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的題材往往決定著詩歌的思想內容,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鑑賞古代詩歌,把握詩歌情感,就必須對不同類別的詩歌題材有充分的了解,並能根據題材對詩歌情感作出較為準確的預判。
(1)送別抒懷詩
送別抒懷詩是高考命題選取較多的一類詩歌,它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抒發離愁別緒、別後思念之情等方面。
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遊) 、徵戎、鄉旅、歸隱等。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寫詩相送,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這類詩大多纏綿悽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等。
離別並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送別的悲傷之態,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悽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的《別董大》,表現了對朋友美好的祝願;岑參的《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
[答題示例1]
[2013·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臨 江 仙
[宋]歐陽修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①。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注】①歐陽修貶任滁州太守期間,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將赴任閬州(今四川閬中)通判,遠道來訪,歐陽修席上作此詞相送。詞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進士的宴會,「閬苑」指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題:(1)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請簡要概括。
解此題,可先參看標題和注釋,梳理詞作的內容,最後依題作答。題幹要求概括出「豐富」的情感,這就說明不止一處。「記得」「如今」句說明重逢,「薄宦」說明仕途不順,注釋告訴讀者有送別之情。考生可扣住重逢之喜、仕途之悲、離別之愁三個方面的情感來作答。
參考答案:(這首詞蘊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別重逢的喜悅。②宦海沉浮的悲惋無奈。③離別在即的愁緒。
(2)羈旅思鄉詩
羈旅思鄉詩通常表現行役的艱難、漂泊的辛苦,對家鄉親人、國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對安定幸福生活的嚮往。它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難、宦遊之艱。閱讀這類詩歌要大體了解詩人的經歷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歌中寄寓的複雜感情。
如,2015年全國新課標卷Ⅰ古代詩歌閱讀《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第9題:
「詩的尾聯(『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答案:雖有羈旅思鄉之愁,卻能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熱忱)「對全詩的情感抒發有怎樣的作用?」(答案:使思鄉之情不至流於感傷,也提升了全詩的格調)
(3)邊塞徵戰詩
邊塞徵戰詩是邊塞生活的藝術反映,所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邊塞風光;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感傷;抨擊統治者窮兵黷武,對戰爭的不滿和控訴;思鄉念親或徵人思婦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別感傷或壯別感奮等。邊塞徵戰詩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觸這類作品時,首先應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
[答題示例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從軍行七首(其五)
[唐]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①北,已報生擒吐谷渾②。
【注】①〔洮河〕水名,在甘肅。 ②〔吐谷渾〕敵軍首領。
題:作為邊塞詩,本詩洋溢著怎樣的感情基調?為什麼?請簡要回答。
解此題,重在理解詩句內容。「大漠風塵日色昏」寫景,烘託出緊張的局勢;「紅旗半卷出轅門」寫軍隊的氣勢;「前軍夜戰洮河北」寫戰事的艱苦;「已報生擒吐谷渾」卻筆鋒一轉,寫前軍已大獲全勝,連敵軍首領也被生擒。根據詩句內容可以看出,作者以輕快跳脫之筆,使全詩富有戲劇性。
參考答案:因為軍隊主動驍勇,戰事大捷喜人,所以整首詩洋溢著輕快振奮的感情基調。
(4)山水田園詩
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們以自然山水或農村自然景物、田園生活為吟詠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閒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盛唐時代是我國山水田園詩的繁榮時期。
[答題示例3]
[2015·四川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夏日遊山家同夏少府
[唐]駱賓王
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籠累,唯餘松桂心。
題: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解此題,要扣住題幹中的關鍵詞:「情感」「志向」。情感,是指詩人的心緒與思想;志向,是指詩人相對恆定、努力追尋的理想與願望。作答時可濃縮描寫之景,揣摩作者的「情感」,再抓住尾聯的議論之語,體味其「志向」。
