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對待皇嫂,一段不得不說的江山風雨情,可惜生在了皇室

2020-12-19 胡英英說汽車

今日與大家聊聊明末清初的一個美人:熹宗朱由校的妻子,崇禎皇帝朱由檢最愛的嫂子張嫣!聊天中的美女總是讓人想起那句古話:自古紅顏薄命!人們有時候不能不服從命運的安排,她再漂亮,再優秀,只可惜生在這樣一個顛沛流離的時代,生在一個晦暗無明的皇室!

原本以為這後宮三千佳麗,誰也無法及張嫣半分!由於她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美人,連嫦娥見到她都羞紅了臉。由於她的身材由其窈窕多姿,比池塘邊的鵝黃柳更嬌嫩;她的笑容特別清澈美麗,即使是觀世音菩薩也會幾分羨慕;如果她遠遠地走過去,總像那香雲漫步,看著周圍的人…

在朱由校的眼中,自己的妻子張嫣就像一個有魔力的人,可以隨意地把別人的心身定住!

只是遺憾的是,朱由校英年早逝,自從船掉到水裡受驚後,就一病不起,沒過幾天就去世了!平時賢惠淡泊的張嫣,對朝中的事情一般不會過多幹預,但自從腹中的孩子被皇上的乳母客氏毒害之後,張嫣終於警覺起來,皇帝生病了,該到她下臺的時候了,否則大明江山必定毀於魏忠賢之手!

於是,在她的一手幫助下,朱由校將王位傳給了弟弟朱由檢,同時也避免了魏貴賢和客氏共同製造的暗殺!跌跌撞撞的大明朝綱才能繼續下去!在朱由檢繼位的時候,可以說,張嫣是大明的功臣!所以,崇禎皇帝是怎樣對待這個比他年長四歲的皇子的?

一、哥哥的遺命

朱由校死時最放心的是張嫣,對哥哥說你皇嫂14歲就跟我了,這7年來,她一直對我忠心耿耿,各式各樣的關愛,現在我走了,她還那麼年輕,恐怕以後日子也不好過,所以你要對她好!

17歲的朱由檢最開始還不太明白少年寡居的滋味,只知道有一件事完全觸動了他:

那天是朱由檢出葬前的一夜,朱由檢夜以繼日地為他哥哥守棺,就在當晚,客氏親自為朱由檢送來食物和點心,都是朱由檢喜歡吃的,客氏則聲稱,朱由檢自打哥哥過世後,辛苦勞累才給他添了幾頓飯。

朱由檢年幼,不知計較,打開飯盒正準備吃時,皇嫂張嫣來了:小弟不吃,當心有毒!朱由檢驚出一身冷汗,哥哥屍骨未寒,客氏竟敢毒死自己?王妃拔下自己的銀簪,插到飯桌上,簪子立刻烏黑髮亮。

朱由檢感嘆張嫣救了自己一命,這好心的皇嫂真是處處都為自己考慮,所以心中又多了幾分敬意!因此朱由檢繼位後,立即封小姑為懿安皇后,讓她留在慈慶宮享福,並把她當作自己的夫人看待!而且張嫣也處處為皇帝著想,包括皇帝每天吃什么喝什麼,怎樣進補,她都不遺餘力的照顧。明末年的亂世,17歲的朱由檢與21歲的張嫣之間的感情,也算是大明宮中的一股清流!

但是,人的心是肉長的!由於交往時間的不斷增加,崇禎與張嫣之間的感情也在悄然改變。崇禎最大的一大特點就是不讓皇嫂一個字也不能說,哪怕是他最寵愛的妃子。而在崇禎心中,皇嫂在宮裡的地位一直是第一,這也讓不少妃子不服氣,但也無計可施,只好像崇禎一樣,去對皇嫂好,甚至主動將自己的心裡話告訴皇嫂。

