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2020-07-28 珂珂的時光之旅

現在大家都提倡科學育兒,那麼科學育兒是什麼呢?

科學育兒就是用最符合客觀規律的方法來養育孩子。在生活中,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發展狀況來對待孩子的衣食住行和他各階段的教育問題。

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但是現在依然還有很多人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按照二三十年前的思想觀念來對待孩子的各個方面。

近日,在福建惠安,一女子帶孩子回娘家,五個月的女嬰被打翻的開水壺燙傷,姥爺堅持用當地的土方法: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減輕疼痛。當孩子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休克,渾身酒味,全身22%面積被燙傷。意識模糊的孩子,反覆嘔吐七次,以處於嚴重醉酒狀態,肝功能受損,目前孩子正在重症監護室。

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這就是沒有採用正確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燙傷,對孩子造成了二次傷害,並危及生命。科學育兒應當向老人普及,老人也應該主動學習,該如何科學育兒。

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科學育兒並沒有那麼難。

年輕父母將孩子帶到世界上,那麼對孩子的一切事物應該負責,在養育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該不斷學習,並且將相關知識傳達給老人。

首先,作為父母,應該不斷學習相關的知識。

現在夏天天氣炎熱,在路上有很多人都不給孩子穿紙尿褲,其實這樣是不對的。不穿紙尿褲的危害很大,一方面不穿紙尿褲,可能會造成孩子尿道感染,尤其是女孩,她的生殖器官比較脆弱,可能會劃傷、細菌感染等,另一方面,對孩子的性別認知也有一定的影響。

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並不是因為老人帶孩子,而是許多年輕人也沒有要給孩子穿紙尿褲的,這樣的意識。我周圍有很多朋友因為省錢,或者是怕孩子熱而給孩子穿開襠褲,不穿紙尿褲,並且帶著孩子到公共場所玩。

所以作為年輕父母應該時刻保持著學習的心態,不斷更新相關育兒知識。

其次,年輕父母要把相關信息傳達給老人,並且要求老人做到

有人會說,但凡每個老人會聽,就不會出現各種矛盾,但是並不是老人都不講道理,我們可以把關於孩子方面的養育知識揉碎,通過舉例子等讓老人直觀的能感受,並且說清楚不這麼做的後果,剛開始改變是不習慣的,但我們天天這樣形成習慣之後,隨手的事情就可以改變孩子的生活。

比如說在孩子飲食中加鹽的問題。我家寶寶在一歲之前,我沒有給他加鹽。因為在寶寶吃的各種輔食當中的鈉含量已經滿足他的身體需求了。雖然周圍有很多人說,不吃鹽沒有力氣等等,這樣的謠言,但是我依然堅持不給孩子吃鹽,並且我要求家裡所有人都要做到,不能給孩子吃特別鹹的食物。

六個月女孩燙傷,家人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科學育兒有那麼難?


所以父母和老人之間要進行溝通,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相互交流,共同進步。

科學育兒並沒有那麼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我是珂珂的時光之旅,一位在育兒路上摸爬滾打的媽媽,歡迎大家關注我。


