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農 重農興商 嘗百草

2020-12-19 回往五千年

中華民族自稱炎黃子孫,黃帝是軒轅氏,炎帝就是神農氏。

《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陝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陝西寶雞清姜河)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

炎帝,我們怎麼稱呼他呢?他姓姜+烈山氏+號神農+名石年,如果用現在的稱呼,他應該叫姜石年。他是姜姓的始祖。

古代偉人的誕生,那是一定要賦予神話色彩的。關於神農氏,請聽這段傳說:在一個普通的黃昏,殘陽如血。在姜水河畔站著一位女郎,她多愁善感,滿腹心事。突然之間,一條赤須神龍騰空而起,目射神光,與女孩兒的目光相接。就在這一瞬間,女孩突然感到了一種難以言傳的氣息(後人稱作神龍之氣)。女孩就此懷孕,一個月之後產下一子。這孩子天生異相,長著人的身軀,但是頭上長了一對牛角。這個孩子就是南方火德之帝,號稱炎帝的神農氏,他以姜水的姜為姓。

神農剛剛誕生的時候,身邊的大地上就湧出了九眼井,這九眼井的水彼此相連,如果取其中一口井的水,那麼其他八口井的水也會跟著蕩漾起來。他出生三天就能開口說話,第五天就能自己走路,第七天牙齒全部長齊!他用7天做了普通人7年做的事。還傳說他身軀凜凜,儀表堂堂——請看下圖。

簡直帥的一批!

1.名號的由來

在神農氏主政以前是沒有農業的,人們只能靠打獵,捕魚,採摘野果為生。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但是隨著人口的快速繁衍,原始的遊牧生活已經養活不了那麼多的人了。人們經常挨餓受凍。

神農氏也在苦苦思索解決溫飽的問題,有一天,他走在山間的小路上,突然一隻滿身通紅的神鳥,銜著一顆五彩的九穗谷從天空中掠過,在經過神農的時候,九穗谷掉在了地上,神農氏以為這是上天的恩賜,所以捨不得吃,隨手埋在了土裡,沒想到半年過後,穀子竟然長成了非常茂盛的一大片。神農氏摘一粒谷穗嘗了嘗,覺得味道非常好,就把族人招來,讓他們採集九穗谷種植在地裡——最早的農業產生了!

神農還發明了斧子,鋤頭,耒等農業生產用具,提高了翻土的效率。

神農繼而想到天下許多植物,除了這個穀子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適於種植的作物,於是經過無數次的實驗,他從數千種植物中,篩選出了五種:稻、黍、稷、麥、菽

並稱「五穀」,成為華夏先民的基本糧食。後人尊稱他為五穀爺、農皇爺。

《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神農氏因此得名。

從此,人們春季播種穀物,秋季便可收穫糧食,把糧食集聚起來就可以供一年食用,人們再也不用愁找不到食物充飢,生活開始富足,五穀豐登。

2.嘗百草

吃飯的問題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件事困擾著人們,那就是生病。神農氏巡視四方,看見百姓飽受各種病痛折磨,於是決定解決這個問題,他發現一些動物受傷後會自己找草嚼碎,然後塗抹在傷口上,幾天之後傷口就好了,於是神農意識到草是可以作為治病的用品的。他立下宏願,要親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除病。他打點行囊,踏遍了三山五嶽,採集天下異草。

