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鮮切水果,你還敢吃?

2020-12-24 和訊

這些鮮切水果很受歡迎

放水果的盤子微生物菌落總數嚴重超標

●抹布擦完桌子擦砧板

●託盤微生物菌落總數「爆表」

●一把刀切完火龍果、西瓜再切橙子

數十種水果洗淨、切塊,任意組合,統一價格,這樣的鮮切水果店在南京新街口地下通道百米內就有四五家,生意火爆。4月1日,現代快報記者探訪發現,鮮切水果價格普遍在7元到9元/半斤,最貴的12元/100克。而如此高的價格,衛生卻沒有保障。秦淮區市場監管局現場快檢顯示,部分水果餐盤微生物菌落總數「爆表」,容易引起拉肚子。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徐岑/文施向輝/攝

算下來一斤十幾元,最貴的60元

水靈靈的草莓、飽滿誘人的火龍果、甜蜜多汁的西瓜……一溜排開的鮮切水果至少有20種,是不是挑花了眼?店裡的招牌上寫著「全場9元/半斤,統一價格,任意搭配」,隨意挑選幾種,價格就奔30元以上了。一位姑娘買了西瓜、哈密瓜、草莓和火龍果,算下來近50元。

現代快報記者探訪幾家鮮切水果店後發現,鮮切水果均價多在7元到9元/半斤,最貴的一家12元/100克。乍一看,並不是很貴,但按照1斤來算,要14元到18元/斤,最貴的60元/斤。

而水果店裡賣的水果並沒有這麼貴。

記者選擇了幾種大家購買比較多的水果進行了對比:紅富士蘋果4.9元/斤、臺灣鳳梨6.8元/斤、麒麟西瓜5.5元/斤、火龍果6.8元/斤、奶油草莓11.8元/斤、水仙芒12.8元/斤……大多數水果價格不超過14元/斤。只有青提、紅提,以及山竹等水果,價格超過14元/斤。

如果挑最貴的水果買,划算嗎?一家鮮切水果店的老闆表示,至少3種水果起賣,而他們賣的水果也是經過挑選的,「比方說我們不賣榴槤,賣榴槤的話要虧死了。」

包裝盒一起稱,按水果價格算錢

不僅價格偏貴,稱重也存在很多套路。

商家提供給顧客的塑料盒、塑料盆,尺寸都很大,顧客總感覺「裝不滿」,不停往裡面加東西,往往一買就是兩三斤了。此外,稱重時,也沒有除去塑料盆的重量。而這些重量,是以鮮切水果的價格來算錢的。

差別到底有多大?記者做了一個調查。記者在一家店購買鮮切水果,均價9元/半斤,稱重為0.67kg。隨後,記者來到新街口一家農貿市場,利用公平秤復稱,重量差不多,沒有缺斤少兩。

然後把所有水果去除,裸稱塑料盆的重量,為0.065kg。按照9元/半斤的價格來算,這個塑料盆收費約2.34元。

也就是說,你買鮮切水果的錢裡,至少有2元是塑料盆的錢。

「商家可以明示包裝盒收費,但不能在稱量時默認收費,以水果的價格來計算。」秦淮區市場監管局五老村分局副分局長王志浩表示,這實際上是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此外,部分商家在收費時也較為隨意。記者購買鮮切水果時,電子秤顯示價格為24.2元,商家直接收費25元。當記者質疑時,對方表示,多收的費用是加工費。

抹布擦完桌子

擦砧板

鮮切水果價格不便宜,為什麼生意還這麼火爆?「品種多,比較方便」「看上去很新鮮,吃起來放心」……多位消費者向記者提到這兩種原因。但是鮮切水果真的新鮮嗎?

