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是中國古代一種傳統的民俗文體活動,古詩中描寫春遊的作品也有很多,比如杜甫的「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李嶠的「主家山第接雲開,天子春遊動地來」等等,但要說到描寫春遊最經典的作品,當屬宋代宋祁寫的這首《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這首詞是宋祁春遊時所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詞的上片寫郊遊時所見的燦爛春光。「東城漸覺風光好」,這一句總寫春景,由一個「好」字點出。「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接著三句具體寫春光的「好」,碧波蕩漾,楊柳堆煙,寒意微微,紅杏爭春,這是一派煥發著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其中「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最妙,向來為人所傳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讚這句詞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而清朝人劉體仁在《七頌堂詞繹》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一「鬧」字卓絕千古。
宋祁也因為這一句而被時人稱為「紅杏尚書」。這個「鬧」字打通了人的視覺和聽覺,把無聲的姿態說成有聲的波動。不但使人覺得那杏花紅得熱烈,也讓人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機。
上片極力讚賞春景,色彩明豔;下片慨嘆人生如夢,春光易逝,流露出一片傷感的情緒。「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此刻的華娛引起了詞人的傷嘆,他嘆息浮生若夢,苦多樂少,因而他不能因為金錢而放棄這歡樂的瞬間。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詞人是多麼留戀這美好的時光,留戀得竟有些痴了,他為同遊的朋友而舉起酒杯,希望能留住夕陽,請它在花叢間多逗留一會。
此詞上片從遊湖寫起,謳歌春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鮮明的早春圖;下片則一反上片的明豔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夢,虛無縹緲,匆匆即逝,因而應及時行樂,反映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尋歡作樂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