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武秀才,陳氏太極創始人,為何沒有用武功報效崇禎皇帝?

2020-12-16 凡人摸史

陳王廷,據陳氏家譜,稱其為陳家溝太極拳創始人。說他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意即,他是明朝的武秀才,在清朝,又考了文秀才。當然,也有人據此聲稱,你們都說太極拳厲害,怎麼就考了個秀才而已啊,怎麼考不中舉人進士啊?是實戰能力不行吧?沒什麼好吹的吧?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列位真是冤枉他了。儘管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武科考試;後來建立明朝,又說要文武並重,左文右武。講得是天花亂墜,實際上,武舉在明朝,比起文舉來,受重視程度,那真是天差地別。太平年代,人們多願在內地做官,朝廷拜相,誰願意去邊疆受苦啊?何況,更重要的是,前幾百年間,武舉考試,基本都是武官以及勳貴子弟們的權利,普通人想考,嘿嘿嘿嘿。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到了崇禎年間,內憂外患之際,一切身份之限制,都破除了。據《明史》記載,「崇禎十年,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取。」大概直到此時,明朝的武舉考試,才開始向平民百姓敞開了大門。想來,陳王廷,也就是在這時候參加考試,並成功考取了最低一級功名。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可別小瞧了武秀才,要知道,明初武舉開始,先要策論,也就是文考,文考不及格,你武功再高,也沒機會進複試。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規定,「初場試馬上箭,以三十五步為則;二場試步下箭,以八十步為則;三場試策一道。」還是要求文武雙全。到了崇禎用人之際,大概會有些鬆動。但要考中,應該也還是很難的。何況,考的是騎馬射箭,軍隊裡需要的技能,與單打獨鬥的拳術,沒多少關係——有勁也使不上。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因此,那些說他武功不行的,可以休矣。因為根本就沒考他最內行的。不過,1641年,他錯過了一次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十四年,諭各部臣特開奇謀異勇科。詔下,無應者。」病急亂投醫的崇禎皇帝,下詔各地舉薦在民間的文武高手們前來考試,為大明獻身。尷尬的是,風雨飄搖之時,沒有來陪他玩。當時41歲的陳王廷,亦跟天下英雄一般想法,不願替明朝陪葬。

