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心衰產婦命懸一線 多學科團隊力創生命奇蹟

2020-12-25 騰訊網

12月21日,冬日的陽光和煦地照進婁底市中心醫院36病室(心血管內科)病房中。年輕的英英(化名)走到窗戶前,感受著久違的陽光。溫暖的太陽給她的臉塗抹上一層淡淡的金色,「陽光真好,活著真好。」英英喃喃道。丈夫劉建偉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說:「是我們的運氣真好!」

因圍生期心肌病入院,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多臟器組織衰竭……一項項急危重症兇猛襲來,歷經過生死一線的驚心動魄,也有過內心的崩潰絕望,但在婁底市中心醫院多學科專家團隊的精心救治下,成功開展我省首例ECMO救治下剖腹產,再創生命的奇蹟。這份失而復得的喜悅讓英英和丈夫喜極而泣。臨出院前,英英全家人都從新化老家趕來,為醫務人員送上一面印著「華佗再世 德藝雙馨」八個燙金大字的錦旗,英英的婆婆一邊流下激動滾燙的熱淚,一邊緊緊地握住醫護人員的手,連連道謝。

(出院時,該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姜海燕親手為英英送上一束鮮花,祝賀她闖過數個生死難關,順利康復。該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龔鐵逢也一改嚴肅,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說:「英英的成功救治,標誌著我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持續氣喘,危險悄然逼近

英英來自新化縣金鳳鄉,是一個一歲多孩子的母親。今年,她又懷上二胎,一家人喜不自禁。

未曾想,在懷孕7個多月的時候,英英開始有些氣喘。想著可能是肚子裡的孩子月份逐漸大了的緣故,且擔心孕期吃藥會影響孩子的發育,英英也沒往心裡去。後來,英英稍有動作就呼吸困難,夜間都無法平躺,去鎮上醫院輸了兩天氧,呼吸稍有改善。然而一回家,又故態復萌。此時的英英,還沒有意識到,危險已一步步悄悄逼近。

12月2日下午,呼吸困難加重的英英來到新化縣城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病情急轉直下,院方建議直接轉往婁底市中心醫院進行救治。

2日晚上8:00,救護車載著英英風馳電掣趕往婁底。9點左右,英英被送到婁底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此時她的心跳達到160次/分,呼吸困難、臉色蒼白,說話不連續,人持續煩躁,血壓休克狀態。急診科第一時間為英英緊急完善了相關檢查,結果提示:心臟搏動瀰漫性減弱、射血分數只有20%、左心增大、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射血分數20%的孕婦,隨時面臨一屍兩命的風險,結合病史特點初步診斷考慮為重症圍生期心肌病!

情況緊急,醫務人員一邊給予適當利尿、糾正心衰、營養心肌、抗感染等治療;一邊聯繫醫務科,並向分管醫療的副院長龔鐵逢報告。醫院立即啟動危重孕產婦救治一級響應,多學科會診爭分奪秒地展開。

12月3日凌晨0:30,英英被收進婁底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ICU)。此時的她,迷迷糊糊半躺在病床上,隆起的腹部顯示著,她是個懷孕32周的孕婦。

時針嘀嘀噠噠走到了凌晨3:00,ICU辦公室燈火通明。急危重症醫學中心負責人楊吉軍和ICU、心血管內科、產科的專家正在進行會診,圍繞英英的情況,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楊吉軍一夜未眠。

生死競速,打響生命保衛戰

12月3日上午,加急的檢查結果表明,患者系重症圍生期心肌病!在給予了對症支持治療後,英英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心力持續衰竭,生命告急!

醫院對此高度重視,院長李紅輝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保障母子平安!

一場馬不停蹄的生命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3日上午8:00,副院長龔鐵逢組織醫務科、ICU、心內科、麻醉科、輸血科、婦產科、新生兒科、B超室、手術室等多學科進行全科大會診。

會議室的氣氛異常沉重,英英已處於心衰、心源性休克狀態。她的心臟就好比一匹越來越疲憊的馬,右心不能回收靜脈血,左心無力將心臟和肺部的血泵出,肺開始水腫,左心在擴大,血壓在下降……患者遊走在瀕死邊緣。

必須馬上終止妊娠!這是改善英英心功能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擺在醫生面前的,是幾近折磨殆盡的生命:患者心力衰竭,手術麻醉風險極大,隨時引發心臟驟停;妊娠過程中,血壓波動會非常大,這是致命的因素;更別提分娩後極有可能發生的大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換而言之,英英和她肚子裡的孩子雙腳已經同時踏入鬼門關。

無論病情多麼糟糕,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病人!