這一路,神農發生了很多的故事。

據史書上記載,神農氏「一日而遇七十毒」他居然在一天之中被毒了70次,可見他用功之勤。

神龍手裡有一條神鞭,名叫赭鞭。世上各種植物,只要經過赭鞭抽打,無論有毒無毒,屬寒屬熱,各種性質都會顯現出來。有了這條神鞭,神農氏辨別藥草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這條神鞭不但能辨別藥草的屬性,還能防身!有一次神農氏上山採藥,在山谷中躥出一群狼蟲虎豹將他圍住,他揮舞神鞭向野獸打去,一直打了7天7夜才把野獸全部打跑,從那以後虎豹蛇蟲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的傷痕,就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還有一次,神農氏遭遇一群毒蛇的圍攻。在生死存亡的時刻,他高喊一聲:西王母,快來救我!遠在千裡之外的西王母聽到之後,立刻派她的青鳥帶著救命仙丹去解救神農氏。青鳥雖然找到了神農,但是一不小心把仙丹掉到了地上,仙丹遇土而入,立刻生根發芽,長出了一顆青草。這種草頂上有一顆紅色的小珠子,神農氏摘下珍珠放入嘴中,治好了毒傷。於是神農氏給這顆藥草取名為「頭頂一顆珠」——就是「延齡草」。

還還有一次,神農嘗到了一片鮮嫩的綠葉,這片綠葉落進肚子裡以後,上下來回清洗神農的腸胃,把肚子裡的各個部分都清洗的清清爽爽,神龍十分舒暢。因為這片綠葉在肚子裡來來回回就像巡查一樣,神農稱之為「查」——這就是茶的由來。

雖然神農有赭鞭在手,但是有一些複雜的藥性還需要自己品嘗。有一次他嘗過一種植物以後,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腸子斷裂成很多段,沒來得及吃藥解毒,就永遠的閉上了眼睛,這種植物因此被叫做——斷腸草。

3.神農架的由來。

有一天,神龍來到鵝掌嶺採藥。這座山高聳入雲,四周是懸崖峭壁。瀑布一瀉而下,遍布青苔,溜光水滑,無法攀登。神農看見幾隻金絲猴順著懸掛的古藤爬來爬去,他靈機一動,於是帶領百姓割藤條,搭成架子。這是一個大工程,他們從春天到秋天,從秋天到冬天,無論風吹日曬還是飛雪滿天從來不停工,就這樣整整搭了一年,總共360層才達到山頂。

到了山頂一看,神農瞬間放飛了自我,僅僅從這一座山上他就發現了365種藥草,比其他所有地方加起來都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裡,瞬間天旋地轉,大頭栽倒,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已經不會說話,他指了指一旁的靈芝草,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立刻醒悟,馬上掰下靈芝草,放到了神農的嘴裡。神農解了毒,逃過一劫。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可以起死回生。

等到山上的草全部嘗遍以後,神農氏以為可以下山了,這時他突然發現,當初搭的架子沒有了,正在這個時候,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接上了天庭,而後來這些大的架子落地生根,長出了一片鬱鬱蔥蔥的林海,後人為了紀念神農氏,把這片地方取名為——神農架。

後來三國時期的曹子建,來到這裡拜訪之後,寫下了著名的《神農贊》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為耒耜,導民播谷。

正為雅琴,以暢風俗。

晉代文學家摯虞也有《神農贊》曰——

神農居世,通變該極。

民眾獸解,乃教稼穡。

聚濟交市,草木播植。

務濟其本,不通其飾。

4.神農四女。

神農氏生有4個女兒,大女兒命最好。神農手下有一個名叫赤松子的掌雨官。赤松子喜歡煉丹,常常服用一種水玉的丹藥。他的身體變得很輕,能夠隨著風雨到處飛行。大女兒自幼十分崇拜赤松子,在他得道之後,跟著到了崑崙山,在西王母住過的地方修仙,最後也脫了凡胎修成神仙,一直跟隨赤松子四海雲遊。

二女兒就沒那麼好運了。她住在南陽的桑樹上,她的身軀有時化為白鵲,有時仍然保持女子的姿態,神農看到她舉動怪異,十分心疼,於是千方百計想把她引下來,但是神農絞盡腦汁都沒有成功,後來乾脆讓人在桑樹下放一把火,想把她逼下來。但是在滔天的火光中,年輕的二女兒反倒蛻去了肉身,冉冉上升,到了天國。從此以後,人們拿這棵樹上的雀巢燒成灰,調和之後餵蠶,這樣孵化出來的蠶可以吐出很多絲。

