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統年間的尷尬局面——細數明朝皇帝的那些事

2020-12-27 騰訊網

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時期,出現兩位皇帝合法存在於朝中,至於出現的具體原因我們先來一下捋順思路。

這事還是發生在明朝,老爸明宣宗僅僅三十六歲就病死了,兒子朱祁鎮那時才九歲,正處於懵懵懂懂的年紀,還都不清楚具體情況,所以當時雖擁立他為皇帝,但大部分的權利還是掌控在他老祖母(張氏)手中,他並不能施展什麼抱負,致使朱祁鎮一直都是與張氏對著幹,其中之一就是寵信了宦官(王振),以至於朝中宦官專權。

這位皇帝一生可謂是一波三折,雖然在政事上並沒有什麼偉大的事跡,但還是不能改變他兩次稱帝的事實。

在好不容易熬死了老祖之後七年的一次對外抗戰中,很不幸他被活活擒住當了敵人的俘虜,這朝中不可一日無主!這不身邊還有個現成的老弟(朱祁鈺)看著空缺出來的帝位,讓朱祁鈺此時猶豫了,但隨後心想:「這麼好的機會給我不當白不當。」於是後來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就此擁立了這位新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明景帝,這事最終還是傳到了被俘虜於蒙古人手中的英宗耳朵裡,那叫一個氣!「我還沒死也不來派人營救我,就開始立新皇帝了。」英宗心裡甚是憋屈。在被關的一年之後英宗終於回到了北京城,此時他的身份讓人尷尬,但回來不是意味著就可以恢復自己皇帝的稱號的,畢竟朱祁鈺(明景帝)已經坐上皇位長達一年之久,於情於理都沒有退位的意思,所以呢作為老弟的朱祁鈺就將哥哥(朱祁鎮)囚禁於南宮之中,就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七年。 好在弟弟朱祁鈺身體不適,當了七八年的皇帝就逝世了,朱祁鎮知道機會來了他曾經手底下的一些臣子見勢頭不對開始默默的打算開始準備重新讓朱祁鎮上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奪門之變」。間隔八年重新坐上了皇帝的位子,不僅有人感慨這也許就是命運的安排。

這時候朱祁鎮他才剛剛重新拿穩手中的權利,未曾想過要先將弟弟明景帝的皇位給罷黜掉,一時間明朝出現了短期一國兩帝並列存在的局面。等到一兩個月後才想起老弟的名號還沒有廢,於是緊急下令廢掉明景帝並將她軟禁在西苑,不久之後這位從皇帝一下子廢為郕王的朱祁鈺就不明不白的死了。這老弟死後朱祁鎮還是不太能夠解氣,便給他死後的諡號惡意取名為戾,並將其葬於西山,這裡要著重說明朱祁鈺(明景帝)也是明朝第一未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第二次登基的英宗,覺得人到中年又是二次登基,怎麼也得改個年號以此來改變自己的運氣。所以就選擇了一個:天順,來作為新登基後的年號。這事說來也奇怪改了年號後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倒黴。這磕磕盼盼的再做了8年皇帝之後也崩了,時年三十七歲。從這裡可以看到上至老爸朱瞻基下至老弟朱祁鈺都是年紀輕輕的就沒了,自己也只是活得比老爸朱瞻基多兩年而已,看來大多是身體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明朝也盛行「長生不老」的做法,自然也就活不久了。