記者觀察發現,由於商家店鋪較小,基本上都是前面賣水果,後面切水果,而且一把刀混切各種水果,切完火龍果、西瓜再切橙子。切水果的區域並沒有隔間,切好的水果和垃圾混放在一個區域。有商家將切開的草莓放在裝草莓的紙盒子裡。砧板上一會兒放切好的水果,一會兒放塑料盆。同一塊抹布擦來擦去,擦完桌子擦砧板。

很多水果仔細看也並不新鮮。比如,聖女果、西梅不少是裂開的,部分奇異果有發黃的跡象。此外,部分商家直接將夾水果的夾子泡在水盆裡,而水盆中漂著各種水果殘渣。

最讓人意外的是,有些商家還會噴「保鮮水」。

記者在探訪過程中發現,一名店員拿起噴壺,對著切好的水果一陣猛噴,除了還留有表皮的山竹等水果,大多數水果都是已經切開的狀態。

水果託盤微生物菌落總數「爆表」

記者將情況反映給市場監管部門。4月1日,秦淮區市場監管局進行了現場檢查。經查,其中一家水果鮮切店營業執照為服裝店,屬於超範圍經營。此外,有兩家店衛生不規範,快檢顯示微生物菌落總數嚴重超標。

取樣、與試劑充分反應,形成螢光,根據螢光值判斷物體表面潔淨度。該局食品快檢中心檢測員李棟告訴記者:「因為生物活性可以和試劑發生反應,螢光值越高,表明微生物越多。」他介紹,一般來說,取值在500RLU內,是比較潔淨的。如果超過500RLU,則不衛生。

在檢測之前,一家水果鮮切店的老闆用布將切水果的刀擦了好幾遍,但檢測結果顯示,水果刀表面的數值達到3358RLU。而另一家擺放水果的託盤,經檢測數值高達9999RLU。「9999RLU已經達到這臺儀器的檢測上限,可以說是爆表了,這證明託盤中的微生物含量非常高,不衛生。」李棟表示,如果吃了這些水果,有可能拉肚子。根據快檢結果,秦淮區市場監管局要求一家停業整頓,另一家現場整改。下一步,該局還將委託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監督抽查。

水果最好買回家現切現吃

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教授鬱志芳告訴記者,鮮切水果衛生隱患很多。首先,不應該用同一把刀混切各種水果。他表示,每種水果裡含有的菌不同,在特定情況下,菌比較固定。如果水果刀混切,會改變菌生長的情況,導致微生物種類增加。

此外,鮮切水果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本身也不科學。「越是溫度高、人流量大的地方,越是容易被汙染。」鬱志芳表示,朝水果噴水更加不可取,「如果水果已經切塊,噴水溼度加大,微生物越容易滋長。」

