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發布 1500萬畢業生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

2021-01-10 中國教育裝備網

  隨著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18年的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超越2017年的795萬,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根據人社部的畢業生數據,如果加上中職畢業生和17年尚未就業的學生數量,今年待就業的加在一起約有驚人的1500萬,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

  從就業形勢來看,雖然一些熱門行業依然火爆,人工智慧研究生起薪已高達30萬,同時戰略新興產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旺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也急需高端人才,然而在國內化解過剩產能造成一部分職工下崗、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 2018年就業形勢依然複雜、任務非常艱巨!

  最近,備受關注的《2018中國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即將出爐,這是新錦成研究院連續4年針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進行調查。作為專注於高校人才培養與就業領域的第三方研究諮詢機構,該報告是新錦成對全國2017屆高校畢業生畢業三個月後就業情況調查的研究成果。本次調查回收專科、本科、碩士畢業生有效樣本共21.87萬,覆蓋地區包括全國25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覆蓋學校層次包括公辦高職高專院校、民辦高職高專院校、211本科院校、非211公辦本科院校、民辦本科院校/獨立學院;覆蓋高職高專19個專業大類、619個專業,本科12個學科門類、449個專業,碩士12個學科門類、541個專業。

  下面分別從就業核心指標概況、平均月薪最高/低的三個專業類/專業和自主創業比例三個方面摘選部分研究結果:

  一、各學歷畢業生就業核心指標概況

  (一)各學歷畢業生就業率

  2017屆碩士畢業生就業率最高(92.75%),其次是專科畢業生(90.29%),第三是本科畢業生(87.03%)。2017屆專科畢業生就業率與2016屆(90.50%)基本持平,略高於2015屆(89.32%);2017屆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就業率均高於2016屆(85.76%、90.66%)、低於2015屆(89.57%、94.84%)。

  圖1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就業率(單位:%)

  (二)各學歷畢業生平均薪酬及薪酬滿意度

  2015-2017屆畢業生平均薪酬與學歷呈正相關,學歷高的畢業生平均薪酬高,碩士畢業生平均薪酬最高(4778元、4929元、5270元),其次是本科畢業生(3679元、3797元、4041元),第三是專科畢業生(2939元、3081元、3181元);2015-2017屆各學歷畢業生平均薪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圖2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平均月薪(單位:元)

  2017屆畢業生薪酬滿意度最高的是本科畢業生(37.72%),其次是碩士畢業生(36.17%),第三是專科畢業生(33.14%)。2017屆本科畢業生薪酬滿意度高於2016屆(36.44%)、低於2015屆(39.35%),而碩士畢業生和專科畢業生薪酬滿意度均低於2016屆(38.26%、36.15%)和2015屆(38.03%、44.14%)。

  表1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薪酬滿意度(單位:%)

  注:表中比例數字均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同一屆畢業生滿意、一般、不滿意的比例之和可能不等於100.00%,有微小差異。

  (三)各學歷畢業生專業相關度

  專業相關度與學歷呈正相關,學歷高的畢業生專業相關度高。2017屆碩士畢業生專業相關度最高(70.36%),其次是本科畢業生(61.58%),第三是專科畢業生(57.93%)。2017屆專科畢業生專業相關度略高於2016屆(57.01%)和2015屆(57.03%),本科畢業生專業相關度高於2016屆本科畢業生(59.90%)和2015屆(59.24%),而碩士畢業生專業相關度高於2015屆(67.94%)、略低於2016屆(70.96%)。

  表2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專業相關度(單位:%)

  注:表中比例數字均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同一屆畢業生相關、一般、不相關的比例之和可能不等於100.00%,有微小差異。

  (四)各學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2017屆畢業生就業率與學歷呈正相關,學歷高的畢業生就業滿意度高。2017屆碩士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最高(59.56%),其次是本科畢業生(55.04%),第三是專科畢業生(52.44%)。2017屆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均高於2016屆相同學歷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50.70%、56.43%)、低於2015屆相同學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62.40%、64.09%);專科畢業生就業滿意度低於2015屆(65.89%),略低於2016屆(53.39%)。

  表3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單位:%)