相關焦點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結果…
    福建泉州一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 6個月女嬰被燙傷家屬用浸泡白酒的毛巾包裹 前幾日,孩子的媽媽帶著女嬰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嬰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傷口
    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接診的葉維奇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醉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外公堅持用泡了白酒的毛巾包裹,結果……
    6個月大女嬰,被開水燙傷,家屬竟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孩子被送到福建泉州第910醫院時,全身通紅,已休克,意識模糊。接診葉維奇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醉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1 女嬰燙傷,敷高濃度白酒前幾日,孩子的媽媽帶著女嬰回福建惠安娘家,女嬰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
  • 6個月燙傷嬰兒,外公用泡了高濃度白酒的毛巾裹住,結果住進了ICU
    福建惠安,一個出生才6個月的女嬰,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外公用高濃度白酒浸泡的毛巾裹著孩子,本想用這個土方法為小外孫女減輕疼痛,誰曾想差點要了孩子命。送到醫院時,孩子已休克,燙傷面積22%,意識模糊,反覆嘔吐7次,達到嚴重醉酒狀態,肝功能受損,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真是令人揪心。
  • 燙傷女嬰被泡白酒桶致酒精中毒,這些治燙傷的偏方,你還在用嗎
    燙傷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會遇到的事情,做飯的時候、倒水的時候、炸東西的時候都有可能被燙到,雖然燙傷的程度可能不一樣,卻都能用一個字來形容:疼,錐心刺骨的疼。福建漳州一個女嬰就遇到了燙傷,但是他家人的處理方式簡直讓人頭皮發麻,不禁想說一句無知害死人。女嬰坐在推車裡面,旁邊放了一瓶開水,媽媽去洗衣服的時候,寶寶抓到了開水瓶,熱水倒下來燙到了孩子,等孩子發出哭聲家長才反應過來。
  • 福建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家長用白酒消毒導致酒精中毒
    ;近日福建一名才6個月大女嬰不幸被開水燙傷。被孩子外公採用土方法—高濃度白酒加毛巾敷傷口結果導致孩子酒精中毒。據了解孩子被送到福建泉州第910醫院時,全身通紅,已休克,意識模糊。身上還有很重的酒味。送醫後2小時,意識模糊的孩子多次嘔吐,已處於嚴重的醉酒狀態,經血液生化檢查後發現,轉氨酶已升高,肝功能已受損。
  • 女嬰被開水燙傷,外公:「快用高度白酒敷,白酒可以消毒」
    如果不慎接觸到熱源,甚至會遭遇燒傷、燙傷等嚴重傷害。近日,福建泉州的一個寶寶就在玩耍中被開水燙傷了。不過面對燙傷,家人的處理方法卻讓人十分不解。,切記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如果脫衣遇到阻礙,可以用剪刀將衣物剪掉。
  • 6個月大女嬰被燙傷,姥爺堅持用高度白酒敷燙傷處
    近日,福建泉州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不幸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姥爺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減少孩子的疼痛感。隨即,孩子媽媽便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
  • 6個月女嬰被燙傷,因使用土方法導致孩子進重症監護室
    前幾日,一位6個月女嬰隨媽媽回娘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導致孩子的臉、脖子和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外公卻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而後媽媽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
  • 6個月嬰兒被燙傷,外公一個土方法導致孩子休克,結果住進了ICU
