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題材分類
一、詠史懷古詩
一般以憑弔古蹟、歷史事件、古人事跡為題材,就其功過成敗、朝代興衰、發表評論,抒發感慨,寄託哀思,諷刺時事的,合稱為詠史懷古詩(詞)。有的詩直接在標題上標明懷古、覽古、詠史字樣,如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李白的《越中覽古》,有的乾脆以歷史地域或人物為題,如杜牧的《赤壁》,杜甫的《蜀相》。
這類詩一般先懷古,即眼前所見之景物,引發思古之幽情,然後再傷今,即以憑弔古人引發對當下的時代社會或作者自我生存狀況的感慨和思考。從表達形式看,詠史懷古詩是手段,抒懷諷今是目的。
二、詠物抒懷詩
詠物抒懷,也即詠物言志,即借吟詠自然界的某一事物,通過象徵、興寄等手法來表達詩人自己情感的詩。在詩人筆下,花草蟲魚皆有品,一花一木皆關情,他們既可以用來抒發詩人的理想抱負,表達個人人生態度,也可以用來褒貶君子小人的操守。詠物詩,一般都不是單純的詠物,他們或詠物寄興,或詠物抒懷,只是因詩人的個人際遇不同,思想不同,因而即便是吟詠同一事物,他們所寄託的情思也往往會不同。
對詠物詩的鑑賞評價,一定要抓住詩人所詠之物的特點,二是注意體悟詩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情感,三要分析其常用的託物言志,象徵比擬的寫作技巧。
三、山水田園詩
山水田園,是以描寫美麗清新的自然景色、歌詠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通過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寫來寄寓情感,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寓情於景,借景寫情的手法是這一題材內容最常用的手法。
鑑賞山水田園詩,請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把握:
1.把握詩人所寫景無物的特徵和寓意。詩中所寫景與物是詩人寄託情懷的載體,這就是我們常說詩歌意象,如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曉風」「殘月」,三個意象不光點明了景物、時節,還通過這三個意象特有的屬性渲染了送別時的環境氛圍和詩人感傷情緒。
2.體會作者融入節目中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是中國古典詩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園詩更是如此。
3.熟悉山水田園詩常用的表現技巧:(1)描寫景物的角度,如近景遠景的結合,點面結合。(2)描寫景物的方法,如繪形,繪聲,繪色(或者叫視覺、聽覺、觸覺、嗅覺)。(3)描寫景物的技巧,如虛實結合,動靜相襯,明暗對比,粗筆勾勒,細部描繪等等。
四、邊塞徵戰詩。
以描寫邊塞風光、反映邊疆將士生活為基本內容的詩為邊塞徵戰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也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其代表詩人唐代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等,宋代有範仲淹。邊塞詩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初唐——憤激與沉鬱;盛唐——雄渾與自豪;中唐——蒼涼與幽怨;晚唐——蕭颯與悲苦。宋代的邊塞詩更多地表現出報國無門的憤懣壓抑以及歸家無望的哀傷。其主要特點是:(1)題材廣闊。包括將士建立軍功的壯志,邊地生活的艱辛,戰爭的酷烈場面,將士的思家情緒;也包括邊塞風光,邊疆地理,民族風情,等各個方面。其中以前者為主要題材。(2)意象宏闊:大處落筆,寫奇情壯景。(3)基調昂揚:氣勢流暢,富有崇高感。
鑑賞邊塞徵戰詩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從詩人境況及創作時代背景全面理解詩歌主旨及情感。
邊塞徵戰詩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要理解詩意就不能忽略私人及其所處的時代。盛唐時期,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即使是出徵遠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中晚唐,國勢開始衰微,雖然師門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著幾多悲壯,幾多憂傷。到了宋代,外辱不斷,國難當頭,可統治者卻軟弱無能,邊塞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更多的體現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2.品味詩中描繪意象的意蘊,推敲詩作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在戰爭的大題材下,邊塞徵戰詩的思想內容異彩紛呈: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有報效祖國的激情;有抒寫徵士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徵戰的殘酷;有反映對帝王開邊的不滿和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這些感情和內容往往藉助特定的意象來表達。