  注:表中比例數字均四捨五入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同一屆畢業生滿意、一般、不滿意的比例之和可能不等於100.00%,有微小差異。

  (五)各學歷畢業生離職率

  畢業生離職率與學歷呈負相關,學歷高的畢業生離職率低。2017屆碩士畢業生離職率最低(11.63%),其次是本科畢業生(20.06%),離職率最高的是專科畢業生(42.43%)。2017屆專科畢業生、碩士畢業生的離職率均高於2016屆相同學歷畢業生的離職率(40.26%、10.00%)和2015屆相同學歷畢業生離職率(39.75%、9.30%),本科畢業生離職率與2016屆基本持平(19.64%)、略低於2015屆(20.83%)。

  圖3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離職率(單位:%)

  二、專科和本科畢業生薪酬最高/最低的三個專業類及專業

  (一)專科畢業生

  薪酬最高/最低的專業類:2017屆專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體育類(4064元)、藝術設計類(3961元)、經濟貿易類(3909元);平均月薪最低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臨床醫學類(2546元)、教育類(2531元)、護理類(2473元)。

  圖4 2017屆專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類和最低的三個專業類(單位:元)

  薪酬最高/最低的專業:2017屆專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分別是航空服務(4403元)、軟體技術(4277元)、營銷與策劃(4242元);平均月薪最低的三個專業分別是護理(2458元)、醫學影像技術(2415元)、學前教育(2393元)。

  圖5 2017屆專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和最低的三個專業(單位:元)

  (二)本科畢業生

  薪酬最高/最低的專業類:2017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計算機類(5000元)、交通運輸類(4601元)、自動化類(4553元);平均月薪最低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中醫學類(3348元)、護理學類(3261元)、口腔醫學類(3255元)。

  圖6 2017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類和最低的三個專業類(單位:元)

  薪酬最高/最低的專業:2017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分別是網絡工程(5475元)、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5363元)、物聯網工程(5194元);平均月薪最低的三個專業分別是學前教育(3221元)、臨床醫學(3159元)、口腔醫學(2914元)。

  圖7 2017屆本科畢業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三個專業和最低的三個專業(單位:元)

  三、自主創業比例

  (一)各學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

  2017屆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畢業生(3.37%),其次是專科畢業生(2.96%),自主創業比例最低的是碩士畢業生(0.99%)。2017屆專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均與2016屆(2.88%、0.75%)和2015屆(2.56%、0.60%)相同學歷畢業生基本持平,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高於2016屆(1.52%)和2015屆(1.20%)。

  圖8 2015-2017屆不同學歷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單位:%)

  (二)專科和本科畢業生創業比例最大的三個專業類

  2017屆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大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體育類(8.26%)、機電設備類(8.06%)、表演藝術類(7.46%)。

  圖9 2017屆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大的前三位專業類(單位:%)

  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大的三個專業類分別是電子商務類(13.35%)、音樂與舞蹈學類(8.64%)、美術學類(8.35%)。

  圖10 2017屆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最大的前三位專業類(單位:%)

