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人生中最後一晚是怎麼熬過去的?太有骨氣了

2021-02-23 濤哥觀歷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濤哥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亡國之君便是崇禎皇帝,在歷朝歷代的亡國之君中,崇禎的名聲還算不壞,最多是說他的能力不足,挽救不了大明江山。但要是把他跟商紂王、周幽王、楊廣等人相比,是不是感覺崇禎也沒那麼殘暴,至少崇禎的出發點是好的,他也想拯救大明,奈何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多數人認為,那時崇禎還是有幾次機會能挽救大明,比如遷都,招安李自成等等,如果他能抓住機會,那麼至少也能延續大明的光輝。可惜的是,這些機會都被崇禎皇帝一一錯過。有人說,都怪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所以辦了壞事。確實崇禎皇帝常剛愎自用,還因多疑的性格,錯殺了許多良將和忠臣。

可話說回來,歷史上有很多帝王都是很多疑的,比如像曹操,朱元璋等人,就是因為多疑的性格,而斬殺許多功臣。崇禎可能是因為急功近利,求勝心切,才斬殺許多打了敗仗的人,又逼死了許多良將,崇禎這些行為加快了大明滅亡的速度。

直到崇禎17年3月,闖王李自成終於對京城發起了總攻,攻城的那一天,崇禎皇帝才真正意識到大明氣數已盡,最後他為保全皇帝顏面,去往煤山上吊自盡。那麼崇禎人生中最後一晚又是怎麼熬過去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原來李自成在3月17日開始攻城,崇禎是18日晚上自盡於煤山。在18日那晚,崇禎帝最後的「審判日」到來了。北京城烽煙四起,到處都是哭鬧聲、呼救聲、官兵打鬥聲,還有無數炮火聲。當時崇禎登上了煤山,想看看北京城的狀況,可是他放眼望去,北京城已經是烽火連天了,估計不久後李自成就會破城而入。

崇禎嘆了口氣再次回到了宮裡,他呼喚出皇后、妃子、皇子等人,首先他安排一些人護送皇子出宮,然後再轉身跟皇后娘娘說:大明氣數已盡了,你自盡吧。然後崇禎接著又命令其他妃子自盡,而皇后娘娘聽完崇禎的話後,久久無言後,她慢慢走回自己房間中,從容上吊,而皇太后不久也跟著自縊了。

接著崇禎又喚來長平公主等幾個女兒,並對她們說道:出生在帝王家是你們的不幸,別怪父皇。說完崇禎便拔劍斬殺了她們,而長平公主見崇禎持劍而來,慌忙躲避但不幸被砍掉左臂,倒在地上昏過去了。

據傳長平公主沒死,後來逃出宮去。崇禎這麼做其實也有苦衷,看看靖康之恥就知道了,亡國公主下場很慘,所以崇禎不願公主們落到敵人手中。殺死女兒後,崇禎來到了皇極殿,敲響召喚群臣的大鐘,可此時哪裡會有大臣來?

都已經逃命去了,等了許久不見一個人,崇禎沉默不語。之後崇禎帶領剩餘幾十個太監想嘗試從東華門衝出包圍,但是在半路中遭遇到敵人,那些太監不是敵人的對手,當下就死了很多太監。

然後崇禎再次逃向齊化門,但守城士兵早已不見蹤跡,大門被關上,崇禎等人打不開。於是崇禎等人又回到前門,此時他看到城門上掛起了3個白燈籠,那是意味著李自成的大軍已經打進北京城了,崇禎再次嘆了口氣,讓剩餘幾個太監各自逃命去。

然而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卻堅持留下來,崇禎居然還是有點感動的,想當初他非常厭惡太監,登基後不久就逼死魏忠賢,消滅了閹黨,打擊太監勢力,如今大難臨頭,卻不見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反而是自己瞧不上的太監,面對這樣的情況,崇禎怎麼不會感嘆。