3.熟悉邊塞詩常用的藝術手法或表現技巧:融情於景、直抒胸臆、場景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襯託、對比、虛實相生等。在鑑賞時注意結合詩意作具體分析其表達效果。
五、贈友送別詩
古人十分崇尚友道,珍惜友情,重視聚散離合,因而贈友送別,就成了至情至性的詩人,歌詠的重要題材。其詩一般表現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離情別恨,或留戀,或安慰,或激勵,或勸勉,箇中有傷感,有惆悵,有期待等。
鑑賞這類詩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要領:
1.了解詩歌抒情主人公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人物形象及思想感情。因為送與被送者關係不同,有時詩歌情感基調有別。親人之間的離情往往傷感不舍居多,朋友之間情感要複雜許多,有不舍,也有慰藉、勸勉、祝福的。
2.要注意詩中情感的表達方式,多為即景抒情,即先寫景,後抒情;也有借景抒情的,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後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借景來表達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或借物抒情,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借酒來抒別情的。
3.要注意正確理解詩中的情感內容,雖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但也有情調昂揚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適的《別董大》。
4.鑑賞時要注意結合語境分析,抒情所運用的表達技巧諸如對比襯託、渲染、虛實相生等
六、思鄉懷人詩
也稱羈旅詩。相思鄉情,是古典詩詞中最常見的題材之一,也是最富有魅力的母題之一。古時由於交通通信極其不便,加上戰亂等因素,長久寄居他鄉的遊子,常常情不自禁的抒發自己的羈旅行義的困苦頓挫,青樓相關的生別悲離,宦海仕途的沉浮顛沛,家國鄉土的無限愁思等等,這些詩我們稱之為思鄉懷人詩。它包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意蘊,其中有的抒寫對故鄉刻骨銘心的思念,與親人團聚的渴望,有的表現久客異鄉的羈旅之苦,離亂之悲,有的則表達悲涼的故國之思和對安寧生活的嚮往。鑑賞時應注意體會詩中蘊含的鄉思鄉情,還應注意分析詩人抒發情感所用的表現形式。
思鄉懷人詩一般考查:(1)分析作者思鄉懷人的緣由;(2)作者因事因景引發的所思所感;(3)鑑賞作者表達情感、塑造形象運用的藝術手法及表達效果等。
解讀、閱讀鑑賞思鄉懷人詩,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其一,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處境,來體會作品中所抒發的思鄉懷人之情,有時一些特殊的節日或特別的日子,能稱為把握詩意的關鍵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或親友的生日忌日等,也常常引發旅人的思鄉懷人之情。
其二,通過詩作所寫景物的特徵,或所示事件的原因,來把握作者所思所感,特別可藉助一些特殊意象,如大雁折柳來體會意象中所寄託的思鄉懷人之情。
七、其他體裁詩歌
登臨感懷詩。墨客文人登臨高處必望遠,望遠必懷感慨,有懷古感今的,有感識寫字的,有感懷身世的,有思親懷鄉的,有思婦懷人的,總之,這類詩主題豐富,一般都是即景抒情,直抒胸臆,風格上或慷慨激昂,感情豪放、或仰天長嘯、撼天動地,或深沉凝重,低回呻吟,這些區別在鑑賞時應需加注意的。
政治諷喻詩。是一種以國事政治、社會時弊為題材的詩歌,由於這些詩人心憂天下,對社會政治觀察敏銳,很多詩或針砭時弊、諷刺權貴,規諫聖上,或揭露社會黑暗,反映人民呼聲這類詩手法上往往採用際遇拖語意雙關曲折寫來,更覺詩意雋永,當然也有鋒芒畢露,語言辛辣犀利,有著很強的戰鬥性。
思婦閨怨詩。指的是以閨中思婦的情懷或愁緒為主要寫作內容的詩歌,閨怨詩多以棄婦思婦為主要描寫對象,傷春懷人為主題,剖析女子們在特定社會情態生活遭遇下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悵的複雜心理狀態,鑑賞時以以下四點應引起注意:(1)濃重的感傷色調;(2)細膩的心理描寫;(3)恰切的比興襯託;(4)語言的言淺意深。
愛情婚姻詩。以愛情婚姻為題材的詩,主要描寫男女之間彼此的愛慕之情和他們的愛情生活。從表達的情感來看,既有吐露對純真愛情熱烈嚮往的心聲,也有表達永結同心,對愛情生死不渝的誓言,既有傳遞兩地相思,彼此苦戀的深情,也有抒發情感相通而難成眷屬的哀怨,手法上既有熱烈的直接表白,也有委婉含蓄的間接傳情。
此外還有應酬贈答詩、題畫題文詩、言禪哲理詩、閒適隱逸詩、悼亡傷逝詩等,因其相對較少,很少用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