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冬日的陽光和煦地照進婁底市中心醫院36病室(心血管內科)病房中。年輕的英英(化名)走到窗戶前,感受著久違的陽光。溫暖的太陽給她的臉塗抹上一層淡淡的金色,「陽光真好,活著真好。」英英喃喃道。丈夫劉建偉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她的手,說:「是我們的運氣真好!」
因圍生期心肌病入院,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多臟器組織衰竭……一項項急危重症兇猛襲來,歷經過生死一線的驚心動魄,也有過內心的崩潰絕望,但在婁底市中心醫院多學科專家團隊的精心救治下,成功開展我省首例ECMO救治下剖腹產,再創生命的奇蹟。這份失而復得的喜悅讓英英和丈夫喜極而泣。臨出院前,英英全家人都從新化老家趕來,為醫務人員送上一面印著「華佗再世 德藝雙馨」八個燙金大字的錦旗,英英的婆婆一邊流下激動滾燙的熱淚,一邊緊緊地握住醫護人員的手,連連道謝。
(出院時,該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姜海燕親手為英英送上一束鮮花,祝賀她闖過數個生死難關,順利康復。該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龔鐵逢也一改嚴肅,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說:「英英的成功救治,標誌著我院急危重症救治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持續氣喘,危險悄然逼近
英英來自新化縣金鳳鄉,是一個一歲多孩子的母親。今年,她又懷上二胎,一家人喜不自禁。
未曾想,在懷孕7個多月的時候,英英開始有些氣喘。想著可能是肚子裡的孩子月份逐漸大了的緣故,且擔心孕期吃藥會影響孩子的發育,英英也沒往心裡去。後來,英英稍有動作就呼吸困難,夜間都無法平躺,去鎮上醫院輸了兩天氧,呼吸稍有改善。然而一回家,又故態復萌。此時的英英,還沒有意識到,危險已一步步悄悄逼近。
12月2日下午,呼吸困難加重的英英來到新化縣城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病情急轉直下,院方建議直接轉往婁底市中心醫院進行救治。
2日晚上8:00,救護車載著英英風馳電掣趕往婁底。9點左右,英英被送到婁底市中心醫院急診科,此時她的心跳達到160次/分,呼吸困難、臉色蒼白,說話不連續,人持續煩躁,血壓休克狀態。急診科第一時間為英英緊急完善了相關檢查,結果提示:心臟搏動瀰漫性減弱、射血分數只有20%、左心增大、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射血分數20%的孕婦,隨時面臨一屍兩命的風險,結合病史特點初步診斷考慮為重症圍生期心肌病!
情況緊急,醫務人員一邊給予適當利尿、糾正心衰、營養心肌、抗感染等治療;一邊聯繫醫務科,並向分管醫療的副院長龔鐵逢報告。醫院立即啟動危重孕產婦救治一級響應,多學科會診爭分奪秒地展開。
12月3日凌晨0:30,英英被收進婁底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ICU)。此時的她,迷迷糊糊半躺在病床上,隆起的腹部顯示著,她是個懷孕32周的孕婦。
時針嘀嘀噠噠走到了凌晨3:00,ICU辦公室燈火通明。急危重症醫學中心負責人楊吉軍和ICU、心血管內科、產科的專家正在進行會診,圍繞英英的情況,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楊吉軍一夜未眠。
生死競速,打響生命保衛戰
12月3日上午,加急的檢查結果表明,患者系重症圍生期心肌病!在給予了對症支持治療後,英英的狀況沒有明顯改善,心力持續衰竭,生命告急!
醫院對此高度重視,院長李紅輝第一時間作出批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全力保障母子平安!
一場馬不停蹄的生命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3日上午8:00,副院長龔鐵逢組織醫務科、ICU、心內科、麻醉科、輸血科、婦產科、新生兒科、B超室、手術室等多學科進行全科大會診。
會議室的氣氛異常沉重,英英已處於心衰、心源性休克狀態。她的心臟就好比一匹越來越疲憊的馬,右心不能回收靜脈血,左心無力將心臟和肺部的血泵出,肺開始水腫,左心在擴大,血壓在下降……患者遊走在瀕死邊緣。
必須馬上終止妊娠!這是改善英英心功能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擺在醫生面前的,是幾近折磨殆盡的生命:患者心力衰竭,手術麻醉風險極大,隨時引發心臟驟停;妊娠過程中,血壓波動會非常大,這是致命的因素;更別提分娩後極有可能發生的大出血,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換而言之,英英和她肚子裡的孩子雙腳已經同時踏入鬼門關。
無論病情多麼糟糕,還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搶救病人!
