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的題材主要有這些,這樣答才能得滿分

2021-02-10 語文每日閱讀

詩歌的題材往往決定著詩歌的思想內容,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鑑賞古代詩歌,把握詩歌情感,就必須對不同類別的詩歌題材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根據題材對詩歌情感作出較為準確的預判。

(1)送別抒懷詩

送別抒懷詩是高考命題選取較多的一類詩歌,它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抒發離愁別緒、別後思念之情等方面。

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遊) 、徵戎、鄉旅、歸隱等。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寫詩相送,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這類詩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等。

離別並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別的悲傷之態,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悽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的《別董大》,表現了對朋友美好的祝願;岑參的《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

[答題示例1]

[2013·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臨 江 仙

[宋]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①。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①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題:(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解此題,可先參看標題和注釋,梳理詞作的內容,最後依題作答。題幹要求概括出「豐富」的情感,這就說明不止一處。「記得」「如今」句說明重逢,「薄宦」說明仕途不順,注釋告訴讀者有送別之情。考生可扣住重逢之喜、仕途之悲、離別之愁三個方面的情感來作答。

參考答案:(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2)羈旅思鄉詩

羈旅思鄉詩通常表現行役的艱難、漂泊的辛苦,對家鄉親人、國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嚮往。它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難、宦遊之艱。閱讀這類詩歌要大體了解詩人的經歷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歌中寄寓的複雜感情。

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古代詩歌閱讀《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第9題:

「詩的尾聯(『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答案: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答案:使思鄉之情不至流於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3)邊塞徵戰詩

邊塞徵戰詩是邊塞生活的藝術反映,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傷;抨擊統治者窮兵黷武,對戰爭的不滿和控訴;思鄉念親或徵人思婦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別感傷或壯別感奮等。邊塞徵戰詩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觸這類作品時,首先應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

[答題示例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從軍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①北,已報生擒吐谷渾②。

【注】①〔洮河〕水名,在甘肅。 ②〔吐谷渾〕敵軍首領。

題: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麼?請簡要回答。

解此題,重在理解詩句內容。「大漠風塵日色昏」寫景,烘託出緊張的局勢;「紅旗半卷出轅門」寫軍隊的氣勢;「前軍夜戰洮河北」寫戰事的艱苦;「已報生擒吐谷渾」卻筆鋒一轉,寫前軍已大獲全勝,連敵軍首領也被生擒。根據詩句內容可以看出,作者以輕快跳脫之筆,使全詩富有戲劇性。

參考答案: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首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4)山水田園詩

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盛唐時代是我國山水田園詩的繁榮時期。

[答題示例3]

[2015·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唐]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題: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解此題,要扣住題幹中的關鍵詞:「情感」「志向」。情感,是指詩人的心緒與思想;志向,是指詩人相對恆定、努力追尋的理想與願望。作答時可濃縮描寫之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再抓住尾聯的議論之語,體味其「志向」。

參考答案:本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之情,追求高潔堅貞、自由閒適之志。首聯從夕照美景吸引作者遊興寫起,點明訪問山家之由;頷聯寫蘭徑和山家槐庭美景:幽蘭散發陣陣香味,落日(用「夕暉」準確些——編者)透過庭槐灑下斑駁光影,暗示山家主人為高潔隱士;頸聯寫山谷幽靜空曠、風聲之響、月色之濃,呈現出山間特有景致;尾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閒適生活、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5)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一般以古代遺蹟為生發點,以地名或「覽古」「懷古」為標題的一類詩歌。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借古傷今、諷今、傷己,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了詞人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已逝,而那瀟灑儒雅、運籌帷幄的周郎,更激起詞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作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

[答題示例4]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上元①懷古(其一)

[唐]李山甫②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

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菸草古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詩人,累舉不第,文筆雄健,名著一方。

題:最後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這兩句表達感情的方式與前六句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解此題,先要理解詩句意思。前四句總結南朝興亡的教訓;頸聯通過堯行德無敵與秦守固難持對比,進一步警示統治者重視「德系盛衰」的歷史規律。尾聯以問答作結,用景物描寫結尾,通過秋天雨後青苔菸草籠罩的古城,渲染出蕭瑟悽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金陵昔盛今衰的感慨。明確了這些,也就能準確答出其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最後兩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歷史變遷之感。繁華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瀟瀟秋雨中靜默,令人感慨萬千。尾聯上半句警醒發問,破空而入,下半句以景作答,以景結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於史實(或借古抒懷),借對史實的鋪敘、議論,在對比中寄託自己的興亡之感。