而且張嫣就像真太后一樣,有權利指導各妃子如何為皇上服務。年少寡居的張嫣對崇禎的感情也在不斷變化,有時候,她會去祭拜朱由校,不免要哭訴,你丟下我獨自留在這裡,怎麼是個頭兒?妻子怎麼熬到老啊?站在不遠的崇禎,雖然悄悄地來了,但也悄悄地走了。

那他怎會不知道,也許這就是皇嫂的命吧,一進宮門深似海,哥哥走了,她也只能永遠寡居下去,雖然她一生為天下女子所羨慕,錦衣玉食,天天享用著榮華富貴,可這孤單又有什麼辦法呢?誰也解不開,只會孤獨終老!他雖然心中無比心疼嫂子,愛慕嫂子,但違背道德綱常的事他卻做不到!要是真做了,是會被天下人恥笑的,那種恥辱是他和王妃都無法承受的!

於是,崇禎眼見皇嫂面對哥哥的牌位哭泣,也只能默默退卻!心切如刀!當相思成疾時,崇禎對其他妃子大發脾氣,既無理取鬧,又無理取鬧!為什麼崇禎不明白張嫣的心思?可是他也只能暗暗嘆息:皇嫂,當朕讓你失望的時候吧!然而,他卻沒有想到,有一天,他不僅讓她失望,而且還害死了她!或許,在這個冷淡、嗜血的宮廷裡,沒有任何真愛!