「產婦現在沒有迴旋的餘地,光憑藥物已經無法逆轉病情,只有使用頂尖體外生命支持技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才有一線生機;但上ECMO,就意味著尖銳的矛盾,待產孕婦會有全身抗凝與出血的矛盾,這個平衡很難把握。」楊吉軍說。

「先上ECMO,再剖腹產,這可能嗎?」50病室(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細平陷入了深深沉思。「孕婦帶著肚子裡的寶寶,在充滿矛盾的狀態下雙雙自保,這中間有多少千難萬險?」

由於ECMO治療的特殊性,決定了看似普通的剖腹產手術其實是一個極難完成的任務。患者的血液需要抽出體外,利用機器來進行循環、氧合,這期間需要用到大量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劑。這樣一來,低凝血狀態下的患者,一旦產生創口,將會導致血流不止。更別說是本來就容易大出血的產婦,這種情況下,英英極易引發大出血,並且基本沒有搶救的可能。

但是不先上ECMO的話,大人保不住,孩子也不可能保得住。

「在全省同行的信息渠道裡,暫時還沒有在ECMO下行剖腹產手術的先例,只有國內ECMO開展最多的醫院曾經成功救治過類似的患者,但同行的經驗告訴我們,患者幾乎都有產後大出血,保住子宮難上加難。在這方面,我們沒有萬全之策,也沒有太多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一切只能憑藉各位豐富的臨床經驗,摸著石頭過河。」沉默中,楊吉軍發了話。

「那在剖腹產手術中,把子宮切掉會給大人的生命加上一把安全鎖,避免大出血的可能。」

「患者還這麼年輕,切除子宮太可惜了,我們再努力一把,非萬不得已的地步,還是盡力把她的子宮保住。」

「馬上注射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增加腹中胎兒存活下來的概率。」

……

經過激烈的討論,充分權衡利弊之後,大家一致決定,患者的心臟已不堪重負,先上一個「人工心臟」,讓它休息一會,再行剖腹產,盡全力保大、保小、保子宮。以楊吉軍為首的救治團隊就手術的適應症、併發症、術前準備、術後恢復、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案等進行詳細討論,做出了周密的準備。輸血科、手術室、心內科、麻醉科、超聲科多科通力配合,一同為英英的生命護航。

力挽狂瀾,打開「生命通道」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搏鬥的戰役全面拉開帷幕。

( 楊吉軍團隊為英英實施ECMO手術 )

ICU醫務人員迅速就位,進入戰鬥狀態。楊吉軍主任和副主任醫師李延超憑藉豐富的實戰經驗,克服了英英血管細,動脈、靜脈條件均不利的因素,藉助超聲引導股靜脈及股動脈插管,管路預衝與導管置入均順利完成。12月4日13:03,隨著暗紅色的股靜脈血被血泵負壓吸引而出、經過氧合器交換變成了鮮紅色的血液後再經股動脈導管回輸到體內,「生命通道」打開,英英成功「續命」,心臟開始「深度睡眠」,但危險並未解除。

(英英在十多名醫護人員的護送下進入手術室)

首戰告捷,專家們信心滿滿,13:40,身上插滿了各種管道的英英被推送進了手術室。以楊吉軍為首的救治團隊及多學科專家嚴陣以待,共度一場「生死劫」。

(手術現場)

50病室(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細平走進手術室,英英躺在那裡。產婦風險最高的三大關卡,英英都「中招」了。孕婦32—34周時,心血容量達到了高峰,對於心衰三度的英英來說,不亞於雪上加霜;而分娩或娩後的過程更不樂觀,上了ECMO,一旦大出血,無法逆轉。