(6)即景感懷詩

即景感懷詩,指的是作者因所見景物而引起某種感觸的一類詩歌。與借景抒情詩先有「情」後有「景」、是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懷詩是先有「景」後有「情」,「情」是因為「景」的觸動而生發。這類詩作題材廣泛,山水田園詩、送別抒懷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都可能是即景感懷之作,但除了這些類別的詩歌外,還有一些詩歌,它們也是詩人面對眼前之景而生發感慨之作,一般就把這些無法歸入以上幾類的寫景詩,歸入即景感懷詩。

[答題示例5]

[2011·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琅 琊 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這裡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題: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是一首即景感懷的詩歌。解此題,要細讀詩文,把握本詩的意象和意境,從而迅速概括出畫面內容。根據意象、意境,可探求作者寓於其中的思想感情。詩後的註解既能從某個角度對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也能對正確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起幹擾作用。我們要透徹地理解文本,不能一看到「被貶」就「傷感」,從而造成對詩歌情感的誤解。要透過注釋中的寫作背景,看出相較於鈎心鬥角的仕途給作者帶來的厭惡之感,作者在琅琊溪忘卻仕途煩惱,醉心山水,表達的是一種閒適之情。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7)即事感懷詩

即事感懷,指的是作者就某件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或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所謂「即事」詩,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例如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等,如果即事感懷,也是「即事感懷詩」。一般就把那些無法歸入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等幾類的抒懷詩,歸入此類。

[答題示例6]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喜外弟盧綸見宿

[唐]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①。

【注】①〔蔡家親〕表親。

題: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是一首即事感懷的詩歌。體味詩歌表達的情感要從題目、形象描述、抒情句、詩後的注釋等方面綜合去看。本詩題目中有「喜」「見」二字,可見見到外弟盧綸是件高興的事。再看詩中描述自己的境況——「四無鄰」「舊業貧」「白頭人」,而外弟(君)卻「相見頻」(時常來看我),從而又引出一個「愧」字,這就表達了一種複雜的心情:外弟來看自己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因為自己境況不好,對常來看自己的外弟又有些愧疚。

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感情。

(8)詠物抒懷詩

詠物抒懷在中國詩歌中具有悠久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詩經》時代。在古代詩歌中,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作者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這類詩詞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直接描繪物象,繪形繪聲繪色,以求精確逼真或傳神;一類託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題發揮,由此及彼。

[答題示例7]

野菊
楊萬裡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題:尾聯(「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化用了陶淵明哪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詩,作者借野菊以言志。要理解作者的志趣,對尾聯的理解至關重要。尾聯說野菊嘲笑一些追隨陶淵明的人,還要到陶淵明那裡媚求賞識。言外之意是野菊無須向人尋覓,自有像陶淵明那樣的高潔品格。這種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參考答案:採菊東籬下。表達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脫俗的志趣。

[解題指津]


詩歌常見情感概括

憂國憂民之悲慨 國破家亡之痛楚

遊子遷客之悽涼 徵夫思婦之幽怨

懷才不遇之寂寞 報國無門之憤慨

建功立業之豪邁 昔盛今衰之感傷

自由悠閒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熱愛

惜別友情之真摯 歸耕隱居之悠閒

黑暗官場之苦悶 蔑視權貴之高潔

離別相思之無奈 貶官謫居之憤懣

時光易逝之感慨 憤世嫉俗之激憤

解答提煉情感主旨類題的方法:

1.抓住詩題,確定詩歌題材,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抓形象。藉助描寫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整體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3.抓抒情方式,領悟所要表現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答題規範]

不論是局部設題,還是全局設題皆可按以下步驟答題

1.先概括。指出表現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和主旨。如果題幹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驟了。

2.聯繫詩歌內容,擺出之所以是某種思想感情和主旨的依據。這是一個分析過程。

3.如果要求鑑賞評價,可在分析之後進行具體評價。

[即學即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夏遊招隱寺暴雨晚晴

[唐]李正封①

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

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

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蓋繞迴廊。

【注】①〔李正封〕字中護,隴西(今甘肅臨洮)人。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進士,歷官司勳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監察御史。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第一問)這首詩抒發了作者落寞、失意、悠閒、孤獨之情。(第二問)全詩寓情於景,將複雜而多變的感情融合在景物描寫之中。「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蘊含落寞之意;「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蘊含失意之情;「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蘊含閒適之情;「山僧引清梵,幡蓋繞迴廊」蘊含著淡淡的孤獨。

2.[2013·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 船 歸

[宋]賀 鑄

綠淨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探究本詞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魏萬之京

[唐]李 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①客中過。

  關城②樹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①〔況是〕何況是。 ②〔關城〕指潼關。 ③〔御苑〕皇宮的庭苑。這裡借指京城。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評價此詩較好地「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請結合頷聯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離別的愁緒和諄諄告誡。「鴻雁不堪愁裡聽」,詩人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悵惘悽切;「空令歲月易蹉跎」,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對方要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 (2)頷聯中的「鴻雁」「雲山」,是感官接觸到的物象,是寫景;「愁裡聽」「客中過」,由景生情,抒發憂愁情緒;全聯同時又敘述了旅途的孤寂,即敘事。

