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的閨閣情懷與詩歌的愛情題材,豔麗詩風

2020-12-12 崢嶸歲月00

晚唐時期,閨閣情懷在文士精神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稱「溫李」的溫庭筠與李商隱,以愛情題材的詩歌和豔麗詩風,在詩苑中開闢出新的境界晚於他們的韓偓、吳融、唐彥謙等,則是其詩風的繼承者。

晚唐土人寄情閨閣,是由於在科舉和仕途上缺少出路,轉而從男女情愛方面尋找補償和慰籍,亦由於晚唐時代禮教鬆弛,享樂淫逸之風盛行,狎妓冶遊,成為時尚。士人們神馳於綺樓錦檻、紅燭芳筵,陶醉於仙姿妙舞、軟語輕歌。詩歌不僅多寫婦女、愛情、國樓繡戶,而且以男女之情為中心,跟其他題材內容相融合。如不少詠物詩,所詠的花、柳、蜂、蝶等,實際上是女子的化身。一些敘事詩,像杜牧的《杜秋娘詩》、韋莊的《秦婦吟》,均借表現女主人公的命運遭遇,引起讀者關注,進而在敘述中,融入廣闊的社會歷史生活內容。某些情況比較複雜的題材,在表現主題上本來可以有多種選擇,此時也更傾向於表現情愛。如關於唐玄宗、楊貴妃的題材,寫起來往往容易涉及政治,但晚唐人卻偏重於寫情愛。張枯(792?-854?)詩集中取材與楊貴妃有關的絕句達13首之多,沒有一首往政治方面去寫。這些,都表現了晚唐詩歌在題材內容上的取向。

由於題材本身具有綺豔性質,加以奢摩之風對於美學趣味的影響,晚唐情愛詩,在色彩、辭藻等方面,具有豔麗的特徵。尤其是溫庭筠的許多詩,豔麗中還帶有較濃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鮮明地表現出晚唐的時尚。

溫庭筠(801-866),是晚唐時期走在文學潮流前面,詩、詞、駢文小說兼擅的作家。他出身於沒落的士大夫家庭,作風浪漫。史稱其「士行塵雜」,「與新進少年狂遊狹邪」(《新唐書》本傳),可算是士人中典型的浪子,這對他的詩詞創作都有很深的影響。溫庭筠與李商隱同為晚唐綺豔詩風的重要代表。他現存詩三百三十餘首,總體風格屬於華美巧麗的一路。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以樂府詩為代表,風格穠豔繁密;另一類以近體律絕為代表,清麗流美。溫庭筠的樂府詩多達七十餘首,在唐代樂府詩作者中堪稱重鎮、內容有一部分屬於懷古詠史、紀遊寫景,但主要是寫閨閣,宴遊,如《春愁曲》:

紅絲穿露珠簾冷,百尺啞啞下纖綆。遠翠愁山入臥屏,兩重雲母空烘影。涼簪墜發春眠重,玉兔熅香柳如夢。錦疊空床委墮紅,颸颸掃尾雙金鳳。蜂喧蝶駐俱悠揚,柳拂赤闌纖草長。覺後梨花委平綠,春風和雨吹池塘。

頭兩句寫閨中春愁,從破曉時的外景、到女子空床獨眠,到以風雨送春之景、暗示春光虛度、美人遲暮,側重環境氣氛的渲染,側重視覺彩繪與膩香脂粉的溫馨描寫、華美綽約,上承齊梁宮體和李賀的澀豔,又在細密、隱約和遣辭造境上具有某些詞的特徵。

溫詩不只限於寫情愛。他的近體詩情愛題材所佔比重較小,風格清麗,不同於樂府詩的穠豔。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如《過陳琳墓》《終五丈原》《蘇武廟》等篇、歷來傳誦、「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抒寫與陳琳異代同心之感、頗有英雄失路之慨。能夠見出溫庭筠在放蕩一面之外、還有執著的頗想有所作為的一面。他有許多寫羈旅情思、旅途風物的詩、寫得清麗工細。如《商山早行》: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騷牆。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頷聯全用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詞組合,「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突出了「早行」的特點,「見道路辛苦,羈旅愁思」(歐陽修《六一詩話》),頗得歐陽修的稱貫。 韓偓(842-914?),以寫綺豔的香奩詩著名,但實際上他的感時述懷之作,在唐末詩壇上頗具光彩。韓偓存詩總共三百三十餘篇。任翰林學士期間和貶離朝廷之後,有不少詩篇涉及時事。如《故都》《感事三十四韻》等詩,寫朱溫強迫昭宗遷都洛陽和廢哀帝自立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堪稱反映一代興亡的詩史。「天涯烈土空垂涕,地下強魂必噬臍」(《故都》)、「鬱郁空狂叫,微微幾病癲」(《感事三十四韻》),哀感沉痛,在當時詩人中是很突出的韓偓有《香奩集》,收詩百篇,多數是早年的作品。嚴羽謂其「皆裾裙脂粉之語」(《滄浪詩話·詩體》)。其中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像《席上有贈》《詠手》《詠浴》之類,淫狎輕靡,跟齊梁宮體一脈相承。二是與時事有關,多少帶一些寄託的,為數較少。三是寫男女之情而能保持一定品位的。如「廊倚柱堪惆悵,細雨輕寒花落時」(《繞廊》)、「若是有情怎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哭花》),可謂麗不傷雅,情濃意摯。韓倔還善於藉助環境,以含蓄之筆寫閨閣情緒。如《已涼》:

碧闌千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人只龍鬚方錦褥。巴涼天氣未寒時。

通過闌幹,繡簾、屏風、圖畫、墊席、錦褥。烘託固房密室的氣氛,再點出已涼未寒的天氣,不言情而情自然蘊涵其中。

與韓偓同年中進士,又一起任過翰林學士的吳跑(-903?),詩歌內容和風格也有些接近韓偓。《情》詩云:「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月不長圓花易落,一生惆悵為伊多。」思路頗細,兼有情致。唐意謙(?——893?),少師溫庭筠為詩,但從他用七絕寫的《無題十首》和多數律詩看,亦同時追摹李商隱。「下疾不成雙點淚,斷多難到九迴腸」(《離鸞》),風格和寫法即介乎溫、李之間。他以用典精巧和含蓄蘊藉受到宋代楊億、黃庭堅乃至明代楊慎的肯定,但比起李商隱要淺弱得多。像《穆天子傳》:「王母清歌玉琯悲,瑤臺應有再來期。穆王不得重相見,恐為無端哭盛姬。」顯然是受了李商隱《瑤池》的影響,而在詩味雋永方面遠遠不如。大體說來,寫男女情愛一類題材,到韓偓、吳融、唐彥謙等人,已遜於前一階段的李商隱、溫庭筠。而他們之後的五代時期,士大夫的閨閣情懷,主要借詞表現,同類題材的五、七言詩,則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看,都明顯地走向衰落了。