「矛盾的產生不可避免,我們只能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找到一個兩相平衡的點,盡最大可能地為絕境中的人創造生機,哪怕只有一絲,也要拼盡全力抓住。」李細平異常清醒,為了這場26年執業生涯中從未有過的手術,她已經在內心為手術做了無數次的預演。「這一戰,決不能輸!」手術臺上,李細平爭分奪秒、沉著冷靜地進行手術。

(產科李細平團隊為英英成功娩出一個1.9kg重的女嬰)

三分鐘後,一個1.9kg重的女嬰成功娩出,羊水胎糞汙染呈墨綠色,女嬰出生後沒有反應,不哭,也沒有呼吸,皮膚蒼白,面色青紫,僅有微弱心跳,Apgar評分1分,瀕臨死亡!

(寶寶在「可移動ICU」新生兒轉運床的護送下轉送新生兒科)

時間緊迫,每一秒都是生命的重量。「新生兒重度窒息,馬上搶救!」待命一旁的新生兒科團隊立即出手,主任醫師王燎原迅速為新生兒行氣管插管;康豔紅醫生做復甦囊正壓通氣,為新生兒吸痰,清理呼吸道;連接心電監護……在新生兒科團隊的高效合作下,2分鐘後,伴著一聲微弱的啼哭聲,小寶寶出現了自主呼吸,面色紅潤,搶救成功了!隨後,在「可移動ICU」新生兒轉運床的保駕護航下,小寶寶被順利轉運至新生兒科的暖箱作進一步治療。

一旁的李細平未受影響,切口消毒、清理宮腔後,李細平發現子宮有出血的跡象,早有準備的她快速對產婦進行了宮腔紗布填塞,並行子宮綑紮。她用了生平以來最快的速度和小心,「那種情況下,多耽擱一分鐘,就會增加十倍的風險。我們的動作越快,做得越細緻,產婦大出血的概率就會降低。」做完了預防措施後,手術室的空氣幾近凝固了。

10分鐘,30分鐘,1個小時,2個小時……幸運的英英耐受住了手術,沒有大出血,子宮也保住了,成功闖過了第二關!

下了手術臺,李細平才發現自己後背密密麻麻全是汗。而手術現場,幾十名醫務人員被汗水浸溼的口罩下都綻放了疲憊而欣慰的笑容,一直在主持搶救工作的楊吉軍也舒展開了緊鎖的眉頭。

16:10,結束觀察的英英被送回ICU繼續進行嚴密觀察治療。

(王裕勤團隊為英英進行床旁置入IABP)

「上了ECMO不是萬無一失,ECMO的血流方向與正常的血流方向是相反的,會進一步抑制心臟功能,容易引發肺水腫。果不其然患者術後肺水腫加重如期而至,心臟成球樣擴張,專家們在ECMO機器運轉的同時進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減輕患者的心臟負荷,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以介入導管室主任、三十六病室(心血管介入)主任、心內科博士王裕勤為首的心內科團隊接力搶救。ECMO佔用了腹主動脈的通路,對醫生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血壓條件很差,穿刺時連動脈都摸不到,只能依靠經驗盲穿。王裕勤團隊憑著嫻熟的技藝,IABP順利植入,有效緩解了英英左心系統壓力高的問題,肺水腫也得到改善。

接連「闖關」,迎來希望曙光

闖過「大關」的英英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救治團隊繼續在天羅地網般繁複的判斷中,在不斷尖況的矛盾衝突中艱難前行,在ECMO的流量、升壓藥、強心藥、抗凝與出血之間找平衡。ICU醫護24小時守在床旁,不斷根據英英的情況調整用藥。

醫院專門建立了一個「危重孕產婦英英救治小組」微信群,專門負責溝通英英的救治情況。群裡每天發出數百條信息,英英的影像學資料、檢驗指標變化趨勢圖、ECMO治療期間遇到的問題、心臟功能的評估、容量精細化管理等等,每一個數據,每一項指標都揪動著大家的心。