相關焦點

  • 874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季」怎樣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874萬。如今,部分企業的秋招已拉開帷幕,新一屆的畢業生也將加入求職市場。這個被稱作「史上最難」的就業季,應屆畢業生們找工作找得怎樣了?
  • 820萬畢業生!又一年「史上最難就業季」來了,你找到工作了嗎?
    1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又將迎來史上最難畢業季!各大高校招聘會、雙選會陸續啟動。2018就業大幕已經開啟!  12月6日,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在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林蕙青出席會議並講話。
  • 喊了幾年「史上最難就業季」 這次是真的嗎?
    每年9月,「史上最難就業季」的說法就開始此起彼伏,今年同樣如此。  「經濟放緩的確是今年一個大的環境,就業形勢可能比較嚴峻,但是根據2014年大學生就業情況來分析,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自我緩解,大學生就業有一個分流機制。」
  • 復旦大學發布2018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2018年度復旦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1月10日正式發布。報告對復旦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畢業去向、就業評價及反饋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和說明。  根據截至2018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復旦大學 2018 屆畢業生(不含高職生、港澳臺學生及留學生)共 7629 人,就業率為98.06%,籤約率為94.14%,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 大學生就業創業報告發布:製造業就業人數最多
    日前,《中國大學生就業創業發展報告·2017-2018》(以下簡稱《就業創業報告》)在東北師範大學發布。其中有關就業數據顯示:2018屆畢業生選擇在製造業就業的人數最多,研究生和本科生平均月薪分別為5918元、4735元。
  • 【最難就業季】2016年756萬高校畢業生該何去何從?
    據了解,2016年應屆生數量為756萬,高校畢業生人數創歷史新高,再加上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被稱為「最難就業季」。 對於這種情況,5月20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給出一顆「定心丸」——會議明確「多方拓寬就業渠道,確保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
  • 20萬大學生失業!越南就業季為何越來越難
    近段時間以來,各國媒體都爆出本國「最難就業季」。鄰國越南自然不例外。越南國土只有30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不斷爆發性增長,到現在快接近1億人。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越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失業大學生人數已達到19.25萬。
  • 「史上最難」就業季:高教大省陝西34萬畢業生怎麼辦?
    每經記者:任鋼 每經編輯:師安鵬年年提「史上最難」就業季,但真的「最難」來臨時,學生、學校、老師都有些猝不及防。因為疫情,大學生返校受阻,即使已經回來的大四學生,也必須24小時待在校內不得外出。另一邊,用人單位招聘縮水,特別是部分民營企業還面臨內部裁員的困境,根本無暇顧及校招。多數省份公務員考試的日期又遲遲未定,大學生就業難上加難。
  • 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來源標題: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眼下,2020屆畢業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
  • 909萬畢業生的「後疫情」就業季
    雖然疫情為大學生就業帶來了不少衝擊,但有不少專業人士認為,大學生就業難實際上是一種結構性矛盾,一方面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另一方面許多產業和行業又面臨嚴重的人才短缺。  湖南大學材料學院的研究生吳昊感到自己所學的專業並沒有那麼難找工作。
  • 2021畢業生突破900萬,教育部推出「組合拳」緩解最難就業季
    2021畢業生突破900萬,教育部推出「組合拳」緩解最難就業季近些年來,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畢業生數量一再突破記錄。大學生數量多得益於高考不斷擴招,可是,大學生數量的日漸增多也凸顯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就業難」。
  • 寧波諾丁漢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選擇升學的本科畢業生81.7%被世界排名前100的名校錄取; 直接就業的碩士畢業生近80%去往世界500強或中外知名企業和機構; 寧波諾丁漢大學2017-2018學年就業質量年度報告於近日出爐。
  • 大學生遇史上最難就業季,讀大學到底有沒有意義?
    今年不僅是畢業生最難就業季,也是大學生遇史上最難就業季。不要拿大學生出氣,也不要拿農民工出氣。今年有約874萬畢業生需要就業,除開中專、技校生外,還有大量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之疫情期間失業的大學生群體,初步預計不少於1000萬人次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我們靜心想一想,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那讀大學到底有沒有意義?歡迎留言。
  • 大學生就業為啥難?難在哪?這份報告指出了問題
    日前,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智聯招聘相關專家組成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眼下,2020屆畢業季已經過去,2021屆秋招又將到來。《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就業鴨梨山大 該如何解決就業難局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就業鴨梨山大 該如何解決就業難局面?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909萬,這是什麼概念? 2021年高校畢業生總數預計為909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5萬人,就業形勢嚴峻複雜。 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受到了影響。
  • 2016大學生就業質量報告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5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社部召開就業工作座談會時強調,「今年高校畢業生有765萬人,創歷史新高,加上中職畢業生,僅這兩項新增就業人數達1200多萬。」必須把促進就業放在突出位置。
  • 暨南大學2018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根據《教育部關於做好2018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7〕11號)、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的《關於編制發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的通知》(教學廳函〔2013〕25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特編制《暨南大學2018年度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全文請下載閱覽,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關注與支持
  • 史上最難就業季如何破局?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過去,每當畢業季都會流傳又是一年「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一直難破局,然而,今年簡直是真正意義上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情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如果說應屆畢業生,加上去年慢就業的一批人,需要找工作的人數至少也得破900萬大關。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報告發現:六大結構性錯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哪些大學生就業難?近日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這部分學生中,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