兩人相視,無言以對,不久後,崇禎便帶著王承恩再次登上了煤山,最後一次俯瞰一下大明京城。崇禎咬破手指在衣服上寫下遺書,上面寫道: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崇禎選擇在一棵歪脖子樹上吊自盡,而王承恩也緊隨其後。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大明這位皇帝兩度入獄,短暫一生牢中度過24年,比崇禎還骨氣!
    大明朝在中國歷史上都一直被認為是最有骨氣的王朝,因為這個朝代的歷位皇帝個個都有血性,還很有個性!他這些皇帝中屢次御駕親徵的也不少,比如明成祖朱棣特別喜歡帶兵徵戰,公元1410年至1424年,他就五次出徵漠北,最後他也是在軍營中逝世,可以說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軍事皇帝。隨後還有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他也親徵朱高煦叛亂。
  • 崇禎帝一生中最尷尬的「冰火兩重天」,發生在特殊的1636年!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哪吒,今天跟大家聊聊崇禎帝一生中最尷尬的事。 說崇禎從哥哥朱由校那裡接管大明王朝的時候,明朝已經是一個腐朽沒落的爛攤子了。就這麼說吧,哪怕崇禎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回天了!但崇禎沒有喪氣過,最開始的時候,他勵精圖治,想盡一切辦法讓大明起死回生,明朝的百姓也都看在眼裡。
  • 崇禎帝:「英明」的昏君
    明朝的末代皇帝一—以其年號而被稱為崇禎帝的明思崇朱由檢,在我國歷史上的歷代亡國之君中,是最受後世輿論同情乃至讚揚的一個人。李自成曾發布檄文,痛斥崇禎帝「昏主不仁,寵官官,重科第,貪稅斂,重刑罰」;張獻忠更曾布告兩湖,把崇被帝斥為「朱賊」。後來李自成兵臨北京時,曾致函崇禎帝令其投降,書中有「君非甚暗」之語,有人說這表明李自成對崇禎頗有好感,其實,這不過是勸降用的外交辭令,比較客氣罷了。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想來你還不至於糊塗到」連明朝快完蛋了都看不出來吧!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還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這最好的例子就是同樣的兵臨城下,李隆基遠走四川,陳叔寶躲在井下,而崇禎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妃子和孩子,最後吊死在煤山上,堪稱是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這份寧死不屈與江山同生共死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真正讓人驚訝的,不僅僅是皇上,更是他身後的文武百官以身殉國的決絕。崇禎皇帝死後,他身邊的大太監王承恩就緊隨他而去了,而宮中其它的宮女太監根據記載,就有上千人都選擇上吊而死。
  • 崇禎帝朱由檢自縊前,為何左良玉擁兵上百萬卻是見死不救?
    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帝也是想盡辦法拉攏一切力量,於是封吳三桂、左良玉、唐通、黃得功俱為伯,讓他們火速帶兵支援,還點名了山東總兵劉澤清等人。要說崇禎帝點名的這些將領中,以左良玉的實力最為強大,明史記載「玉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
  • 假設崇禎帝能夠當機立斷遷都南京,明朝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有道無福,說的就是崇禎帝朱由檢!戲文裡唱得好,說崇禎帝有道無福,在位一十八年,旱九年澇九年。時局糜爛,百官離心,再加上天災人禍,縱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怕是也相當棘手,更何況如崇禎般年輕的帝王呢?暫且不論崇禎帝功過是非,因為這已經成為事實,大明朝在他手裡完了,相信他在煤山自縊而亡的剎那,恐怕想的也是愧對列祖列宗吧!如果時光倒流,回到當年,崇禎帝忍辱負重,聽從大臣的建議,遷都金陵,相信歷史必定會改寫,至少,大明的國祚,不會是僅僅兩百多年。
  • 明朝滅亡時,崇禎帝自縊殉國,滿朝文武有多少人自殺?
    所有灰色崇禎皇帝都離開了紫禁城,在萬藝山壽黃亭附近自殺,明朝宣布滅亡。後人非常想念明朝,迫不及待地穿越過去。但是,現實情況如何,當時留在京城的文武百官,還有多少人會為明朝殉難?北京是明朝當時的都城,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員沒有數千人,有幾百人,但為明朝殉難的人很少!大部分官員和老百姓一樣,在家門口寫著「順民」字樣,爭先恐後地拜訪李自成,想為自己在信條中抓住官位。
  • 袁崇煥與崇禎帝:形與影的二身一命
    袁崇煥這態度也太不端正了,何況崇禎並不是那種寬忍之人。《明史》說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劇失措」。事有不恰,使起氣來,前付的信任怕要隨時收回,更會因愛生恨,恨入骨髓。那真是秋後算帳,本上還要加息。但是崇禎作為一個總關全局的人,卻任由臣下的信口一說,而完全沒有自己的實際分析與判斷,也是失當至極。一錯再錯袁崇煥的要求全部得到後,又開始了一系列迷之操作。
  • 崇禎帝夢見一個字,大臣說這是好兆頭,唯獨此人跪下:大明要亡!
    夢一直都是很玄妙的存在,在我國很早就有「周公解夢」的存在,意思是做的夢在現實社會中都有解釋。而夢境的好壞也是映襯著將要發生的事情。古人遇到大事做夢的時候總是要去找算命先生看看是福還是禍。明朝的時候崇禎皇帝就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崇禎皇帝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也就是明朝的亡國君。
