天啟。這兩位的性格特點、生前作為和死亡方式,均存在諸多相似之處:政治上都實施制衡文官集團策略。土木堡之變導致大明武將勳貴集團損耗殆盡,明初形成的文武制衡局面被打破。為制衡文官集團,正德前期主要通過扶持宦官,後期主要通過提拔武將意圖控制兵權;天啟則通過扶持魏忠賢打壓東林黨。
  • 英明神武的明武宗怎麼會如此離奇的死去?揭秘明武宗的死亡之謎
    武宗冒風雪長途奔波,很多跟隨之人因此病倒,而武宗竟無疲憊之色,體格如此強壯,怎麼會三十一歲便英年早逝了呢?從此,明武宗之死便成為一個眾說紛紜的歷史之謎。  第一、房事過度說。有些人認為明武宗好色成性,行為荒誕。他在執政期間,不僅隨意侵佔下屬妻妾,還四處搜掠民間美婦,以充「幸御」,有時竟達「十車」之多,就連寡婦也不放過。房事過度,日積月累,所以英年早逝。
  • 明武宗暴死之謎:年僅三十一歲,正值壯年,為何卻突然駕崩
    作為明朝歷史上第十位皇位,後世對明武宗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人指責他貪玩荒唐,也有人稱讚他特立獨行。關於明武宗之死,甚至有些人認為是文官集團的陰謀,那么正值壯年的明武宗,為何突然駕崩了呢?一、南巡之爭正德十四年三月,明武宗在江彬等人的挑唆下,下詔打算南巡,結果遭到了百官的反對。先後有107位官員向皇帝上書,極力反對南巡。明武宗龍顏大怒,命錦衣衛將這些官員逮捕,然後罰他們在午門前跪地五日。
  • 明、清兩朝兄終弟及的兩位皇帝,背後還有兩位苦命的皇嫂
    明熹宗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公元1627年9月30日,因落水以致病重的明熹宗朱由校在服用了「仙藥」後身亡,熹宗臨終前在張皇后的勸說下將同父異母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立為皇帝,這便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01明朝末年最後的「兄終弟及」:明熹宗天啟皇帝並非自始至終沒有子嗣,這位以不務正業著稱的皇帝實際上先後有過三個兒子
  • 大明懸案,朱由校落水後臥床2年有蹊蹺,魏忠賢和東林黨誰是兇手
    明熹宗朱由校,應該算是大明王朝最後的復興希望。崇禎皇帝即位之後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即使朱元璋或者朱棣在世或許也無逆轉可能。朱由校21歲時卻意外落水,臥床兩年之後最終服用「仙藥」而亡。那麼筆者就在想為何朱由校在落水之後,會有長達兩年臥床期?按理說落水被救上岸以後,不會有如此嚴重的後遺症。
  • 明武宗要求南下遊玩,遭到了反對,懲罰了107位大臣
    就在正德15年的時候,明武宗他親自帶著軍隊南下要討伐寧王,在叛亂被平定了後,就開始回京,當他們在路過清江浦的時候,明武宗突然有了興趣,想要劃小船去到池中間要撈魚。但是卻發生了一起意外,就是明武宗乘坐的船不穩,他就直接掉到了水裡面。
  • 豹房是什麼,為什麼明武宗要住進豹房?
    明武宗建造豹房之後,江彬更是幫忙物色民間美女,有一次江彬在明武宗面前鼓吹革職軍官馬昂之妹馬姬貌美如仙,明武宗不顧其有身孕命其進入豹房。正德三年明武宗乾脆直接住在皇城西北的豹房,每日縱慾玩樂,正德十六年死在豹房之內,年僅31歲。
  • 陰謀還是巧合?歷年來災難性的事件在這裡一一應驗
    圖為光照會的圖案——全視之眼 光照派發展至今已經過了243年,可世人還是對這個組織了解甚少,而由於其組織成員都是些社會上流人物、著名科學家和在某些領域特別突出的人也為這個組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比如有明確記載的伽利略、牛頓、愛迪生還有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等等。
  • 名臣楊廷和有謀殺明武宗嫌疑?細查御醫紀錄,破解明武宗死亡之謎
    關於明武宗之死,一般人腦海中的印象就是這樣:明武宗領大軍平定寧王朱宸濠作亂後,返回京城,途經清江浦,一時興起,駕小舟在積水池中撒網捕魚。突然小船翻倒,失足掉進落水中。雖然很快被周圍的太監和侍衛救起,但還是喝了不少水。時值秋天,池水有些涼,落水後又受了驚嚇,當晚,就患病了,並且發起了高燒。
  • 明武宗為了玩樂修建豹房,他去世後,這裡被用來做什麼
    《明史》中記載的明武宗朱厚照,並不是一個好皇帝,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清朝人有意黑明朝皇帝。但不管怎麼說,明武宗為了玩樂修建豹房,的確是真的。為了有更多時間去玩樂,不再面對嘮叨的大臣,明武宗就決定修建豹房。之後,他在這裡豢養奇珍異獸,還命人四處挑選美女送進來。豹房的位置在皇城西苑太液池(今中海、南海、北海三海,在明代統稱為太液池)西南岸,臨近西華門的地方(今北海公園西面)。
  • 明武宗朱厚照是怎麼死的,真的掉進河裡受驚而死嗎?