相關焦點

  • 崇禎帝讚揚田貴妃琴技無雙,皇后的一句話讓他頓時心生疑竇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名字叫做崇禎,而在崇禎的眾多妃子中,如果說到才貌最為優秀的,那麼應該是田貴妃,而他最為寵愛的也正是這一位田貴妃,但是誰能夠想到命運最悲慘的也正是這一位田貴妃。後來也是因為朱由校沒有兒子就死了,所以朱由檢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明朝的皇帝,也就是崇禎帝了。而田氏也就跟著成為了皇上的妃子,朱由檢也是最為寵愛她,所以便想要把她立為皇后,但是因為當時他的正妃叫做周氏,是當時的皇嫂挑中的,所以皇嫂執著的想要讓周氏成為皇后,也是因為朱由檢對他的皇嫂很恭敬,所以就還是立周氏為皇后,讓田氏作為妃子。
  • 崇禎帝夢見一個字,大臣說這是好兆頭,唯獨此人跪下:大明要亡!
    明朝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明朝的亡國君。歷史上對於亡國君的評價都不太好,但是崇禎皇帝卻是一個例外。崇禎帝夢見一個字,大臣說這是好兆頭,唯獨此人跪下:大明要亡!關於大明的亡國,所謂的原因實在太多了,比如政治失衡、比如小冰河期的饑荒、比如東林黨的貪腐等等。
  • 崇禎帝:「英明」的昏君
    李自成曾發布檄文,痛斥崇禎帝「昏主不仁,寵官官,重科第,貪稅斂,重刑罰」;張獻忠更曾布告兩湖,把崇被帝斥為「朱賊」。後來李自成兵臨北京時,曾致函崇禎帝令其投降,書中有「君非甚暗」之語,有人說這表明李自成對崇禎頗有好感,其實,這不過是勸降用的外交辭令,比較客氣罷了。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想來你還不至於糊塗到」連明朝快完蛋了都看不出來吧!
  • 崇禎:一個勤勉君王的死局
    熹宗微笑的說,可以,等我做幾年之後,就由你來做。不料,一語成讖。熹宗真的只做了短短七年皇帝。遊玩時的一場意外,讓他染上重病。天啟七年(公元1627)八月十一日,熹宗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了朱由檢,準備將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交給了不滿18歲的弟弟。他鼓勵弟弟要大膽理政,中興明室,並託付了兩件事:一是善視中宮,二是魏忠賢可任。
  • 崇禎帝一生中最尷尬的「冰火兩重天」,發生在特殊的1636年!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跟大家聊聊崇禎帝一生中最尷尬的事。 說崇禎從哥哥朱由校那裡接管大明王朝的時候,明朝已經是一個腐朽沒落的爛攤子了。就這麼說吧,哪怕崇禎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回天了!但崇禎沒有喪氣過,最開始的時候,他勵精圖治,想盡一切辦法讓大明起死回生,明朝的百姓也都看在眼裡。
  • 悲情的崇禎、悲情的明末
    這個皇帝哥哥似乎對本職工作不感興趣,又或許是沒有勇氣扛起這破敗的江山,總之,這位大明熹宗皇帝做木匠的本領比當皇帝要強得多。朱由檢和哥哥十分親密,有一次他問哥哥你這個官我能不能做,熹宗微笑著說,可以,等我做幾年之後就讓給你來做,不料一語成讖,熹宗真的只做了短短七年皇帝遊玩時的一場意外讓他染上重病,天啟七年八月十一日熹宗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了朱由檢準備將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交付給這個不滿十八歲的弟弟。天啟七年的八月二十二日,在他哥哥去世後第二天,朱由檢入宮。
  • 崇禎帝朱由檢自縊前,為何左良玉擁兵上百萬卻是見死不救?
    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帝也是想盡辦法拉攏一切力量,於是封吳三桂、左良玉、唐通、黃得功俱為伯,讓他們火速帶兵支援,還點名了山東總兵劉澤清等人。要說崇禎帝點名的這些將領中,以左良玉的實力最為強大,明史記載「玉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民族建立的王朝,同時也是夾在少數民族前後兩個朝代的一個鐵血王朝;前面趕跑了蒙古人,後面又被女真人打敗,不得不說大明王朝這波操作讓人費解;如果明太祖朱元璋九泉下得知自己的江山又被少數民族佔據,估計非得氣死。那麼大明崇禎年間,明朝真的沒救了嗎?其實那時候明朝還是有一線希望,但希望卻被崇禎皇帝生生掐滅。
  • 明、清兩朝兄終弟及的兩位皇帝,背後還有兩位苦命的皇嫂
    由於明熹宗而兒子全部夭折,崇禎皇帝依「兄終弟及」的祖制繼承皇位,而崇禎皇帝之所以能夠即位,這與明熹宗皇后張嫣的力薦有著很大關係,因此崇禎皇帝即位後,對於這位有著擁立之功的皇嫂十分尊敬與優待,張嫣被尊為皇嫂懿安皇后。
  • 為何很多人堅持崇禎是大明末帝 只因斷送漢家江山的暴戾阿鬥「蛤蟆...