對此,鬱志芳建議,水果最好買回家現切現吃。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花一份錢吃多種水果!鮮切水果走俏,也有市民不買帳
    乍一看,這些鮮切水果的價格似乎比較實惠,但在記者探訪了城區部分水果店及超市後發現,鮮切水果並不便宜。以14.8元/斤的鮮切水果來看,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當前大多數水果的價格。根據該超市內水果的零售價格,在近20個品種的鮮切水果中,價格比較貴的水果包括羊角蜜、紅心火龍果、紅提、醜橘等,零售價格集中在每斤9.9至17.8元之間,而多數鮮切水果的價格都在每斤10元以下,遠低於基準。在一些做鮮切水果銷售的水果店中,商家一般也會對不同的水果拼盤進行明碼標價。「我們有單拼果切、雙拼果切、三拼果切,還有招牌的多種水果切。
  • 街頭鮮切水果熱銷,你怎麼看?
    8元/250克,由於外來遊客居多,記者觀察發現,僅10分鐘,就有15位消費者購買了鮮切水果,花費都在20-40元之間。由於商家的店面普遍較小,前排基本是售賣水果,後排進行切水果,切好的水果容易和果皮雜物等混放在同一個區域,容易導致衛生問題。記者還看到,店內水果夾子在一位顧客用完後也不清洗,上面滿是各類水果的水漬和果渣。記者在走訪時還發現,部分的鮮切水果店員工的手套不是一次性的手套,而是可以多次使用的橡膠手套,問及是否會對其進行經常性的更換和消毒,對方對此並不作回應。
  • 街頭鮮切水果新鮮嗎?小心吃了拉肚子
    於是,十來元一盒的鮮切水果成了辦公室一族的心頭好。不管是超市,還是水果攤,都能看到鮮切水果。那麼,鮮切水果真的新鮮、能放心吃嗎?現代快報記者從超市購買了西瓜、火龍果、芒果3種鮮切水果,走進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的實驗室,檢測結果有點讓人吃驚。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鬱志芳說,南京還沒有鮮切果蔬的相關標準,安全起見,自己買回家洗洗切吧。
  • 鮮切水果多長時間內吃掉比較好?
    鮮切水果多長時間內吃掉比較好?近年來水果賣家因此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不少超市、水果專賣店鮮切水果盒裝出售的情況成為常態。面對各類水果賣家的貼心服務,「懶人」們也相當買帳。   在市區蘭溪街一家水果超市,我們看到,不少以前都是論只出售的水果被切成塊,裝在塑料盒內,然後上面覆蓋一層保鮮膜後出售。像哈密瓜、火龍果、西瓜等,被切成塊後其鮮豔的色澤真挺誘人。儘管買鮮切水果價格要比買整隻的高,但不少消費者仍會選擇鮮切水果。
  • 福州鮮切水果店,500g賣25元你能接受嗎?
    在福州有很多專門賣現切水果的店鋪,把各種水果去皮,切塊。放在透明的廚窗供顧客選擇,或者把各種的水果合在一個套餐進行售賣。還有做鮮榨果汁的業務。還有鮮榨果汁,一杯最低售價15元,價格還真不便宜,對於現在很多奶茶都賣10幾原來說,我還是選擇鮮榨果汁,無論從口感還是營養上略勝一籌。老闆說這是加盟店,福州有好幾家,加盟的價格還不低。
  • 果酷網:用精細化思維售賣鮮切水果
    三年前,國內的鮮切水果領域還處於萌芽狀態,而國外鮮切水果供應商Ready Pac 已經做到了7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北京創想開盈科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果酷網」)創始人兼CEO賈冉開始創業時,不僅研究水果如何保鮮,還不斷積累水果採購銷售數據,經歷了由C端(個體客戶)到B端(公司客戶)的用戶轉換體驗。三年來,果酷網從10萬元投入資金將鮮切水果市場的生意做到了千萬元規模。目前的客戶多半來自騰訊、新浪等大公司。
  • 青島市北區關注「鮮切水果」衛生安全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侯丹 韓萌 姚瑤)為了方便消費者省去清洗、切割的麻煩,「鮮切水果」開始流行。但鮮切的水果會不會受到細菌汙染?衛生環境如何保障?會不會有商家以次充好?外賣配送環節如果達不到冷藏標準會不會導致細菌滋生?
  • 經營自製飲品卻外賣鮮切水果!門頭溝查處一起超範圍經營!
    例如,消費者反映門頭溝區某商家網上經營的「鮮切水果」,屬於超範圍經營冷食類食品,涉嫌違法。 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項目為預包裝食品和自製飲品。但該店菜品單上卻列有「鮮切水果」。同時,該店還在美團網絡外賣平臺上銷售「鮮切水果」。
  • 經營自製飲品卻外賣鮮切水果,門頭溝查處一起超範圍經營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經營範圍為預包裝食品和自製飲品,卻在外賣網站上經營「鮮切水果」。近日,門頭溝區市場監管局依法查處一起網絡訂餐超範圍經營行為。日前,有消費者反映門頭溝區某商家網上經營的「鮮切水果」,屬於超範圍經營冷食類食品,涉嫌違法。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經營項目為預包裝食品和自製飲品。但該店菜品單上卻列有「鮮切水果」。同時,該店還在美團網絡外賣平臺上銷售「鮮切水果」。
  • 外賣菜單添新寵 鮮切水果也能叫外賣了