「嘟嘟嘟……嘟嘟嘟」楊吉軍回憶,自從建群後,群裡的消息一直響個不停,整整一個星期他守在ICU,妻子的腿摔了他也沒回家,神經繃得很緊,生怕又出現突發情況。

在治療團隊全天候的提心弔膽和嚴防死守中,英英的病情逐漸好轉,循環趨於穩定。12月7日,在該院顯微外科蔣聚華團隊的操作下,英英順利撤掉ECMO,生命勉強踩進一條可以及格的紅線,但是病程還遠沒有到達終點。

心肌損害尚未完全恢復,低灌注對腎臟的損傷,肺部感染等,又成了下一階段的難題。針對迎面而來的難題,楊吉軍和「戰友」們奮力抵抗,英英一步步闖過出血關、休克關、感染關、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多道關口,每一關都是對業務能力和責任心的考量。

12月13日,英英心功能逐漸改善,撤掉主動脈球囊。

12月15日,病情穩定、全身狀態良好的英英轉出ICU,在36病室接受後續康復治療。

(寶寶目前病情較為穩定,不日也將康復出院)

12月21日,歷經驚心動魄的18天,英英的各項身體指標接近正常,順利出院。與此同時,新生兒科也傳來好消息,她的孩子目前病情較為穩定,不日也將康復出院。(記者 王星 通訊員 梅舒)

記者手記:

一句「謝謝」,滿眼淚水,一面錦旗,道不盡感謝之情。生命的擱淺與重生,夫妻的患難與真情,醫生的努力與執著,讓我們在這個冬日裡,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年輕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死神曾經離她那麼近,然而有了丈夫的絕不放棄,有了醫護人員的全力守護,最終拼湊成生命裡的一束光,幫助她度過了人生的至暗時刻,迎來了生命的曙光。

「既操心又揪心,但不放棄任何一個患者是我們永遠不會改變的信念。」回顧英英的搶救過程,楊吉軍感覺尤在昨天。作為全省首例EMCO輔助下剖腹產手術,英英母子的成功救治,對產婦,對家屬,對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來說,均是一份完美的告慰。目前國內鮮有ECMO成功救治圍生期心肌病的報導,而英英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示了婁底市中心醫院醫療團隊在危急重症方面的救治水平,以及各科室醫護人員緊密協作的作戰能力。