參考答案:本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之情,追求高潔堅貞、自由閒適之志。首聯從夕照美景吸引作者遊興寫起,點明訪問山家之由;頷聯寫蘭徑和山家槐庭美景:幽蘭散發陣陣香味,落日(用「夕暉」準確些——編者)透過庭槐灑下斑駁光影,暗示山家主人為高潔隱士;頸聯寫山谷幽靜空曠、風聲之響、月色之濃,呈現出山間特有景致;尾聯直接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閒適生活、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
(5)懷古詠史詩
懷古詠史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一般以古代遺蹟為生發點,以地名或「覽古」「懷古」為標題的一類詩歌。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借古傷今、諷今、傷己,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了詞人對歷史、人生的深沉感慨。時光不再,英雄已逝,而那瀟灑儒雅、運籌帷幄的周郎,更激起詞人雙鬢染霜而功業未就的傷己之情。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作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歷史滄桑的感慨。
[答題示例4]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上元①懷古(其一)
[唐]李山甫②
南朝天子愛風流,盡守江山不到頭。
總是戰爭收拾得,卻因歌舞破除休。
堯行道德終無敵,秦把金湯可自由。
試問繁華何處有?雨苔菸草古城秋。
【注】①〔上元〕古金陵的別稱,即現在的南京。 ②〔李山甫〕唐朝詩人,累舉不第,文筆雄健,名著一方。
題:最後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這兩句表達感情的方式與前六句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解此題,先要理解詩句意思。前四句總結南朝興亡的教訓;頸聯通過堯行德無敵與秦守固難持對比,進一步警示統治者重視「德系盛衰」的歷史規律。尾聯以問答作結,用景物描寫結尾,通過秋天雨後青苔菸草籠罩的古城,渲染出蕭瑟悽清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金陵昔盛今衰的感慨。明確了這些,也就能準確答出其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最後兩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歷史變遷之感。繁華已逝,只剩一座冷寂的荒城在瀟瀟秋雨中靜默,令人感慨萬千。尾聯上半句警醒發問,破空而入,下半句以景作答,以景結情(或借景抒情);而前六句寓情於史實(或借古抒懷),借對史實的鋪敘、議論,在對比中寄託自己的興亡之感。
(6)即景感懷詩
即景感懷詩,指的是作者因所見景物而引起某種感觸的一類詩歌。與借景抒情詩先有「情」後有「景」、是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懷詩是先有「景」後有「情」,「情」是因為「景」的觸動而生發。這類詩作題材廣泛,山水田園詩、送別抒懷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都可能是即景感懷之作,但除了這些類別的詩歌外,還有一些詩歌,它們也是詩人面對眼前之景而生發感慨之作,一般就把這些無法歸入以上幾類的寫景詩,歸入即景感懷詩。
[答題示例5]
[2011·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題。
琅 琊 溪①
[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於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 ②〔槎(chá)〕這裡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題: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這是一首即景感懷的詩歌。解此題,要細讀詩文,把握本詩的意象和意境,從而迅速概括出畫面內容。根據意象、意境,可探求作者寓於其中的思想感情。詩後的註解既能從某個角度對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起到提示作用,也能對正確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起幹擾作用。我們要透徹地理解文本,不能一看到「被貶」就「傷感」,從而造成對詩歌情感的誤解。要透過注釋中的寫作背景,看出相較於鈎心鬥角的仕途給作者帶來的厭惡之感,作者在琅琊溪忘卻仕途煩惱,醉心山水,表達的是一種閒適之情。
參考答案:這首詩描寫了雪消溪漲、遊客渡溪、古槎橫溪、山花隨溪水流出等畫面。表現了作者對琅琊溪美景的喜愛之情,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
(7)即事感懷詩
即事感懷,指的是作者就某件事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或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所謂「即事」詩,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例如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等,如果即事感懷,也是「即事感懷詩」。一般就把那些無法歸入送別抒懷詩、山水田園詩、邊塞徵戰詩、羈旅懷鄉詩等幾類的抒懷詩,歸入此類。
[答題示例6]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喜外弟盧綸見宿
[唐]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①。
【注】①〔蔡家親〕表親。
題: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是一首即事感懷的詩歌。體味詩歌表達的情感要從題目、形象描述、抒情句、詩後的注釋等方面綜合去看。本詩題目中有「喜」「見」二字,可見見到外弟盧綸是件高興的事。再看詩中描述自己的境況——「四無鄰」「舊業貧」「白頭人」,而外弟(君)卻「相見頻」(時常來看我),從而又引出一個「愧」字,這就表達了一種複雜的心情:外弟來看自己是件高興的事,但是因為自己境況不好,對常來看自己的外弟又有些愧疚。
參考答案:表達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有悲」)的感情。
(8)詠物抒懷詩