    吳女士笑著說,她經常外賣叫餐,但訂購鮮切水果還是第一次,「算是懶出了新境界」。以前,她都是在網上買水果,最快也要第二天到貨,現在想吃了,只要等半小時,就有人送上門來。當她把外賣訂單發給朋友看後,立馬就有朋友跟了單。天氣越來越熱,不少人都認為這樣的外賣十分便捷。  打開幾個外賣軟體可以發現,做水果外賣的商家越來越多,有些就是家門口的水果超市。
  • 鮮切水果店衛生狀況令人擔憂
    在一家鮮切水果店內,一名工作人員叼著香菸擺放水果。鮮切水果店工作人員戴著手套玩手機。信時記者許浩程 瞿潔 攝大洋網訊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水果店的生意也逐漸紅火起來,市面上一些以現切現賣、多種水果DIY組合為賣點的鮮切水果店頗受市民遊客歡迎。
  • 偷學水果店切水果,原來這樣切更方便,再也不用費勁剝皮了
    偷學水果店切水果,原來這樣切更方便,再也不用費勁剝皮了炎熱的夏天,應季水果真的多到吃不完,比如西瓜、芒果、荔枝、楊梅、獼猴桃、哈密瓜、櫻桃、榴槤、桃子、李子、杏子等等,都是夏天的應季水果。夏天炎熱,口乾舌燥,這些水果正好解決了我們的需求,水果水分充足,又富含維C等營養成分,不僅補水、解暑、有些水果還具有美白防曬等功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很多男性朋友不會主動吃水果。並不是他們不喜歡吃水果,而是他們懶得去買水果、洗水果、切水果。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你仔細觀察身邊的一些男性朋友,就會發現,很多男生或者男人都是這樣子的。
  • 還不會切水果?分享各類切水果妙招,超實用,趕緊收藏
    大家都喜歡吃水果,有的水果剝皮就可以吃,比如香蕉,橘子等;有的水果還需要切開,比如西瓜,菠蘿等。遇見大個的水果,很多朋友們都束手無策,水果大部分是圓形的,也不好切,很多人不會切水果,招待客人時切得不好看感覺會很尷尬。沒關係,今天小編就來教你如何切出好看創意的水果。
  • 鮮切水果拼盤真的新鮮嗎
    最近一種以現切現賣、多種水果DIY組合為賣點的鮮切水果店,受到市民歡迎。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超市、水果店發現,對比正常的水果,鮮切水果價格略貴,而且其中因為店員操作而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讓人擔憂。畢竟,切好的水果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滋生細菌。 鮮切水果真的新鮮嗎?
  • 鮮切水果店還能這麼玩?靠著三招,竟能日賺上萬元,利潤達30%?
    大家在逛街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街道兩邊有許多的鮮切水果店鋪,裡面總會有著各種各樣的切好的新鮮水果,看起來十分誘人,很多人都會直接去買。而這些鮮切水果店鋪的生意都還特別好,看起來也挺賺錢的。除此之外,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小店鋪的鮮切水果較之超市來說,銷量更好。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之下,無論在哪個領域,都離不開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可以更加便利,小店鋪的鮮切盒裝水果正好對準了用戶的這種需求心理。
  • 街頭「鮮榨」的骯髒秘密曝光 你還敢喝嗎?
    街頭「鮮榨」的骯髒秘密曝光 你還敢喝嗎? 天氣漸漸轉暖走在路上熱了,來杯飲料解解渴很多消費者青睞於「鮮榨」覺得無添加又新鮮殊不知黑心商販當著你的面動手腳你還完全沒發現!
  • 你之前切水果的方法都錯啦!
    很多人喜歡吃水果,而且吃水果對身體又有好處,但是你們真的知道怎麼切水果麼?水果怎麼切?你之前切水果的方法都錯啦!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關於如何切得一手好水果!1、西瓜:選好西瓜後,這樣切,方便嘴小的人吃,而且也不容易弄髒衣服。2、橘子吃橘子只需3刀!
  • 長沙人宅在家最愛點鮮切水果
    美團閃購平臺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長沙是全國鮮切水果銷量最高的城市之一。長沙用戶還經常購買辣條、休閒豆乾、瓜子等商品,宅家無聊,只能靠零食解救寂寞的嘴巴。    期間還出現了不少居家「迷惑」行為。有堅決不讓「主子」生活質量受到疫情影響的貓奴,買走了4萬份貓砂、5萬份貓糧;也有人沒地方使勁兒就洗碗,讓鋼絲球的銷量漲幅達到了108%;更有腦力爆棚者,「組團」買走了15577套樂高、1819個魔方和1286個拼圖,還吃著跳跳糖重溫童年時光。
  • 看完你還敢吃麼?
    這些吃的為什麼不僅便宜還這般好吃麼?炭烤生蠔:多為死生蠔路過燒烤一條街,隨處可見炭烤生蠔,很受人們喜歡,那你知道嗎?你吃的生蠔可能是死蠔肉!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般新鮮的國產蠔成本1~2元/只,很少燒烤店用。
  • 孩子不滿3歲自己切水果擦桌子
    孩子不滿3歲自己切水果擦桌子  下周去聽蒙臺梭利專家的育兒絕招  文/吳婧    孩子總是喜歡探險,亂拿東西,父母總會訓斥:「不行,這個你不能動。」矛盾因此產生: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自由,可是又不知不覺阻止他們的自由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