這是幸運,也是必然。因為奇蹟總會在流過汗水的地方發光。

相關焦點

  • 命懸一線 萍鄉市人民醫院成功搶救2例HELLP症候群危重症產婦
    2名HELLP危重症孕產婦命懸一線,醫護團隊依靠豐富的救治經驗,迅速啟動院內危急重症孕產婦救治流程,多科積極協作,全力救治。經過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2名產婦成功脫險,母子平安,順利出院。  孕婦突發HELLP症候群命懸一線  31歲的產婦李女士(化名),第二胎孕35+6周,在家中休息時,突然出現頭痛伴下腹脹痛,到當地醫院就診測血壓高達180/110mmHg,尿蛋白2+,考慮重度子癇前期,由於當地救治條件有限,立即轉診至市人民醫院產科。接診的是產科醫師王競。
  • 3小時多學科聯合搶救,重度妊娠子癇前期產婦母子平安
    3小時多學科聯合搶救,重度妊娠子癇前期產婦母子平安 2020-05-31 0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一產婦生二胎羊水栓塞 命懸一線
    原標題:生二胎羊水栓塞 命懸一線(圖) 今年3月28日,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轉入了一名患羊水栓塞的危重產婦,產婦即將生產二胎卻面臨母嬰命懸一線。該院多個學科組成搶救團隊,經過兩天救治兩次開腹手術,不間斷輸血4070ml,終於讓母嬰與死神擦肩而過。以下便是該院重症監護室(ICU)、麻醉、產科、新生兒科、外科、醫務科搶救團隊此次與死神「掰腕」的搶救「時間軸」。
  • 命懸一線!產婦突發臍帶脫垂,醫護爭分奪秒搶救母嬰轉危為安!
    日前 在綿竹市人民醫院產科 發生了驚險一幕 一位產婦突發 隱形臍帶脫垂 經多學科緊急協同合作
  • 泉州女子懷孕七個月時發燒3天 心臟突發命懸一線
    原標題:女子懷孕七個月時發燒3天,心臟突發嚴重感染,命懸一線!這些細節孕前孕後都須注意泉州一位27歲的孕婦,前段時間總是反覆發高燒,一度氣喘難受,無法平躺。原以為只是懷孕後抵抗力低下,去醫院一查,把她嚇了一跳:她的心臟瓣膜已經被細菌嚴重感染,還一度出現心衰的情況!再不進行手術,大人和小孩都有生命危險!昨日,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多學科協作,最終母子轉危為安。
  • 小夥消化道大出血命懸一線,醫院多學科「會戰」搶救轉危為安
    一名23歲的小夥,因為消化道大出血「命懸一線」,高新醫院接診後多學科全力「會戰」,與時間賽跑,終於將這個年輕的生命一點點被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時間就是生命。張淑芬副主任醫師、一病區張雙護士長、二病區張彩燕護士長緊急指揮搶救:聯繫兄弟科室輸血科、麻醉科迅速配合,呼吸科高和飛副主任浴血插管,保證患者呼吸道管理正常安全;輸血科葉維莉主任緊急調配,為患者安排充足數量的血漿及懸浮紅細胞,科內人員更是緊鑼密鼓,有人加壓輸血,有人抽血送血,有人記錄用藥,有人嚴密監測生命體徵。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 多學科協作再創生命奇蹟
    吸氧、呼吸支持、心電監護、強心針、激素衝擊治療、免疫球蛋白調節免疫……一場生命保衛戰拉開了序幕。治療中,陽陽的心跳仍然緩慢、微弱,血壓依舊不能維持正常。兒童重症監護室緊急聯繫多學科會診,心外科、心內科、介入放射科等專家迅速到位,經過會診迅速作出決策:放置心臟臨時起搏器,啟動體外膜肺(ECMO)搶救治療程序準備。
  • 高危產婦大出血命懸一線 多學科聯手急搶救獲成功
    西安新聞網訊 日前,西安市第三醫院手術室上演了「浴血奮戰,驚心動魄」的一幕:一名產婦完全性前置胎盤並胎盤植入產後大出血,命懸一線!經婦產科、麻醉科、手術室、ICU、輸血科、檢驗科等多科密切配合、全力搶救,最終化險為夷,將產婦從死亡邊緣救回,並成功保留產婦子宮。
  • 早產女寶寶心肺畸形命懸一線 多學科醫生聯手修肺補心
    醫生對即將手術的寶寶作檢查□楚天都市報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36周的早產女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蜷起來只有成年人的手掌大,落地後出現心衰、呼吸衰竭。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兒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超聲科、手術室等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1月11日,多學科醫生聯手為出生僅2天半的寶寶修肺補心,手術成功。早產女寶寶心肺畸形命懸一線1月8日下午,一對龍鳳雙胞胎寶寶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呱呱墜地。雙胞胎中的哥哥哭鬧有力,身體各項指標均正常,妹妹琪琪(化名)的哭聲中卻帶有痛苦,幾近呻吟,而且面色明顯發紫。
  • 產婦突發臍帶脫垂 胎兒命懸一線 醫護高效接力8分鐘「搶」回寶寶
    近日,一產婦破水突發臍帶脫垂,肚子裡的胎兒隨時可能窒息,醫生雙膝跪下將其託舉8分鐘,防止臍帶遭到擠壓。經過醫院多科室聯動搶救,產婦順利剖腹產,母子平安。產婦臍帶脫垂胎兒「命懸一線」5月13日凌晨,二胎準媽媽李莉(化名)因腹痛腹脹,由120緊急送至家附近的真愛婦產醫院就診。