「產婦現在沒有迴旋的餘地,光憑藥物已經無法逆轉病情,只有使用頂尖體外生命支持技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才有一線生機;但上ECMO,就意味著尖銳的矛盾,待產孕婦會有全身抗凝與出血的矛盾,這個平衡很難把握。」楊吉軍說。
「先上ECMO,再剖腹產,這可能嗎?」50病室(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細平陷入了深深沉思。「孕婦帶著肚子裡的寶寶,在充滿矛盾的狀態下雙雙自保,這中間有多少千難萬險?」
由於ECMO治療的特殊性,決定了看似普通的剖腹產手術其實是一個極難完成的任務。患者的血液需要抽出體外,利用機器來進行循環、氧合,這期間需要用到大量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劑。這樣一來,低凝血狀態下的患者,一旦產生創口,將會導致血流不止。更別說是本來就容易大出血的產婦,這種情況下,英英極易引發大出血,並且基本沒有搶救的可能。
但是不先上ECMO的話,大人保不住,孩子也不可能保得住。
「在全省同行的信息渠道裡,暫時還沒有在ECMO下行剖腹產手術的先例,只有國內ECMO開展最多的醫院曾經成功救治過類似的患者,但同行的經驗告訴我們,患者幾乎都有產後大出血,保住子宮難上加難。在這方面,我們沒有萬全之策,也沒有太多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鑑,一切只能憑藉各位豐富的臨床經驗,摸著石頭過河。」沉默中,楊吉軍發了話。
「那在剖腹產手術中,把子宮切掉會給大人的生命加上一把安全鎖,避免大出血的可能。」
「患者還這麼年輕,切除子宮太可惜了,我們再努力一把,非萬不得已的地步,還是盡力把她的子宮保住。」
「馬上注射地塞米松促進胎肺成熟,增加腹中胎兒存活下來的概率。」
……
經過激烈的討論,充分權衡利弊之後,大家一致決定,患者的心臟已不堪重負,先上一個「人工心臟」,讓它休息一會,再行剖腹產,盡全力保大、保小、保子宮。以楊吉軍為首的救治團隊就手術的適應症、併發症、術前準備、術後恢復、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案等進行詳細討論,做出了周密的準備。輸血科、手術室、心內科、麻醉科、超聲科多科通力配合,一同為英英的生命護航。
力挽狂瀾,打開「生命通道」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搏鬥的戰役全面拉開帷幕。
( 楊吉軍團隊為英英實施ECMO手術 )
ICU醫務人員迅速就位,進入戰鬥狀態。楊吉軍主任和副主任醫師李延超憑藉豐富的實戰經驗,克服了英英血管細,動脈、靜脈條件均不利的因素,藉助超聲引導股靜脈及股動脈插管,管路預衝與導管置入均順利完成。12月4日13:03,隨著暗紅色的股靜脈血被血泵負壓吸引而出、經過氧合器交換變成了鮮紅色的血液後再經股動脈導管回輸到體內,「生命通道」打開,英英成功「續命」,心臟開始「深度睡眠」,但危險並未解除。
(英英在十多名醫護人員的護送下進入手術室)
首戰告捷,專家們信心滿滿,13:40,身上插滿了各種管道的英英被推送進了手術室。以楊吉軍為首的救治團隊及多學科專家嚴陣以待,共度一場「生死劫」。
(手術現場)
50病室(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李細平走進手術室,英英躺在那裡。產婦風險最高的三大關卡,英英都「中招」了。孕婦32—34周時,心血容量達到了高峰,對於心衰三度的英英來說,不亞於雪上加霜;而分娩或娩後的過程更不樂觀,上了ECMO,一旦大出血,無法逆轉。
「矛盾的產生不可避免,我們只能在尖銳的矛盾衝突中找到一個兩相平衡的點,盡最大可能地為絕境中的人創造生機,哪怕只有一絲,也要拼盡全力抓住。」李細平異常清醒,為了這場26年執業生涯中從未有過的手術,她已經在內心為手術做了無數次的預演。「這一戰,決不能輸!」手術臺上,李細平爭分奪秒、沉著冷靜地進行手術。
(產科李細平團隊為英英成功娩出一個1.9kg重的女嬰)
三分鐘後,一個1.9kg重的女嬰成功娩出,羊水胎糞汙染呈墨綠色,女嬰出生後沒有反應,不哭,也沒有呼吸,皮膚蒼白,面色青紫,僅有微弱心跳,Apgar評分1分,瀕臨死亡!
(寶寶在「可移動ICU」新生兒轉運床的護送下轉送新生兒科)
時間緊迫,每一秒都是生命的重量。「新生兒重度窒息,馬上搶救!」待命一旁的新生兒科團隊立即出手,主任醫師王燎原迅速為新生兒行氣管插管;康豔紅醫生做復甦囊正壓通氣,為新生兒吸痰,清理呼吸道;連接心電監護……在新生兒科團隊的高效合作下,2分鐘後,伴著一聲微弱的啼哭聲,小寶寶出現了自主呼吸,面色紅潤,搶救成功了!隨後,在「可移動ICU」新生兒轉運床的保駕護航下,小寶寶被順利轉運至新生兒科的暖箱作進一步治療。
一旁的李細平未受影響,切口消毒、清理宮腔後,李細平發現子宮有出血的跡象,早有準備的她快速對產婦進行了宮腔紗布填塞,並行子宮綑紮。她用了生平以來最快的速度和小心,「那種情況下,多耽擱一分鐘,就會增加十倍的風險。我們的動作越快,做得越細緻,產婦大出血的概率就會降低。」做完了預防措施後,手術室的空氣幾近凝固了。
10分鐘,30分鐘,1個小時,2個小時……幸運的英英耐受住了手術,沒有大出血,子宮也保住了,成功闖過了第二關!