三女兒名叫瑤姬,據說瑤姬非常漂亮,可是剛到出嫁的年齡就夭折了。她的靈魂飛到姑瑤山上,變成了一株瑤草,這瑤草具有非凡的魔力,誰要是吃了它的果實就可以得到異性的愛。

神農氏心疼女兒,就封她做巫山的雲雨之神。清晨,姚姬化作美麗的雲霞,在山谷間飄蕩,黃昏又化作瀟瀟的暮雨,傾瀉著滿腔的怨愁。就是所說的朝雲暮雨。楚懷王曾經遊覽雲夢澤,住在一座名叫高唐的宮殿中,午睡的時候夢見了這位雲雨之神。楚懷王醒來之後又歡喜又惆悵,就為瑤姬建立了一座廟,名叫朝雲。後來懷王的兒子楚襄王也來到了高唐,他做夢的時候又夢見了瑤姬。醒來之後,楚襄王命令宋玉記下這兩段奇遇,宋玉就寫出了著名的《高唐賦》和《神女賦》。

神農最出名的還是他的小女兒,她叫女娃,而她的事跡最為悲壯。有一次她前往東海遊玩,不幸遭遇風浪,她不幸被淹死,女娃心中憤懣,靈魂不滅,變成了一枝花頭、白足、紅嘴的小鳥,名字叫做精衛。

精衛居住在北方的發鳩山上,她深怨大海吞沒了她年輕的生命,發誓要把大海填平。她不斷去西山銜取石子和樹枝去填海。靠一隻小鳥微薄的力量要想填平大海是不可能的,但是精衛填海這個成語代表著的是堅強不屈的毅力,千古以來被人們傳頌。

陶淵明《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5.發明商業。

神農氏治天下的時候,男耕女織,衣食富足,大家沒有相害之心,不用刑罰而天下大治。土地肥沃的地方出現了剩餘物品。為了將剩餘物品相互交換,互通有無,神農氏想出了集市交易的方法,他設立市場,將彼此剩餘的東西,通過市場來對等交換。他還設立交換的時間,就是在太陽當頂的時候。太陽如果開始西斜,就散市。人們覺得非常方便,於是學會了利用太陽來確定和計算時間。

