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侯丹 韓萌 姚瑤)為了方便消費者省去清洗、切割的麻煩,「鮮切水果」開始流行。但鮮切的水果會不會受到細菌汙染?衛生環境如何保障?會不會有商家以次充好?外賣配送環節如果達不到冷藏標準會不會導致細菌滋生?為此,青島市市北區市場監管局對鮮切水果從儲存、店內衛生以及用具衛生、配送運輸等做了詳細分析,並進行了食品抽檢工作。
5月12日,市北區市場監管人員同檢測機構工作人員一起先是網上預訂外賣鮮切西瓜,哈密瓜和鮮果製品水果撈進行抽樣封存,全程視頻記錄。而後前往位於吳興路一家百果園水果店現場購買鮮切西瓜,鮮切哈密瓜進行抽樣封存。目的檢測現場鮮切水果是否存在細菌,同時外賣到達的鮮切水果是否有菌的增長。檢測機構的微生物研究專家表示:水果腐爛以及去皮鮮切都會給微生物的侵染提供有利的條件。微生物包含細菌、真菌、和病菌和小型的原生生物,微生物的汙染和繁殖是導致鮮切水果質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如果從鮮切的源頭比如原料腐爛,切割工具不衛生都有可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產生,如果繼續長時間得不到合理儲存會加大細菌繁殖速度,有可能對人體有害。
在水果店裡發現一些已經切割好沒有賣掉的水果,據水果店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是專業做水果鮮切的,水果消耗的比較快,切剩下的水果也不會儲存超過4個小時,更不會隔天售賣。但是記者在現場發現,冷藏櫃裡的水果並沒有標識切割的具體時間,只能到付款機上費力查找,工作人員所說的4小時後水果不再售賣很難實現,並沒有規範流程並落地實施。現場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表示:鮮切水果雖是新的業態,但也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監管,水果在儲存、加工、配送環節是否能有微生物產生,是否對人體有害值得關注。當下,鮮切水果的市場需要更多的良心商家去維護,尤其是大型的連鎖店更要規範好食品安全操作流程,按規操作,嚴格執行,帶頭使行業良性發展。
接下來檢測機構會對抽樣進行化驗,以科學為依據對鮮切水果有個全面的認識,本報會持續跟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