下了手術臺,李細平才發現自己後背密密麻麻全是汗。而手術現場,幾十名醫務人員被汗水浸溼的口罩下都綻放了疲憊而欣慰的笑容,一直在主持搶救工作的楊吉軍也舒展開了緊鎖的眉頭。
16:10,結束觀察的英英被送回ICU繼續進行嚴密觀察治療。
(王裕勤團隊為英英進行床旁置入IABP)
「上了ECMO不是萬無一失,ECMO的血流方向與正常的血流方向是相反的,會進一步抑制心臟功能,容易引發肺水腫。果不其然患者術後肺水腫加重如期而至,心臟成球樣擴張,專家們在ECMO機器運轉的同時進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減輕患者的心臟負荷,促進患者心功能恢復」。以介入導管室主任、三十六病室(心血管介入)主任、心內科博士王裕勤為首的心內科團隊接力搶救。ECMO佔用了腹主動脈的通路,對醫生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血壓條件很差,穿刺時連動脈都摸不到,只能依靠經驗盲穿。王裕勤團隊憑著嫻熟的技藝,IABP順利植入,有效緩解了英英左心系統壓力高的問題,肺水腫也得到改善。
接連「闖關」,迎來希望曙光
闖過「大關」的英英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救治團隊繼續在天羅地網般繁複的判斷中,在不斷尖況的矛盾衝突中艱難前行,在ECMO的流量、升壓藥、強心藥、抗凝與出血之間找平衡。ICU醫護24小時守在床旁,不斷根據英英的情況調整用藥。
醫院專門建立了一個「危重孕產婦英英救治小組」微信群,專門負責溝通英英的救治情況。群裡每天發出數百條信息,英英的影像學資料、檢驗指標變化趨勢圖、ECMO治療期間遇到的問題、心臟功能的評估、容量精細化管理等等,每一個數據,每一項指標都揪動著大家的心。
「嘟嘟嘟……嘟嘟嘟」楊吉軍回憶,自從建群後,群裡的消息一直響個不停,整整一個星期他守在ICU,妻子的腿摔了他也沒回家,神經繃得很緊,生怕又出現突發情況。
在治療團隊全天候的提心弔膽和嚴防死守中,英英的病情逐漸好轉,循環趨於穩定。12月7日,在該院顯微外科蔣聚華團隊的操作下,英英順利撤掉ECMO,生命勉強踩進一條可以及格的紅線,但是病程還遠沒有到達終點。
心肌損害尚未完全恢復,低灌注對腎臟的損傷,肺部感染等,又成了下一階段的難題。針對迎面而來的難題,楊吉軍和「戰友」們奮力抵抗,英英一步步闖過出血關、休克關、感染關、多臟器功能不全等多道關口,每一關都是對業務能力和責任心的考量。
12月13日,英英心功能逐漸改善,撤掉主動脈球囊。
12月15日,病情穩定、全身狀態良好的英英轉出ICU,在36病室接受後續康復治療。
(寶寶目前病情較為穩定,不日也將康復出院)
12月21日,歷經驚心動魄的18天,英英的各項身體指標接近正常,順利出院。與此同時,新生兒科也傳來好消息,她的孩子目前病情較為穩定,不日也將康復出院。(記者 王星 通訊員 梅舒)
記者手記:
一句「謝謝」,滿眼淚水,一面錦旗,道不盡感謝之情。生命的擱淺與重生,夫妻的患難與真情,醫生的努力與執著,讓我們在這個冬日裡,感受到了濃濃的暖意。
年輕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死神曾經離她那麼近,然而有了丈夫的絕不放棄,有了醫護人員的全力守護,最終拼湊成生命裡的一束光,幫助她度過了人生的至暗時刻,迎來了生命的曙光。
「既操心又揪心,但不放棄任何一個患者是我們永遠不會改變的信念。」回顧英英的搶救過程,楊吉軍感覺尤在昨天。作為全省首例EMCO輔助下剖腹產手術,英英母子的成功救治,對產婦,對家屬,對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來說,均是一份完美的告慰。目前國內鮮有ECMO成功救治圍生期心肌病的報導,而英英的成功救治充分展示了婁底市中心醫院醫療團隊在危急重症方面的救治水平,以及各科室醫護人員緊密協作的作戰能力。
這是幸運,也是必然。因為奇蹟總會在流過汗水的地方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