相關焦點

  • 炎帝神農長啥樣?山西此地最是特別:黑臉為紀念其嘗百草中毒而亡
    炎帝神農長啥樣?山西此地最是特別:黑臉為紀念其嘗百草中毒而亡女媧娘娘生日當天,去了個地方,見了三位聖人——火雲宮中的天皇伏羲、地皇炎帝神農、人皇軒轅。《封神演義》原著中,稱女媧娘娘是前往朝賀「三皇聖人」的。
  • 木梨歷史,炎帝篇!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神農炎帝的故事!
    通過上述史料可以得知在漢代以前的史書中基本上是把神農和炎帝分開的。從漢代開始再到以後的記載中大多將神農和炎帝聯繫在一起,有的甚至將嘗百草的神農與跟黃帝同一時期的那位炎帝等同。《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 炎帝神農的傳說
    他用木製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 又曾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從而使人類步入了健康生存發展的軌跡, 這位地皇炎帝神農氏,用他的一生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
  • 炎帝嘗百草,薨於此山。又葬於何處呢?
    炎黃二帝山西省高平作為我國炎黃文化的重要源頭,現存神農炎帝寺廟就多達40餘處,居全國之首。這還不包括炎帝嘗百草、行宮等遺址。相傳炎帝在羊頭山嘗百草時,誤食了一種有巨毒「百足蟲」,而炎帝自製的解藥不起作用,炎帝巨痛難忍,只好下馬由人抬著走。於是這地方便叫做「換馬村」。先民發現炎帝情況有異,邊走邊呼喚,但炎帝因病勢沉重,始終不應聲。故此地叫做「不應」,後來諧音為「北營」,即現在的「北營村」。炎帝死於「北營」,先民把炎帝抬到一個山溝裡裝殮,此溝名為「臥龍灣」。裝殮之地稱為裝殮村,後諧音為如今的「莊裡村」。
  • 「遊山西·讀歷史」老頂山: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
    老頂山青山疊嶂,山頂數十米高的炎帝像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圖為:風光秀麗的老頂山。 侯滿有攝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門口,矗立在山頂的炎帝像莊嚴肅穆。一位父親正手指炎帝像給孩子講述著「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他們來自省城太原,父親名叫王磊。
  • 雲中吟系列·炎帝神農氏
    「仰惟神農,植藝五穀。斯民有生,以化以育。慮及夭傷,復嘗草木。民到於今,悉沾其福。」炎帝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生而龍顏。有聖德,都陳,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農氏。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到了炎帝神農氏,"火"又變成了生產能源。炎帝起於烈山,故又號"烈山氏"。《說文解字》:"烈,火猛",其形態為猛火。烈山就是"烈山澤而焚之"的造田活動。    "制耒耜"、"殖五穀"    《增補資治綱鑑》:"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 隨州市炎帝神農故裡
    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區距隨州市城區西北18公裡,以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為核心,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我有幸到此拜謁炎帝。景區入口,矗立著漢白玉雕刻的炎帝神農立像。神農洞祭長文石刻,介紹了炎帝神農的功績。神農洞,相傳為炎帝神農誕生之地。洞口綠植掩映,據同行人介紹,此洞以前是可以進去的,後來為了保護古蹟,就不允許進入了。神農廟,供奉著炎帝神農,從外觀看,應該為新修建築。
  • 成書於漢代的《神農百草經》,與神農有什麼關係?
    《神農百草經》成書於東漢時期,被後人託名是上古三皇之一的神農氏所作,是中國傳統醫學中醫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這部如此重要的典籍為何要假託神農氏之名,還要從神話故事神農嘗百草開始說起。相傳炎帝神農是上古時期最後一位神明,在他出生的地方出現了九眼井,這九口井水相互相連,取其一,另外八個就會沸騰起來。等炎帝長大後,天上的鳥兒將一串種子當作禮物送給了炎帝。炎帝將種子分發給眾人,教人們如何將種子埋進土裡,又教人們怎麼使用木製農具以及如何澆灌施肥。自此人們學會了怎麼種植收穫糧食,為了感恩炎帝(下為神農),人們將炎帝稱為神農,尊他為農業之神。
  • 在山西老頂山,聽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記載,「百穀山與太行、王屋皆連,風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稱佳境,昔神農嘗百草得五穀於此,因名山建廟。」相傳在遠古時代,華夏先祖炎帝神農氏的部落在這裡首先完成了從遊牧到定居、從漁獵到農耕這一重大歷史發展階段,開創了農耕文明。神農嘗百草、得稼穡、教民農耕的傳說在這裡廣為流傳。老頂山風景優美,現存的人文景觀星羅棋布,神農洞、神農井、耒耜洞、滴谷寺院、九龍宮、玉皇觀等都有著美麗的傳說。
  • 神農炎帝,紡織技術推動者
    該公司開發的絲麻混紡面料填補了國內空白,更是在新時代對神農炎帝「治其絲麻」的推陳出新、創造發揮。遍嘗百草,始創藥茶《世本》載:「神農和藥濟人」;《綱鑑易如錄》載:「民有疾,未有藥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溫、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搜神記》載:神農以赭鞭鞭百草,盡知其平毒寒溫之性,臭味所主。