    標題中的「明粉」不是貶義詞,因為不但今天,就是在清朝,也有相當多的人,包括康熙皇帝,都是「明粉」,藩屬國朝鮮更是在明亡後還延續了多年「崇禎」年號,因為當時明朝確實有太多值得驕傲和欽敬的地方,包括崇禎皇帝,也是寧死不屈的硬骨頭。
  • 魏忠賢究竟是怎麼被崇禎的繡春刀劈死的
    御帝哥哥拉著弟弟的手,說:「來,吾弟當為堯舜。」年輕的信王驚呆了,他懷疑是魏忠賢的試探圈套,只敢跪地叩頭:臣死罪。這時魏忠賢的死敵、皇嫂張皇后從屏風後出來,說:事情緊急,不可推辭。張皇后對信王一直不錯,連信王的王妃都是張皇后親自挑的。於是信王明白:這天子的座位,真的要自己來坐了。
  • 崇禎帝人生中最後一晚是怎麼熬過去的?太有骨氣了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亡國之君便是崇禎皇帝,在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中,崇禎的名聲還算不壞,最多是說他的能力不足,挽救不了大明江山。但要是把他跟商紂王、周幽王、楊廣等人相比,是不是感覺崇禎也沒那麼殘暴,至少崇禎的出發點是好的,他也想拯救大明,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 父親是「江洋大盜」的明朝皇后,曾幫助崇禎帝奪嫡
    相傳這位皇后的父親曾做過江洋大盜,而這位皇后就是崇禎的皇嫂,明熹宗的皇后張嫣。張嫣字祖娥,閨名寶珠。張氏的父親便是河南祥符縣的張國紀。自幼知書達理,生得俊美無比的張嫣,是明朝歷史中一位極度睿智的皇后。天啟元年張皇后走入了朱由校的後宮,婚後的第四個月張氏便被朱由校冊封為皇后。
  • 袁崇煥與崇禎帝:形與影的二身一命
    袁崇煥這態度也太不端正了,何況崇禎並不是那種寬忍之人。《明史》說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劇失措」。明英宗朱祁鎮於是乎朝堂洶洶,人人自危。加之袁崇煥一路放敵直入的事實,使得崇禎更是懷疑他與後金有背後交易。嗣後袁崇煥入京被扣,他的精銳部屬祖大壽直接起兵跑路,使得京師更是難於應敵。於是朝廷又讓袁崇煥寫信給祖大壽速來勤王,結果袁崇煥拒絕寫信。這是政治上的又一次幼稚行為,明擺著說皇帝養的兵姓袁不姓朱。等到後來袁崇煥想通了,寫信喚回祖大壽,解了京師之急後,崇禎立馬殺了袁崇煥。
  • 崇禎:勤儉好學的昏君+倒黴蛋
    崇禎拖曳寶劍,想起自己的中興大業尚未完成更是傷心欲絕,登基十幾載,祖宗傳下來的江山外受蠻夷,內有流賊,弄的國之不國,細想往事更加頹然,只能無奈奔向煤山。一串腳印、一襲龍袍、一個背影向遠處走去,這也是一個王朝的遠去。崇禎,一個勤儉好學的帝王,終於在他手裡斷送了大明的江山,令人嘆息。
  • 一文讀懂:明朝十六帝極簡史
    可惜考古隊在這座龐大的陵園中花費了數周時間,也沒能找到長陵地宮的入口,最終不得不放棄。本就對挖掘工作不滿的夏鼐提出,要不先挖一個最小的吧?吳晗表示不行,再怎麼也得挖個中等大小的。妥協的結果就是挖定陵。資質聰穎、姿容姣好的鄭貴妃是他最寵愛的妃子,生下兒子後晉封為皇貴妃。可惜這位鄭妃本來已不佔嫡,生下的兒子朱常洵也不佔長,神宗想立三兒子當太子的小心思被朝臣猜透,群起抗議。戶科給事中姜應麟打響頭炮,直指萬曆帝的操作「揆之倫理則不順,質之人心則不安,傳之天下萬世則不正,非所以重儲貳、定眾志也」。
  • 假設崇禎帝能夠當機立斷遷都南京,明朝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道無福,說的就是崇禎帝朱由檢!戲文裡唱得好,說崇禎帝有道無福,在位一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時局糜爛,百官離心,再加上天災人禍,縱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怕是也相當棘手,更何況如崇禎般年輕的帝王呢?暫且不論崇禎帝功過是非,因為這已經成為事實,大明朝在他手裡完了,相信他在煤山自縊而亡的剎那,恐怕想的也是愧對列祖列宗吧!如果時光倒流,回到當年,崇禎帝忍辱負重,聽從大臣的建議,遷都金陵,相信歷史必定會改寫,至少,大明的國祚,不會是僅僅兩百多年。
  • 同是亡國之君,漢末二帝和明末二帝有什麼不同,四個人誰更高明些
    先說漢桓帝劉志,他的祖父劉開是河間孝王,他的父親劉翼是蠡吾侯,正常情況下,劉志最多也就是個侯爺,絕對與皇位無緣。誰知道天上掉餡餅了,漢質帝得罪了跋扈將軍梁冀,被人下毒害死。就這樣,沒接受過正規皇家教育的劉志登上了帝位。
  • 大明這位皇帝兩度入獄,短暫一生牢中度過24年,比崇禎還骨氣!
    說起這個朱聿鍵,就不得不提下自殺身亡的崇禎帝,根據正史記載在1644年,當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後,大明崇禎帝在一個太監的陪同下,逃到煤山,在一顆平淡無奇的歪脖子樹下上吊身亡!正史記載自此大明朝正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