不過這位明英宗還是有一點可取,那就是廢除了從明太祖以來的一個弊端——宮妃殉葬制度。

相關焦點

  • 明朝16帝,細數他們都做過哪些奇葩的事?
    明朝(1368-1644),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王朝始建都於南京,1421年遷都至北京,1644年亡於李自成農民起義,享國276年,先後有16個皇帝登上帝位。明朝皇帝們很多都不像清朝那麼兢兢業業,出了幾個放飛自我的皇帝,其他勤勉的皇帝也都有自己的趣事。那麼明朝的皇帝們都做過哪些奇葩的事呢?
  • [視頻]明亡清興六十年:三分三和造就明朝滅亡
    CCTV.com消息:明朝,是由朱元璋於1368年1月23日建立,年號洪武,定都應天俯(今南京,1421年遷都北京),國號大明,史稱明朝。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攻克北京,明朝滅亡。共歷276年,傳16帝。
  • 明朝皇帝朱厚照,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在中國古代的數千年歷史中,歷經了幾百個王朝,自然也就誕生了許多皇帝,賢明者有之,昏庸者更有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各個朝代的帝王也大有不同。而縱觀整個古代歷史,稱得上獨特的卻唯獨是明朝的帝王。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
  •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的皇帝,但是卻不知道有幾位,都長啥樣。停!別找了,庸夫已經給大家理順了,你要找的明朝16位帝王都在這裡。 第一帝: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 從正統到正德年間,明朝的剝削制度到底有多嚴重?逼得農民起義
    導讀:從正統到正德,農民起義不斷,其中正統末年、成化前期和正德時期最為集中。各次起義的起因雖不盡相同,但根本原因是一致的,即:除去政治腐朽外,還有土地兼併劇烈和封建剝削日益嚴重。勞動人民的生活無以為繼,只得鋌而走險,發動武裝起義,那麼在正統和正德期間,明朝有規模的農民起義到底有多少呢?
  • 明朝三個地位非常尷尬的皇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朝代,在明朝276年歷史當中,出現了很多奇聞異事,其中就有三個地位非常特殊的皇帝。直到南明時期,1645年才追認朱允炆為「讓皇帝」,到了乾隆年間,乾隆的追諡朱允炆為恭閔惠皇帝,因年號建文,通常稱建文帝,這時候已經是1736年了,明朝滅亡差不多一百年了。
  • 我聽說,有人認為明朝沒有滅亡元朝?
    但有人卻認為,明朝實際上並沒有滅亡北元政權,因為明蒙戰爭貫穿了整個明朝的歷史,而黃金家族成員林丹汗的蒙古貴族政權直到崇禎年間才被後金政權消滅,所以北元政權應該和明朝是南北對立的政權(雖然我沒看到有人這麼說過,但是那些持「明朝沒有滅亡北元」論點的人,想表達的應該也就是這個意思,今天他們把宋朝踢出了正統王朝的行列,把北元迎了進來。)
  •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是否是一個被史書所抹黑的皇帝?
    同時,對於那些敢於反對和批評他的大臣,正德皇帝也能做到不加追責。比如:曾拒絕為其開城門的宣府御史張欽,正德皇帝不僅不予責罰,反而下旨稱讚他「勤懇忠勉」;又如:處處和他針鋒相對,還譏諷他為宋徽宗的揚州知府蔣瑤,正德皇帝都只是一笑而過,而蔣瑤日後還官升至陝西參政。其次,說到修築豹房,這事確實不假。
  • 新書上架丨《明朝那些小事兒》316個明朝小故事,輕鬆讀懂明朝市井...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如果說《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是王侯將相的大事,那麼,《明朝那些小事兒:金陵瑣事》講的就是士妓官商的小事。如果想真正觸摸到明朝社會的肌理,「穿越」回到明朝的街頭裡巷,可以來讀讀,這本歷史奇書——《明朝那些小事兒:金陵瑣事》。
  • 明朝中後期皇帝那麼喜歡胡搞,為什麼大明卻依舊能維持276年?