相關焦點

  • 崇禎皇帝有堯舜之志還勤政,為何丟掉江山,兩個細節預示明朝命運
    崇禎皇帝兩大缺點,心眼小,摳門大家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兩個缺點,心眼小意味著不會容人,眼界窄,就沒有大局觀,就無法知人善用;摳門意味著大事上捨不得花錢,更不用說在民生上的投入了,錢攢在那裡發毛了,也不知道該怎麼用,這就是朱由檢作為一個皇帝的弊端。
  • 若崇禎能採納這條建議,明朝還能再活一百年,為何崇禎果斷拒絕了
    有人說,若崇禎當初能採納大臣的這條建議,明朝至少還能再活一百年。 這是一條什麼建議?崇禎為何明明知道對王朝有好處,卻又果斷拒絕了呢?是因為崇禎昏庸無能?還是明朝氣數已盡?
  • 在明朝末期,崇禎把一個人關入了監獄,那個人在後來卻成為了皇帝
    而明朝的外患也很嚴重,在關外,清朝一直都對於明朝虎視眈眈。所以當時的明朝夾在了起義軍與清朝之間,當時的明朝皇帝——崇禎每天都十分煎熬。在崇禎的九年的五月,崇禎正在忙著討伐起義軍,然而清軍卻在那個時候入關了。在那個時候,清朝的軍隊從獨石口湧入了中原地區,他們進入了河北地區。
  • 崇禎皇帝躊躇滿志,雖然歷經圖治,但是無法改變明朝滅亡的頹勢
    朱由檢即位的時候年僅16歲,對於這樣一個青蔥歲月的少年,治理國家的重擔突然壓在自己的肩膀上,對於他來說確實非常不公平,不過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剛剛登上皇帝之位的朱由檢滿心報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將大明朝重新扶正,可惜最終的結果卻證明,他一開始的想法稍顯幼稚。
  • 明朝末年,李自成大軍直逼北京,崇禎皇帝堅決不南遷,其實是假象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率大軍攻入北京,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殺掉妻子兒女後,逃亡到了煤山,自縊而死。至此統治了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王朝,消失在了戰火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在位十七年,兢兢業業不僅沒能阻止明王朝的衰敗,反而加速了朱明政權的瓦解速度。
  • 皇太極主動與明朝和談,條件非常合適,為何崇禎卻不同意呢?
    一說到明朝,都會用「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以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形同其錚錚傲骨。崇禎末年,大明的江山已經是千瘡百孔,內部是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不斷動搖著大明王朝的根基,而外部怎麼滿清政權虎視眈眈,已經將明朝在東北的勢力壓縮到了山海關一線。
  • 《回到明朝當暴君》:魂穿崇禎皇帝,用狠辣手段大展經綸逆天改命
    主角朱曉松穿越成了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靠著龍床整理思緒,從秦朝開始整理,一直數落到蟎清。他決定當個千古一帝的聖君,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的那種,手段多的是!第二章,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東林黨的?主角將廠公魏忠賢和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召進宮中,先是不理會二人的跪拜,接著又拿祖制說事,連續逼問二人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摸不準皇帝心思的二位,只好萬分不安地接受聖旨。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那時的大明已經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氣候小冰期帶來的農業危機,帶來了農業減產和自然災害頻繁,再加上明朝嚴苛的稅賦和財政危機造成了國內的農民起義不斷,在關外,後金已經統一了漠南蒙古,明朝的北方邊境完全暴露在清朝(後金後來改為清朝)鐵騎之下。
  • 從冗繁公文,談崇禎皇帝之死
    17歲那年,崇禎皇帝朱由檢從哥哥手裡接過了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面對千倉百孔的明朝社稷,崇禎皇帝殺閹黨、強邊防、勤政愛民,可最終沒有挽救明朝的命運,最終以崇禎皇帝煤山自縊而宣告滅亡。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其中,冗繁的公文就是拖垮崇禎皇帝和大明王朝的罪魁禍首之一。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說亡於168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 李自成給崇禎兩次機會,為何白白錯過?後世揭示出謎底,原來崇禎做不...
    崇禎再也坐不住了,他急忙找到大臣李明睿商量辦法。李明睿勸崇禎放棄北京,儘快南遷,皇帝告訴他:「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李明睿回答說:「天命微密,當內斷聖心,勿致噬臍之憂。」並請崇禎在此關鍵時刻千萬不要猶豫,被輿論所脅迫,最終亡國害己。這個辦法在當時是崇禎唯一的一條生路,可他卻擔心大臣不同意。
  • 開門見煤山:崇禎皇帝17年殫精竭慮,仍阻擋不住大明王朝走向衰亡
    崇禎,是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也是明朝作為大一統王朝的最後一個年號。天啟七年(1627),明熹宗朱由校病死,因無子嗣可立,按照"兄終弟及"的傳位祖制,朱由檢作為熹宗的弟弟,幸運地成為明朝第十六代皇帝。這時的明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政治腐敗,國庫空虛,天災不斷,而各級官員仍以貪腐、搜刮為能事,農民起義的烽煙四起,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史學界普遍認為,明朝自萬曆皇帝由盛轉衰。萬曆在位近50年,有近30年萬事不理,貪酒貪色貪財貪權。而天啟皇帝在位7年,不問政事,專心做木工。使得以大太監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肆虐,禍及九州。
  •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的管理有哪些不足?時下很多論調喜歡把四阿哥跟朱由檢陪綁在一起,兩者也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只一點上就可以打破這個可比性。那便是歷練,崇禎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個沒怎麼出過宮門的兒皇帝,然而雍正早已歷練的讓康熙都不得不讚譽有加。康熙唯一的遺憾便是各位兒子雖然都負有不同的絕技,卻總是不能擰成一股繩,這一點上崇禎看上去便比雍正幸福多了(只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麼給雍正一個病在骨髓的爛攤子,他能收拾起來麼?答案肯定是不能。
  • 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也有人說明朝亡於崇禎,其實明朝亡於這個人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那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學術界對於「明朝到底亡在誰的手裡」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止,有人說明朝是在萬曆年間滅亡的,有人則認為是崇禎皇帝的錯,還有人說是東林黨爭才明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 明朝最昏聵的皇帝不是崇禎,不是正德,而是明英宗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明朝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但是在明中後期的時候,這個王朝又是昏暗腐朽的。 在明朝晚期的時候,人民漸漸受不了這個昏庸的王朝了,有不少的起義不斷爆發,明朝也隨之滅亡了。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選擇南遷?如果學宋朝南遷,大明能延續下去嗎?
    很多人常說如果崇禎生在了明代中期,那明朝一定還會有所起色,因為即使讓明朝的開國太祖朱元璋也無法處理明末的各種混亂,此說到底有沒有道理,也無法證實,但相較於自己的幾位前輩君王,崇禎倒也有點明君之象。
  • 【恆義太極】陳家溝陳氏太極拳館招生簡章
    天津太極恆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簡稱恆義拳館),天津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的代表,是2003年由陳氏太極拳掌門人陳小旺大師和陳小星大師正式授予的一所集健身
  • 寧遠之戰後,皇太極向明求和,崇禎是什麼反應?明朝沒有妥協兩字
    明熹宗朱由校不是一個乾綱獨斷的皇帝,隨著朝廷越來越多的大臣對議和表示反對,他的想法也開始改變,但對於袁崇煥依然表示肯定,向群臣說到:「往日和後金的議和條款,雖然寧鎮(指的是鎮守寧遠的袁崇煥)別有深心,但是我朝沒有議和的先例。」
  • 明朝最後的機會:學者提出驅狼吞虎計,崇禎來到南方其實有利
    在歷史上,崇禎皇帝成為了一個末代君王,雖然已經失敗,但卻輸得光彩,他以君王死社稷的姿態向眾人宣告了大明王朝的錚錚鐵骨。雖然這一舉動讓大家敬佩,但從實際上的政治結果來看,實在是有些魯莽,因此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崇禎皇帝應該去往南方。
  • 天啟皇帝去世,崇禎為何能以皇兄身份繼承皇位?魏忠賢「神助攻」
    但是,有一位皇帝,其出生就相對平凡,他就是崇禎,沒有顯赫的背景優勢以及各種「祥瑞」,沒有嫡長子的血統優勢,沒有偷,沒有搶,卻意外地成了大明王朝的合法皇帝。不出意外的話,朱由檢長大後,應該會成為明朝的地方藩王。可有時候,運氣來了,擋也擋不住。天啟七年春,魏忠賢送給朱由檢兩百株牡丹花,第一株為「御袍黃」。當年秋天,天啟皇帝去世,朱由檢繼位,即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