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廷,據陳氏家譜,稱其為陳家溝太極拳創始人。說他是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意即,他是明朝的武秀才,在清朝,又考了文秀才。當然,也有人據此聲稱,你們都說太極拳厲害,怎麼就考了個秀才而已啊,怎麼考不中舉人進士啊?是實戰能力不行吧?沒什麼好吹的吧?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其實列位真是冤枉他了。儘管在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武科考試;後來建立明朝,又說要文武並重,左文右武。講得是天花亂墜,實際上,武舉在明朝,比起文舉來,受重視程度,那真是天差地別。太平年代,人們多願在內地做官,朝廷拜相,誰願意去邊疆受苦啊?何況,更重要的是,前幾百年間,武舉考試,基本都是武官以及勳貴子弟們的權利,普通人想考,嘿嘿嘿嘿。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不過到了崇禎年間,內憂外患之際,一切身份之限制,都破除了。據《明史》記載,「崇禎十年,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取。」大概直到此時,明朝的武舉考試,才開始向平民百姓敞開了大門。想來,陳王廷,也就是在這時候參加考試,並成功考取了最低一級功名。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可別小瞧了武秀才,要知道,明初武舉開始,先要策論,也就是文考,文考不及格,你武功再高,也沒機會進複試。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規定,「初場試馬上箭,以三十五步為則;二場試步下箭,以八十步為則;三場試策一道。」還是要求文武雙全。到了崇禎用人之際,大概會有些鬆動。但要考中,應該也還是很難的。何況,考的是騎馬射箭,軍隊裡需要的技能,與單打獨鬥的拳術,沒多少關係——有勁也使不上。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因此,那些說他武功不行的,可以休矣。因為根本就沒考他最內行的。不過,1641年,他錯過了一次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十四年,諭各部臣特開奇謀異勇科。詔下,無應者。」病急亂投醫的崇禎皇帝,下詔各地舉薦在民間的文武高手們前來考試,為大明獻身。尷尬的是,風雨飄搖之時,沒有來陪他玩。當時41歲的陳王廷,亦跟天下英雄一般想法,不願替明朝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