4.閱讀下面這首金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水調歌頭·丙辰

[金]蔡松年①

星河淡城闕,疏柳轉清流。黃雲南卷千騎,曉獵冷貂裘。我欲幽尋節物,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

倦遊客,一樽酒,便忘憂。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不用悲涼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老境玩清世,甘作醉鄉侯。

【注】①〔蔡松年〕北宋末年戍守燕山,降金,在金國積官至右丞相。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凸顯遊子思鄉之情;「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一句看出作者頗受金國朝廷器重,但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又讓他矛盾不已,只好寄情山水;「甘作醉鄉侯」一句寫作者借酒消愁,其中又帶有自我安慰,由此可看出詞人的灑脫之情。

相關焦點

  •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怎樣做才能拿滿分?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試題,本來並不難。但是由於古代詩歌距離我們生活年代久遠,平時接觸不多,對所學篇目思之甚少,不能瞭然於胸,所以有一種生疏感。同學們失分比較多。如果我們能把握住做題的要領,有路可循,就可能會少跑分甚至得滿分。下面我們結合具體事例,談一下這類題的做法。
  • 武亦姝:中考古詩詞鑑賞題這樣答,老師不敢扣分,中考也能滿分!
    就是因為限於我們的閱歷,一些內容體會得還不深,我們的古詩詞其實每個人生階段來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而中考古詩詞鑑賞題則是將考查的內容儘可能地緊貼考綱,是與我們平時課程上學到的內容相通的,是對我們詩詞知識的進一步延伸和運用。
  • 古代詩歌|鑑賞術語及答題技巧,你是不是還沒掌握?趕快列印!
    對於語文來說,同學們最害怕的就是答詩歌鑑賞,因為讀不懂詩歌,弄不懂意思就沒辦法理解詩歌內容,不知道詩歌表達的內容,更沒辦法鑑賞賞析詩歌類型題了。但是如果你掌握了各種題材角度的詩歌,那麼有一套固定答題技巧,會輕鬆幫你搞定詩歌鑑賞題,詩歌表達技巧和作用一起搞定。為此,我整理了古代詩歌鑑賞術語及答題技巧,幫助大家學習解題技巧,詩歌鑑賞題滿分!
  • 【高中知識】詩歌題材分類
    三、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是以描寫美麗清新的自然景色、歌詠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通過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寫來寄寓情感,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寓情於景,借景寫情的手法是這一題材內容最常用的手法。
  • 高三英語一輪複習難點解析:完形填空這樣答都拿滿分
    高三英語一輪複習難點解析:完形填空這樣答都拿滿分完形填空作為高考英語中比較簡單的一部分,所以大家儘量都拿滿分。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高三英語完形填空怎麼才能打滿分,僅供大家參考。
  • 古詩詞閱讀指導——詩歌的題材分類(一)
    古代詩歌的題材分類中國古典詩歌雖說浩如煙海,但從題材的角度看,總有一些題材相同
  • 中國古代「婚鬧」是詩歌與民俗的結合,唐代催妝詩就是最好的體現
    我們都知道女性天生就是愛美,所以很多人都會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也就是結婚的當天,把自己化得美美的,迎接新的生活。後來在新娘子化妝這件事情上延伸出了專門的詩歌。這種詩歌的創作是要有才華的,而且要有靈感才能寫得出來。所以很多的古代學生在寫詩的時候也是花了一定的精力和心思的。
  • 開課了|鑑賞古代詩歌的抒情手法
    《涉江採芙蓉》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抒發思念愛人的憂傷;《短歌行》則大量運用比喻、引用的手法,表達對賢才的渴望和統一天下的雄心;《歸園田居(其一)》主要採用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歸隱的無窮樂趣和鄉居的安適心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鑑賞古代詩歌的抒情手法,是《考試大綱》中古詩文閱讀「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考點中的一項內容。
  • 奇美壯闊的邊塞詩,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有何特點?
    邊塞詩是以邊塞戰爭生活為主要題材的詩作。這類詩歌起源很早,在先秦《詩經》.《楚辭》等文學經典中就出現了有關徵戍的篇章,其後漢魏之際,戰亂頻仍,不論樂府還是文人詩,都極為關注徵戰的題材,曹操曾以「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來描繪戰爭的殘酷。
  • 備考2021‖古代詩歌鑑賞導學單:「鍊字」
