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是有立體感的,但我們拍攝的照片畫面是平面的。要在平面的畫面中體現出具有空間距離感的立體世界,就需要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調度好拍攝場景中的:前,中,後景物的位置,比例,大小等關係。這種拍攝場景的景物關係的調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構圖。通過攝影構圖營造畫面的空間距離感的方法有許多,而在攝影構圖中前景的運用,是形成畫面空間距離感有效的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攝影技法。
簡單地說,前景的運用,就是要利用景物之間的近與遠的對比關係,傳導出畫面中的空間距離感。這不僅僅只適用於相機拍攝,同樣的也適用於手機相機的拍攝。下面,我們先看看利用前景來表現近與遠的空間距離關係。如下圖,類似這種場景的拍攝,是我們在日常拍攝中會經常遇到的。
觀看上面的圖,我們是不是有種河面與樓宇就在眼前的感覺。而觀看下面的圖,這河面與樓宇的距離是不是就顯得遠了些,也有了不同距離的層次感了。這種感覺得益於下圖畫面中的左右二個前景的作用,讓我們在觀看畫面的時候有了(前景)參照物,他們仿佛在說:我們在這兒,他們在那邊,根據我們相對尺寸的大小比較,你就可以感覺出來我們之間的距離了。
我們再來看看利用前景表現畫面中高與低的空間距離關係。如下圖
這二幅圖都是站在海岸懸崖上方拍攝的。觀看上圖,你可以感覺到拍攝點是處在高處,但你不太容易明白這高度有多少,你與海浪的距離有多遠。觀看下圖,因為畫面中右下角有二位青年作為前景,你觀看起來就很容易明白了高與低,近與遠的空間距離感了。
能夠作為前景的物件有很多,花草樹木,山石建築,道路線條,動物與人等等,甚至連拍攝中的自己投影都可以成為前景。在下面的一些常見的拍攝場景畫面中,我們可以嘗試下用手指遮擋去前景,感悟下畫面空間距離感,能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前景的運用,是為了傳導出畫面的空間距離感,因而在選取前景時,要(儘量)本著:簡潔布局,稀疏有序,有層次而為。要避免過多的無效的前景(物)擠佔了太多的畫面空間,這一點,在使用「框形」前景時尤其需要注意到的。如下圖
畫面中前景護欄與樹葉構成了一個近似於「框形」的前景,但因樹葉過於茂盛密集,擠佔了畫面上方太多的空間而讓整體畫面顯得擁擠不堪,這是一個前景運用失敗的圖例。相比較下,同樣是使用類似「框形」手法做前景的圖一(見文中第一圖),則是個前景運用得當,空間距離感表現的很好的圖例。
需要說明下,通常情況下,前景多是以陪體而存在的。但有些時候,在一些(特殊的)拍攝場景中,前景是以被攝主體出現的。如下圖
靈活的,有序地運用好前景,是形成畫面空間距離感(各種方法中)最易見成效的也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攝影技法。這種攝影技法也經常用於風光攝影和建築攝影之中。同樣的,也適用於手機相機的(風光)攝影之中。
文中圖片均為手機相機拍攝。
(原創圖文,分享實拍感受,如有疑惑請留言,謝謝您的觀看支持與鼓勵)
尊重原創,請勿抄襲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