  • 一味不起眼的小草,卻讓炎帝嘗百遍百草
    這味草藥可是開啟炎帝嘗百草的開端。據考古資料顯示,神農氏炎帝處於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晚期,向父系氏族公社早期過渡的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處於漁獵文化,向農耕文化的銜接過程當中。那時的人們還不知道有醫藥,更不會有主動的治病救人的活動。原始社會的人們一旦生病,只能聽其自然,自生自滅。
  • 古帝王炎帝,嘗盡世間百草,不愧我們稱之為神農
    哈哈,聰明的小編今天就帶著大家了解了解,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炎帝,他是一個非常勤勞和勇敢的人,待人也是非常的隨和,樂於奉獻,對人們也是耗不吝嗇,對人傾囊相授。所以他每天都會去教大家怎麼去耕田播種莊稼,等到食物成熟以後,又會去教授大家怎麼去食用這些通過自己辛勞所得的食物。
  • 神農嘗百草的地方,世界首批地質公園,河南沁陽的神農山美不勝收
    我國一直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氏作為三皇之一,他為給人們治病,親自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尋治療身體的草藥,神農氏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來解毒。神農氏誓言要嘗遍所有的草,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建碑立祠,將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一代代流傳了下來,讓世人尊敬。
  • 神農嘗百草!你知道當初神農是因為吃了什麼而導致死亡的嗎?
    神農氏也就是我們現在炎黃子孫中「炎」的代表,也稱炎帝!神農氏也稱炎帝,他和黃帝都是少典氏的兒子,後來做了姜姓的部落領袖,定居在西北高原。神農氏為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偶然的機會,神農氏發現人們扔在地上的瓜子和果仁,到了第二年會生根發芽,長出新的瓜蔓和果樹,他還發現植物的生長與天氣有關係,天氣比較熱的時候植物發芽長葉子,然後開花結果,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植物就會枯萎葉落,他決定利用天氣的變化對植物進行人工培養,這樣就可以有計劃地收集果實種子來作為食物,補充打獵的不足。
  • 都知道『神農嘗百草』 那麼神農是誰呢?
    傳說有一位炎帝教大家耕田播種莊稼,種出糧食食用,他還帶領大家製作各種農具,大興水利教大家識別五穀,種植百果,使人類世世代代生存下來,因此人們稱炎帝為神農。神農教會人們種田後,看到人們經常亂吃東西而得病,甚至喪命,在疾病面前人類一點辦法也沒有隻有等死,神農心裡很是焦急,決心要親自嘗遍所有的植物,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是可以吃的,什麼是不可以吃的,什麼是有害的,什麼是可以治病的,下了決心後神農做了兩隻大口袋,一隻掛在身子的左邊,一隻掛在身子的右邊,他每嘗一種植物覺的可以吃就放在左邊口袋裡,覺的能治病的就放在右邊的口袋裡
  • 福蓮嘉葉|茶文化——神農嘗茶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神農嘗茶的故事你知道嗎?神農,又稱炎帝、農皇,姓姜,名魁。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是距今約4700年原始農業社會的首領,在位一百二十年。與傳說人物燧人、伏羲合稱「三皇」。
  • 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行「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
    8月30日,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舉行了捐建「神農嘗百草,塑像落成揭幕儀式」。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谷曉紅、校長徐安龍等領導及捐建人北京中藥大學教授王林元出席了揭幕儀式。「神農嘗百草」塑像揭幕儀式「北京中醫藥大學現正處在一個不斷上升向上的時刻,此時我們更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弘揚正氣,團結一致,抵禦外界的幹擾,克服我們工作中的困難,
  • 流傳千年的神農嘗百草還有另一種說法,以鞭試之是晉人的記憶
    神農嘗百草的可靠性與否值得我們去思考幼年時候的我們不懂,總是喜歡人云亦云,也喜歡跟著老師教授的方向去走,當年在學習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神農嘗百草的正確性與否。也就是這樣的狀態,讓我們迷迷糊糊了幾十年。有的人會說,五千年前的人物,你較真就輸了。
  • 嘗百草分五穀,死於哪種植物
    神農氏被稱為「三皇」之一,也是我們所說的「炎黃子孫」中的「炎帝」,傳說為上古時候姜姓部落的首領。其實這個「炎帝」並不是特指一個人,而指神農氏王朝的君主都為炎帝,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多年。憑著日常人們採食草籽、野果、青葉積累下來的經驗,就開始了分五穀,辨百草的嘗食計劃。神農氏帶領著一些臣民,整整在路上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每天嘗七十多中植物,從中分辨出哪些可以用來充飢當作食物的,哪些可以用來治病的藥物,哪些是不可以食用且有毒的等等,最後從草籽中發現了五穀,並試種;也從植物中找到了藥物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