  • 安產之路,人醫護航——辰谿縣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搶救重度妊娠子癇...
    孕育生命是一個充滿喜悅和責任感的過程,同時也伴隨著重重危險。在整個孕期過程中,還是會有那麼幾隻「攔路虎」威脅著孕婦和胎兒的安全。近日一位孕媽在分娩時突發子癇,母子命懸一線,經人民醫院多學科聯合搶救後母子平安。
  • 早產兒命懸一線 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醫生24小時兩次手術成功挽救生命
    早產兒命懸一線 醫生24小時兩次手術成功挽救生命每日甘肅網7月16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近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救護中心、心血管中心、小兒外科、產科、功能檢查科、麻醉手術科等多學科專家聯合專家們嘗試進行內科積極治療,高頻震蕩通氣後,患兒血氧及循環仍難以維持,雙下肢及胸腹部重度水腫,命懸一線。經過仔細的評估和討論,專家們決定放手一搏,為患兒爭取最後的生還機會。在醫院相關專業醫護人員的密切配合下,心血管中心對患兒成功實施體外循環下肺動脈切開血栓去除手術。
  • 患者命懸一線!日照大咖帶領團隊與死神殊死搏鬥!
    63歲的魏毅(化名)突發胸痛,病情極度複雜、危重,命懸一線!面對很多醫生都不敢觸碰的高難度手術,葛均波院長帶領心內科團隊展開與死神的殊死搏鬥!1.看到造影結果,心內科的醫生不禁倒吸一口冷氣說,「患者是命懸一線!可能根本撐不到擇期進行搭橋手術,如果行急診PCI手術,這手術的難度可是很多醫生不敢觸碰的最後『堡壘』。」
  • 命懸一線!司機胸口被鋼管刺穿,濟醫附院多學科聯手搶救挽回生命
    在他命懸一線之際,醫院創傷中心多學科專家經3個多小時奮力搶救,終於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目前,患者已脫離生命危險。據悉,46歲的胡先生駕駛拖拉機行駛過程中不慎發生車禍,被路邊施工圍欄的一根不鏽鋼方管刺穿胸部,前後穿出身體均一米多長,情況十分危急。
  • 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一寶寶命懸一線
    重度子癇前期到底有多兇險?一寶寶命懸一線 2019-11-22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臍帶脫垂,命懸一線!三分鐘生死極速挑戰!
    下午14點多入院後,王女士進行常規胎監檢查,有不規律宮縮,宮口未開,隨後在走廊中散步,值班醫生趙曉麗再次內檢,發現在宮頸口捫及脫出的條索狀物,伴有搏動感,趙醫生迅速判斷此孕婦應是發生了臍帶脫垂。此時床旁彩超顯示確是臍帶脫垂,胎兒命懸一線,同時手術室已到達床旁,準備迎接孕婦。醫護全力配合轉運家庭化產房醫護迅速組建急救團隊,當班醫生、病房護士、助產士、兒科醫生以及麻醉科手術室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綠色通道一路暢通,默契配合。
  • 遇上「心臟殺手」,孕媽胎兒命懸一線!保大還是保小?
    母嬰命懸一線幸好遇到一群「膽大作為」的廣東醫生既保大又保小3月31日,該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開展了多學科會診及病情討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要手術,又要繼續妊娠!在成功完成心臟手術的情況下,還要儘可能延長胎兒在宮內發育的時間。
  • 二胎媽媽突發羊水栓塞命懸一線 多學科專家團隊「奇蹟闖關」
    10日,經宜昌市第一人民醫院以重症醫學科為主導的多學科專家團隊精心救治50天,趙女士順利康復出院。9月22日晚,懷上二胎的趙女士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生產,順利誕下一名女嬰。沒想到產後大出血,被診斷為羊水栓塞。隨後,宜昌市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專家團隊,前往長陽支援。經過兩家醫院專家團隊的協力救治,趙女士病情一度穩定。
  • 產後羊水栓塞、心臟三次跳停……他們多學科聯合成功救治二胎媽媽
    醫生當機立斷開胸心內按壓 低溫腦保護時間一分分過去,周女士還沒能恢復心跳,命懸一線。在竭力恢復心率的同時,麻醉科醫護團隊在患者心跳驟停的那一刻,便馬上採取了有效的低溫腦保護,以防止心跳驟停對腦細胞造成損傷。
  • 備孕多年幸運懷上龍鳳胎,寶寶意外早產命懸一線,年輕家長感恩醫護...
    楚天都市報6月20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王琛 高琛琛)一對年輕夫妻經過漫長「求子路」,好容易懷上一對龍鳳胎,卻在不滿28周時早產,兩個孩子身患十多種要命疾病,命懸一線。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醫護人員治療了3個多月,將兩名寶寶從死亡線上拉回,並通過愛心基金幫助這個困難家庭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