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天啟七年八月二十二日,公元1627年9月30日,因落水以致病重的明熹宗朱由校在服用了「仙藥」後身亡,熹宗臨終前在張皇后的勸說下將同父異母的弟弟信王朱由檢立為皇帝,這便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
由於明熹宗而兒子全部夭折,崇禎皇帝依「兄終弟及」的祖制繼承皇位,而崇禎皇帝之所以能夠即位,這與明熹宗皇后張嫣的力薦有著很大關係,因此崇禎皇帝即位後,對於這位有著擁立之功的皇嫂十分尊敬與優待,張嫣被尊為皇嫂懿安皇后。
十分巧合的是,兩百四十多年後的清朝晚期,另一位無子而終的皇帝崩逝後,皇位也以同樣「兄終弟及」的方式傳給了他的弟弟,這就是同治帝駕崩後光緒帝的繼立。而同治帝的皇后也因為小叔子的即位而成為了皇嫂,史稱嘉順皇后。
更為巧合的是,兩位王朝末日的皇后的最終結局也是同樣的悲慘,讓人不勝唏噓。
01明朝末年最後的「兄終弟及」:
明熹宗天啟皇帝並非自始至終沒有子嗣,這位以不務正業著稱的皇帝實際上先後有過三個兒子,但是非常不幸的是,這三個兒子全部夭折,沒有一位長大成人,鮮為人知的是,明熹宗最為寵愛的皇后張嫣也曾一度懷有身孕,然而嫉恨皇后的魏忠賢與客氏卻以安排宮女為皇后揉腰為名,致使明熹宗的這位未見天日的嫡子胎死腹中,從此張皇后再未能夠懷有身孕。
天啟七年八月初,明熹宗朱由校病重,彌留之際的熹宗皇帝一時之間對選立誰為繼承人猶豫不定,皇后張嫣深知明熹宗心思,因此對陷入彌留之際的熹宗說:「國家現在是多事之秋,需要年長的君主,信王可繼承大統。」
明熹宗經過權衡,最終聽從了張皇后的勸說,將信王朱由檢立為新君,熹宗臨終前囑咐信王朱由檢,請他日後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皇后張嫣。說完熹宗便駕崩了。這便是明朝最後一次皇位交替,這也是明朝皇位傳襲中第三次上演「兄終弟及」。
02清朝歷史上唯一的「兄終弟及」:
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年輕的同治皇帝躺在紫禁城養心殿內的軟榻上,此時的同治皇帝已經陷入彌留之際,一旁的皇后阿魯特氏哭的傷心,阿魯特氏既哭自己的丈夫同治皇帝,又哭自己的前途未卜。
最終同治皇帝還是撒手人寰了,這位清朝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一生在位十三年,擁有一後四妃,但終其一生卻沒能夠誕下一個子嗣,哪怕是一個公主都沒有。
同治皇帝駕崩後,兩宮皇太后在悲痛之餘,宣布將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選為新皇帝,這個結果讓朝野上下的一幹宗室大臣們瞠目結舌,因載湉與駕崩的同治皇帝是平輩,而清朝開國至今尚無這種「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方式。這便讓同治皇帝的遺孀,皇后阿魯特氏陷入了空前的尷尬境地。
載湉的即位宣布著年輕的阿魯特氏將沒有機會成為皇太后,因為新皇帝是她的小叔子,因此年輕時阿魯特氏只能以寡嫂的身份尷尬的居住在後宮之中,阿魯特氏面對的是清朝開國兩百多年來從沒出現過的局面。
03兩位「末日皇嫂」的悽慘人生:
崇禎皇帝即位後,明熹宗張皇后被崇禎皇帝封為懿安皇后,因為叔嫂有別,因此年輕的張皇后只能搬到慈慶宮居住。當時的張皇后年僅二十一歲,年輕貌美,因此竟然被閹黨餘孽大太監陳德潤相中,陳德潤託人向張皇后傳話,竟恬不知恥的想與張皇后結為「對食」。
張皇后大怒,先是派人將陳德潤棍棒打出,隨後派人將此事奏報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得知後,立即將陳德潤攆出宮去,罰往南京明孝陵種菜。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44年,李自成軍隊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先後自縊身亡,懿安皇后張氏聽說都城為亂賊攻破,帝後自縊,隨即在自己的宮中自縊,然而卻被宮女救下。
從此這位張皇后便消失在了歷史的記錄之中,關於張皇后的結局,歷史上始終有三種傳言,一種說是張皇后在破城便自縊身亡了;第二種說法說張皇后趁亂逃出宮去,躲藏在民間孤獨終老;還有一種說法說張皇后被李自成的軍隊俘獲後,不堪受辱,自盡身死。無論是哪種說法,作為亡國皇后的張嫣的結局都註定毫無懸念,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張皇后的不幸或許從進宮之時便註定了。
與張皇后有著同樣經歷的是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這位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蒙古皇后從選立之時便被婆婆慈禧太后視為眼中釘,同治皇帝的死讓皇后阿魯特氏失去了靠山,光緒皇帝的定力讓阿魯特氏再無翻身之日。慈禧太后選擇平輩之人繼承大清皇位實際上等於將阿魯特氏逼上死路。
光緒元年,兩宮皇太后以年僅四歲的光緒皇帝的名義將同治皇帝的遺孀阿魯特氏封為嘉順皇后。然而萬念俱灰的阿魯特氏因不堪忍受慈禧太后的虐待,帶著對生活的無限絕望,在同治皇帝崩逝後不久便吞金自盡了。阿魯特氏死時距離同治皇帝駕崩還不足百日,百日之內帝後相繼去世,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
張皇后和阿魯特皇后的悲慘命運 是中國封建社會後宮女子的縮影,在上千年的漫長歷史中,後宮的女子幸福的少,悲慘的多,長壽的少,短命的多。歷史在波瀾不驚之中總是驚人的相似,張皇后的悲劇在兩百多年後的阿魯特皇后身上重演。不知是巧合還是天意。
故宮是個歷史大劇場,也是個歷史小舞臺。
閻崇年先生在故宮建成600周年前夕出版的這套《故宮六百年》是一套從未有過的系統、完整地介紹故宮的大作。
該書通俗易懂,故事情節曲折生動,為您揭開了明、清兩朝後宮之中眾多鮮為人知的秘聞奇事。
98元一本,說實話,不便宜,但內容對得起這個價格,月銷三萬本說明了一切,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橫幅購買: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本書以故宮六百年為線索,講述圍繞故宮所發生的故事,重現故宮歷史舞臺上帝王將相、後宮嬪妃,甚至是侍衛、宦官、太醫等所經歷的一切。
既有為人所熟知的歷史事件,也有不為人知的宮廷秘史,五百多位歷史人物在書中生動地演繹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喜歡故宮的朋友,這一本您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