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者朋友給華子留言,問華子為什麼在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玩手機或是看電視,是因為擔心影響消化和吸收嗎?華子回答說,在《論語鄉黨》裡,孔子曾說過「食不語,寢不言」,其本意指的是人們在祭祀時應遵守的禮節,但現在看來也有科學依據。在吃飯時做其他的事,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可能會誤吞異物,造成的危害是超乎想像的。
一、「食不語」泛指吃飯時的信息交流
中國傳統中有「餐桌文化」,很多人在與他人商討事情時,習慣於在餐桌上進行。因為從動物本能上來說,進食是讓身體愉悅的事情。所以人們在吃飯的時候互相商討事情,可以舒緩心情,減輕緊張情緒,減少可能出現的衝突。不過也有人可能會利用飲食來布下陷阱,以至於有了「鴻門宴」的典故。
但「鴻門宴」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飯局還是輕鬆愉快的。古人們在飯桌上用「言語」進行信息交流,但吃飯時說話,口水和食物殘渣會四處噴濺,看起來並不是一件有禮貌的事,所以孔子為了「守禮」,而規定「食不語」。
古人們湊在一起吃飯交流的機會並不多,對身體的影響很少。而對於現代人而言,信息交流的方式要多於古人,比如現在的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都是信息的載體,很多人幾乎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電子信息設備,在吃飯時還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對身體的影響就不容忽視了。
二、吃飯時玩手機為什麼會產生危害
人體通過神經控制身體的各項活動,不同的行為由不同的神經中樞控制,但是不同的神經中樞之間會互相抑制。比如說戰士在緊張戰鬥時會忘記傷口的疼痛,失戀的人在焦慮難過時會忘記飢餓,孩子們在熬夜玩遊戲時會忘記睏倦等,就是一個神經中樞受到強刺激後,就會抑制其他神經中樞的反應,也就是俗話說的「一心不可二用」。
人在正常吃飯時,食物會刺激胃腸的交感神經,使得消化道蠕動加快,消化液分泌增加,以保證消化吸收的順利進行。但是手機、電腦、電視上面的信息載量很大,對神經中樞的刺激遠大於食物對消化道的刺激,就會使消化功能受到抑制,造成不良影響了。
三、吃飯時玩手機「分心」的壞處
1、消化不良:吃飯時「分心」做其他的事,消化功能會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消化道蠕動變慢,消化液分泌減少,短期影響可能造成腹脹、腹痛的症狀。形成長期習慣後,就會導致腹瀉、便秘、營養吸收障礙、免疫力降低等問題出現。
2、會長胖:人在吃飽時,是通過胃部的神經反饋通知大腦的,但是此時如果忙於其他的事情。「飽食」反饋神經就會受到抑制,從而導致人會不自覺地吃進更多的食物,結果過多的能量會變成脂肪累積下來,人就會發胖了。
3、嗆咳與窒息:人體氣管與食管的開口都在咽部,吞咽食物時會通過神經反射使會厭軟骨蓋住氣管入口,避免食物誤入氣管。但是在吃飯的同時還在說話、玩手機、看電視,就可能使控制會厭軟骨神經反射被抑制,引起食物誤吸,引起嗆咳,如果食物落入下呼吸道,還會引起吸入性肺炎。最危險的是誤吸入大團食物會直接阻塞氣道,引起窒息,在幾分鐘之內就會引起心跳驟停而死亡。
4、吞入異物:有個喉科醫生跟華子說過,他幫過很多患者取過卡喉的異物,有魚刺,有堅果硬殼,還有果核,還有各種的動物骨頭,還有折斷的竹籤等。有些異物體積大得出奇,兒童可能會因為無知而吞入異物,但成年人基本都是在吃東西的時候玩手機或是做其他的事,從而導致了誤吞。這些異物可能會穿透食管壁造成膿胸,如果刺入了主動脈,還會引發大出血造成生命危險。
5、消化系統疾病:當吃飯時玩手機,注意力不在食物上時,會忽略食物本身的色、香、味,忽略進食多樣性,導致長期進食單一,吃飯速度過快。而消化道相關的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就與進食不規律、不均衡有著密切關係。甚至還有可能導致消化道相關的腫瘤,如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
總結一下,孔子所說的「食不語」,雖然是為了「守禮」,但是在今天看來,也有保健身體的科學依據。我們在吃飯時,不僅要「食不語」,還要放下手機、關上電視和電腦,以保護消化系統不受傷害。所以,華子建議大家,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別分心。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