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懷著寶寶做手術
光聽著都覺得風險不小
但日前
懷孕28周的孕媽阿嵐(化名)
卻遭遇要命的「心臟殺手」
不僅高熱不退
還出現心功能衰竭和重度貧血
母嬰命懸一線
幸好遇到一群「膽大作為」的廣東醫生
既保大又保小
為孕期的阿嵐實施開胸手術
術後還能繼續妊娠
直到孕28周順利分娩
最終母子平安
3月23日,今年34歲懷孕7個月的阿嵐感到身體不適,出現持續高熱症狀。在外院核酸檢測為陰性,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
但接下來的一周,阿嵐依然高燒不退,體溫一度39度以上,還出現了咳嗽、胸悶、呼吸不暢等症狀,甚至無法平躺,否則喘不過氣。
3月30日凌晨,阿嵐被緊急轉至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三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經仔細檢查,確診為感染性心內膜炎。
「患者不是普通的發熱,而是心臟瓣膜出現了嚴重感染。」廣醫三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劉盛華介紹,阿嵐心臟內的二尖瓣上長滿了贅生物(大量致病細菌在局部聚集形成的團塊),造成瓣膜多處穿孔,形成重度返流,需儘快實施心臟換瓣手術,否則隨時可能出現心功能衰竭、心跳驟停,胎兒也會發生宮內窘迫。
然而,為懷胎7月的孕媽進行心臟手術風險極大,不僅胎兒面臨早產,產婦也要同時承受剖宮產和心臟手術兩個創傷。怎麼辦?
3月31日,該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開展了多學科會診及病情討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要手術,又要繼續妊娠!在成功完成心臟手術的情況下,還要儘可能延長胎兒在宮內發育的時間。
「給孕婦做心臟換瓣手術,還要兼顧胎兒安全,這對麻醉、低溫下體外循環的心臟手術以及術中母嬰生命監測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劉盛華介紹,實施體外循環時需將人的體溫降到32度左右,但低溫可引發胎兒心跳驟停。此外,麻醉、手術創傷、藥物等也可能引發流產。
面對高難度手術,每一個細節都不容出錯。手術前一晚,劉盛華和手術團隊、麻醉醫師蘇志源直到夜裡11點還在討論手術細節。
由於感染性心內膜炎患者往往合併貧血、凝血功能異常,手術失血風險大大增加,為保障母嬰安全,在疫情用血非常緊張的情況下,醫院還提前向廣州市血站申請,備足了手術用血。
4月2日9點多,阿嵐被推進了手術室。該院心胸外科、麻醉科、產科、超聲醫學科、新生兒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專科醫生齊上陣,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主任陳敦金教授親自到場指導手術。
廣醫三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團隊為孕婦阿嵐實施心臟手術
為避免刺激胎兒,手術團隊在常溫(嚴格控制在34-35度之間)環境下實施體外循環手術,同時嚴密監控各項參數變化和嚴格控制藥物使用劑量。
術中可見阿嵐的心臟二尖瓣幾乎全部損毀,劉盛華以用最快速度清理壞死瓣膜、細菌贅生物並置換人工瓣膜,最大程度減少了患者手術創傷。
在多學科緊張有序的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胎兒情況平穩,術後監測也無意外發生。當天下午,阿嵐便清醒過來,在進行了為期六周的抗感染治療後,懷著寶寶出院了。
6月17日,已經孕38周的阿嵐再次回到廣醫三院,順產生下健康的孩子。產後的阿嵐情況良好,不日即可出院。
阿嵐在廣醫三院順產生下孩子
據悉,這是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開展的首例「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後繼續妊娠」的孕產婦。
劉盛華介紹,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於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等進入血液,沉積在心臟,直接感染心臟內膜而產生的心瓣膜或心室內膜炎症。致病菌大量附著在心臟瓣膜上,導致瓣膜關閉不全,嚴重影響心功能。
感染性心內膜炎雖然發生率比較低,但發病早期往往容易誤診、漏診,如不及時確診幹預,將造成感染加重,引發心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他提醒,對於近期有拔牙、口腔潰瘍、肺部感染或尿路感染,以及在醫院做過有創傷診療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現反覆高熱、胸悶不適等一定要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