    福建惠安,一個出生才6個月的女嬰,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外公用高濃度白酒浸泡的毛巾裹著孩子,本想用這個土方法為小外孫女減輕疼痛,誰曾想差點要了孩子命。送到醫院時,孩子已休克,燙傷面積22%,意識模糊,反覆嘔吐7次,達到嚴重醉酒狀態,肝功能受損,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真是令人揪心。
  • 6個月女嬰燙傷後入ICU,這些「土方」害死人!千萬別用
    這讓我一度以為老人們說的「土方法」無害且有用,但事實並非如此!近日,福建泉州一名6個月女嬰住進ICU,肝功能嚴重受損,就是因為被開水燙傷家人用了所謂的「土方法」!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女孩外公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減少疼痛感。愛子心切的媽媽,馬上給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誰知,這一塗就出了事兒!女兒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被緊急送往醫院就醫。
  • 幼童燙傷家人用土法抹油 傷口感染高燒39.5℃
    男孩被排骨湯燙傷,家人用土方法往傷口上抹了油狀物體,結果傷口感染,孩子高燒到39.5℃。醫生提醒,夏季是燒燙傷高發時期,0-3歲的幼童尤其容易「中招」。受傷後的創面處理非常重要,千萬不要擅自塗抹醬油、蜂蜜、蛋清、牙膏等,最好的辦法是儘快用涼水衝。  燙傷創面太髒導致高燒  貝貝(化名)今年3歲,家住安溪。6月9日,家裡正熬著排骨湯,貝貝不慎被湯水燙傷了屁股和雙腿。家人用土方法給他塗上一些油乎乎的東西,認為可以緩解燙傷。
  • 女嬰被燙傷,家長亂用「土辦法」救急,如何正確處理?
    前不久,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被開水意外燙傷後,家屬竟然用浸泡了高度白酒的毛巾給孩子包裹,情況進一步惡化,孩子被緊急送醫。接診醫生指出,家屬用白酒覆蓋的錯誤做法,不僅引起創面疼痛,部分酒精還會被傷口皮膚直接吸收,導致孩子酒精中毒。如果送醫不及時,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酒精中毒導致休剋死亡。
  • 育兒奇葩說 裹麵粉能治療寶寶燙傷?
    近日有網友表示,寶寶燙傷後裹麵粉可以避免皮膚有紅印和水泡。這個冷門的護理方法讓小編產生了疑問,真有這麼神奇?今天的《育兒奇葩說》就來聊聊寶寶燙傷的話題。 白酒酒精是常用的消毒物品,為此不少家長就認為白酒也存在同樣的作用,於是在寶寶燙手,用白酒幫忙消毒。
  • 燙傷後千萬別這樣做,土方子差點害死6個月小寶寶
    6個月大的女寶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外公堅持用當地的土方子,用浸泡了高濃度白酒的毛巾包裹住孩子,覺得可以減少孩子的疼痛感。外公的這個錯誤做法,直接讓孩子休克、意識模糊。,請大家記住5個字:衝、脫、泡、蓋、送。
  • 央視曝光「傷人暖寶寶」: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1、「小太陽」 「小太陽」通常是我們對取暖器的暱稱,家長們都喜歡用它來給寶寶取暖,但是,它帶來溫暖的同時,也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傷害。 我們來看看消防員的實驗:消防員把一條幹毛巾覆蓋在小太陽正前方,2分鐘後,毛巾就被烤焦了。
  • 因為一個偏方,女寶燙傷後再受傷
    牙膏,蜂蜜,酒精,鹽.....這些好像都是治療燙傷的「獨門偏方」,但這些真的靠譜嗎?NO!燙傷要這樣胡亂處理,娃就真的遭殃了。就在前兩天,福建泉州一位6個月大的女寶被燙傷,家人的一個錯誤處理方法,差點讓孩子丟了命。
  • 兒童燙傷怎麼辦?一衝二脫三泡四蓋五送,正確處理不用慌
    有一次,和一群媽媽探討兒童意外傷害,大家說起前一陣,有個6歲女孩珍珍,不小心撞在奶奶剛灌好開水的熱水瓶上,熱水瓶爆裂,珍珍左側大腿皮膚瞬間就被燙破了,情急之下,奶奶按照土辦法,拿著一包鹽就撒在了創面上,疼得珍珍大哭,等送到醫院時,珍珍已經休克了。
  • 滾燙粥扣1歲娃頭上致燙傷 醫生:"衝脫泡蓋送"法
    前天晚上6時左右,女孩被家人從海爾路緊急送往青大附院東部醫院,後轉到市婦兒醫院,但因為兩家醫院都沒有燒燙傷科,醫生幫忙聯繫救護車,將哭鬧的女孩緊急送往市立醫院燒傷科急救。   「孩子被一碗剛出鍋的稀飯從頭上扣下來,現在頭皮、面部和頸部都有大面積燙傷,我們做了前期處理,但進一步治療需要到有燒燙傷科的醫院去治療。」
  • 6個月女嬰燙傷後入ICU,只因家長的一個錯誤做法
    前幾日,媽媽帶著女寶寶回惠安娘家,寶寶不慎被打翻的熱水壺燙傷。孩子的臉,脖子,身體被不同程度燙傷。媽媽第一時間抱著女兒用自來水衝洗。但孩子的外公說,要用當地的土方法,即用高濃度的白酒敷在燙傷處,這樣可減少孩子的疼痛感。隨即,孩子媽媽便按照土方法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