  •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時下很多論調喜歡把四阿哥跟朱由檢陪綁在一起,兩者也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只一點上就可以打破這個可比性。那便是歷練,崇禎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沒怎麼出過宮門的兒皇帝,然而雍正早已歷練的讓康熙都不得不讚譽有加。康熙唯一的遺憾便是各位兒子雖然都負有不同的絕技,卻總是不能擰成一股繩,這一點上崇禎看上去便比雍正幸福多了(只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麼給雍正一個病在骨髓的爛攤子,他能收拾起來麼?答案肯定是不能。
  • 魏忠賢究竟是怎麼被崇禎的繡春刀劈死的
    崇禎一開始給予了駁斥,說純屬虛構不予認可。但微妙的是,彈劾的卻沒有得到任何處分。後來彈劾崔呈秀的越來越多。崇禎向魏公公示意:你看,崔呈秀真是不爭氣,給你惹這麼多麻煩。知道他是你的人,可是這麼多人對他不滿,我也很難做啊。要不然魏公公幹脆就別護著小崔了,再這樣下去火可能會燒到你自己身上哦。不知道崇禎具體怎麼表達的,反正魏公公默許了。
  • 令明朝崇禎焦頭爛額的農民起義,究竟時是怎麼回事?
    崇禎帝執政理念略談崇禎帝是個命途多舛的皇帝,但是一般人們在了解其生平的時候總會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他是藩王即位!崇禎帝沒有當過皇太子,也不是什麼長房長孫,他是在同父異母的兄弟朱由檢死之後倉促即位的。《明實錄》——崇禎實錄崇禎元年的農民起義及寧遠兵變懷宗端皇帝,一諱由檢,光宗第五子熹宗弟也,始封信王,熹宗無子,帝嗣位。
  • 陳佩斯:太有骨氣得罪不少人,用荒誕手法反映人生百態
    在所有的華語喜劇導演中,有兩個繞不過去的巔峰,一個是周星馳,另一個就是陳佩斯,只是陳佩斯太有骨氣,得罪了不少小人,所以沒能像周星馳那樣,獲得更多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曾有記著問過陳佩斯,你的小品、喜劇和話劇獲得過一級獎嗎?陳佩斯搖搖頭答道:沒有,我是一個很乾淨的人。
  • 人生有三累,熬過去,你就贏了
    都說人生有三累,想太多,說不出,沒人懂。眾生皆苦,誰不是在人生漫漫長路上,不動聲色地咬牙前行。熬過去,你就贏了。他轉念一想,事已至此,若是一直苦苦沉浸在失去手錶的悲傷中,豈不要錯過了這麼美的景色了。是的,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失去了的東西,不必總放在心上,心累了就拐個彎。
  • 崇禎帝讚揚田貴妃琴技無雙,皇后的一句話讓他頓時心生疑竇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名字叫做崇禎,而在崇禎的眾多妃子中,如果說到才貌最為優秀的,那麼應該是田貴妃,而他最為寵愛的也正是這一位田貴妃,但是誰能夠想到命運最悲慘的也正是這一位田貴妃。後來也是因為朱由校沒有兒子就死了,所以朱由檢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明朝的皇帝,也就是崇禎帝了。而田氏也就跟著成為了皇上的妃子,朱由檢也是最為寵愛她,所以便想要把她立為皇后,但是因為當時他的正妃叫做周氏,是當時的皇嫂挑中的,所以皇嫂執著的想要讓周氏成為皇后,也是因為朱由檢對他的皇嫂很恭敬,所以就還是立周氏為皇后,讓田氏作為妃子。
  • 人生再難,都不怕;熬過去,你就贏了
    人生再難,都不怕,熬過去,你就贏了。生活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再苦再難的日子,熬著熬著也就過去了;經歷過後回頭看看,其實那都不算什麼。人活一世,痛苦遺憾給我們的一切,都需要慢慢熬!苦難一旦熬過去了,就變成了甘美。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快要熬不過去了,無法堅持了;等時過境遷,再回頭看,一切都已經熬過去了。那些耐得住性子去熬,不肯輕易言棄的人,熬的久了,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屢戰屢敗,成為一個內心永遠不會被擊垮的人。
  • 李自成進軍北京,崇禎為何不南遷?因為他採取了四大措施
    歷朝歷代皆有亡國之君,但縱觀中國古代史,崇禎帝朱由檢這個亡國之君,可能是最讓人同情或者說惋惜的亡國之君。他不好女色,在位十七年兢兢業業,很還是節儉,奈何腐朽的明朝已是積重難返,加之自身性格是生性多疑剛愎自用,所以最後成為了亡國之君,多少有些生不逢時的無奈。
  • 崇禎:一個勤勉君王的死局
    崇禎帝讓太監當著魏忠賢的面宣讀奏疏。魏忠賢聽罷,萬分驚恐,第二天便請求辭職。幾天後,崇禎帝下詔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然而,魏忠賢居然氣焰不減,離京時帶著衛兵一千餘人,前呼後擁,招搖過市。崇禎帝聞訊大怒,下諭將其緝拿回京。在崇禎帝的嚴厲督責下,對閹黨的清算開始了。崇禎帝啟用了一批曾經被魏忠賢排斥的官員,平反冤案無數。
  • 崇禎皇帝在吊死前,留下遺書,其內容是什麼?李自成看完為之動容
    據《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十三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熬過去,你就贏了
    人生路漫漫,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起起落落才是常態。在人生的長河中,你可能會遇到驚濤駭浪,它也許會讓平靜的生活變得險象重生,但是你可以用意志和信念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你始終要相信,風雨後總會見彩虹。你看,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熬過去,你就贏了。03.誰的人生不會遭遇挫折和磨難呢?生而為人,本就是來歷練的,必須經歷世間一切繁華和苦難,才算是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