    編者按:明朝是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上的一個奇葩朝代,說它奇葩就在於明明是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卻不斷衍生出來各種奇葩的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永樂大帝朱棣堪稱絕世梟雄外,明朝自明宣宗朱瞻基以降,似乎每個皇帝都有著別樣稱號和荒誕人生,但偏偏就是大明皇帝們的這通胡搞,卻依舊能強力堅挺地讓大明帝國邁過276年的春秋。
  • 掌控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為什麼明朝的萬曆皇帝卻如此孤獨?
    ,出現過很多在歷史上有名的皇帝,有扛起明家王朝的朱重八(朱元璋)、不知所蹤的朱允炆、弒侄奪位的朱棣、荒唐皇帝朱厚照……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清朝,沒有哪一個朝代,能夠讓人們清楚的記住它的子孫後代和旁支,能擔此「重任」的,也就只有明朝。
  • 問吧精選 | 古代王朝那麼多,為何明朝的皇帝多"奇葩"?
    且明代無女後預政、以臣陵君等事」。他曾為明太祖的陵墓題詞曰:「治隆唐宋」。銘刻這一題詞的石碑,至今猶屹立在南京明孝陵之前。相信就存在的力量:您好,彭老師。請問明末崇禎帝真的很勤儉嗎,還有為什麼明末明明是一個王朝的衰垂之際卻還名將輩出?彭勇:崇禎皇帝與前面的幾位皇帝相比,算是比較節儉,也是很勤勉。
  • 明朝頂級大臣,歷經五個皇帝,堪稱官場不倒翁,只因優秀家風
    1449年,朱祁鎮率領數十萬軍隊在瓦剌作戰,朱祁鎮被瓦剌擊敗。 後來逃到北京的大臣李賢家中,在日記中朱祁鎮寫道,20多萬名明軍在戰爭的主戰場喪生,大約一半的傷員,失去了所有的盔甲和裝備,幾乎所有的部隊都被摧毀了。 此外,西寧侯宋瑛和武進伯朱冕率領的大軍隊數萬人在洋河衛戰役中喪生。
  • 文臣不一定精通兵法,為何嘉靖年間,明世宗卻要讓文官掌兵?
    說起「文官掌兵」,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封建時期的明朝。不過,雖說明朝「文官掌兵」的現象,其實早在正統末期的土木堡之變以後就已經出現了。就好比明朝名臣「于謙」,其就是以一個文官的身份執掌兵部、以及京師團營等等,且因為在京師保衛戰當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從而讓明朝避過了國門被瓦剌攻破的事情。但若要說將「文官掌兵」制度化的時期,卻並不是正統年間,也不是後來的景泰年間,而是明嘉靖年間,是明世宗一手促成的。
  • 代簡王朱桂:寵妾滅妻,拋子棄孫,令明初四代皇帝頭痛不已的刺頭
    明太祖以聰明神武,崛起布衣,十五載而恢復中華成就帝業,是自漢高祖以來的又一位布衣天子。與漢高一樣,明太祖所育各子在明初的舞臺上也紛紛佔有一席之地。看明初歷史,不能不忽視宗室諸王這一塊,他們和其餘人一道勾勒出明初的風華畫卷。代王朱桂便是這其中一位,然而他卻是以另類別樣的方式,讓四代皇帝都為他頭疼。
  • 明朝三百年創下八大盛世 康熙皇帝用四個字評論
    明朝立國276年間,創下了八大盛世,數量為秦漢以來歷代大一統王朝之最。我們且來盤點明朝八大盛世。洪武之治: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為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建國之初,面臨著一個歷經戰亂、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他一方面整頓吏治,維持政府架構的正常運轉;一方面休養生息,通過減稅等措施減輕民眾負擔。
  • 明朝武秀才,陳氏太極創始人,為何沒有用武功報效崇禎皇帝?
    意即,他是明朝的武秀才,在清朝,又考了文秀才。當然,也有人據此聲稱,你們都說太極拳厲害,怎麼就考了個秀才而已啊,怎麼考不中舉人進士啊?是實戰能力不行吧?沒什麼好吹的吧?(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其實列位真是冤枉他了。儘管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武科考試;後來建立明朝,又說要文武並重,左文右武。
  • 滿清到底是正統王朝還是殖民政權?
    我以為滿清披著「正統」的皮,實質上卻是殖民政權。本人幾年前寫過關於明朝的小說,對明朝和滿清的歷史還是有些了解的。一,民間對滿清的不認可。我們河南、山東、河北、陝西等地,廣泛地流傳著「孬孫治」的傳說。相信但凡是北方人,對「孬孫治」都不陌生。我小時候,就多次聽村裡的老人講「孬孫治」的故事。「孬孫治」,是北方民間百姓對剛入關的滿清順治帝的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