詠物抒懷在中國詩歌中具有悠久的傳統,可以追溯到《詩經》時代。在古代詩歌中,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嶽,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作者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這類詩詞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直接描繪物象,繪形繪聲繪色,以求精確逼真或傳神;一類託物寓意,借物言志,借題發揮,由此及彼。
[答題示例7]
野菊
楊萬裡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題:尾聯(「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化用了陶淵明哪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
這是一首詠物抒懷詩,作者借野菊以言志。要理解作者的志趣,對尾聯的理解至關重要。尾聯說野菊嘲笑一些追隨陶淵明的人,還要到陶淵明那裡媚求賞識。言外之意是野菊無須向人尋覓,自有像陶淵明那樣的高潔品格。這種品格就是作者的志趣所在。
參考答案:採菊東籬下。表達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脫俗的志趣。
[解題指津]
詩歌常見情感概括
憂國憂民之悲慨 國破家亡之痛楚
遊子遷客之悽涼 徵夫思婦之幽怨
懷才不遇之寂寞 報國無門之憤慨
建功立業之豪邁 昔盛今衰之感傷
自由悠閒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熱愛
惜別友情之真摯 歸耕隱居之悠閒
黑暗官場之苦悶 蔑視權貴之高潔
離別相思之無奈 貶官謫居之憤懣
時光易逝之感慨 憤世嫉俗之激憤
解答提煉情感主旨類題的方法:
1.抓住詩題,確定詩歌題材,初步感知詩歌情感。
2.抓形象。藉助描寫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整體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3.抓抒情方式,領悟所要表現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答題規範]
不論是局部設題,還是全局設題皆可按以下步驟答題
1.先概括。指出表現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和主旨。如果題幹只要求「概括」,就不必有以下的步驟了。
2.聯繫詩歌內容,擺出之所以是某種思想感情和主旨的依據。這是一個分析過程。
3.如果要求鑑賞評價,可在分析之後進行具體評價。
[即學即練]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夏遊招隱寺暴雨晚晴
[唐]李正封①
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
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
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
山僧引清梵,幡蓋繞迴廊。
【注】①〔李正封〕字中護,隴西(今甘肅臨洮)人。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進士,歷官司勳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監察御史。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第一問)這首詩抒發了作者落寞、失意、悠閒、孤獨之情。(第二問)全詩寓情於景,將複雜而多變的感情融合在景物描寫之中。「竹柏風雨過,蕭疏臺殿涼」蘊含落寞之意;「石渠寫奔溜,金剎照頹陽」蘊含失意之情;「鶴飛巖煙碧,鹿鳴澗草香」蘊含閒適之情;「山僧引清梵,幡蓋繞迴廊」蘊含著淡淡的孤獨。
2.[2013·湖南卷]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題目。
釣 船 歸
[宋]賀 鑄
綠淨春深好染衣,際柴扉。溶溶漾漾白鷗飛,兩忘機。
南去北來徒自老,故人稀。夕陽長送釣船歸,鱖魚肥。
探究本詞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詞人通過「釣船」「柴扉」「白鷗」「鱖魚」等意象的描寫,展現出田園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隱居為樂,不再以世事縈懷的內心世界。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魏萬之京
[唐]李 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①客中過。
關城②樹色催寒近,御苑③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①〔況是〕何況是。 ②〔關城〕指潼關。 ③〔御苑〕皇宮的庭苑。這裡借指京城。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評價此詩較好地「把敘事、寫景、抒情交織在一起」,請結合頷聯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1)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離別的愁緒和諄諄告誡。「鴻雁不堪愁裡聽」,詩人以自己的心情來體會對方,悵惘悽切;「空令歲月易蹉跎」,詩人語重心長地告誡對方要抓緊時間成就一番事業。 (2)頷聯中的「鴻雁」「雲山」,是感官接觸到的物象,是寫景;「愁裡聽」「客中過」,由景生情,抒發憂愁情緒;全聯同時又敘述了旅途的孤寂,即敘事。
4.閱讀下面這首金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水調歌頭·丙辰
[金]蔡松年①
星河淡城闕,疏柳轉清流。黃雲南卷千騎,曉獵冷貂裘。我欲幽尋節物,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
倦遊客,一樽酒,便忘憂。擬窮醉眼何處,還有一層樓。不用悲涼今昔,好在西山寒碧,金屑酒光浮。老境玩清世,甘作醉鄉侯。
【注】①〔蔡松年〕北宋末年戍守燕山,降金,在金國積官至右丞相。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只有西風黃菊,香似故園秋」凸顯遊子思鄉之情;「俯仰十年事,華屋幾山丘」一句看出作者頗受金國朝廷器重,但內心深處潛伏著的民族意識又讓他矛盾不已,只好寄情山水;「甘作醉鄉侯」一句寫作者借酒消愁,其中又帶有自我安慰,由此可看出詞人的灑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