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竹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從寶寶剛生下來什麼都不會,到笨拙的翻身,跌跌撞撞地學走路,每一個成長都讓父母高興不已。但是也有父母會擔心自己的孩子的學習進度跟不上其他寶寶,就十分焦慮。但其實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因為現在更講究科學育兒,一味的攀比對孩子沒什麼好處。就拿孩子站立來說吧,很多醫生都表示過,過早過晚都不合適,過早寶寶的發育不充分,過晚寶寶對走路的好奇心下降,不願走路,所以家長要重視。
案例:
小言就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滿打滿算差不多也10個月了,眼看鄰居家比她兒子還小2個月的寶寶都會站一會了,自家孩子還只會隨便亂爬,沒有半點要走的跡象,所以不免有些擔心是不是自己哪裡疏忽了。
很多新手媽媽都與碰到這樣的問題,就是寶寶多大才適合站立?多大能站著走路?雖然每個孩子情況不一樣,但是如果是在這個時間區間的話,就不用擔憂。
一、寶寶學站立這個時間點最好
俗話說:「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歲走。」1歲前的寶寶的動作指標其實都濃縮在這句話裡面。
也就是說寶寶10個月左右就可以練習走路了。不過有些發育良好、好奇心更重的寶寶在九月就已經學會站立了也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而有些寶寶不願意站立,晚一些,11個月才學會站立家長也別過度擔憂。每個寶寶因為個人情況不同,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總體來說主要是在9-11個月這個區間學會站立的寶寶都是正常的。
媽媽們也不要過於心急如焚,過早讓寶寶接觸站立對寶寶的發育會造成嚴重傷害。寶寶的骨骼還未發育到能支撐起全部重量卻要求寶寶站立,容易讓他的下肢骨骼因此變形,形成畸形腿。所以在9個月前,家長既不要讓寶寶學站立,也不要讓寶寶坐學步車,不然容易形成O型腿。
二、導致寶寶站立早晚的原因
1、體重
體重很大程度影響寶寶學站立的時間。如果寶寶過度發育,體重遠超同齡人,那麼學站立的時間可能會更久,太早他的骨骼難以承受,所以很容易導致無法站立。
2、鍛鍊程度
寶寶在學站立之前會經過一段爬行訓練。爬行能很大程度上鍛鍊寶寶的身體,讓寶寶的體質更為強壯。所以寶寶到了該爬的時候,家長不要經常把他放在床上或推車上,不運動的話,寶寶的骨骼發育會更慢,學站立的時間會更長。
3、腳下是否穿著襪子
當寶寶來說學站立時,是否穿著襪子對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寶寶的腳底神經非常豐富,穿著襪子會降低他對地面的感知力,也無法讓寶寶用腳牢抓地板,站立的難度提升,學走路就更慢了。
總結:
寶寶學走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從一開始的蹣跚學步到寶寶漸漸走得平穩,家長能從中體會到為人父母的驕傲,對孩子多份耐心,給孩子更好的成長。
你家孩子是幾個月開始站立?早了還是晚了?或者關於孩子學走路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林竹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