相關焦點

  • 【高中知識】詩歌題材分類
    三、山水田園詩山水田園,是以描寫美麗清新的自然景色、歌詠閒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詩人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通過對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自然景物的描寫來寄寓情感,藉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嚮往。寓情於景,借景寫情的手法是這一題材內容最常用的手法。
  • 「柔靡纖弱」和「豪邁奔放」相結合,為何初唐詩歌便如此繁盛?
    這一時期,詩歌深受南朝詩風的影響,詩歌內容也多以糜麗柔弱為主以「綺錯婉媚」為特色的成就了「上官體」,也開啟了宮廷詩風開了先河。第二階段作品不同於前期詩歌的糜麗柔弱,內容上具有生活樂趣,充滿生機,深受眾人的喜愛,其中宋之問就是此類型詩歌的詩派先驅人之一。
  • 李商隱詩歌中的黃昏意象,哪三種題材視角下體現出來?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長期不受重視,關於其詩歌 意象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 清代李商隱詩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 集中在詩歌的整理、註疏和詩事考證上,但從意象 角度對李商隱詩歌進行的考察仍然處於空白階段, 沒有形成系統評論。二十世紀至今,對李商隱詩歌的研究總體上繼 承了註疏考證的學術特色。而從五四運動到一九 四九年的研究,在新文化思潮影響下體現出別樣風 貌。
  • 他的詩歌擺脫了齊梁綺麗詩風的影響,為唐詩的正確發展奠定了基礎
    詩歌中最有名的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是王勃在長安送杜姓朋友去蜀川上任時寫的送別詩。詩歌語言簡潔,感情充沛,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借詠物來詠懷。初唐四傑的作品雖然沒有能夠完全擺脫六朝遺風,但他們在唐代詩歌史上的貢獻是不可忽略的,正如杜甫詩《戲為六絕句》所云:「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 大曆詩風的藝術特點、形成原因及大曆十才子
    導語:大曆是盛唐向中唐過渡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詩風也顯示出了過渡期的特點。這個時期的詩人們,大多經歷過盛唐的繁華,詩歌創作受到過盛唐詩風的影響。詩中對於政治的熱情也消退了,內容逐漸回歸到了個人與自然中去,嚮往隱逸,詩風傾向於寧靜平淡。韋應物前期的詩歌關注社會現實,對百姓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而對統治者的貪圖享樂則表示了譴責。如《答王郎中》表現了自己拿了俸祿卻沒法改變現狀的慚愧。
  • 文學史:南宋後期和遼金的詩歌
    (二)生活面狹小,創作局限於書齋中;詩歌內容較單薄,只有少數寫民生疾苦或時事,多數作品內容是題詠景物,唱酬贈答;存詩較少,格局較小。 (三)以賈島、姚合為宗。 1.精雕細琢,玲瓏雅潔,詩風與賈、姚似;趙師秀曾選賈姚詩,合編為《二妙集》。
  • 一首極度唯美的英文愛情詩歌,讓愛意緩緩流過我們的心頭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唯美的英文愛情詩歌,Summer for Thee, Grant I May be請允許我成為你的夏天希望大家喜歡。她的詩主要寫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誼、詩風凝練婉約、意象清晰,描繪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強,極富獨創性。她被視為20世紀現代詩歌的先驅之一。
  • 《大曆詩風》寫作記
    憑著做碩士論文時形成的對大曆詩的若干想法,我構擬了這樣一個研究思路:首先,由分別反映開天和大曆詩歌觀念的兩個當代詩選《河嶽英靈集》、《中興間氣集》入手,概括當時人對開天—大曆詩歌的基本看法,通過其間差異的比較,提出詩風發生變異的若干假說,以此為展開研究思路的起點;其次,對大曆詩人的精神偶像和後世有關大曆詩歌的各種論述進行分析,提煉出若干焦點命題,確定大曆詩風變異的基本趨向;複次,依次從主題取向、時空觀念
  • 藝術成就類——曹丕詩歌的內容及詩風創新之處
    藝術成就類(曹丕)簡答曹丕詩歌的內容及詩風創新之處。答:魏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曹丕詩風的新變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曹操是亂世英雄,所抒之情大都與歷史命運感和平定天下的抱負有關,曹丕卻更努力於個人情感的表達。他敏感而多情,在眾賓歡坐的宴會上,他會突然體會到「樂極哀情來,寥亮摧肝心」;而日暖花開,谷水潺潺的自然景物,給他帶來的卻是「月盈則衝,華不再繁」的憂慮。他對人生中悽涼情感的體驗,可以說是超出於同時代其他詩人的。
  • 古詩詞閱讀指導——詩歌的題材分類(一)
    古代詩歌的題材分類中國古典詩歌雖說浩如煙海,但從題材的角度看,總有一些題材相同
  • 「建安七子」的詩歌,表現出建安詩風的特徵,主要在這3個方面上
    建安七子一、慷慨悲涼的時代之音。七子的詩題材較廣。他們的作品中有很多反映社會動蕩,抒發個人抱負的詩,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王粲的《七哀詩》、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劉楨的《贈從弟》等。他們的詩或寫漢末混戰,民不聊生的悲慘景象,「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詩》),「四望無煙火,但見林與丘。城郭生榛棘,蹊徑無所由」(《從軍詩》之五);或抒自己的抱負和理想,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建樹功業,「騁哉日月逝,年命將西傾。
  • 尋求二十一世紀詩歌發展的切入點:從探討現當代優秀詩歌流派出發
    這個時期,也出現了由周作人、鄭振鐸、茅盾、葉聖陶等十二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人生派)、由郭沫若、鬱達夫、田漢等人成立的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社(現代愛情詩源頭)等新文學團體,對新詩的發展起到了獨具意義的推動作用。
  • 近體詩寫作第三講 題材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詩歌題材的話題。古往今來,在浩如煙海的詩歌中,幾乎每一個我們能想到的題材,詩人們都有涉及到。春恨秋悲也罷,怨憤諷刺也罷,別離相遇也罷,四時佳節也罷,議論抒懷也罷,但凡我們生活所經歷的,所想到的,詩歌都能夠觸及。因為詩人寫詩,寫的就是生活,寫的就是思想,寫的就是情感,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可以作為詩的題材和內容。
  • 品讀徐志摩的詩歌,體會詩歌中所帶來的個性美、意向美和意境美
    徐志摩最早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特別生留學於英國劍橋大學,這才開始了詩歌創作。徐志摩本身是一個擁有浪漫主義情懷的人,在西方教育的洗禮下,加上深受雪萊、拜倫等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在與英國貴族名流交流的過程中,深受拜倫、雪萊等詩人的影響,奠定了其浪漫主義詩風。
  • 2019年軍旅詩歌概述:心靈堅守與詩域拓展
    尤其是,董玉方、艾蔻、樸耳、雷曉宇、李慶文、王方方、許諾等新銳詩人以各具風格的靈性寫作迅速成長,讓我們看到了軍旅詩歌的未來希望。「被譽為『英雄旋律、青銅品格、烈火情懷、熱血文字』的軍旅詩歌與時代同頻共振,已成為反映軍營現實的一面鏡子。當越來越多的目光關注到軍隊的發展時,『寫什麼、怎麼寫、為誰寫』依然是軍旅詩歌創作中不能繞開的重大問題。
  • 英語詩歌—守候我們的愛情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英語詩歌—守候我們的愛情 2013-02-20 16:14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如何從事詩歌鑑賞教學
    3、以情感為主線,體會詩歌深層次的意蘊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歌。作者的感情體現在詩歌裡,詩歌的感情包含在字裡行間。詩歌講究語言精練,注重內容的高度集中和整體的音韻美,這樣完美的組合最終構築了詩歌濃縮的整體美感。如果我們欣賞時把注意力集中在個別字詞或技法上,就會破壞這種整體的美感。就如蘇軾《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 元好問崇尚陶詩的自然境界,而淡泊悠然,是陶淵明一貫的詩風
    本篇專論陶詩,藉以表達其崇尚自然的詩歌主張。自然,是陶詩最突出的美學特質。這種特質首先體現在詩歌語言上。在陶詩中,那種仿佛脫口而出、不假雕琢而又情味雋永的詩句幾乎比比皆是。像「有風自南,翼彼新苗」,「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等詩句,都達到了一種「胸中自然流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