    鑑賞詩歌的語言,就是要求品味詩歌語言的這些特點,並在此基礎上運用聯想、想像、比較等多種方法,領悟其精妙之處。從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題角度與命題方式來看,鑑賞詩歌語言的試題,大多針對詩歌的「鍊字」藝術、詩眼、語言風格等命制。鑑賞詩歌的語言,首先得理解語言的字面意義,進而體會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士人的閨閣情懷與詩歌的愛情題材,豔麗詩風
    詩歌不僅多寫婦女、愛情、國樓繡戶,而且以男女之情為中心,跟其他題材內容相融合。如不少詠物詩,所詠的花、柳、蜂、蝶等,實際上是女子的化身。一些敘事詩,像杜牧的《杜秋娘詩》、韋莊的《秦婦吟》,均借表現女主人公的命運遭遇,引起讀者關注,進而在敘述中,融入廣闊的社會歷史生活內容。某些情況比較複雜的題材,在表現主題上本來可以有多種選擇,此時也更傾向於表現情愛。
  • 中國古代故事:辯論題材與文書式體裁
    我們知道,詩歌中的辯論(munazira)體裁(形式)是維吾爾一突厥文學的傳統體裁。《墩欲谷碑》中有一些對話的句子。《突厥語大詞典》中有許多屬於這類體裁的樣品,如《冬夏爭辯》,可以稱其方長詩或者爭論詩歌。吐魯番發現的《彌勒會見記》也是以辯論體表形式寫成的。
  • 第2169季海波專欄陳海波:詩歌「五問式」教學法初探
    誦讀並鑑賞古代詩詞,儼然成為今天一種弘揚和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現象。 《語文課程標準》對古詩詞的教學提出:誦讀古代詩詞,在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大風破屋,大雨淋漓,詩人長夜無眠,感慨萬千,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推己及人,浮想聯翩,於是奮筆疾書,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宏願,千百年來震撼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弦。 教學這首詩,就需要引領學生探索此詩的寫作背景,不了解杜甫的人生經歷,也許很難理解詩歌蘊含的主題思想。
  • 古代文學史(二)知識點複習--第七編
    答:1)宋濂的文學成就主要是散文。作為明初文學道統觀念的代表者,他既認為「道」是「文」的主宰和靈魂,同時也認為「道」與「文」水乳交融,相互始終。2)宋濂散文中有很多反映社會現實和文人個性的作品,這正是他的文學成就和明初散文成就的集中體現。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古代詩歌四首》詩歌的分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古代詩歌四首》詩歌的分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古代詩歌四首》詩歌的分類,   1、從詩歌的形式可分為:   ①________詩(唐以前的詩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辭、樂府詩等;   ②________詩(唐以後的詩歌)包括________(五言侓詩、七言律詩)和________(五言絕句、七言絕句)。
  • 文本挖掘實操|用文本挖掘剖析54萬首詩歌,我發現了這些
    以下分別是清洗後的詩歌數據統計結果和部分樣例:針對上述數據,筆者在本文中主要有兩個大目標:構建一個包含熱門題材標籤的詩歌語料庫,用於後續的詩歌題材分類和詩歌生成任務;基於上述詩歌語料庫的各類文本挖掘和語義分析,以期得到有趣味的發現。
  •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常考題型難點突破
    近幾年高考北京卷中,比較類詩歌鑑賞試題多次出現,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均有涉及,往往選取兩首在主題、風格、題材、體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異之處的詩歌進行比較,比較點是兩首詩歌的相同之處或相異之處。綜合各方面考量,可以把古典詩歌的比較鑑賞遵循的基本原則概括為「宏觀把握」和「細部探微」,「宏觀把握」相同點,「細部探微」不同點。
  •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題之「名句鑑賞題」的命題特點及解答技巧
    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解答技巧】此類題目問得直截了當、簡潔明快,作答時可採取對號入座的方式,題目問什麼就答什麼,有幾問就答幾問。
  • [詩詞鑑賞]古代詩詞分類鑑賞方法|詩歌分類鑑賞匯總|強烈建議收藏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面臨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中國詩壇上,送別詩可以說是詩歌中重要題材之一。在閱讀和欣賞這類詩詞,要注意離別的場所、時間、人物以及抒情視角。可以說,這是閱讀與欣賞送別詩的關鍵。送別詩在寫法上主要有借景抒情和因事抒情。前者就是借景物來烘託情感,後者就是藉故事演繹來抒發情感(這主要體現在詞中)。
  • 三光日月星,四詩風雅頌,古代詩歌是如何變化發展的
    那麼,「詩歌」的起源到底是什麼呢?將他們創造出來的人又是誰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歷史留給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麼。圖 ▏古代文人首先,我們得了解,「詩歌」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如果問到大家什麼是「詩歌」的話,大家可能會回答「李白的詩就是詩歌啊」、「杜甫的詩也是詩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