    而得益於「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王朝也一直備受推崇,但作為一個國祚276年的王朝,明朝的十六帝中,可謂是「奇葩」良多,即有「蟈蟈皇帝」朱瞻基,又有「木匠皇帝」朱由校,「一月天子」朱常洛,當然也少不了我們的「大將軍」朱壽即明武宗朱厚照。
  • 五千裡挑一的美豔皇后,才貌雙絕,只是一生深受太監之害
    張嫣出生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開封府相符縣人,小名寶珠,參加選美的時候年僅15歲,卻已經生的傾國傾城,張嫣和北京王氏、南京段氏三人從參加全國選美的五千美人中被挑選而出,由熹宗朱由校親自敲定皇后的最後人選,熹宗看張嫣容貌秀麗、端莊大氣,非常喜歡,於是欽定張嫣為皇后,王氏和段氏為妃。
  • 李小龍跟其兒子李國豪的死,真的是意外死亡還是陰謀?
    李小龍,聞名全球的華人武術家、功夫巨星,是他一手把功夫電影帶到了好萊塢,是他讓中國功夫走向了世界,可是,在1973年,這名身體素質逆天的演員卻猝死在其情婦丁佩的床上,而其兒子李國豪也因為在拍攝電影的時候,道具槍發射了真子彈意外死亡,種種巧合之下,各種陰謀論產生了,使得這父子二人的死亡原因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當然歷史上也有非嫡長子繼承國君之位成為一代明主的,但趙武靈王卻在政治上表現得非常迷糊,既讓位於幼子公子何,卻又想著封長子公子章為代國安陽君,這種做法無疑就是分裂趙國,讓公子何與公子章進行權力爭奪。雖然沙丘宮變最初是公子章預先謀劃想殺死自己弟弟公子何的陰謀,但是起因卻是趙武靈王權力分配不均造成的,公子章在趙國的勢力原本就不強,再加上輔佐公子何的大臣肥義勇猛赴死,為公子何爭取時間,最終公子何得以發兵殺死公子章,保住了自己的國君之位。
  • 李小龍之子李國豪之死,是意外,還是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李小龍先生是中國首位走向世界的電影明星,他憑一己之力創立了截拳道將中華武術名揚世界,他開始不斷的挑戰世界各大高手,幾乎是無一敗績,讓中國武術站上了世界的舞臺上,只可惜天妒英才,1973年李小龍死於自己情人的床上,一代武術英才就此隕落,關於李小龍的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熱度減少,李小龍到底是怎麼死的
  • 「北鬥」貫穿南京城另有玄機?
    「北鬥」貫穿南京城驚人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南京城裡的「北鬥」為何特別多?  ◎中山大道的北鬥七星圖是怎樣形成的?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這個費解之謎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高松在地圖上將白天經過的七個點標出來,再將各點連成一線,就有了他的這個發現。  明孝陵北鬥布局示意圖  南京城真有「北鬥情結」嗎  在南京民間文化研究愛好者中,高松頗有名氣。
  • 中國十大帝王陵墓之明十三陵
    分布圖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的230年的時間裡13位皇帝陵墓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共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
  • 巧合還是預謀?當信王選妃撞上天啟大爆炸,魏忠賢有嘴也說不清
    王恭廠大爆 炸,巧合還是預謀?01巧合還是預謀?這不能不讓人對受益者,信王朱由檢及其背後的東林黨人產生懷疑,超過正常選妃程序時間一倍,長達半年之久,這其中沒有故意拖延時間?而王恭廠的大爆 炸來得如此及時,就好像是踩著預測的時間節點而來,又算準了似的害死了皇太子,讓原本要出府之國成婚的信王,得以留在京師,而且還恰好又成為了皇位繼承順序的第一人,這一切難道都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